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县榔桥镇房屋租售: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新思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39:00
【摘要】  随着对糖尿病认识的深入,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基础。在糖尿病的早期尽早改善胰岛素抵抗是预防延缓糖尿病发展的关键。现代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中应有特别强调对“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防治。
【关键词】  中医/糖尿病   治疗   新思路医学/环境   治疗
        糖尿病属中医的“消渴”范畴,指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随着对糖尿病认识的深入,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基础。在胰岛素抵抗阶段,常常表现为一组临床症状,即所谓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或称代谢综合征。包括: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向心性肥胖、进行性的葡萄糖耐量异常和血脂紊乱、高血压、内皮功能障碍、及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溶解、凝血方面的障碍等。在糖尿病的患者中,有40%存在大血管病变,50%有高血压,50%有高甘油三酯血症, 40%有微量蛋白尿[1]。因此在糖尿病的早期尽早改善胰岛素抵抗是预防延缓糖尿病发展的关键。因而中医的治疗思路也应随之转变,由单纯的治疗“消渴”,到改善胰岛素抵抗,干预阻断代谢综合征的核心环节,预防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未病先防”唯如此才能体现中医的势。故在现代中医对糖尿病的治疗中应有特别强调对“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防治。
        1  中医对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的认识代谢综合征类似中医的“痰湿”“肝郁”“食郁”“血瘀”等致病的“肥满”“眩晕”“湿阻”等。“肥满”“眩晕”等,这些“证”看似与“消渴”无关,实际与消渴有共同的核心机制,或可以说是消渴早期的病理基础。中医认为以食郁为主导的六郁是该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基础;以肝脾功能失调为核心的代谢功能紊乱是其基本病机。过食、少动造成食、气、血、热、痰、湿六郁作用于脾胃而酿成痰、瘀、浊、脂等病理产物。在该代谢综合征的早期,高胰岛素血症期,机体处于代偿阶段,形体壮实,整体机能旺盛,以实证为主,属郁、热阶段,并没有明显的病态;至中晚期由实而虚,由盛而损,由脾开始既而肝肾,脏腑功能减退,整体机能失调而出现多种代谢紊乱;到晚期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使全身脉络损伤,脉络瘀滞出现严重的循环障碍,并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2  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防治
        在辨证治疗上,主张按“郁热虚损”不同病机分阶段治疗。
        2.1  郁证阶段:临床表现仅见肥胖、过食、不耐疲劳。中医辨证属郁证,包括食郁、气郁、痰郁、湿郁、血郁、火郁等“六郁”范畴,并以食郁为核心,治疗宜消食散结,常用越鞠丸加减。
        2.2  热证阶段:临床常见肝胃郁热和痰热互结两个证型。肝胃郁热者宜用开郁清热的大柴胡汤加减;痰热互结者宜用清热活血的加味三黄汤(生大黄、黄芩、黄连、水蛭、地龙、赤芍)加减。其中防风通圣散,三黄泻心汤,三仁汤、三石汤,小陷胸汤等分别用于此阶段之表里三焦俱热、肺胃热盛、湿热较盛、痰热壅盛等不同证型。此阶段因饮食不节,酒食生痰者亦不少见,常以顺气消食化痰丸治疗;如因素体胃弱,因虚而郁,因郁而热者宜用升阳散火汤或升阳益胃汤。热证后期,气由热耗,虚实夹杂者宜用健脾丸,枳术丸等。 2.3  虚损阶段:病机复杂,脏腑功能减退,气血阴阳不足,痰浊瘀血日甚,或以糖尿病为主要表现,或以高血压病为主要表现,或以血脂异常为主要表现。终致“脉损”、“络损”此时本虚标实是其核心病机,应根据侧重的不同,在益气、温阳、滋阴、养血基础上清化痰浊,活血化瘀。因该综合征的最终归宿是血管病变,故中医治疗应以“活血化瘀通络”为贯彻始终的主线。中医在防治该综合征的“五高”上有独到之处,即“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凝低纤溶血症”“高粘血症”的治疗。如以黄连阿胶汤、黄连温胆汤治疗因抑郁失眠造成的难控制的高血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泻心汤治疗因肝经郁热、肝阳上亢导致的以高血压为主的该综合征;以泻心汤合硝石矾石散治疗因痰、湿、郁、热导致的以血脂异常为主的该综合征;用抵挡丸治疗该综合征的高凝、高粘血症都能取得满意疗效。
        3  中医治疗糖尿病思路的转变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思路应由单纯治疗消渴转变到防治胰岛素抵抗、治疗代谢综合征上。特别要重视该综合征的早中期,临床症状不明显而仅表现为身体肥胖、形体壮实、多食少动即郁热阶段,开郁清热为其主要治法;该综合征的后期虚实夹杂,既有脏腑气血功能不足又有痰、湿、瘀标实为患,治疗当标本兼顾;到该综合征的晚期,虚症更重、脉络瘀阻更甚,补虚的同时更要强调活血化瘀通络。随着临床和实验研究的深入发展,证实许多单味药或成方能改善胰岛素分泌时相;调节胰岛素与胰升糖素之间的反馈平衡;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压血脂[2];拮抗血浆内皮素受体[3] ,保护糖尿病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预防治疗糖尿病的血管病变[4]等,这些成果为中药治疗该综合征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潘长玉,尹士男.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0,16 (1) :56.
[2] 李赛美,熊曼琪,林安钟,等.不同治法阻断糖尿病大鼠高糖、高脂、胰岛素初步观察.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 ,5 (8):34~37.
[3]  周晓明,内皮素与其受体拮抗剂.中国药师. 2000 ,3 (5):303~306.
[4]  戴敏,刘青云,等.单皮酚对高脂血症在大动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 ,7 (2) :38~40.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