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苦丁茶:四个约定(回归喜悦、真实与爱,实现心灵的终极自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54:58

【美】堂·米格尔·路易兹 著 王奎 译

堂·米格尔·路易兹(Don Miguel Ruiz)

出生在心灵治疗师的家庭,在墨西哥郊区长大。他的母亲是一名心灵治疗师,祖父是一名“纳挂”。他的家庭希望他能继承那些上百年的心灵治疗术,发扬神秘的托尔特克知识。但是,他向往现代生活。米格尔进入了医学院,成为了一名手术师。

一场濒临死亡的意外改变了他的一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深夜,米格尔醒来时,突然发现自己正睡在自己的车轮下面。就在那一刹那,车子向一堵墙猛冲过去。米格尔似乎是灵魂出窍了,他看着自己被两个朋友拉到了安全处所。

这次的意外对他的震撼很大。他开始了一轮强化训练,全身心投入到古老智慧的研究中,认真地向他的母亲学习,并从墨西哥沙漠里的得道“纳挂”那里学成归来。

    堂·米格尔·路易兹作品的核心是“爱”。他的目标是以“爱”实现心灵自由,并最终实现世界大同的“天堂之梦”。奥普拉、麦当娜、卡洛斯?桑塔纳都读过并极为推崇米格尔的作品。

To the Circle of Fire;

Those who have gone before,

those who are present,

and those who have yet to come.

献给:

那些已经离开的人,

活着的人,

和将要遇到的人。


1 勿要随意评论

要做到语言表达完整,言简意赅。不说违背自己心意的话,同时远离流言蜚语。朝着事实和真爱的方向,发挥语言的力量。

2 勿受他人影响

并非所有的事都缘你而起。人们的所作所为形成于他们自身的所思所想。当你能容纳开他人的处世态度、行为方式时,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3 勿要妄加揣测

有勇气提出质疑、表达内心最真实的诉求。最大程度上的坦诚沟通可以避免误解、痛苦和极具戏剧化的场面。拥有这种智慧,可以让你的生活焕然一新。

4 凡事尽力而为

人的状态时刻都在变化。你在身体健康和身体欠安时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只要尽力而为,你就能远离自我批判、自我责备和遗憾懊悔。


致谢

托尔特克

简介 烟雾镜子1

教化和星球的梦境

约定一 勿要随意评论

约定二 勿受他人影响

约定三 勿要妄加揣测

约定四 凡事尽力而为

托尔特克人的自由之路 打破旧信念67

崭新的梦想 人间天堂

祈祷


简介 三种技能,四个约定

第一篇:掌控意识

1 教化 人生识字始忧患11

2 语言的力量 人类是创造者,然而信念禁锢了我们的创造力38

3 梦幻 人类大脑的功能是想象,但我们需要学习幻想57

第二篇:控制变化

4 第二注意力 第二次使用你的意愿和注意力

5 行动 反应 运用“四个约定”改变“行动 反应”模式

6 执著 放手 匍匐在死神脚下

第三篇:体验“四个约定”

7 与堂·米格尔的对话

8 关于意识和改变的真实故事

缩略词汇表

实践指导

掌控意识

完美印象

价值体系

语言力量

做回真我

控制转变

第二注意力的梦想

意识、关注、行动 反应

执著 放手

  我衷心感谢我的母亲萨里塔,是她教会我无私地去爱;感谢我的父亲荷西·路易兹,是他传授我处世哲学;感谢我的祖父莱昂纳多·马西亚斯,是他助我揭开托尔特克人神秘的面纱。我还要感谢我的儿子米格尔、荷西·路易兹和莱昂纳多。  

  我要向格雅·詹金斯和特利·詹金斯致以深深的谢意和赞赏,感谢你们作出的贡献。  

  我要向本书的出版商、编辑、信徒珍妮特·米尔斯致以我真诚的谢意。我永远都感激瑞·钱伯斯,是他为我指明了方向。  

  我要感谢我的好朋友基尼·更崔,他思维活跃,我们往往能够心灵相通。

我要感谢这些人,他们无私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精力和物力帮助我校对
几千年以前,在墨西哥南部,托尔特克因智慧而闻名。人类学提及托尔特克时,认为他们是一个国家或种族。事实上,托尔特克是一群科学家和艺术家,他们建立的社会保留并发展了先辈们的心灵智慧和实践知识。“纳挂”纳挂:有能力带学徒的托尔特克人称为纳挂,他们精通巫术。(nagual)和门徒聚集在特奥蒂瓦坎,这座因“凡人变成天神的地方”而闻名的金字塔形古城。

数千年来,为逃避欧洲人迫害,以及门徒乱用或滥用托尔特克知识,“纳挂”被迫隐藏古老的智慧,藏身于深山老林。

  幸运的是,神秘的托尔特克智慧经由世世代代的“纳挂”得以传承。虽然关于托尔特克的秘密沉寂了数百年,然而古老的预言家曾经预言:托尔特克重新向世人展示其古老智慧的时机即将来临。现在,堂·米格尔·路易兹,来自“鹰之骑士”一脉的“纳挂”,将指导我们分享托尔特克的智慧果实。

  托尔特克智慧起源于对真理本质功用的探索,这一点与世界上其他宗教的神秘传统相同。它没有宗教信仰,却推崇世上所有传道授业的灵修大师。托尔特克智慧专注于心灵的提升,准确地来讲,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可以助你收获愉悦和真爱。

  三千年以前,一人住在邻近城市,群山环绕的僻静处所。他研习祖传秘方,学着做一名医生。然而,对其所学,他并非完全赞同。内心深处,他感觉一定存在更多奥秘。

  一天,在山洞休憩的他,在梦境中看见熟睡的自己缓步走出山洞,沐浴在月光中。那一刻,天空如此澄清,甚至可以看到数以万计的星星。紧接着,他的身体发生了一些莫名的变化,就此改变了他的一生。看着自己的双手,感受着自己的身躯,他喃喃自语道:“我是光芒与群星的化身。”

  再次仰望星空,他感悟出:是光芒创造了群星,而非群星创造光芒。他说:“世间万物都是光芒的化身,宇宙空间也并非空洞无物。”他认为周遭万物都是生命的载体,而光芒是生命的媒介,因为它永葆生机,包罗万象。

  \t他认识到自己虽化身于群星,却已不再是群星。他认为自己穿梭在群星之间,故而他将群星称作特纳(tonal),而将环绕在群星之间的光芒称为纳挂。他解释:是生命和意志在群星和光芒之间创造了和谐与空间。离开生命,它们也不复存在。生命拥有绝对的、至上的力量,它创造了一切。

他的发现在于:周遭万物都是神的幻象。由此,他认为人类所有的感受,仅仅是光芒间的相互感知。我们目力所及的事物都不过是一面镜子它们反射光芒,生成光的影像。而生活中的一切错觉、梦境,都好似那妨碍我们认清自我的瀚海烟波。自我的本质是纯净的爱和光芒。

他的发现改变了他的生活。一旦认清了自我的本质,他开始环顾周遭人类和自然万物。此刻,眼中的一切让他如此惊奇。他在自然万物中都看见了自己的影子人类、动物、树木、河流、雨水、乌云,地球上的一切。他看到生命与群星、光芒任意组合,幻化出了亿万幻象。

