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8年结业证换毕业证:上海市普陀区“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进华中学基础性实践课程设计方案(2008年9月——2009年8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6:20:36
学校基础性实践课程在我校的实施进入第三年,在过去的二年中,学校基础性实践课程工作小组围绕校本教师教育的“减负增效”,对实践课程的设计及实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构建了校本教师教育的基本框架。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学校基础性实践课程只有立足校情、立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立足解决实际问题、立足培训效能才能受到教师的欢迎,才能呈现出基础性实践课程的生命力。
本学年度的基础性实践课程设计是建立在对教师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的,针对教师的需求,学校对培训的资源进行了整合,制订出了如下方案。
课程设置
科目一:提高中青年教师对学生行规养成教育能力课程
所属领域:育德能力领域、教育科研领域
一、背景与缘由
学生行规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奠基工程。聚焦学生行规养成,为进华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行为举止和文明的道德素质是本学年度学校的核心工作之一。在新学期初进行的《班级管理中遇到具体问题征集》中发现,班级管理中重点、难点与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密切相关。80%的班主任认为由于升学压力、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家庭的不稳定、科技发展、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等诸多因素,使学生的行规养成教育面临新的挑战。调查表明,在本学期的班主任队伍构成中,35岁以下的班主任约占80%,近三分之一的班主任是“80后”青年,从事班主班工作的年限短,对学生行规养成教育经验不足是当前班主任队伍的主要特点,为提高班主任对学生的行规养成教育能力,建立班主任后备队伍,本学年特开设本课程。
二、对象:全体中青年教师
三、目标:通过该课程科目的学习,提高全体中青年教师的师德和学生行规养成教育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将对学生的行规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实效,使校园文化呈现新面貌。
四、课程内容:
1、明确行规养成教育的重点及基本要求(解读《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海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施细则》、《进华中学学生十二项行为准则》等文本,讨论行规教育重点及基本要求。)
2、行规养成教育的经验传承(组织优秀班主任、育德骨干教师总结行规养成教育的经验,向青年教师传授,让年轻班主任模仿、实践、体验、提高。)
3、行规养成主题教育实践探讨(组织行规养成的主题教育公开课,通过教育研究,实践点评、互动交流,提高教师在行规教育方面的主题教育能力)
4、“问题学生”行规养成研究(问题学生对班级风气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开展“问题学生”专题研究,分析“问题学生”行为规范的转化对策,提高班主任对“问题学生”的转化能力。)
5、德育教育科研(学生行规教育向教育科研要出路,要求每一位中青年教师或从班级管理角度,或从学科教学渗透行规养成的教育角度,展开研究,获取学生行规教育的科学认识和解决策略,对于有效的经验、优秀成果予以推广。)
五、组织与实施
活动时间
活动形式
活动主题
活动内容
08年9-10月
自学
研讨会
好习惯与坏习惯
研讨形成我校学生行规养成的重点、难点及基本要求。
08年11-12月
主题教育观摩
如何上好行规主题教育课
突出年级组集体智慧,组织全校公开的行规养成主题教育研究课,通过方案设计、公开教育课、活动总结开创班主任行规养成主题教育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提高班主任行规养成教育能力。
09年1月
讲座
经验介绍
优秀班主任、育德骨干、行规教育成绩突出的班主任介绍班级行规教育经验。
09年2月
年级讨论
全校交流
问题学生行为规范转化教育
利用寒假准备,开学后组织全校性“问题学生转化”专题交流活动。
09年3-6月
教育科研
经验总结/案例
班主任对问题学生教育进行总结,非班主任完成问题学生教育案例一份
六、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前测
后测
总评
折合学分
行规养成教育认识
教师熟悉学生行规教育政策条文,明确学生行规的基本要求。
学生行规养成主题教育课
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明确,主题突出,观点正确,符合学生实际。
班主任历经主题教育课过程,交主题教育课教案,非班主任听课不少于2堂,完成主题教育观后感,折合0.5分
教育过程
设计合理,富有创意;面向全体,突出主体;说理透彻,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素养
尊重、信任、爱护学生;体现教育民主;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具备良好的调控应变能力。
教育效果
课堂气氛活跃,教育感染力强,取得良好的导向效应。
问题学生转化教育
教师对问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深入的分析
教师历经全部培训过程,折合0.5分。班主任于第二学期结末上交班级问题学生转化情况总结文稿,非班主任上交“问题学生转化教育案例,折合0.5分
教师建立与问题学生的良好沟通,教育行为得到问题学生的认可。
问题学生的言行得到改善,改善周期逐渐延长。问题学生对班风的负面影响减少。
注:前测、后测、总评分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级别,其中“行规养成教育认识”、“问题学生转化教育”项目的前测于学期初由教师自评,后测于学期末由教师自评,总评于学期末由年级组长评价。“学生行规养成主题教育课”项目的前测、后测及总评主题教育观摩活动结束后进行,评价主体同上,评价对象为班主任。
