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蒙古骑兵的电影:《郧阳文化》之:郧西白龙洞古猿遗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23:31

《郧阳文化》之:

 

郧西白龙洞古猿遗址 

 

郧西神雾岭白龙洞古猿遗址

 

1976年6月,湖北省郧西县安家公社东风大队(现安家乡神雾岭村)村民在神雾岭白龙洞发现了大量动物化石,郧西县文物干部王家正调查后认为,这里可能是一处猿人遗址。郧西县文化部门将此消息报告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湖北省博物馆。有关专家确认在采集的标本中有。。。。。。

 

湖北省郧西县白龙洞遗址经过两次正式发掘,出土了古人类牙齿化石、石制品、骨制品等文化遗物和大量动物化石,是一处重要的古人类遗址。2007年4—5月,作者在该遗址周围进行了地质、地貌调查,并对以往发掘出土的部分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进行了整理。同年9月,作者在白龙洞进行探察和小规模试掘,出土大量动物化石和少量石制品、骨制品等文化遗物。同时还发现可疑燃烧痕迹、动物骨骼表面痕迹以及特殊的动物化石埋藏现象等古人类活动证据。白龙洞发育于上新世沙坪组砾岩、泥晶灰岩和泥灰岩地层中,近水平状节理和裂隙为洞穴发育提供前提条件,垂直渗流为溶蚀的主要方式。白龙洞遗址属原地埋藏,动物群的组合显示中更新世早期的面貌,石英岩岩脉原料可能是导致石器工业组合显示北方石器工业面貌的原因。对遗址分布及埋藏现象的初步分析显示,白龙洞为一处多功能的古人类活动遗址。

 

 

远古人类家园--郧西白龙洞人

来源:十堰博物馆

郧西县位于鄂西北县城东15里有一片海拔约为500米的岗岭山地,当地人称为神雾岭。岭东麓有一岩溶洞穴,就是白龙洞,为穹隆式洞室。

1976年郧西文化馆的文物干部前往郧西县城东的神雾岭白龙洞调查,证明该洞是一处重要的化石产地。他们从群众在白龙洞采集的“龙骨“中挑选出了3枚人类牙齿化石。

 


 

    1977年和1982年,在古脊椎所的主持下又先后对白龙洞进行了两次发掘,共发现5枚人类牙齿,加上之前的3枚,总计发现了人类牙齿共8枚,其中包括前臼齿5枚,臼齿3枚。郧西白龙洞的伴生哺乳动物种类与郧县龙骨洞基本相同。

    洞内发现了200多件人工打制的脉石英石制品,器类以刮削器为主,另有小型的盘状砍砸器。

    郧西白龙洞的伴生哺乳动物种类与郧县龙骨洞基本相同,但又有不同,古老的残存种不见,新的属类有所增加,如竹鼠、虎、灵猫、狼以及牛、鹿。这个动物群证明其时代晚于郧县龙骨洞的时代,大约与北京猿人的时代相当。

 

 

郧西白龙洞猿人遗址

位于郧西县城东10余公里的岭岗山地——神雾岭东坡。郧西猿人遗址距今约50万至100万年,为我国8处猿人遗址之一,已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郧西猿人遗址又称郧西猿人之家,俗名白龙洞。

1976年,我国考古专家在洞内发现8枚猿人牙齿化石和猩、犀、熊、獾、鹿、牛、豪猪、鼠狗、大熊猫、剑齿象、剑齿虎等20多种动物的牙齿、头角、骨骼、粪便化石。后来,又发现了一批人工凿痕的打制器和用火的迹象,被称为“郧西猿人文化”。白龙洞内景物壮观,穹窿式、攒尖式、藻并式景物互相接连,上悬千姿百态的“石钟”、“石乳”、“石幔”、“石佛”,各种景象栩栩如生。

白龙洞周围有许多优美的景点,北面有巍峨的“祖师殿”,西面有“玉皇顶”、“九龙寺”,东面有“泰山庙”、“黑龙庙”、“太阳山”、“绝龙岭”,南面临郧西县城,可以欣赏“悬鼓青嶂”、“天池映月”、“雷门激石”、“老人石峰”、“黄石晚照”、“韭崖新雨”、“北隅耕烟”和“柳桥渡春”等景观。