  一瞬间,他参悟了世间万象。他欣喜若狂,内心却又静若平湖。他迫不及待地要分享他的所思所得,却苦于无法言传。他试图引导旁人,奈何他人无法理解。然而,人们发现了他的微妙变化他的眼神、声音都充满了魅力。他不再评论任何事情和人物。他变得与众不同。

  他看透众生,却无人懂他。听到人们信奉他为神的化身时,他微笑着答道:“我是神,你们同样也是神,这都是真的,我们都是光芒制造的幻象。”人们依然无法理解他。

  他视自己为众人的镜子,透过它可以看清众生和自我。他说:“所有人都是镜子。”他看透众生,众生却无法认清他们自己。他意识到众人都生活在梦境中,他们丧失意识,丢掉本性,是缭绕的烟雾迷失了他们的双眼。而这重重烟雾的制造者是众人对幻象的诠释,也就是人类的幻想。

  他怕自己很快会忘记他的心得体会,却又渴望牢记他的所见所闻,于是他称呼自己为“烟雾镜子”(Smokey Mirror),那样他就可以时常提醒自己:万物皆为镜像,迷雾只会让我们远离本性。他说:“我是Smokey Mirror,我能看清你我的本质,你们不能。因为我们之间存在着幻想的迷雾,你是幻象,是梦中人。”

  Living is easy with eyes closed,

  Misunderstanding all you see...

   John Lennon

闭上双眼,生活会变得简单

不要试图弄明白你看到的一切

约翰·列侬

此刻,你的所见所闻都是幻觉,你头脑清醒,却深陷梦境。

大脑无时不在幻化梦境,无论是清醒着,抑或是酣睡着。区别在于:大脑清醒时,囿于某些约束,我们认知事物时往往会墨守成规;而当大脑酣睡之际,枷锁不复存在,梦境可以天马行空,变幻无常。

人类一直生存在梦境中。在我们出生之前,前人已经编织出了一个巨大的梦境,叫做“社会的梦境”或“星球的梦境”。星球的梦境源于数以百万计琐碎、细小梦境的积累,他们支撑了有关家庭、社区、城市、国家,最终支撑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梦境。这巨大的星球梦境包含了一切社会规范、信仰、法则、宗教、文化差异,以及形式各异的政府、学校,纷繁复杂的社会事件和假期活动。

我们生而具有认知的能力,长辈们则向我们灌输社会的认知方式。社会充满了条条框框,以至于当新生儿呱呱坠地时,我们就引导他们去接受这些社会法则。在人生旅途中,父母、学校和宗教一路引导我们去感受和认知。

注意力是一种能力,它帮助我们集中精力于关注之物。分散注意力,我们可以同时感受到数以百万计的事物;集中注意力,我们的关注点能够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周围的人们不断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进而反复灌输他们的理念,最终让我们铭记于心。这也正是我们认知周遭一切事物的方式。

经过专注地学习,我们最终看清了社会的全貌。我们深谙社会运行的法则:信任与怀疑;接受与拒绝;善与恶;美与丑;对与错。所有的这些社会行为规范和理念都已约定俗成。

坐在课堂里,教师的授课吸引了你;去教堂祷告,牧师的教诲吸引了你;和父母兄弟共处,出于同样的动机,他们也试图吸引你的注意力。而同时,我们自己也在学习如何吸引他人的注意力,这甚至逐渐发展成了竞争愈发激烈的需要。孩子们为了引起家长、老师和朋友的注意而竞争。“快看我,看我在做什么!”“嗨,我在这里呢。”这种被关注的需要愈发强烈,一直延续到了成年时期。

初涉世事,最初是语言吸引了我们,同样,借由语言我们学会如何感受和认知社会。语言是人类相互了解和沟通的钥匙。语言中包含的任何字母和单词,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契约。在某些书籍里,我们称之为“页码”。一旦我们抓住了语言这把钥匙,人类就能够相互吸引、相互影响。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母语、信仰和道德观念。早在出生之前,这一切都已经注定。我们无从抉择是否应该信任,抑或是怀疑周遭事物。我们甚至连选择自己名字这样的小事都无能为力。

当我们还是小孩时,无从选择属于自己的信仰,我们选择了认同社会主流意识。认同感是加深印象的惟一途径。社会主流意识虽然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可如果不加以认同,就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旦我们认同它,相信它,就萌生了信念。有了信念,就会无条件地信任。

当我们还是小孩时,相信大人所讲的一切,我们无条件相信他们,有了强烈的信念,以至于这种信念主宰了我们的一生。并非是我们选择了这些信条,我们甚至作过抵抗,却无力撼动,最终选择了妥协。

教育小孩形成一定信念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教化。它教会我们如何生存和认知。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不断向我们灌输约定俗成的理念,继而形成了贯穿我们一生的信念。起初,他们教小孩识别事物的名字:爸爸、妈妈、牛奶、水杯日复一日,在家庭里,在学校里,在教堂里,从电视里,他们告之我们如何去生活,哪些行为是可取的。社会教育我们成为文明人,让我们清楚男女有别;教我们学会评价,评价自己,评价别人,评价友邻。

教化往往使用驯服宠物的方法教育小孩,即奖善罚恶:称赞听话的小孩,而责备调皮的小孩。

不遵循社会规范,我们将受到责罚;反之则得到称赞。责罚与称赞往往接踵而至。不久,我们开始畏惧责罚,而渴望称赞。最好的称赞是来自父母、兄妹、老师和朋友的关注。为了赢得称赞,我们渴望别人的关注。

称赞让人如沐春风,心旷神怡。为了获得称赞,长期以来我们生活在他人的意愿中;为了逃避责罚,我们伪装自己的本性,讨好他人,努力成为他人眼中的好孩子。我们讨好父母,愉悦老师,满足牧师,扮演各种不属于自己的角色。我们违心地生活,害怕被他人孤立;我们如履薄冰,惟恐他人不够满意。最终,我们彻底迷失了自我,成了父母理想、社会期盼和宗教信仰的寄托。

我们的自主性在教化过程中消磨殆尽。当我们成长起来,拥有了成熟思维能力时,我们学会了说“不”。成人社会习惯性地对我们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要”时,我们发出了反抗的声音“不”。我们要捍卫自由,做真实的自己。然而,成人社会的力量异常强大。不久,我们就开始畏惧,因为我们的每一次错误都招致空前惩罚。

教化的惯性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一度有一个时期,我们不需要任何人教化。没有父母、没有学校、更没有教堂,我们已经能熟练地教化自己了。我们成为了自我教化的动物:我们比照社会主流意识,利用奖惩手段教化自我。

价值观如同法典一般控制了我们的生活。这部法典里只有无条件相信,没有怀疑。我们依赖价值观作出评判,尽管有时这种观念有悖于我们的本性。甚至,诸如“十大戒律”这类道德理念,也在长期教化过程中融入我们的价值观。日积月累,这些点点滴滴的智慧汇集成了我们的价值观,进而控制了我们的感受和认知方式。

在我们的意识里存在着某个神秘的东西,它指引我们去认知一切人和事物,包括:天气、猫狗所有的一切。它指引我们行可为之事、执无妄之念,这个神秘的东西就是价值观念。一切人和事都完全受其价值观支配。当我们违背了价值观时,会有负罪、羞愧的感觉,认为自己需要接受惩罚。这种情形每天都会发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贯穿了我们整个一生。

