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转大师:中国人过“洋节”真的很时尚? 盲目崇洋,可以休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27:33
每年10月最后一天的“万圣节”一过,美国就进入一年一度的Holiday Season(节日季)了。这也是为什么圣诞卡祝词常用“Season’s Greetings”的由来。我来美国十多年了,这里从圣诞卡贺词内容到“节日季”商品促销大战的游戏规则,从美国人“感恩节”、“圣诞节”晚宴也是家家团聚、户户吃烤火鸡宴的传统到其过节的内容、形式,都没变。过节在家亲人团聚看橄榄球、棒球和NBA篮球大赛,一直都是美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娱乐。只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美国非常重视他们的历史文化,就连商店里面卖的冻火鸡和包装袋,这么多年我也没看到有什么变化。商家“节日季”都想增加营业额,但没见过哪个公司和商店为谋暴利,做损害自己文化传统“原汁原味”之美的事情。三亿多人口的美国,过节的时候有再多的人吃烤火鸡,价格还是一样。美国的第一个首都二百多年前建于笔者现在所在的费城,著名的《独立宣言》就是在费城完成发表的,那中间裂开一道缝的“自由钟”和《独立宣言》签字诞生的小楼,早已成为费城安保最严密、最神圣和美国人最感自豪的历史文化名胜。
我每年都要回国出差探亲许多次,目睹了在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浪潮中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风俗文化的变化。有些愈演愈烈的胡乱崇洋之风令人堪忧。比如,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不同,美国过西方鬼节“万圣节”时,我家邻居将本来挺好看的门前绿草坪装饰成“墓地”,当然旁边还要再摆放个“万圣节”传统的大南瓜,他们觉得很文化,很传统,很爽。戴鬼怪面具、穿鬼怪服装、树上吊起骷髅等也是他们过“万圣节”的传统文化形式,大家接受并乐在其中。令人不解的是,国内大城市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过美国的“万圣节”,商店为赚钱也开始卖鬼节服饰商品,装神弄鬼的“万圣节”化装舞会通宵折腾。这不仅让家长焦虑也让社会反感,因为中西的文化背景和传统观念完全不同,在中国学过“万圣节”等难见积极文化意义。
姚明、郎朗到美国的时间都并不算长,我们从未听说姚明、郎朗有洋名字,但他们的大名在美国可谓家喻户晓。一说到他们的名字都能让“老外”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一个英文词:China。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所在,其中就有我中华语言文化之美。现在回国出差,常见到大宾馆饭店服务员胸前都佩戴个什么“NANCY”、“LINDA”或“PETER”之类的洋名字。为方便国外客人称呼和记忆这倒也无可非议,但在国内也常见以给小孩子起洋名字或者给家里养的猫狗宠物起洋名字为“时尚”的。试想,一个对自己的中文名字都不爱戴不感到自豪的人能对有几千年历史的灿烂中华文化有自信心和自豪感吗?其实,全世界都羡慕悠久的中华历史文化,何必盲目崇洋呢?
美国每年过圣诞节前要砍伐大量的圣诞树,这要浪费多少绿色资源?但他们年复一年乐此不疲,历史文化使然。亚洲能学这个吗?再说饮食文化。美国人喜欢一年四季喝冰水、冰茶、冰奶、冰啤酒,美国的饭店酒吧里就没有不冰的啤酒卖,冬天也一样。而我们呢?夏天也喜欢喝热茶,冬天更要喝热奶、热粥,吃热包子。天气一好,美国邻居都热衷于室外烧烤,从牛排到茄子什么都烧烤了吃,不能室外烧烤时,美国人也在厨房烤箱里面烤面包、比萨饼、甜点、火鸡甚至于鲜鱼。而我们华人呢?每天家里做的和喜欢吃的则是蒸馒头、包子、米粉肉和茄泥等。哪个饮食文化好呢?这要“胃”来说话。反正我见过很多第一次吃到天津“狗不理”包子和北京烤鸭等的“老美”朋友都赞不绝口,大快朵颐。而我们在美国第一次吃汉堡、比萨饼等“洋餐”的华人感觉如何呢?真心说好吃的,我还没有见过,饭后告诉我没吃饱的倒不少。我们的“中国胃”如此钟爱中华饮食文化,我们的“中国心”本来也应该为自己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自豪才是。盲目崇洋,可以休矣!(谷世强,[美国])
2011年11月07日 07:26:28
2011年11月07日 07:26:28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