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雯2017杂志封面:汉语新诗鉴赏(95)?林馥娜?白家华?雪克?向阳?黄雍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07:21

汉语新诗鉴赏之九十五

林馥娜\白家华\雪克\向阳\黄雍廉

 

 

林馥娜(1976-) ,女,笔名林雨。广东揭阳人。著有诗集《沉》、诗合集《导火线》。

 

 

莫兰迪的瓶子

 

有的瓶子已倒下

灌满生活的泥水

 

地站着,充塞虚无的傲气

 

还有一些不断掏空

不断补白的瓶子

以45度的倾斜

拒绝圆满的

空洞

 

而在时间的眼里,这些

不过是一群

既不丑陋,也不美丽的静物

 

(选自《陌生诗刊》2011/02[总第10期])

 

[赏析]

莫兰迪是20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油画家,并以微妙的“冥想”式静物画著称,一生画有数不尽各色各样的瓶子。据有关资料记载,莫兰迪的艺术只用看似灰暗的中间色调来表现物象,不张不扬,静静地释放着最朴实的震撼力和直达内心的快乐与优雅。这首小诗便是女诗人观看莫兰迪的瓶子记下的内心瞬间的感触。诗人给这些形态各异的瓶子赋予了生活的含量,这含量包括生活的泥水、虚无的傲气等。无论“站着的”,“倾斜的”,“躺下的”,“被掏空”,或“被补白的”、或“拒绝圆满的”,这些高矮胖瘦的瓶子,均被诗人赋予了人的品性。在诗人眼中,他们或站立或倒下的姿态都是一种生活的姿态。最后一节,是诗人远距离的观望这些瓶子,一声感叹,画家已逝,而这些瓶子“而在时间的眼里,这些/不过是一群/既不丑陋,也不美丽的静物”。我之所以推荐这首诗,因其具有一种仿真的建筑美,第2节很像一只站立的瓶子,给人直观的视觉效果;其次,这首诗平静内敛,平淡中潜藏了别样的思想。当我们看多或热情似火,或情意绵绵,或艰涩,或口水的诗歌后,不妨读读这种冷抒情的诗,也是另一道风景。  (古筝/文)

 

 

 

白家华(1963-)。台湾诗人,出生于台南市。著有诗集《群树的呼吸》、《禅与昙花》等。

 

 

一只来历不明的蛾

在我的书页里被夹成一个扁平的单字

当我无意间阅读到

仿佛念出《恨》的发音

牠最后的遗言

那夜

我马上梦见自己

踩在满布牠们尸体的旷野上赶路

每踩一步

就响起腹部爆裂的脆响

踩一步

响一声

踩一步

响一声

每一声都空洞得

像牠们体腔的虚胀

短促得

像牠们活过的一生

 

(选自《新诗三百首》台湾九歌出版社1995年版)

 

[赏析]

从生活中汲取诗的营养,又能从实物中荡开诗的智慧,白家华的诗一向如此出入于动、植物的生命体中。如《群树的呼吸》一开始“静下心来/我就能听见/群树的呼吸”,人与群树是分立的,但是,经过多次人与树的往返,最后“新鲜的气/养足我的气息/与我融为一体”“在群树的最高枝/抖动的不是风中一叶/是我轻松自在的思绪”,人树合一。准此以观白家华的诗作,无一不是以咏物为始,以采其英、落其实结束。

《蛾》,从书页里被夹死的“蛾”写起,仿佛牠最后的一个遗言就是一个“恨”的发音。此诗的特色在于以声写义,如蛾被夹死是一件憾事,他不写蛾尸干扁的形与象,却以“恨”的发音来阅读。紧接者,设计自己在满布蛾尸的旷野上赶跑,每踩一步,就响起腹部爆裂的脆响,这样的脆响当然应该有他的象征意义:“每一声都空洞得像牠们体腔的虚胀,短促得像牠们活过的一生”,蛾之一生如此,然而,人的一生不也如此不堪一击吗?咏物诗的最后总要印证出人的生命的意义或感叹吧!

以声为义,白家华另有一首《蝉》诗,也是以相同的写法开始:“踩到一只蝉的死尸/剥的一声/身后追赶而来的秋天就更近了”!在众多新新人类,竞尚后现代主义的同时,白家华却选择了素白、家常、无华的生活诗,好像在《创世纪》与《笠》(白家华的作品中大都发表在此二刊物)的诗风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萧萧/文)

 

 

 

雪克(1956-),原名余列克。广东揭阳人。著有诗集《指尖恍惚》等。

 

开会

 

开会不是排排坐分果果
    开会是一种大人的游戏
    简单的会开掌声开吃喝
    复杂的会开权术开心智

    开会的时候该说的人随便说
    不该说的人要嘴巴紧闭
    心可以去别处

人还要坐在一起 

    开会是大人教育或者
    呵斥小孩
    尽管大人不一定大
    而小孩不一定小

    开会的最高境界是
    将活蹦乱跳的人开病
    而把病重的人开得
    活蹦乱跳

 

(选自《指尖恍惚》大众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赏析]

冷调侃是雪克诗歌中较鲜明的一种风格,他以这种睿智的方式演绎着对生活的感悟与批判。在《关于“冷调侃”的提出》中,我是这样说的:冷抒情是拒绝了浪漫主义热烈的情感渲涉而把事物还原成本来面目的真实描述,态度上是冷静甚至冷漠的。而冷调侃除了还原本真的一面,还有通过拥抱生活后沉淀下来的幽默的起到针砭作用的积极一面。相对于讽刺的激进来说,调侃是更练达、更绵里藏针的方式。