在我们的意识里还存在着某个“受害者”的幻象,他背负着自责、负罪和羞耻,忍受价值观的支配。它呐喊着“怜悯我吧,我不够优秀,不够聪明,不够吸引人,我不值得爱 ”而我们的价值体系默认道:“是的,你还不够优秀。”所有的这一切痛苦都源自我们无从选择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力量空前强大,以至于多年后,我们接触到了新的理念,有能力作出选择时,潜意识里依然受之左右。

触犯了价值观,你的心灵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恐惧。因为违背了价值观,撕裂了心灵的创伤,你迫切需要愈合伤口。在你的意识中,价值体系中包含的所有信条都是真理,任何对它的挑战都会让你失去安全感。尽管你的价值观是错的,但它能让你感到安全。

我们需要具备极大的勇气挑战固有的信念。因为,尽管我们并非是主动去接纳这些价值观念,然而却完全认同它。这种认同感异常强烈,以至于即使发现它并非真理,当我们触犯它时,还依然会感到自责、羞愧和内疚。

政府颁布的法令控制了社会行为理念,而价值观控制了个人行为理念,因此个人价值观也是一种法令。它们铭刻在我们脑海里,对它们,我们深信不疑。我们作出的所有判断都基于这些法令。价值观念判定罪过和惩罚,而我们意识中的“受害者”忍受责罚。然而,这些惩罚是有效的么?犯了罪过要接受惩罚,可责罚不能没完没了,这是不公平的。

我们屡次因为某些罪过而久久不能释怀。在地球上,其他动物犯了一次错,受了惩罚,也就淡忘了;人类是惟一因为一次罪过就会耿耿于怀的动物。人类拥有强大的记忆力。

犯了错误,我们会自我解剖,会有负罪感,会自我惩罚。如果这种自我惩罚是有效的,我们受到一次责罚就足够了。实际的情况是:一旦回忆起曾经的罪过,我们就会陷入“自我解剖负罪感 自我惩罚”的轮回。而如果我们的妻子(丈夫)提起它,我们又将坠入痛苦的深渊无法自拔。这是不公平的。

你可记得自己提过多少次伴侣、儿女和父母的痛苦回忆?一次次地提起,一次次地责备、伤害他们,这么做公平么?实际上,价值观念作出的判断是错的,因它们自身就是错的。铭刻在我们脑海中的信念大都是谎言,我们之所以会一次次地受伤,就是因为我们相信它们。

生活在社会主流意识中,人类对于伤害、恐惧和情绪冲突已经习以为常。社会主流意识并不美好,相反,它充斥着暴力、恐惧、战争和不公。个体意识虽然因人而异,总体而言,它也有如梦魇一般。人类社会难以生存,是因为内心的恐惧操控了社会的运行。纵观人类社会,伤害、愤怒、仇恨、暴力和种种不公随处可见。处于不同国家、不同阶层,这种现象可能有所差异,然而本质上它们是一致的。

当我们留意宗教中宣扬的地狱的种种惨境时,会发现它与人类社会的情形有着惊人的相似。宗教宣扬的地狱充斥着刑罚、恐惧、痛苦,还有熊熊烈焰。当我们感到愤怒、嫉妒和痛恨时,内心会燃起熊熊烈焰,实际上我们已经坠入地狱。

如果我们把地狱看作是一种心境,那么地狱就无处不在。有人或许会提醒我们遵循他们的意志,否则会下地狱。可糟糕的是,我们大家本来就生活在地狱中。因而,没有人可以诅咒他人下地狱,大家本就身在地狱。虽然只要我们愿意,人们可以将我们推向更黑暗的深渊。

同社会意识一样,个体意识也由恐惧支配。生活中,个体意识同样也使我们感受到地狱般的痛苦。虽然人们面对恐惧的姿态各有不同,但是我们所有人都曾经历过愤怒、羡慕、痛恨和嫉妒,以及其他一些令人沮丧的心情。当我们生活在恐惧中时,我们意识到自己似乎经历了一场噩梦。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摆脱噩梦,享受生活。

人类一直试图追求真理、公正和完美。然而人类追求真理,只因执著于信念;追逐公正,只因价值体系里缺乏公正;追寻完美,只因人类永不满足。人类一直在追逐,一直在寻找,却不知他们就在身边。在转身的刹那,一草一木皆是真理。执著于信念和价值观,人类永远无法触摸真理。

我们辨不清真理,只因执著于错误信念,迷失了方向;执著于证明自己,排斥他人。我们执著于信念,然而它带给我们的却只有伤害。我们仿佛陷入了伸手不见五指的迷雾中,看不清方向。而这迷雾就是你内心执著的信念。

蔓延在脑海里的迷雾,托尔特克人称之为“弥特得”(mitote),就好像脑袋里有千百个人同时交谈,却不知在谈什么。这就是人类意识的现状一个巨大的“弥特得”。它让我们看不清真正的自己。印度人称它为“弥特得·玛雅”(mitote maya),意思是幻觉。这是人类的自我意识。所有你对自身和世界的理解,包括一切信条和认知都是“弥特得”。在那里,我们看不清自己,无法获得自由。

人类最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真实地生活。人类没有勇气活出真我,惧怕倾诉内心的渴求。在逢迎和满足他人中,人类获得认可和称赞。

在教化中,我们勾画出了对完美的憧憬,那就是做到足够好;描绘出了对人际关系的理解,那就是让所有人接纳我们。我们尤其希望讨好那些爱我们的人父母、兄妹、牧师和老师。我们试图在他们面前做到最好,做到最完美,可是这些都是不现实的。这样看来,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实现完美。

我们会因为不够完美而自我否定。这种强烈的自我否定往往来自成年社会对我们的打击。完成了教化的人,都不再完美。我们自认不够好,是因为无法实现我们所憧憬的完美。我们对自己耿耿于怀,是因为我们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却一次次失败。

我们深知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我们感到挫折、沮丧和失信于人。于是,我们学会了伪装自己。因为没有安全感,我们戴上了伪善的面具,生怕别人戳穿。我们用同样完美的标

准衡量别人,他们自然达不到我们的期望。

我们为了讨好别人,得到他人的接纳,往往会有不爱护自己,甚至伤害自己的行为。大家都知道,一些小孩会因为怕被孤立而吸毒。他们没有意识到,真正的问题在于他们没有接纳自己。因为无法成为理想中的自己,他们否定自己,为此背负了沉重的愧疚和负罪感。他们永无止境地惩罚自己,虐待自己,甚至借他人之手虐待自己。

我们的价值观决定了自省往往多于他人劝诫。有些人会抱怨他们的爱人,批评他们的父母,事实上,更多的时候是在自省。自省是最严厉的。在大庭广众下犯了错误,我们往往试图否认和掩盖。一旦我们独处时,反而会深刻反省,会有强烈的负罪感,会觉得自己表现地很愚蠢、很糟糕、没有风度。

在你的一生中,自省的程度最为尖锐。这种尖锐程度决定了你的承受极限。如果他人的劝诫超出这个程度,你就会远离他,反之,你会和他保持联系并且乐意接受他的劝诫。

如果自省强度过于尖锐,那么你甚至能够容忍别人斥责和侮辱。为什么呢?因为你的价值理念告诉你:“我活该;这个人是在帮我;我不值得别人喜爱和尊重;我不够好 ”

