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ereader14注册码:浅谈新课标下教师工作压力 - 课程论坛 - 人教论坛 - Powered by Discu...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48:47

浅谈新课标下教师工作压力

一、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教育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特别是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是对承担育人重任的教师普遍产生了较重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危机感,而且这种工作压力有日趋加重的趋势,而过重的工作压力使教师产生了高度的紧张与焦虑不适感。这种心理状态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调节,就会引发各种疾病,导致自身生理、心理上各种问题,更严重的是,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从而影响课改顺利进行。所以,新形式下教师的身心健康必须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
要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状态,必须想办法减轻教师的压力问题。
柯礼柯夫和苏利夫(Kyriacou和Sutcliffe)
1989年把教师压力定义为:教师在工作中产生的诸如挫折和焦虑等消极情感的反应症状。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压力是一种来自外界的刺激,而教师职业比较特殊,是一种耗费情感的职业。每天都面对不同的条件的学生,面临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同行之间的竞争,所承受的压力相当大,外国研究人员发现教师大量的疾病都可归结为教师工作压力过强所致。作为课程改革最深入的国家美国曾做过此类调查,根据MDX健康文摘(2000年3月8日)美国压力研究机构2000年列出十个最具压力的职业,城市中学教师名列第一。中小学教师职业是最具压力的职业,已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Boyle, Borg, Falzon和Baglioni,1995年)
二、教师在新课标下面临的压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仅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而且需要了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期待,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教师角色提出三个方面的转变:(1)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新课程条件下的知识传授者的变化;(2)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3)教师成为研究者。
不难看出,以上这些对教师新的教育价值及教育观念的灌输是构成新时期下教师压力重要因素。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谈谈新课标要求对教师产生具体的压力问题。
1、教育改革中的现实“压力”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普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职业也改变了过去的单一性而呈现出现明显的多样化特征,正如新课程中要求:“了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期待”。作为教师在新的历史时期,除了要对诸如家庭结构、学生群体等的变化所带来的教育上的新问题,还要应对经济改革带来的更高要求。
经济的开放使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蜂拥而至”。“现代化教育媒体”作为改革的“宠儿”迅速占领传统的学校教育阵地,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软硬件设施。教师也就成为必须掌握前沿“技术”的生力军,为信息、为网络忙得不可开交,同时也为通过NIT等级考试而疲于奔走于培训中心与学校之间,无形之中心头又多了一块“病”。
教师为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那么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也就在情理之中,这样一来,无论是为了自身的生存考虑,还是为了符合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都必须对自己的学历提升而努力奋斗。像本人现在情景就更好说明“学无止境”。
在面临诸多的外部压力同时,作为教师还要面对自身的情感问题、婚姻爱情问题、家庭、子女等问题,凡此种种,使教师身上重担远远超出其他职业,因此,新课程实施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对老师要求更严格,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2、教师角色转变的“压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即在实施教育的共性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教育的个性差异,这其实是教师面对学生的现实压力。因为,事实上,学生并不像教师期望的那样在“控制”中成长,教师如果仅注重于学科研究与教育,则无法适应充满个性的学生在成长中各种要求。但重视教育的个性差异,又面临着社会、家长的期望“压力”,毕竟考出好成绩才是他们心中硬道理。如果成绩不好,他们会错误认为教师无能,没责任心,教学水平差劲,管不好班级,这样一来,又使教师的责任心与学生发展差异之间事实的矛盾无法消除,加大了负担感。
3、工作环境带来的“压力”