《开会》这首诗,“开会不是排排坐分果果/开会是一种大人的游戏”,一开始即以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分糖果场景来游戏化开会这种“活动”,使开会这种原本严肃的事情埋下了可以评品的空间。“简单的会开掌声开吃喝/复杂的会开权术开心智//开会的时候该说的人随便说/不该说的人要嘴巴紧闭/心可以去别处/人还要坐在一起”,通过诗人的语说,这些形式化、走过场、挂羊头卖狗肉等开会通病一一摆上台面,“开会是大人教育或者/呵斥小孩/尽管大人不一定大/而小孩不一定小//开会的最高境界是/将活蹦乱跳的人开病/而把病重的人开得/活蹦乱跳”,当大人不是年龄上的大人,而是官、管上的大;当小孩不是小孩,而是职位上的低微时,“把活蹦乱跳的人开病”与“把病重的人开得活蹦乱跳”便是一种对强权的调侃式体现。这种表面的冷,就像结薄冰的河面,背后涌动的是鲜活的水流,这股水流就是诗人那颗热切跳动的心。

作品通过叙述上的冷处理、题材上的明晰简单与主题的沉重、尖锐形成了饱满的张力,使人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地去反思背后的思想核心。 (林馥娜/文)

 

 

 

向阳(1955-),本名林淇瀁,台湾诗人,出生于南投鹿谷。著有诗集《心事》、《向阳诗选》等。

 

种籽十行

 

除非毅然离开靠讬的美丽花冠

我只能俯闻到枝枒枯萎的声音

一切温香、蝶蜂和昔日,都要

随风飘散。除非拒绝绿叶掩护

我才可以等待泥土爆破的心惊

 

但择居山陵便缘悭于野原空旷

栖止海滨,则失落溪涧的洗涤

天与地之间,如是广阔而狭仄

我飘我飞我荡,仅为需求固定

适合自己,去扎根繁殖的土地

 

(选自《种籽》集 东大图书公司1980年版)

 

[赏析]

《种籽十行》是向阳一系列的小品之一,由本诗可以看出他对土地的热爱。诗分二段,每段五行,每行十三个字,作者煞费苦心经营这些小品。首段暗指种籽应具有自己的独立性,不要做攀附他物的藤蔓,然后才能爆破泥土而面世。第二段更具有不可轻侮的开展性,不管是山陵、海滨、溪涧,它都有其局限,于是他教种籽应深自警惕,去飘去飞去荡,寻求适合他自己扎根繁殖的土地。诗人相当懂得约制,他把自己盛放的感情,不急不徐很妥贴地置于他所营建的工整的形式之中,令人再三吟咏。

《种籽十行》,确确是一首穿透时间风雨的好诗。 (张默/文)

 

 

 

黄雍廉(1932-2008) 。澳大利亚汉语诗人,祖籍湖南汨罗。著有诗集《灿烂的敦煌》、《鹰与勋章》、《昆明的四月风景》等。

  

给采薇

 

临别

  你留我一曲琴音

  我赠你一串佛珠

  分不清是谁的礼物重

  但她们都是要用心灵来收藏的

  蒲团顶礼的夜晚

  你曾问菩萨

  有异乡的远行人归来

  那人合该是谁

  走过于重山万重水

  看遍冷暖人间

  你依然是那

  不染尘的月色

  不为什么

  只爱那清辉如画

  而你是那书中的一束星光

 

注:去几回台北,故交星散。采薇是最后送行的人,握着手,眼神有西出阳关的沉重。

 

(选自庄伟杰主编《国际华文诗人》创刊号,悉尼国际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

 

[赏析]

本诗是诗人写给为自己送行的采薇的一首作品。全诗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哀伤,流露出诚恳真挚的情感,自然的如同和好友真心谈话般,带着闲适的笔触,诉说永恒的情意。

“临别,你留我一曲琴音,我赠你一串佛珠。分不清是谁的礼物重,但她们都是要用心灵来收藏的。”行将远行,好友来送别。礼物虽轻,情意却重。此去经年,谁会陪你品听高山流水,谁又会与我静参禅语佛理。

这世间知音难觅,西出阳关更无故人,万般离愁不禁涌上了心头。但我们的情谊绝不会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而是会同这一曲琴音、一串佛珠般永远留存在心底,珍藏为一段美丽的回忆。

“蒲团顶礼的夜晚,你曾问菩萨,有异乡的远行人归来,那人合该是谁。”如我听到琴音就思念你一般,蒲团顶礼的夜晚,你亦在回忆我们的曾经。

虽然心中万般期待,可又怕那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禁不住询问菩萨,那异乡归来的远行人,是否是你祈盼的归人,而不是过客。

“走过千重山万重水,看遍冷暖人间,你依然是那,不染尘的月色。”虽然行过了许多路,遇见了许多人,体味了世间百态,看遍了人间冷暖,可你依然如不染尘的月色般皎洁纯净。

“不为什么,只爱那清辉如画,而你是那书中的一束星光。”你像那月色如华、清辉如画,又像那书中的一束星光,照进我的生命里。 (彭咏薇[学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