我们不愿接受、更不喜爱自己,却渴望得到别人的接纳和喜爱。这是不现实的。只有爱自己才能得到爱。自我反省源于自我否定,而自我否定源于我们无法实现憧憬中的完美自我。我们脑海里勾画出的完美,恰恰是痛苦的根源。我们否定自己,无法接受现在的状态,甚至不能容忍他们的生存状态。

崭新的人生篇章

你和周遭社会你的信仰、父母、子女、伴侣,包括你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其中最复杂的是你和自己的关系,它包含了自我认知、自我感受和信仰。这就是所谓的个性。它会时刻提醒你:做真实的自己,执著于信仰,行力所能及之事,区分真实和虚幻,把握事情的可行性。

处理好一种关系并不困难,然而,让我们感到痛苦和挫败的社会关系如此众多,解决起来就相当棘手。如果希望生活充满欢乐和满足,你就要鼓起勇气打破这些以“恐惧”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和种种潜规则,发挥出你的能动性。恐惧会消耗大量精力,而爱却能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获得新生。

我们生而具有某种潜能,稍作休息,就可以恢复。不幸的是,营造和维护种种社会关系消耗了我们的能量,分散了我们的精力,以至于我们时常感到精疲力竭。我们甚至连最细微的关系都没有精力处理,如何还去改造庞大的社会关系呢?

如果我们能清醒地认识到,是周围的各种社会关系束缚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疲于应付。那么,就是时候去改造这些关系了。当我们最终下决心脱离这些社会关系的束缚时,有四个约定可以帮助我们改造这些源于我们内心的恐惧和让我们心力交瘁的社会关系。

每一次你试图改造这些关系,维系着它们的传统力量就会出现。如果你采纳了这四个约定,就会产生足够的力量去战胜他们。

只有迫切期望脱离各种束缚的人,才能采纳这四个约定。而一旦在生活中运用他们,生活会变得绚丽而多姿。你能够看见地狱的景象渐渐消失,你仿佛置身于天堂中一般。

第一个约定最为重要,也恰恰最难遵守,它能够帮助你超越“人间天堂”的生存状态。

第一个约定 勿要随意评论。很简单,却很有效。

为什么首先要谈语言呢?因为它具有创造力。语言是上帝赐予你的礼物。通过语言,你可以展现你的创造力,可以表达你的所思、所想。无论使用何种文字,都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声音和文字符号,它包含着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让你能够表达、交流、思考,并且创造你的生命轨迹。你能够使用语言,地球上的其他动物可以吗?语言是人类拥有的最有利的武器,它具有神秘的魔力。语言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能让你的生活梦想成真,也能使你的生活支离破碎。

  误用语言,生活将如同炼狱;善用语言,生活将充满美好和爱,将创造出“人间天堂”;一切都取决于你如何去运用。它能让你获得自由,也能禁锢你的心灵;善用它,语言将成为赞歌;误用它,语言将成为诅咒。

  语言的力量空前强大,它能改变生命轨迹,却也能让生灵涂炭。很多年前,一个德国人,借助语言的力量,操控了整个国家的高智商群体,仅仅依靠语言的蛊惑,就将整个国家引向了战争。他唆使人类犯下了滔天罪行。通过语言,他激起了人们内心的恐惧,继而在世界范围内制造杀戮和战争。因为恐惧,人们自相残杀。希特勒极具煽动性的语言基于人类的恐惧,而这种深深的恐惧来源于人类的信仰。我们应当铭记这一教训。

人类的心灵就像是一块富饶的土地,在那里我们辛勤播种。撒下思想的种子,我们收获思想。撒下语言的种子,我们收获语言。然而,问题是我们往往播撒恐惧的种子。人类的心灵之土肥沃而富饶,然而却只会滋润它所关爱的种子。我们所要做的是:分辨出心之所向,并将他们引向爱的种子。

比如希特勒,他播下恐惧的种子,并且任其发展,最终酿成大祸。看到语言的可怕力量,我们就不难理解什么是“祸从口出”了。深埋在心里的恐惧和怀疑,会引发无尽的噩梦。在人类的操纵下,语言有如诅咒一般,肆意传播。

所有人都是魔法师,我们种下诅咒,也可以化解诅咒。我们时刻播种诅咒。例如,看见某个朋友,我们会说出脑海里突然闪过的想法:“嗨!你的脸色很难看,只有癌症患者才会这样。”如果他相信了你,不到一年,他就真的会患上癌症。这就是语言的力量。

在教化过程中,父母、兄妹们不假思索就对我们妄加评价,我们相信了,产生了恐惧。比如,不擅长游泳、运动或者写作,有人会评价: “这个女孩多丑陋!”女孩听信了,伴随着她的成长,她一直认为自己是丑陋的女孩。无论她有多漂亮,只要她相信这些评价,她就始终认为自己是丑陋的。她中了诅咒。

语言挑逗起我们的注意,然后进入了我们的心灵,继而美化或者恶化了我们的生活。再举一个例子:从记事时起,你可能就认定自己是笨小孩。这种认知很有戏剧性,因为你会尝试各种努力,而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是笨小孩。你很有可能会这么想:“我希望自己很聪明,可我确实笨,我不可能做到的。”我们的思维有很强的发散性,但是仅仅因为相信这句话,我们愈发深陷于这种自我否定的情绪中。

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其实并不笨。”你相信他而重新认识了自己。结果,你不再感觉自己蠢笨,也不再作傻事。是语言的力量化解了诅咒。而恰恰相反,如果他说“是的,你是我见过的最笨的小孩”,那就会强化你的自我否定意识。

那么,“让你的语言没有过错”的含义是什么呢?

Impeccablity的意思是“完满(没有罪过)”。peccable来源于拉丁文字“pecatus”,意思是“罪过”。Impeccable中“im”的意思是“没有”,所以Impeccablity的意思是“没有罪过”。宗教信仰常常谈及“罪过”和“罪人”,那么“罪过”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

所谓“罪过”就是违背你的本性。所有违背你本性的感受、信仰和语言都是“罪过”。自我批判和自我责备,违背了本性。“完满”意味着遵循你的本性,而不是违背它。当你做到“完满”时,你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是不会自我批判、自我责备。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罪过”已经从宗教或者信仰概念转变成为了生活常识概念。“罪过”源于自我否定,而自我否定是人类犯下的最大罪过。宗教信条认为,自我否定是一种“道德罪过”,它导致了死亡。而另一方面,“完满”则创造了生活。

“勿要随意评论”意味着不要让语言反噬自己。比如:我在街上遇见你,讥笑你很愚蠢,似乎是我打击了你。实际上,我的言语反噬了自己,因为你会怀恨在心,对我冷眼相待。因此,如果我的情绪很坏,并且迁怒于你,就会反噬自己。

如果爱护自己,我会善意地同你交流,语言就会完满。因为爱能触碰出爱的火花。爱意、感激和无私,会衍生更多的爱意、感激和无私;而冒犯和诅咒,只能激起更多的冒犯和诅咒。

勿要随意评论,让语言完满是让你正确使用语言的力量。那意味着要朝着真实和爱的方向去使用语言的力量。如果你渴望自己的语言变得完满,即使仅仅是抱有这种想法,真理的光芒也会在你身上显现,而那些阴霾的情绪会随之消散。然而,知易行难。我们已经习惯背道而驰了。我们已经习惯对别人甚至自己说谎。我们的语言不够完满。