 

湖北郧西县白龙洞发现两颗猿人牙齿化石

新华社武汉一九七七年二月二十六日电 我国考古工作者不久前在湖北郧西县白龙洞发现了两颗保存完整的猿人牙齿化石,其中一颗是右上第二前臼齿,另一颗是左下第一前臼齿。这两颗牙齿,从石化程度、色泽、大小及牙尖的磨损程度看,很可能属同一中年猿人。
    这是继我国北京周口店、陕西蓝田、云南元谋、湖北郧县之后,第五个发现猿人化石的地点。
    郧西县白龙洞的这一发现,为研究人类起源,尤其是我国古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靠资料。郧西位于我国秦岭南坡,长江中游地域,这里发现猿人化石,就进一步扩大了已知的我国早期人类分布范围,表明早在五十万年至一百万年前,我们祖先的足迹已遍及黄河流域、西南地区和长江中游的广阔地方。
白龙洞是由石炭纪泥灰岩溶蚀而成的。洞内除发现猿人牙齿化石外,还发现了豪猪、巨貘、鬣狗、犀牛、虎、鹿、牛、东方剑齿象、大熊猫等类动物化石二十多种。这些动物化石,与一九七五年春夏在郧县梅铺发现的猿人洞中所含的动物群基本相似。通过对这些与郧西猿人共生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的研究,对于了解当时人类的生活环境也有重要意义。

 

郧西白龙洞面纱渐次揭开

来源:秦楚网-十堰日报  <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2009-4-23

 





 

白龙洞猿人遗址

 


骨头化石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记者 吴社全 特约记者 孟帆 报道:白龙洞是古人类的洞天福地?近日,这一问题再度引起考古界的关注。4月17日,记者一行来到郧西县安家乡白龙洞遗址。
    白龙洞位于安家乡神雾岭山腰上,洞口林木苍翠,微风不惊,风光无限。此洞属石炭纪泥灰岩溶洞,形成于中生代白垩纪时期(距今约6000万年),洞内各层为新生代第四纪的堆积物,化石为60 万年前的遗存。白龙洞一带物产丰富,气候湿润,朝阳藏风,十分适宜古人类居住。
    1976年,白龙洞古猿人化石遗址被发现并开始挖掘。考古专家在洞内发现了8枚猿人牙齿化石和大量与古人类活动有关的证物。1977年2月27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湖北郧西白龙洞发现古猿人牙齿化石》的报道。1981年12月3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郧西白龙洞古猿人化石遗址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6年至197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织了第一次实地考察。2007年至今,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刘武博士等,对白龙洞开展了3次更为细致的考古发掘工作,每次1个月,每次考察均有重大发现。白龙洞的神秘面纱终于渐次揭开。
    据刘武介绍,在洞内新开探的1.5米地层深处,发现了可疑烧骨和黑色泥土,是否为古人类生活用火痕迹,专家正在进一步科学分析。在淤泥砾石层中,还发现了不少痕迹清楚的打制石器——刮削器、切割器、锤状器及石片,动物化石多达20余种,包括剑齿虎、豹、熊、熊猫、竹鼠、剑齿象、鹿、牛、羊、猪等。这些标本集中、数量众多的兽骨化石,不可能是野兽群居形成的,显然有人为的因素,加之用火痕迹的重大发现,表明白龙洞是古人类的“幸福之家”。这些标本也为研究古人类的生活状况及古气候的变化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并填补了秦岭南坡至长江北岸旧石器时代初期人类文明在发掘整理方面的空白。
    刘武博士说:“按照发现的顺序,郧西白龙洞古猿人化石遗址是全国第六个、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大的古人类生活洞穴,在世界上也属罕见。”

 

湖北郧西白龙洞内发现古猿人用火的痕迹

来源:中国网  2008-10-30

 

图为白龙洞周围随处可见的裸露的化石

 


 

昨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任刘武教授披露,在郧西县白龙洞新开探坑的1.5米深处,发现了用火痕迹,有烧黑的泥土和烧黑的骨头等。初步分析为古猿用火取暖或烧烤食物所留,但尚需进一步科学分析求证。据介绍,这是他们继2007年9月份至今3次白龙洞科考的最大发现。

