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家庭问题有哪些:信力建:二战后美国如何帮助德国崛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0:38:52

信力建:二战后美国如何帮助德国崛起

发布时间:2011-10-21 10:28 作者:信力建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190次

  2009年11月3日,到访美国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在美国国会大厦众议院会议大厅向美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发表演说时说,德国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在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前以及之后的这些年当中,美国人民所给予他们的支持。她说:“我们知道我们欠你们很多,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切。”那么,二战后美国到底是怎样帮助德国,以至于德国人民如此感激美国呢?


  事实上,美国与德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经济、军事等基础。大约1/4的美国人的祖先可追溯到德国,美国许多文化传统也来源于德国。德国当前是美国第六大出口市场,2010年美国对德出口额为735亿美元,德国对美出口额为1137亿美元。美国在德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为1160亿美元,德国在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则达2180亿美元。在军事方面,自二战以来,共有1700万名美军曾驻扎德国,当前驻德美军仍有5.1万人。


  战后初期,几乎所有的德国政党都倾向于社会主义道路,其中主要受大工业国有化的倾向影响。美国人极力反对这种倾向,他们认为通过引入民主制度和教育的方法,可以为建立更好的民主德国政体创造必要的条件,建立自由的政治制度这一目标要与比较自由的经济制度相一致。随后,德国对军国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清算,整个国家建立趋中的舆论环境,从而给整个国家奠定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政治基础。


  二战后德国西部应建立何种经济体制,西战区内美、英、法三个占领国各执己见。美国极力推举路德维希-艾哈德(后为德国第二任总理)为双占区经济管理局局长,艾哈德上任后在经济议会发表的首次演说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方向已经明确,这就是摆脱国家指令性经济,因为它抹杀了个人的责任感和创造性……具体一些讲,无论在生产消费方面,我们都要为每一个人创造更大的活动余地,为竞争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由于当时德国经济相当困难,加上广大德国人饱受战争之苦,他们都迫切要求对经济体制进行变革,也非常支持艾哈德的经济思想及改革思路。后来,随着货币改革、市场放开及取消配给等一系列措施,“社会市场经济”制度被证明是正确的,是正确的经济改革方向,因而也最终为德国上上下下整个社会所认同和接受。


  当年的联邦德国有六千万人口,只有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因而对外需的依赖较高。在恢复经济过程中,一度原料和资金十分缺乏。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提出了一个欧洲复兴计划(也即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及德国西占区被纳入马歇尔计划标志着美国对德占领政策的决定性转折。为此美国同英国一起提出了美英占领区“修正的工业限制计划”,把拆迁与赔偿协调起来,允许两个占领区的工业水平提高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二,即达到1938年水平的70%—75%,这个计划中同时强调“一个有秩序和富裕的欧洲需要和一个稳定的有生产力的德国进行经济合作。随后的1948年到1951年期间,联邦德国还获得美国共36.5亿美元的援助。其后,从50年代中期起,美国私人资本大规模涌入联邦德国。1957年美国对联邦德国私人直接投资5.8亿美元,到1969年猛增到42.8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8.1%。


  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后,美英双占区使用该项资金对交通运输部门进行大力投资,因此在很短时间内就基本重建了交通网,为以后的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1949-1952年间,联邦德国政府利用马歇尔计划资金投资于固定资产达8%。对于能源、钢铁、水、气等经济命脉部门而言,该项资金加速了联邦德国同欧洲经济合作的进程,意义相当重大。马歇尔计划将德国包括在接受美援的17个欧洲国家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加强了彼此间的合作,欧洲复兴计划将德国纳入,有助于摆脱其战后的孤立地位,同时也标志着西方盟国对德政策的改变。它恢复和促进了德国西占区同其他西欧国家的经济贸易交流,对德国西占区人民复苏经济起着有利的心理影响。


  马歇尔计划和其他美援稳定了德国人民的不安心理,加速了经济复苏的进程。正如基民盟1949年发布的“杜塞尔多夫文件”中所说:“没有马歇尔计划资本的流入,德国人民始终还在怀疑恢复国内经济的可能性。”马歇尔计划帮助完成了西方三个占领区的合并,形成了联邦德国的雏型,加速了德国西占区的经济回升,缓和了美德关系,使关于选择政治和经济制度的争论有了结论,联邦德国最后选择了民主制度和社会市场经济制度,为日后德国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甚至对两德的统一也具有不可否认的作用。


  马歇尔计划对德国复兴有什么具体的影响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1977年各刊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各成员国国民经济核算》,1950-1968年的数字计算,联邦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在1952年至1959年间为9.1%,同期美国为4.1%,法国为9.4%,英国为6.3.%。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也如此,联邦德国在1952-1959年间平均增长率达9.2%,而同期美国为4.8%,英国为6.3%,与法国差不多(法国为9.6%)。在此期间,联邦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绝对数从1952年的1365亿马克增至1959年的2504亿马克。按美元计算,联邦德国1952年至1958年的7年间其国内生产总值均低于英国和法国,到1959年已略高于法国,仍低于英国,到1960年已赶上了英国。与美国相比,联邦德国与美国的差距大大缩小。联邦德国国民收入绝对数折成美元同其他发达国家比较,到1961年已超过了英国和法国。


  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各经济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长,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趋势。50年代初联邦德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以来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就业状况迅速好转,失业人数和失业率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1950年失业人数为158万人,失业率曾高达10.2%,到了1960年,失业人数减至23万人,失业率下降为1.2%,达到了西方经济专家所称为的“充分就业状态”。而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50年代初期联邦德国失业率却仍居首位,进入60年代后则低于英国、美国和法国。从50年代初至60年代上半期成为联邦德国战后经济第一个复兴时期,也使联邦德国经济得以复兴并重新跻身世界经济强国的行列。(引自黄永祥、代天宇《不要忘记德国》)


  此外,受美国“实用主义人才观”的影响,德国利用职业教育促使了经济腾飞。在德国,只有约30%的青年选择上大学,约70%的年轻人则选择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二元制的职业教育在德国占据主导地位。企业与学校各为“一元”,二者紧密结合,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


  德国人之所以痛恨纳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政权剥夺了德国人的自主权和独立权,或者说,这个政权诱使德国人放弃了他们与生俱来的根本权利。纳粹致力于建设这样一种体制:在这个体制中,公民只有依靠政府指导才能找到生活的道路,而政府代替公民进行思考。进而,政府凌驾于社会之上,凌驾于所有公民之上。但正如艾哈德所说的:“政府不可能通过运用某些政策、法规,或者意识形态,就为公民提供永远的安居乐业。”德国的振兴虽然不能说完全是美国的功劳,但如果不是美国当初的雪中送炭和坚定实行民主体制,让德国人民获得权利上、经济上的自由,德国也不可能有今时今日的地位。

 


来源: 共识网 | 责任编辑:邵梓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