我们误用了语言,我们习惯了咒骂、责备、找茬,甚至破坏。或许有时我们也会善用语言,但是这种情况很少。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用语言宣泄内心的阴霾愤怒、猜忌、嫉妒和仇恨。语言应该是赞歌,是上帝赐予人类最有力的礼物;我们却用它伤害彼此:我们阴谋报复、制造混乱,在不同家庭、种族和国家间传播仇恨。

误用语言,让人类永远置身地狱般的噩梦中。误用语言,使得人类彼此拖垮了对方,生活在恐惧和怀疑中。误用语言,就仿佛是开启了潘多拉魔盒,诅咒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而我们却不自知。

举个例子,有一位聪明而善良的女人,她很爱她的女儿。一天晚上,辛苦工作一天的她,疲惫地回到了家,情绪很糟,还有些头疼,她想要安静一会儿。她的女儿却在家里载歌载舞,完全忽视了母亲的感受。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如梦幻一般。她感觉很开心,唱得越来越大声,跳得愈来愈活跃。她声音太吵,以至于她母亲的头疼越来越严重。终于,母亲再也无法忍受了。她生气地看着自己的漂亮女儿,冲她吼道:“闭嘴!你唱得很难听,请你闭嘴!”

事实上,并非女儿的歌声难听,而是母亲已然无法忍受任何声音的打扰。可是女儿却默认了母亲愤怒时作出的评价。那以后,她再也不曾唱歌,她认为自己的歌声太难听,以至于任何听到她歌声的人都会恼怒。在学校里,她也害羞了,有人邀她唱歌,她也会拒绝。甚至连沟通都变得极为困难。在她心里萌生出一种信念:必须要压抑自己的情感,才能获得他人的接纳和喜爱。小女孩的一切都变了。

鸣谢

我相信天使,他们是忠实的信使。谨以此书献给人间天使,他们在人间传递爱心,摒弃恐惧、迷信和诅咒。

献给所有幼稚园到大学的教师;献给那些指引人们走向美好生活的导师。献给所有艺术家、作家、领袖、导演和传媒人士,是你们和人类共享慷慨和宽容,继而促进了人类的生活;是你们引导人类远离自私。献给天下所有的父母,是你们教会孩子们诚实和怜悯。献给所有热爱、尊重人类的人们。

完善的定义:

1 完满、完整、没有缺陷的状态;

2 完美无暇的品质;

3 具有美好道德品质:正直、诚实和真诚。

注意

阅读本书前,如果距离您阅读《四个约定》已经有了一段时间,那么您可能需要阅读158页的缩略词汇表,表中罗列的概念会方便您阅读本书。

为了避免纯粹使用男性称呼,在提及所有男性和女性读者时,本书随机选用人称代词。

如果把人类语言比作种子,那么人类心灵就是沃土,但它仅滋养其偏爱的种子。

  初次阅读《四个约定》时,部分人可能接触过或者在生活中经历过类似的概念,或许没有《四个约定》通俗易懂。

  阅读《四个约定》时,你会发现,数以万计束缚人类思想行为的信条,起源于人类的妄加猜测、庸人自扰,在此过程中,语言成为了人类违背自我的利器。人类穷尽其创造力,建立起的价值体系,仅仅是让他们的余生都笼罩在痛苦中。

  “四个约定”为我们创造了转变的契机,它引导我们停止自我评价,转向全新的人生旅程;它指引我们远离自责、羞愧和自我否定;帮助我们打破那些人生信条,因为它限制了我们表现自身的创造力;它协助我们建立一种全新的理念,一种便于我们展示爱意的理念。

  我编写《四个约定》目的在于向读者传达一种信息,它能够改变读者的观点、看法。如果付诸实践,你就能够感受到它的威力。它能够直接深入你的价值体系,直面数以万计的人生信条,并一一加以驳斥。它就像是魔法一般。“四个约定”将逐渐唤醒沉睡在你旧有价值体系中的信仰。积土成山,集腋成裘,它能让你日渐完美,它能逐步恢复你的本性。

  “四个约定”好似地图,它标示了所有通往终点的道路。它简单明了,不管身处何处,都易于使用。然而仅仅有地图还不够,更需要你的参与。任何情况下,书本理论和自身实践都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而你的行动才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你有目标,并且有理论作为航标灯,那你就能到达胜利的彼岸。时时将“四个约定”作为行为的准则,你就能化解内心的不良情绪;就能转变信念建立全新的价值体系;就能挽救婚姻,促进友谊,缓和同事关系;就能以各种方式改善生活。但首先要注意,它只是地图,你需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和目标。

  几千年前,托尔特克人创造了三种技能,帮助我们脱离苦海,回归本性快乐、自由和爱。托尔特克人鼓励我们正视自己。

  第一种技能是“掌控意识”,它是通往自由的第一步。因为如果我们无法认清自己的本性,自己身处何方,向往哪种自由,那么我们将永远都无法自由。拥有这个本领,我们就能意识到脑海中的种种迷雾。我们就会意识到,自己和他人一直处于幻想中。“掌控意识”也可以称作认清事实。

  第二种技能是“控制变化”,它指导我们如何转变人生的信念。它能够帮助我们整理杂乱的“弥特得”(mitote) 我们内心所有的声音从而坦然面对恐惧,转变恐惧,修成正果。我们的梦想是自由生活,而不是拘泥于社会主流意识。只要我们能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价值观,重组人生信条,就能够控制变化。“四个约定”就是对“控制变化”的总结。

  两种技能将提升我们的心灵,让它远离“寄生虫”的困扰,这就产生了第三个技能驾驭爱,或是驾驭意愿。在托尔特克人看来,爱和意愿是生命的一部分,它给予完成转变所必须的能量。它就是生命的意义无条件的爱。万物皆因爱而生,因为是上帝和生命创造了它们。驾驭了爱,也就驾驭了生命的梦想。掌握了三个技能,就能重拾本性,与上帝同在。最终,一切行为都将成为我们内心爱和愿望的达成。这就是托尔特克人的目标。

  我编写了《爱的驾驭》一书,献给想要学习第三个技能的人们。它展示了一幅充满爱的生活画卷。我们对于爱的驾驭,是研习前两个技能的成果,它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方式怀揣着爱去生活。但现在,它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前两个技能是本书的主题。

  在我们谈及如何运用“四个约定”前,本书第一部分将着重于人类意识。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部分,我们着重于以下三件事:

1 人生识字始忧患。当我们还是小孩时,其他人会引起你的注意,然后强加各种社会信条给你。这是注意力第一次被吸引,被用来塑造生命的信念。

2 人类是创造者,然而人类的信念禁锢了我们的创造力。语言的力量,同我们的意愿、信仰与爱一样,禁锢在了严格的社会价值体系中。我们几乎没有精力改变自己的信念。

3 人类大脑的功能是想象,但我们要尝试天马行空式的想象,不受社会意识约束。一旦我们意识到自己身处梦境,我们就能从梦中醒来,就能在作出选择时恢复足够的精力去打破梦境。