郧西神雾岭地处两郧盆地西缘,白龙洞猿人遗址位于神雾岭东坡。此洞属石炭纪泥灰岩溶洞,洞高2.4米、宽2.6米,坐西向东。白龙洞一带物产丰富、气候湿润、朝阳藏风,十分适宜人类居住。白龙洞上距神雾岭山脊约50米,下距沟心水面近60米。

1976年,白龙洞古猿人化石遗址被发现并开始挖掘。考古专家在洞内发现8枚猿人牙齿化石和熊、大熊猫、剑齿象、剑齿虎等20多种动物的牙齿、头角、骨骼、粪便化石。后来又发现一批人工凿痕的打制器和用火迹象,被称为“郧西猿人文化”。

1977年2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湖北郧西白龙洞发现古猿人牙齿化石》的报道。1981年12月3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郧西白龙洞古猿人化石遗址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无损。特派记者高道飞通讯员朱江

 

中科院专家在郧西县考古有重大发现

郧西古猿人曾会用火烤肉吃

2008.10.30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特约记者余兀玉 通讯员张光奎)正在郧西白龙洞古猿人化石遗址科考的中科院教授刘武近日披露,他们在白龙洞发现了古猿人用火遗迹,这是自去年白龙洞科考以来的最大发现。
    该遗址位于郧西县安家乡神雾岭村,距国宝“郧县人”头骨化石发现点仅30公里,“年龄”约50-100万岁。
    1976年,专家在白龙洞古猿人化石遗址发现了8枚猿人牙齿化石和熊、大熊猫、剑齿象、剑齿虎等20多种动物牙齿、骨骼、粪便等化石。后又发现人工打制器和用火迹象,被称为“郧西猿人文化”,1981年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无损。
    今年5月,中科院对白龙洞第二次科考时认定,此处古猿人要比北京周口店猿人早。本月14日,中科院专家再赴郧西。
    据介绍,此次科考,在洞内新开探坑的1.5米深处,发现有烧黑的泥土和烧黑的骨头。专家称,这不可能为洞外自然火灾所至,最大可能是古猿人掌握了用火技能,并开始食用熟食。综合前两次的科考物证,专家认为在此生活的是猿人,约在60-80万年前。

 

 

中科院专家介绍:

郧西白龙洞为中国迄今最大的猿人洞

作者:徐军来源:郧西在线 时间:2008-10-29

 

2008年,中国中科院古人类研究所刘武博士一行四人在郧西安家乡神雾岭村徐佳洼北龙洞附近农家住户租房居住,进行对白龙洞第三次发掘研究。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燃火痕迹,有烧黑的泥土和烧黑的骨头化石等相关物品。这是白龙洞发掘过程中一重大发现,初步分析为古猿用火取暖或烧烤食物所留,说明这一带一定有古猿人类生活居住,所取样品正在北京做进一步科学分析求证。据悉,洞里还出土的猿人和古动物化石为中世纪(60万年前)的遗物。中科院专家介绍,这是与周口店同时期古类人猿遗址。

 

 


白龙洞内新发掘出的火烧骨头化石

 

 


动物肢骨化石

 

白龙洞位于郧西县城东三十里的神雾岭、天坑、徐家注山麓。白龙洞就在徐家洼山麓中的断岩之中。洞上的泥质灰岩是地球厉史第三个大年代― 第三纪(6000多万年前)形成的.洞内各层为第四纪( 200-60万年前)的堆积物。洞里出土的猿人和古动物化石为中更新世(60 万年前)的遗物。

白龙洞古人类遗址于1976年发现后,国内有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文博单位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及80年代对该遗址进行了几次发掘,发现了数枚人类牙齿化石、大量动物化石及其它与古人类活动有关的证据。

 


白龙洞外貌

 


洞内室溶岩椎形顶部

 

早在解放前就有个医生发现这个洞口有“龙骨”(即化石)。解放后,1976年社员们搞副业,在这里大量挖”龙骨”交售给县药材收购站,从此挖开了洞口。随后,郧西县文化馆文物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大量古动物化石,将情况上报.1977 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织了第一次发掘,发现三颗猿人牙齿和大量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经研究鉴定为60 万年前的遗物。

