冬蜜:对人民领袖国学造诣的五点惊叹——读《毛泽东品国学》有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6:13:36

2010-2-7 对人民领袖国学造诣的五点惊叹——读《毛泽东品国学》有感 -


甘肃省镇原县莲池小学校长 李来权­
  
上小学时,读过《毛主席语录》;上中学时,读过《毛泽东选集》;大学期间,系统学习过毛泽东思想;平时也背诵过很多首毛泽东诗词。在很长的时间内,我认为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至于对当今风靡一时的“国学”,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一直有这样的看法:毛泽东认为国学是“糟粕”,对其采取彻底的否定和批判态度。其实,我的这个观点其实很有代表性,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看法。比如经常听到有人举例说:毛泽东与孔夫子水火不容,主张把“孔老二”批倒批臭。­
但是,当有幸拜读了卢志丹先生的著作《毛泽东品国学》(新世界出版社,200910月第1版)之后我才发现,以往的成见未免有些“以点代面”,“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读了这本书我才了解到,在毛泽东的最后岁月里,对孔夫子,对国学,尽管说过一些过头的话,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但这远远不能代表他一生的态度。事实上,在毛泽东的一生中,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多次说过孔子的好话。­
通读《毛泽东品国学》全书,我的总体感觉是,毛泽东对国学以继承和“取其精华”为主,以批判和“去其糟粕”为次。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加以分析,给毛泽东一个公允的评价。­
令人遗憾地是,在今日的“国学热”大潮中,很多人恰恰缺失的是毛泽东的辩证的眼光、批判精神和“古为今用”的艺术。如果不加辩证地机械复古、不加批判地盲目继承、不甄别其糟粕地全盘吸收,传统文化会“复而不兴”,“国学热”会熄灭于历史的死胡同中!­
­
  图一:畅销书《毛泽东品国学》封面
《毛泽东品国学》这本沉甸甸的难得好书,称得上是打开“毛泽东国学世界宝库”的钥匙,反复阅读全书后,对于人民领袖毛泽东,我又有了新的发现,更惊叹于他的博大精深的国学造诣。­
一叹毛泽东国学世界的广博。­
这一点,从《毛泽东品国学》这本著作的内容架构上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四书五经、二十四史、诸子百家、佛经佛典、古典诗词、古赋古文、古典小说、中华楹联、中国书法,无疑是毛泽东国学世界里的一颗颗璀璨明珠。更令人称叹的是,毛泽东对独一无二的中国姓名、被誉为国剧的“京剧”、被冠以“国医”的中医,都颇有研究,见解独特。当然,毛泽东对“无字书”——中国国情的调查研究更是无与伦比的。­
二叹毛泽东国学知识的深邃。­
毛泽东品读过的一些典籍,恐怕今日中文系的教授们也没有研究过。­
书中提到这样一个小故事:1957年,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陪一位柬埔寨僧人见毛泽东主席,客人未到之前,毛泽东问赵朴初:“佛教有这么一个公式——赵朴初,即非赵朴初,是名赵朴初,有没有这个公式呀?”­
毛泽东这里使用的“……即非……是名……”的句式,出自《金刚经》。在《金刚经》中,上述句式很多。例如: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如果不是对《金刚经》的内容非常熟悉,毛泽东就不会开玩笑式地与赵朴初先生讨论“赵朴初,即非赵朴初,是名赵朴初”这样一个命题的。可见,毛泽东自己也下功夫读过《金刚经》。像这样艰深的经典,今天即使称得上“国学大师”的人们,究竟有几人研究过呢?更遑论普通的读者了!­
三叹毛泽东对国学的独到见解。­
在历史上,商纣王是“昏君”的典型,但毛泽东却认为他“是很有本领的人”;秦始皇被历代口诛笔伐为“暴君”,毛泽东却说他“是个好皇帝”;曹操历来被塑造为“白面奸臣”,毛泽东却称赞他是“真男子”、“大手笔”。­
老子的《道德经》,真正能看懂的人不多;习《易经》者不少,成家者不多。但毛泽东却从这两部古老经典中,看到了“一分为二”的辩证法的智慧之光。­
毛泽东对中医中药的见解和指示,今天看来,是颇具远见卓识的。­
四叹毛泽东活学妙用国学的高超艺术。­
毛泽东读国学的最大特点是同现实生活相联系,同中国社会现状相联系,为现实的革命斗争服务。毛泽东很鄙视那些信而好古,钻到故纸堆里出不来的“书呆子”;当然也嘲笑那些“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国家的历史一点也不懂或者懂得甚少的“书生”。­

对国学的别出新意的运用,在《毛泽东选集》中有充分的反映。­
“毛选”我反复读过好几遍。通观“毛选”五卷,对国学典籍信手拈来,触目即是,但却不是看到对旧学问的诠释和买弄。这里没有吓唬人的恶劣的文风,有的只是人们容易接受的语句和道理。这些道理很多是从国学典籍里化用而出,实在是大手笔,大创造。这是真正的创新,是真正的与时俱进。­
­
   图二:建国后的和平岁月里,毛泽东彻夜苦读国学经典
五叹毛泽东读国学的热情和毅力。­
毛泽东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光辉典范。毛泽东在延安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如果再过十年我就死了,那么我就一定要学习九年零三百五十九天。”讲这句话意在激励领导干部们抓紧时间读书学习,毛泽东自己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战争年代戎马倥偬,毛泽东手不释卷;建设时期日理万机,毛泽东仍然彻夜苦读。1975年,82岁高龄的毛泽东,眼睛不好,专门请了一位大学老师给他读《水浒传》和古典诗词。甚至在他去世前,还向工作人员索要《容斋随笔》来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在2009年5月的一次讲话中,要求领导干部“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领导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首先应该学习毛泽东读国学时的热情和毅力,少一些吃喝应酬,多读一些国学经典。­

   己丑年腊月
   谨识于甘肃镇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