当我们发现自己有能力幻化天堂的梦境时,就想要改变梦境,而“四个约定”将会是最得力的助手。

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我们探索了一些控制思维的方式:

4 再次运用意愿和注意力的力量。在意识重塑过程中,你将重新选择自己的信仰,包括选择相信自己。

5 运用“四个约定”改变你的“行动反应”模式。你所作出的任何选择都将产生相应的后果。改变行为,就能改变结果,就能改变你的生活梦想。

6 平衡“执著放手”,匍匐在死神脚下。死神将教会你活在当下,而不是活在过去和未来的幻想中。当你专注于当下时,你就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因为你积极投入地生活。

本书将会给予你更多关于前两个技能的指导,然而仅仅指导是不够的。那只是播散进你心灵的一粒种子,只有行动才会让你与众不同。如果你践行“四个约定”,并且反复练习,最终你就能掌握。它将成为你的习惯,你的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耶稣曾对门徒说,他的教义就像是种子,他到处播散它们。一些种子落在了石头上,它们永远都不会长大;而一些则落入貌似肥沃,实则贫瘠的土壤上,它们会发芽,但很快会枯亡;还有一些落在了肥沃的土壤里,它们将茁壮成长,成为参天大树,你会因为它们结出的累累硕果而发现它们。

  我很喜欢这个比喻。当我看见众多的人们,因为修习“四个约定”而成为参天大树,结出累累硕果时,感觉是如此美妙。

  想象你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在那里,人人都习惯了遵守“四个约定”,并将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那里,人人都在尝试去爱,直到内心充满了爱。这一切都会实现,只是时间问题。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个新的梦想,那就是放飞心灵。太阳在变,光也在变,人类也需要改变。

  在生活中运用“四个约定”,我们就能转变自己的信念,继而转变社会信念。我们不需要积极改变外部环境。当我们自身发生改变时,外部环境会自然随之改变。

  追求个性自由并不自私,那是人类被赐予的最伟大的礼物。

1 教化 人生识字始忧患

在教化的过程中,为了做到更好,我们形成了对于完美的印象。我们描绘了一幅如何取悦他人的场景,但我们从未实现。

人生所有的痛苦都源于教化。教化是生动的,而脑海中关于自己的影像也是生动的。影像不是你自己,但它会利用它所感受到的一切去证明自己的存在,它剥夺了你的生存权利,它毁灭了你的快乐。

知识存在于你的内心深处,它发出的声音控制了你的人生理念。它是托尔特克人所称呼的“寄生虫”,《圣经》所描述的“邪恶”。它寄生在你的价值体系中,蚕食你的信仰、愿景和快乐。不幸的是,你相信它就是你;它取代你控制了你的生活。然而,它并非与生俱来。

当你出生时,你的心灵纯白无瑕,对于是非善恶美丑完全没有概念,对于人类、男人、女人没有任何意识。但是当你看到周围的人,会将他们引为同类。

稍微长大一点,你就迷失了自我。只有同他人对比时,才能分辨出自己。你迷失了自我,你的父母、兄弟会告诉你;周围的人们会把他们的评价灌输给你,那就意味着他们会把各自的信念强加给你。

  父母、兄弟、姐妹、电视、教堂和整个社会,对你的评价大相径庭。人们提出他们的评价,但那些都是不准确的。你对这些评价深信不疑,然而,它们早已被人们扭曲。因为你无法看清自己,你相信、赞成人们对你的评价。一旦你赞成了,那么它们就会在你的记忆深处扎根。现在,你会认为,那些评价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照。

  那么他人对你的评价究竟是什么呢?

  当你说“我很聪明,我很笨,我很漂亮,我很丑陋”时,这其实都是他人的看法。这些印象只是一些常识和概念,并不是真实的你。

  你感受到了他人对你的评价,尽管那些评价是扭曲的。在一定程度上,你还会加以讨论,试图弄清它们。渐渐地,你对自己有了全面的认识,并对外宣称:我在学校表现的很不错,我不擅长运动。尔后,你会持续强化对自己的认识,直到完全认同。因为人们对你的评价总是大相径庭,于是,你时常请求他们说出心中所想。实际上,你只是在为自己的认识寻求支持,以强化脑海中已经形成的扭曲评价。

  人们说出各自的评价,你赞成了,也就变成了你对自己的评价。你学会了用他们的方式去判断、闲聊和生活。你开始与这些概念、知识打交道,逐步形成自己的信念。

  托尔特克人称之为信念建立的过程,因为这是你第一次集中注意力,形成自己的信念。你的注意力受到了外界吸引,因而你的信念也都将受外界影响。于是,你开始在外界找寻自我,因为你不再相信自己。你追求公正、美丽、快乐和爱,以为它们已渐行渐远,而事实上,它们却一直伴随你左右。

  你无法看清生命中一切痛苦的来源,迫切需要高人指点迷津,却始终不能如愿。于是你接受他人的评价,然而那并不是真实的你。当然了,你一直都在修正这些评价,可是,真实的你又在哪里呢?因为没有好的向导,你迷失了自我。

  年复一年,你取悦他人,以博得他人的好评;日复一日,你尝试各种叛逆行为,试图找寻自我;最终你选择了放弃,转而接受他人的评价。然而,内心深处,总有某种声音在呼唤自由,总是在提醒你“这不是我,不是我想要的”。你无法活出真我,因被自己的声名所累。

  对自己的评价,取决于你对自己的认识。然而,你的认识只是一个概念。它是一种知识,并不一定总是正确的。知识仅仅说明你的阅历。

掌控意识的实践指导 完美印象

在所有信念中,最重要的是你对自己的认识,包括自己的本性、感受、信仰以及行为方式。

你意识到脑海里的那些扭曲的评价了么?当你还是小孩时,他人对你的评价如何?你该选择相信什么?

  请回想你给自己设下的种种限制。这可以帮你认识自己所受的禁锢,恢复真实自我。最终认清限制你表达自身创造力、

快乐和爱的种种信条。

  请回忆你的儿时记忆,父母以及家族成员对你的评价。然后再思考其他人的评价朋友、师长和其他可能影响到你的人。

  回答以下问题时,留意自己的反应。分辨它们哪些是善意的,哪些是恶意的。记录下你的想法,在笔记本或者日记里写下你的答复。

  他人对你的评价是什么?

  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他们说我

  你都有哪些缺陷?

  他们告诉我,我的缺点是

  当你还是小孩时,他人告诉你男孩和女孩的区别是什么?

  他们告诉我,女孩子应该

  他们告诉我,男孩子应该

  \t你的行为符合他们对于男孩、女孩的要求么?

  现在,作为一个男人或者女人,你应该如何行事?

  \t我认为,作为一个男人,我应该

  \t我认为,作为一个女人,我应该

  列一张清单,写下他人要求你具备的个人以及身体素质。

  \t他们告诉我应该

  列一张清单,写下你自认已经具备的素质。

  \t我认为我

  列一张清单,写下他人认为你已经具备的素质。

  \t我相信,他们都认为我具备

  列一张清单,写下你有所欠缺而又想弥补的地方。

  \t我希望我可以像这样

我们对于完美的认知是否定自我,同时也是否定他人的原因。

  描述你对完美的认知。你看起来是什么样子?你的个性如何?