清理后,此洞有“四室一厅”,洞口一厅宽20 平方米,高3 米,为泥质灰岩结构的弯窿顶。厅后四室,每室宽10 多平方米,高3 米,都是泥质灰岩自然构成的墙积蒙古包式的园形尖顶,顶部有渗水管状孔和流积的钟乳石.各室之间,有不规则的门洞.在发掘过程中发现洞内有将近一米的化石层,所含化石之丰富是过去少见的。化石层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比较杂乱破碎的古动物肢骨、牙床;第二层是与盖板状石块粘结在一起的化石,而且,上面还有一层两三公分厚、值得研究的黑灰层(是否猿人用火的灰烬?尚待化验);第三层是纵横排列着的形状古怪奇特而叉比较完整的古脊椎动物头角、躯千和肢骨化石。在化石层上面是含有许多石结核的粘土层;下面是含有零星化石的淤泥层。通过探方了解,实际洞底还在现有洞底的兰米下面,而且那淤泥砾石层中发现不少打制石器― 刮削器、切割器、锤状器及石片。化石经过初步清理,有生活在60 万年前的古动物剑齿虎、剑齿象、琪、鬛狗、水鹿、斑鹿、野牛、羊、猪、犀牛、虎豹、大熊猫、豺熊、猴、鼠和吃虫类等牙齿、头角、肢骨,其气中牛和鹿骨的化石特多。猿人牙齿在第一次发掘后又陆续发现五颗(共八颗)。这些标本为研究我国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古动物的起源、发展,古代地理气候的变化等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密集的动物肢骨化石

 

古类人猿牙齿

 

白龙洞按发现顺序是我国第六个猿人洞,海拔500米,山上岩层盘绕迁回,显然是千万年前的河底。由于“地壳在不断运动,轻微得使人毫无感觉,古河套的岩石,除大的震动外,就是这样一点点升上来的。”在白龙洞下面是一层层的扁折页岩、有一道深沟是河流变迁的遗迹,所以洞底存在流水冲积的迹象。距洞十多米有一小蝴蝶泉,泉水终年不息,成百个蝴蝶就在泉上山花丛中飞舞翩翩。这里山水宜人,适于居住,所以古人类选择了这个洞穴。而且可以想象:当时他们聚集在洞内,制造“武器”,然后外出围猎,把猎获的动物多是牛鹿类,背到洞口剥吃,丢下一堆堆骨骼… … 由于自然界的变动把这些东西掩埋在石灰岩下而成形现在的化石。由于这里环境适宜,直到现在,洞的附近还住着陈家,徐家三个村落.猿人洞室室相连,“四室一厅”的深处还有门洞可掘进。究竟有几室几厅?目前还没有数,有待第继续发掘。据科学院的同志和新近从武汉大学来的刘老师说:象这么壮观、深奥的猿人洞,在我国,甚至在世界上还没有第二个。

 

附:


从新生到更加辉煌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生命奥秘

曾经轰动世界的北京人化石就这样在一些美国人的手中被弄得下落不明。无疑,这些美国人对如此巨大的科学与人类文明上的损失承担直接的责任。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日本帝国主义更是罪魁祸首,是他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周口店和北京猿人带来了浩劫,也给中国的古人类学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摧残。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央地质调查所即派人飞赴北京(当时叫北平)筹备接收事宜。1946年上半年,以裴文中等人为首的一个小组接收了被日伪侵占的地质调查所,改为民国政府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北平分所。同时,一直领导周口店发掘工作的新生代研究室也得到了恢复。但是,限于经费困难,只能进行标本清理工作。

  地质调查所北平分所的同仁们历尽千辛万苦,把原来分别存放在协和医学院几个地方、而且由于战争期间的混乱被弄得杂乱无章的标本集中到了北平分所所在的兵马司9号北楼上。1947年和1948年,贾兰坡和刘宪亭用了几乎整整两年的时间将这些标本整理得清清楚楚,为本门学科的继续研究和周口店的再发掘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中国的古人类学事业的真正复兴是从1949年北平的和平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开始的。