科目二  相伴成长——中青年教师教学设计与命题能力提升课程
所属领域:教学能力领域、教育科研领域
一、背景与缘由
在教学常规的五环节中,教案设计是教学行为的起点,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命题是对教学效果的诊断,教师的教案设计能力与命题能力是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ering)的关键。随着新教材的全面铺开,作为一所民办学校,依靠资深教师创造品质教学的优势受到挑战,因此,提升全体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教案设计及其教师对学科例题、习题、考题的研究能力显得十分迫切。“相伴成长”是我校进入“十一五”以后校本教师教育的重要模式,其特点是建立以学科为载体的教师间民主、平等、自愿的互助与合作的研修平台,帮助资深教师从中实现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的更新,引导中青年教师从中获取教育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实践证明,“相伴成长”较好地克服了传统师徒带教、同伴互助中“一对一”、“一对二”的沟通局限,能为教师在学科领域内合作与交流开拓更广泛的空间。
二、对象:全体中青年教师
三、目标: (1)教师对教材有完整的知识建构,全面把握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的不同阶段,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写好教案或教学设计。(2)教师明确命题基本要求,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设计试卷,试卷体现教师对考查内容范围、题型搭配、试题量、难易程度有较好的把握。
四、课程内容
1、以教学评优活动为抓手,通过《课程标准》的学习、有效教学设计的研讨与实践,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2、通过教师进行命题原则、命题要求、命题流程等内容的系统学习,掌握命题的要领和技巧,提高教师的命题技能。
五、组织与实施
活动时间
活动形式
活动主题
活动内容
08年8月
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学期教学分析
在教导处的组织下各教研组安排学科教学要求,各备课组就教学进度、教材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进行具体分析,制订学期教学计划。
08年9月-10月
教学交流与观摩
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活动
教案设计与实践
08年11月-12月
学科研讨与反思
对教学交流中教学设计的反思
以学科为单位,对公开教学的教师教案进行集体性反思,教研组推存优秀教案(语数外必须存本校教师的教案,其他学科也可推存外校优秀教案)。
09年1月
总结交流
优秀教案交流
整理优秀教案,通过校园网使之成为中青年教师作为学习范本。
08年9月—
09年1月
教育科研
有效教学设计的研究
围绕“有效教学研究”,折合0.5分
1、新教师、初任教师至少完成 10篇对教案的设计反思
2、中级教师完成小课题研究
3、高级教师、区骨干教师完成以“有效教学设计”为主题的论文一篇
09年2月
自学
学科命题的理论学习
学校发放学习材料,教师自学.
09年3—4月
学科组研讨
中高考命题分析
针对近3年的中考、高考试卷开展学科研讨,分析中、高考命题原则、要求,教师就某一题型完成一份题型分析。
09年5月
备课组研讨
学科命题原则
针对所教学科,结合《课标》,从考试内容、题型搭配、试题量等角度讨论有效命题
09年6月
教师命题实践
试题编制与评价
教师编制试题,并运用之对学生进行测试,写出质量分析,同学科另一位教师对该试题进行分析。
六、评价
项目
评价要点






折合学分
教学设计评价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能体现三维目标,并细分为可操作性目标。
1、评优课教学设计一份,0.3分;
2、评优课教案设计的反思一份,0.2分;
教材分析
根据学科特点,概述本课内容及其地位,并准确列出知识点、重点、难点等。理解教材,对教材分析透彻。
教法设计
概述主要的教法、学法以及突出重点、破解难点之法。
教学流程设计
基本程序包含新课导入(复习旧知、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导入等)、教学要点提示、教学步骤、课程内容开发、练习设计等。提供的学习材料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应用课程资源多样,既能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又能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还能开发自然资源或社会资源;设置的教学问题联系实际,能吸引学生参与,能引发思考,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媒体
明确使用哪些教具、学具或电教媒体。媒体使用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
板书设计
板书简明、精要、 重点突出,布局合理 。(或实验安排:分组、仪器、步骤清楚。)
练习设计
练习设计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形式多样,份量与难度适中;有层次,选做与必做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注意发展学科实践活动课程;
试卷评价
命题
质量
整卷设计合理,体现三维目标
选取近3年高(中)考某一题型分析、编制试卷及质量分析、同伴间相互试卷评析各一,折合0.5分
题型合理,题量适中,有较好的信度
难易适度,梯度恰当,有较好的区分度
分值分配合理
试题中综合性、创新性题目体现合理规范
试题无科学性错误
卷面
质量
文字、插图工整、清楚、准确
格式规范、正确、完整、美观
参考答案正确
评分标准科学合理
有效教学设计研究
围绕“有效性教学研究”
1、新教师、初任教师完成10篇对教案设计的反思
2、中级教师完成小课题研究
3、高级教师、区骨干教师完成以“有效教学设计”为主题的论文一篇
折合0.5分
注:前测、后测、总评分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四个级别,前测、后测学期初、学期末由教师自评,总评由教研组长对教师进行评价。
进华中学基础性实践课程工作小组
200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