教师在课改中的压力还产生于学校管理者是否支持与同行之间的竞争,即如何面对“荣誉”和“利益”。“不被重视”是教师职业心理的紧张源之一,是否被学校领导重视,是否被同行认可和尊重都容易使教师产生焦虑、紧张情绪,这种负情绪通通过师生互动传给学生,从而使学生的心理也处于不平衡状态,影响课改的目标要求。产生新的心理问题。因此,领导者的素质和同事态度对于教师身心健康起着关键作用,间接影响课改顺利进行。
4、传统文化观念带来“压力”
在我国传统文化价值里,“敬业”与“奉献”等价值观念在长期的文化历史积淀中,已经成为社会对教师的职业期待,同时也成为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基本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而且,这些价值观念通过文化的传承已内化为教师的自身的道德要求。但在新课标下,更多强调是教师的个人生命价值与需要,教师与学生合作关系,注重学生成长,教与学的创造性等等,这些要求从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更有利教师的个性发展与创造性的发挥,人文精神更浓。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如果真正贯彻这些要求时,传统的观念中会认为这位教师“变味”,没有社会责任,唯钱是图,课堂体现不出教师权威,师道尊严,甚至在背后议论中认为这位教师没有学科素养,不懂得教学技能,在知识传授中缺乏延续性。我想,任何一位热心于课改的教师听到这样评论,内心可以说是百感交集,挫折情绪油然而生,这何尝不是一种新的“压力”。
三、解决教师“压力”问题的策略
1、全社会关注、重视教师精神卫生问题
传统观念中教师的形象是完美的,理想化的,使教师成为文化中的人,教育中的人,期望中的人,无形之中使教师的精神负担高于其他职业的人群。所以,应当通过提供社会支持,尽量预防教师的心理紧张和焦虑,使教师从社会给予的教师完美化的期望中摆脱出来,成为现实中的人,能正视自身弱点的人,放下教师架子,使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让全社会认同新课标下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从而更好展示教师的社会性特点和创新精神,剔除“包装”了的自我成份,展示生活中真实的自我。鉴于此,笔者呼吁有关主管部门应多在经济上给予教师更充分的肯定,来提高其社会地位,不要只停留在平时“雷声大、雨点小”的层次上。
2、学校管理者增加支持与帮助
    第一、支持教师的工作,帮助教师将“压力”转变为“动力”
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学校管理者的态度,作为具有管理职能的校长,应对参与课改的教师工作加以肯定,使教师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受到尊重的,是得到信任的,从而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帮助教师树立自信心,从容面对课改工作中得与失,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第二、加强对教师生活关心
虽然教师工作对于管理者来说,相当重要,但对于教师本身,他们更期望管理者对生活关心。毕竟在今天“以人为本”社会中家庭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日益重视,大家更关注是生活质量。作为校长如果加强对教师生活的关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教师心理上日益沉重的负担,可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创造健康的心理氛围。
第三、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协调教师之间人际关系
在教师工作的四个重要的职业心理紧张源中,人际关系不良是其中四源头之一,教师从事的是个体劳动,多见自己,少见别人,因此,往往产生错觉,误以为自己的知识才能很高,产生“文人相轻”现象,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中,相当一部分教师误以为只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就是一位好教师,全然不顾其它课任老师的工作感受。更有甚者,在学生面前采用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的威信,这无形中影响到教师间关系,并给实际教育教学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一些教师在与学生实行互动教学中心理障碍。所以,努力增加教师之间的交往,促进学科之间相互了解,特别是同一班级班课任教师交流;鼓励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减少教师孤独倾向,应作为学校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认为在有条件的学校应考虑成立由教育者组成咨询机构,从而为教师提供及时咨询与合理宣泄的渠道。例如,在英国一个重要的新方法是为教师建立的“帮助热线”,叫做“教师热线”,其网址为:www.teacherline.org.uk。这种服务由政府、教育当局和教师协会投资,使得任何一个老师能够就与压力有关问题进行免费咨询。
3、教师自身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提供自我支持,积极应对课程改革。
