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英语论文摘要:与书有关的期刊(图) 书界新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27:07

与书有关的期刊(图)

2011-11-04 11:41     阅览:313    评论:0   
编辑:观书小生    原创作者:祁艳    来源:深圳特区报   

  爱书的人当然也爱那些与书有关的期刊,因为这些期刊传递着书的资讯,阐发着书的内容,强调着书的意义。好的期刊,会使我们更加热爱阅读。比如下面期刊的存在,就是很多人热爱阅读的一个原因。



  《读书》
  在老一辈读书人里,三联1979年创办的《读书》杂志可能是精神世界里最温暖的回忆。封面、板式、丁聪的画和陈四溢的文,几十年的不变让人亲切。它笼络了各界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以书为纽带,其内容涵盖了文史哲、社会科学、艺术评论以及部分自然科学。汪晖、黄平时期的十年,《读书》从温情变得犀利、学术、深奥,阵地色彩让其饱受争议。但无论其风格如何与时俱进,捧到那本薄薄淡淡的《读书》,就依然守护着一份精神家园的宁静。



  《书城》
  这是一本命运多舛的杂志,1993年创刊,经历了主办方的分合,以及两次的停刊、复刊。早期的《书城》透着老文人的味道,1998年后走的是小资文人的路线,张爱玲、村上春树成为其中的热词。2001年复刊之后的《书城》,从封面设计到编辑风格,都有了《纽约客》的调调,以文化的眼光观察世界,敏锐于文化艺术等新知,在文字叙述上擅长用细节勾起人的情感共鸣。《书城》里没有冗长的理论,而是以一种静静慢慢的方式表达着文化的细节和思想的探索。



  《万象》
  读《万象》是一种情怀,坚持读《万象》也是一种情怀。1998年,沈昌文带着对老《万象》里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的仰慕之心,和一帮文人朋友整出了新的《万象》。里面论书评画,有思想,有考证,其风格像极了旧文人对玉石的把玩:每一个小小的细节,都能抖落出一段不为人知的掌故来。若不是对生活、对文人轶事、对书咀嚼了又咀嚼,怕是写不出也读不出那其中的趣味。《万象》的存在,像是在喧闹多变的时代里,延续着关于传统文人想像的一根细若游丝的筋脉。



  《书屋》
  《书屋》创刊于1995年,办在湖南,比起其他读书类杂志就有了一股辣劲。内容里既有对书的品评,也有对钩沉史海的细节挖掘,还有对人物故事的生动讲述,不时流露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来。内容相对通俗易懂,不少是随笔杂文。近些年的《书屋》有很多文人的逸闻轶事,读来有趣,但也无关痛痒。除了挖掘历史,《书屋》还增加了不少与当代文化相关的文化、艺术、影视评论。《书屋》拥有很多的大众读者,是普通人的精神食粮。



  《书品》
  出身于中华书局的《书品》,更多的是关于古籍书的整理经验的交流,以及普及古籍知识。这本杂志内容严谨,汇集了杨伯峻、李学勤、裘锡圭、季羡林、张岱年、周振甫等文史界大家。在此基础上,《书品》根据新的文化思潮和阅读口味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从古籍学术领域延伸到内容更为广泛、视野更为开阔的人文社科领域。《书品》不甘于被浮躁社会所吞噬,而以认真扎实的态度勤勉地传播着悠远绵长的传统文化,同时保持着对新时代的敏锐。



  《博览群书》
  创刊于1985年的《博览群书》是继《读书》之外,坚持时间最长的读书类杂志。它针对一般青年读者,以更加大众化的方式,介绍读书方法和推荐新书好书。杂志秉承“阅读生活、交流思想”宗旨,并兼具思想性和趣味性。对于不少年轻人而言,《博览群书》是阅读的开始。《博览群书》让青年人以最快捷的方式了解知识的动态,并因为其介绍文字的轻松、可读性强而被迅速勾起扩大阅读的欲望。可以说,每一个年轻人的成长里都有过一本《博览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