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苏里亚王朝成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三得三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03:10
2011-11-07 10:41 来源:中广网

中广网北京11月5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点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三得三失。

吴晓波:在十年前,2001年的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成为了世贸组织的一个新的成员。从那时到现在十年过去了,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成就是值得我们瞩目和骄傲的。

三得:

一个是中国崛起,中国加入世贸的时候,其实当时全世界经济学界、政治界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其实不是很看好的。美国当时出版了一本畅销书叫做《中国即将崩溃》,这是一个美籍的华籍律师叫做章家敦写的书,他认为中国加入世贸意味着中国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崩溃,中国的人口红利将吃完,中国的整个经济将被全球的跨国公司所彻底的冲垮掉。另外美国一个非常著名的决策咨询公司叫所罗门·美邦,当时就预测说从2001年以后的五年内,中国将出现4000万人的失业。这个是当时美国右翼的经济学界主流的一个声音。

甚至当时在中国国内很多的学者和企业家也认为中国经济将面临到一个巨大的冲击,比如说王石2001年认为中国加入世贸以后中国的房价将下跌15%,回过头来看整个经济基本面的发展和十年前的判断有很大的区别。在2001年的时候中国当时的经济总量是全球排在第五位的,而很快在几年内我们就超过了英国,然后超过了德国,那么在2010年超过了日本,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所以在过去十年里面中国崛起是全球经济界最重要的一个事件。

第二个得到的是所罗门·美邦认为中国的国内企业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在过去的10年内,中国国内的企业经受住了这样的考验,而且获得了迅速的发展,2010年底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已经超过了60家,那么十年前这个数字是15家,所以中国企业在过去十年里面是获得了一个长足的发展。

第三是关于中国商品,中国制造变成了世界工厂,就made in china这个名词是在2001年以后突然间走入全国,走入全世界的。2001年以后中国东南沿海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的外贸依赖度从25%左右逐渐增加到了70%,made in china的发展成为了全球经济一个非常亮丽的风景线,所以过去的十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十年。

三失:

2001年以来的中国,我们也发觉我们存在的一些缺陷,我们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大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是十年内我们需要值得反思的。

第一个问题是法制化的进程,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的时候,当时国内的舆论充满了一种玫瑰般的想象,大家认为中国从1978年开始搞商品经济由一个命令型的计划经济,国家开始慢慢土地搞联产承包责任制、企业搞放权让利改革,慢慢走向一个商品经济,那么走到2001年的时候,随着我们加入WTO,我们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这将变成一个水到渠成的事件。2001年、2002年每年的全国两会每次大会上面人大代表也好,政协委员也好,都对中国未来的市场经济的法制化的进程充满了种种的想象,大家认为跟全球经济已经接轨了,所承载的很多行政性的障碍、行业壁垒等等都会被世界开放的潮流给彻底冲跨掉,中国将很快成为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

但十年后我们看情况并没有完全的发生,中国在过去十年的法制化进程是非常的艰难,非常的曲折,或者说我们获得的成就是非常的小,在中国国内仍然存在着大量的行业进入的壁垒,国有的垄断性企业不但没有减弱,而且变得越来越强势,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在2001年十年前的时候,中国的企业界人们认为中国将变成一个没有障碍的市场环境,我们在对外开放的同时我们有没有可能来加快我们的对内开放,这个是当时很大的一个期待。我记得01年的时候当时有一个新闻非常轰动,就是中国终于给台州吉利集团的李书福发了一张汽车牌照,当时大家都认为这个是中国打破行业垄断的一个典型性事件。因为中国在1978年开始搞改革开放,中国的1979年就对外资开放了汽车产业,1979年的时候上海汽车厂和德国大众就签订了引进大众商谈项目的很大的一个合资合同,也就是说中国的汽车产业在1979年就对外资开放了,但是在79年以后在非常长的时间里面中国的民营企业是没有资格来从事汽车产业的。

李书福他最早是做摩托车的,当时国务院副总理到他的工厂采访的时候,一直拿不到汽车牌照的李书福曾经讲过一句非常动容的话说,请国家给我们一个失败的机会,就让我们能够从事汽车产业。那么01年中国加入WTO的时候,李书福拿到了这个汽车牌照。十年了我们看到这个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所以这个事情在2001年的时候当作标志性的行业打破的一个信号,但是十年来我们发觉这样的一个信号居然还是一个偶然性的信号,中国现在很多的行情仍然没有对民间进行开放,所以十年来我们对内开放的力度仍然是不足的,我们远远可以走得比现在更快一点,但是我们有的行业他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有些行业甚至出现了倒退,这是我们第二个不足的地方,就是对内开放的不足。

第三个入世十周年我们不太满意的地方是我们原本希望通过市场的开放,能够推动国内的消费,使得中国经济由投资型拉动转向消费型拉动。中国经济从1949年以后就是一个政府拉动性的方式,希望加入世贸以后能够推动国内的消费,由投资型拉动向消费型拉动做一个转型,我们看到在过去十年里面这个目标也没有实现。

1998年房地产开放以后中国整个内需由轻型化向重型化做转移,房地产以及相关的能源性行业获得了大的发展,但是因为我们整个教育体制、社保体制、医疗体制等等保障体制没有完全健全,所以民众的消费热情仍然不足,我们的储蓄率仍然居高不下,所以由投资劳动向消费型拉动的这样一个战略目标是没有实现的。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过去的十年感慨万千,在2011年的秋冬之季,我们来回望中国过去的十年的改革,以及我们来展望未来五年、十年中国经济的改革,我们会得出两个重要的结论,第一个结论是中国改革的体制任务是不可能自动实现的,我们仅仅通过一些开放型的行为就希望能够来推动中国体制改革的完成,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改革仍然需要有一个决策层到民间、到学界、到企业界来共同的一个主动型的推进,这是我们得到的一个结论。那么第二个结论是中国的改革问题在过去三十多年里面是建立在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这样一个前提上,中国经济确实在三十多年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中国经济继续往前走,仅仅在经济体制改革来完成,看来是不可能的了,在未来必须要把改革的目标进行更大的一个范围。中国开始搞“十二五”规划的这样的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重新来进行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那么这个顶层设计已经不仅仅在经济领域里面完成,就必须要把它放到一个更大的社会领域来进行。所以中国加入世贸的十年我们看到自己的成绩,也看到自己的不足,这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改革的动力仍然是存在的。
您可能也喜欢:
  • 吴晓波:传媒投资热的隐患
  • 中国企业家畅谈入世得失 加强文化推广 融入世贸规则
  • 吴晓波 :“中国模式”独特吗?
  • 吴晓波:中国人真的“轻商”吗?
  • 吴晓波:商人见官,你坐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