  1949年到1954年,人民政府在百废待兴的困难局面下,依然拨出经费支持包括周口店的发掘工作在内的中国的古人类学事业。1949年和1951年,在贾兰坡主持下进行了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在野外发现了5颗北京人的牙齿,在室内清理存积的碎骨时还发现了北京人的肱骨和胫骨各一段。这标志着周口店以及整个中国古人类学事业的新生。对历次发现的四肢骨骼的研究证明,北京人的上肢骨骼的形态已经与现代人非常相似,这种相似的程度超过了下肢骨骼;上肢骨骼唯一保留下来的原始形状是肱骨的骨髓腔比较狭窄、骨壁则较厚。

这一时期还有另外一项重大发现,就是发现了山西丁村人(属于早期智人)遗址。

 

丁村人牙齿化石

 

  1954年12月27日在北海公园西侧文津街的中国科学院旧址举行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发现25周年纪念会,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回顾了周口店的发掘史和建国5年来国内各地的新发现,最后充满信心地说:“中国不仅物产丰富,……古脊椎动物乃至古人类化石在地下的埋藏也非常丰富,关于这一门科学的研究的前途也是非常光明的。”

在以后的岁月里,由于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中国的古人类学和史前考古学研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周口店的星星之火在举国上下燎原起来。除了在周口店于1959年和1966年又发现了北京人的一件下颌骨、属于同一个体的额骨和枕骨以及另一个体的一颗牙齿之外,还在代表不同的时间段的不同的地点发现了大量的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化石。这些材料所涉及的门类之广和时间跨度之长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所少有的。由此表明,中国是人类进化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古人类学在世界古人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人类学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如果离开中国的工作,要想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是十分困难的。

 

 



公王岭遗址

 

  在这些新发现中,重要的直立人地点有陕西蓝田陈家窝和公王岭(这两个地点的直立人的俗名被合称为蓝田猿人、安徽和县龙潭洞、云南元谋上那蚌、湖北建始县高坪龙骨洞、湖北郧县曲远河口和龙骨洞、湖北郧西白龙洞、河南南召杏花山、陕西洛南东河村、南京汤山等。此外,我国古人类学工作者还从中草药材经营部门收集到来自湖北省巴东县、河南省淅川县等地的一些直立人牙齿化石。在这些直立人化石中,蓝田猿人、元谋猿人以及发现于湖北巴东、建始、郧县和河南淅川的部分材料属于早期直立人,年代比北京人要早。元谋猿人的时代可能为早更新世晚期,用古地磁方法测定的绝对地质年代可能为距今170万年左右;因此,元谋猿人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直立人。

在古人类化石全面丰收的同时,我国的史前考古学家在旧石器文化的发现与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发现了遍及大江南北的与古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相联系的众多旧石器地点,特别是发现了许多早更新世(早于北京人时代)的重要地点,从而为我国有着非常悠远的古人类历史的事实提供了考古学方面的证据。

 

 



蓝田猿人

 

关于中国是否有早于北京人时代的人类和文化,早在30年代就已经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注意。但是直到1957年,贾兰坡和王建才科学地论断:“中国猿人(即北京人)的石器,从全面来看,它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性质的。……中国猿人之前的泥河湾期还应有更原始的人类和文化的存在。”

 

 



元谋猿人

 

  为了证明自己的论断,贾兰坡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艰苦的努力进行野外调查。他不仅对自己已经确信时代早于北京人的 河地点进行了发掘(他的工作以及后来由山西省博物馆进行的多次发掘工作证明, 河的时代确实比北京人要早),而且又发现了更古老的属于早更新世的西侯度石器地点(距今大约180万年)。后来,我国学者还发现了被称为蓝田人文化和东谷坨文化(后者位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村附近)的早于北京人时代的石器文化,从而更加强化了我国作为早期古人类与文化演化的重要舞台的地位。

  这一个又一个突破与周口店依然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1959年和1979年的12月,分别在北京召开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发现30周年和50周年的纪念大会,这两次大会都起到了为中国的古人类学事业继往开来的里程碑式的作用。在50周年纪念大会上,贾兰坡科学地对周口店工作给予了历史性的评价:“……周口店的工作为中国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古脊椎动物学训练了至少两代专门人才。当年的发掘是在旧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领导下进行的,新生代研究室就是现在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前身。有人说杨钟健和裴文中先生是中国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我认为这是历史给予的恰如其分的评价。目前,在我们的大江南北都发现有人类化石或旧石器,正是北京人遗址的发掘为后来的成果提供了人才、技术等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