新课程实施顺利与否,虽然来自社会与学校管理者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但最重要还是来自教师自身操作方面。目前,许多教师面临操作方面的困难,处于一种“欲行不能,欲罢不忍”的尴尬境遇。从而给自身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压力,造成心理负担。我们都清楚:新课程实施中客观方面的问题主要来自教学环境、条件、设备等方面,而主观方面问题则主要是教师对新知识、新技术、新的组织形式、新的教学设计、新的合作关系等准备不足而引起的,因而当教师在面对新课程中新问题时,应当学会一些有效的应对的策略,善于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自我支持在缓解教师的压力方面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够发挥自主性,根据课改实际情况主动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这是任何外来支持都不可比拟的。信念与意志力结合是克服困难的一把利剑。作为教育第一线教师理应将自己放在一种发展状态中看待,不能将目前状态当作“终结”或“定结”,而对课程改革前途感到迷惑。应将压力看作暂时的,可以克服的,将自身看成发展的,从而改变观念,达到心理自我调节目的。例如:当一名教师平时认为:“自己就应该是很出色的教师”可以为自己“打气”,让自己更有自信。但是现实中出现压力时,你也不妨对自己说,“教师也是人,也会有失误”,这样你也许就改变原有的认识定势,认为“我应该尽可能做一名出色的教师”。无形之中缓解原有的认知“压力”。
许多教师只局限于对自己专业知识的研究,而对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不怎么在意,因此,为教师定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请一些高校心理学专家作专题报告,使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具备一些心理调节技巧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基本解决自身出现的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讲座可以唤起教师自我调节的主动性,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课改带来的压力。
教师不断进行专业的学习是教师角色适应与发展新课程要求的必要条件。也是解决新课改压力的根本出路,作为教师,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专业学习。
    (一)教学反思:
反思能力的养成可以说是确保教师不断再学习的最基本条件。教师在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个人及他人的优缺点,从而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超越,解决问题的动机,从而以积极心态缓解新课程压力。
(二)发展实践的理论
一个具有高适应能力的好教师,不但应有能力通过相关理论掌握教学情境变化的可能性,理解各种教育现象所蕴含的深层含义,而且能够将正式的理论与个人的专业经验进行转换,修正与反省,以获得理论与实践的高层整合。这样教师可以建构并持续发展个人的专业实践理论,有效地将个人的专业经验转化为专业知识,并将其作为进一步反思与提高的基础,从而有实力去解决课改中出现新问题。
(三)专业合作
教师要实现深入发展,减轻新课程带来压力必须突破目前普遍存在的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教师必须走出在结构上趋于封闭的教室设计,与来自不同教育及学校的教师进行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专业视野更加宽广,进而扩充个人的专业实践理论的内涵。
(四)终生专业学习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入四海皆准的应变通则。因此,教师只有能随时针对自己所处的情境以及个人专业能力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估,了解个人与环境间的动态关系,并据此制定与修正个人示来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成教师专业潜能最大化的发挥,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自身的问题,彻底缓解课改带来的心理和生理压力。
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与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将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不断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总之,教师职业的特殊性给教师心理带来了种种压力,这种压力带来了不良心理状态常会在“传道、解惑”的教师活动中传给学生,影响到新课程中对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要求,所以,对如何缓解教师的压力,特别是新课程下教师的压力,应成为目前教育界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四、对我国当前教师压力研究的看法:
在我国,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报告和研究专著并不多,这点是很值得担忧,也不太正常。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逢勃发展,教师正面临新的课程改革和旧有教育观念革新的新局势,相当多教师的思想和行动都有把握不准的可能,为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压力感,尤其是面对升学压力和素质教育这两难的境界时,他们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手足无措。特别是在广大农村、教师工资难于及时发放,镇、乡政府强摊派,有些学生家长素质低下,学校管理者专制,“家长作风”严重等实际问题,更是严重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些都有可能给教师带来非专业性的压力,影响他们参与课改的热情。因此,笔者强烈建议相关教育部门是否成立一个专门机构对我国教师或某一教师群体做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探究我国教师总体压力感情况,压力源情况,各种压力源的影响系数,不同学校教师压力感对比情况,进而研究缓解教师压力的措施,从而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切实关注教师压力问题,真正体现党中央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