  \t我所理解的完美是

  为了做到完美,你需要做哪些改变?

  为了做到完美,我需要

  你能够达到完美的状态么?为什么?

  对于完美的追求,是激励你昂首奋进,抑或是让你灰心沮丧呢?

我们同样以自己的完美标准衡量他人,他们自然也无法达到我们的期望。

  你衡量他人是否完美的标准是什么?

  我心目中完美的伙伴是

  我心目中完美的小孩是

  我心目中完美的父母是

  我心目中完美的好朋友是

  我心目中完美的同事是

  我心目中完美的老板是

我们为自己的不完美感到挫败和沮丧,我们试图隐藏、伪装自己。结果我们不再真实,我们戴上了各种社会面具提防他人。

  你戴上了哪些面具?

  \t我的面具有

  你戴上了各种社会面具,是害怕他人评价你么?

  \t我戴上这些面具是因为

  摘除面具会有什么后果?

  \t如果我摘掉面具

  如果率性而为,会怎么样?

  \t如果我如果率性而为

受过教化的人们都不幸福,因为他们对自己不满意。

  这里有一组从1排列到10的数字,1代表扭曲了的自我评价,10代表真实的自我。你现在处于哪个位置呢?

  1-2-3-4-5-6-7-8-9-10

  至少列出四个能让你尊重自己的优势。

  \t我尊重自己,是因为我能

 许下承诺努力去做真实的自己,强化自己的优势。

价值体系

毫无疑问,信仰构成了我们的价值体系。我们所有的判断都基于价值体系,即使它违背了自己的本性。

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基督教,给我们讲述了生活在天堂乐园里的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亚当夏娃依从自己的本性去生活,他们有着美丽的梦想,但惟独没有知识。在乐园中间有一棵知识古树,上帝警告亚当和夏娃不要偷吃树上的果实。还记得谁住在树上么?是邪恶的蛇住在那里。我要把蛇的称呼改成恶魔,改成寄生虫。它寄生在知识古树结出的果实里,和寄生在苹果里的虫子一样。如果你吃了苹果,你就吃了寄生虫,尔后它就会侵入你的心灵。

人类积累了很多知识,绝大部分都是不对的。我们没能运用知识加强彼此的沟通,相反地,却成为了它们的玩偶。我们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知识,它们却给我们带来了痛苦,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不真实的。

六七百年前,所有人都深信地球是平的。但那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对的

;但是他们认可并坚信这一点,对他们而言地球就是平的。

当他们怀疑这个理论时,他们的感受就会发生变化,而相关理论也将随之改变,现在大家都已经认识到地球是圆的了。当然了,这类谬误实际并未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而其他的一些就不同了尤其是那些企图控制人们生活的理念。

当我们还是小孩时,不曾有机会选择自己的信仰、道德和其他理念。于是我们认同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并且形成了深刻的印象。社会吸引我们,并通过他人创建我们的知识架构父母、老师、教堂和社会。恰恰是这些知识奴役了我们。

知识本身并无意识,它仅仅是一些概念。然而,渗透在知识里的寄生虫却如蛆附骨。它们在心灵扎根,并逐渐控制你的意识。一旦它们控制了意识,你的本性就泯灭了,而你也就不复存在,生活将不再属于你。然而这一切都不是你的错,你的本性里没有邪恶,你没有自甘堕落。

我们消化知识,吞咽寄生虫,因而恶疾缠身,并且无一幸免。知道了病灶,我们就能够理解人类社会林林总总的丑恶现象不公、暴力和战争。包裹在知识里的寄生虫扭曲了我们的信念。最终,这种扭曲的信念将我们引向了暴躁、堕落,引向了毒瘾、谎言,引向了教条、狂热。

从逻辑角度分析,病灶是治疗的关键。吃了生虫的苹果,身体会感到不适。如果扔掉它,远离它,就会有好转。当我们远离那些毒害自己的知识时,就能驱除寄生虫,治愈心灵,更好地生活。

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昭示了历史上和现在发生的一切,以此得出结论,那就是:社会主流意识是不真实、不正确的。当你从迷梦中清醒,你就能意识到人类心灵的遭遇,意识到那无处不在的寄生虫,你会看到它们到处传播病毒。具备了意识,你就能发现,无论身在何处,人们行为举止都惊人地相似同样的恐惧、嫉妒、气愤和痛苦。在他们身上,你能捕捉到自己的影子。但是,不要评价他们,因为生活一直都是如此。

感知心灵和社会发生的一切,就是托尔特克人所说的“控制意识”。它意味着睁开双眼看清事实。我们生而具有意识,但是,在我们不断积累知识、不断操练的过程中,渐渐变得盲目;我们学会了否认我们的感受。知识并非与生俱来,它是教化的产物。它好比是一道迷雾屏障,阻碍我们感知真实世界,让我们远离意识。

我们要挑战知识这道迷雾,保持清醒的意识。尔后,摆脱知识的束缚,驱散迷雾,恢复自身意识。只要持之以恒,就足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控制了意识,就控制了信念。

有 部叫《妒烛飞灰》(The Crucible)的电影,讲述了邪恶思想是如何藉由知识侵蚀人类的心灵。电影中,一学者运了一马车书到小镇。他花费了所有的精力研究巫术,在这方面,他拥有丰富的知识。当教会得知书中包含了各种巫术时,他们决定清洗小镇。他们依据书中的法令治理小镇,处死了好些人。一个小女孩拥有处决权,她肆意给人们捏造罪名。如果她说“我在那人身上看到了魔鬼”,他们就会被送进了监狱,宣布有罪,最终被处死。整个小镇都充斥着恐惧,但是魔鬼在哪里呢?在那些被处死者身上么?不,魔鬼藏匿在知识之书中;藏匿在那些居心叵测者的身上,他们打着知识的幌子,颁布执行残酷法令。

我 们所有人的脑袋里,都装有一本类似的书。那是我们的知识之书价值体系。藉由价值体系,我们评价自己,判定自己有罪,并惩罚自己。很多时候,我们甚至否定自己的生存权力。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心灵遍布了密密麻麻的小寄生虫,它们都是社会灌输给我们的种种信念。小寄生虫的势力愈发强大,占据了我们的心灵。

缺乏自信就是其中一个小寄生虫。它是恶魔,因为它毁了你;它是痛苦,因为它约束了你的生活,限制了你的创造力和快乐。类似的寄生虫还有:“没有人会喜欢我”,“我不值得拥有爱和快乐”,“我

永远都是正确的”。这些信念都是不真实的,它们将你引向了沉沦。因为总是自以为是,就需要证明别人是错的。于是你四面树敌,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因为他们迟早会予以报复。

所有这些信念都是真实存在的,然而只有通过你的心灵、梦想和你的情绪才能够起作用。只有当你相信时,它们才存在。它们有很多名字,但它们的确真实存在,它们控制了人类的心灵。

一切信念、信仰都具有各自的特征,它们都试图表现自己。你的脑海里充斥着数以百万计的声音,包罗了社会万象。就好比一个民主社会,占主流的声音决定了你的生活方式。存在于脑海里的民主社会,受制于各种规范,这些规范限定了你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一切信念都基于你的价值体系,一切周遭事物都将由价值体系予以解释。

你的脑海里还存在着其他两个角色:“裁决者”和“受害者”。“裁决者”坚决地执行工作依据价值体系判定周遭一切。人类一切行为和反应,都裸露在“裁决者”的暴政之下。“受害者”默默忍受(有时也会得到奖励)。他受到责罚抑或是奖励,取决于你是否遵从价值体系。

“裁决者”和“受害者”从未怀疑价值体系的无上权威,他们拥有无限忠诚。那就是你生活的方式。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体系本身公正吗?通过“四个约定”,我们知道答案是否定的。人类一切痛苦都源于价值体系即知识体系,因为这些都构筑在谎言之上。实际上,绝大部分知识都是谎言,然而,对于“裁决者”和“受害者”而言,它们却是绝对的真理。

关于掌控意识的实践指导 价值体系

各种社会信条,源源不断地输入价值体系,它们控制了我们的理念。

你是否意识到了它们的存在?它们要求你如何生活,如何同他人,同其他生命载体,以及同上帝相处?它们给予你自由了么?它们给予你享受快乐,表现创造力的权力了么?慷慨赐予你和他人礼物以及智慧了么?

单独用一本笔记本,记录关于生活的一切信念,给它起名为“价值体系”。坚定决心,凡是存在了一年以上的信念,都要记录。内容要易于理解,那样你就不会轻易忘记。

下面是一些关于篇章标题和内容的建议。这是你个人的价值体系,你可以自由拟定标题,但遣词造句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个人信念:身体和自己

长相

健康状况和饮食习惯

性别

社会信念:家庭和朋友

爱和性

婚姻和家庭

友谊和社会关系

精神信念:生命和上帝

宗教和精神

死亡和疾病

人性,兽性,生命的各种形态

理财信念:工作和职业

特长和技能

经济问题

成功和失败

列出标题后,思考自己对于上述信念,以及对自己、他人、工作、生活的理解。起初,我们可以用“好坏”、“对错”、“是否”等字眼,对各章主题进行提问。例如:

用“好坏”、“对错”回答以下问题:

我的长相如何?

我的个性如何?

我是男还是女?

是否婚配?

有小孩了么?

收入情况?

成功与否?

宗教信仰和精神状况?

我的工作和专业?

思考一下,当你还是小孩时,你是如何接受教化的。

他人如何吸引你?

你为什么得到奖励?

你为什么受到惩罚?

你如何吸引他人的注意?

你如何避免受到惩罚?

你如何争取获得奖励?

你最重要的价值观源自何处:

父母、兄妹和其他家庭成员

学校和教堂

有影响力的成年人

朋友或者认识的人

社会

你认同这些价值观么?

当你还是小孩时,你会因为不尊重它们而自我惩罚么?

当你成年了,你会因为不尊重它们而自我惩罚么?

列出让你自责的信念。

列出激励你、感动你的信念。

只要想到,就都写进笔记本。

裁决者

囿于固有价值体系,“裁决者”约束了我们的行为方式、思考模式和感受形式。一切行为方式和思维反应,都裸露在“裁决者

”的暴政之下。

你是否意识到“裁决者”的存在?是否意识到他肆意评价生活中的一切?

列一张表,写下熟人和自己的名字。思考他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你的感受。在他们中间,你喜欢谁,讨厌谁?记住:我们常常以己度人,这是不对的,他人的信念往往与我们大相径庭。然而,我们却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一切,并认为它们才是真理。

你如何评价自己?

我是坏人,因为

我应该为自己感到羞愧,因为

我因为 而有负罪感。

当我 的时候,是如此愚蠢。

你如何评价他人?

那个人很坏,因为

那人应该为他的言行而感到羞愧,因为

那人因为 而有负罪感。

我认为那是很愚蠢的事,当某人

列出你做过的四件错事。

你如何惩罚自己?

你如何虐待自己?

你会为自己的过失,耿耿于怀多久?

你会虐待自己的身体么?

列出他人犯下的四条不可原谅的过错。

  你如何惩罚他人?

你如何虐待他人?

你会为他人的过失,耿耿于怀多久?

你会虐待他人的身体么?

列出四件让你引以为荣的事情。

你如何奖励自己?

列出四件让你以他人为傲的事情。

你如何奖励他们?

现在,你已经更为深入地了解了“裁决者”。仔细描述你对他的印象,以及他通过价值体系控制你的方式。“裁决者”公平宽容,抑或是严厉狭隘?

给“裁决者”起一个更个性化更易表述的名字,那样你就可以轻松识别他们在你脑海里的声音。

下次“裁决者”批评你或他人时,你可以准备好四条答复,并且灵活运用。作简短的笔记,它能帮你回想起这四条答复。然后把它贴在每天都能看见的地方。

多大的事儿。

谁会在乎呢?

那又怎么样?

为什么不呢?

如果还是不能应付“裁决者”,那么请记住这个:无所谓。

受害者

“受害者”承受了各种责难,罪过和愧疚。是他发出了这样的声音:“责罚我吧,我不够好,不够聪明,不够吸引人,不值得爱 ”

  你意识到体内的“受害者”了么?他默默接受责罚,承受了各种责难、罪过和愧疚。

“受害者”就是你无助、绝望、苍白无力的一面。

  是什么让你感到羞愧?

  是什么让你产生负罪感?

  是什么让你感到无助和自责?

  在何时,你会觉得自己不值得爱?

  在何时,你会觉得懊恼和痛苦?

  在何时,你会有被出卖的感觉?

  完成下面的句子:

我会因为自己做过 而责备自己。

我不值得去拥有

我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因为

当发生 时,我浑身无力。

责罚我吧,我做 做得不够好。

责罚我吧,我做 做得不够聪明。

责罚我吧,我永远都无法成为

责罚我吧,我永远都无法拥有

我不值得珍惜,因为

我不值得尊重,因为

我无法开心生活,因为

我不会衣食无忧,因为

  检查你的回复,扪心自问,它们是否发自内心。建议采用以下方法,测试它们是否掺假:凡是让你恐惧和痛苦的回答,都是谎言。因为是恐惧、痛苦这些情绪滋养了“寄生虫”。发自内心的答复只会产生爱和快乐。

仔细描述你对“受害者”的感受。他何时会服从,为什么要服从“裁决者”。替“受害者”起一个更个性化、更易表述的名字,那样,你就可以轻松识别他们在你脑海里的声音。

在数字1到10的区间内,1代表你的生活完全被“寄生虫”控制(“裁决者”“受害者”“价值体系”),10代表了心灵的完全自由,你现在的生活状态处在什么位置上?

在下列区间内,我的位置处在:

  1-2-3-4-5-6-7-8-9-10

  用一刻钟时间思考一下,如果没有“裁决者”和“受害者”,你的生活会如何。想象一下,如果你能够收回很多年前被

赋予的“裁决者”的权力,开始享受充满爱、快乐和自由的生活;试想一下,“受害者”不再乞求同情,而是成为拒绝受虐的强者。

想象你的行为完全遵从“四个约定”,那么你的生活状态会如何。当你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时,你意识到自己遇到阻扰了么?

  完成下列句子:

  \t没有“裁决者”我无法生活,因为

  \t没有“受害者”我无法生活,因为

  \t我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因为

  \t我无法遵从四个约定去生活,因为

  你的“寄生虫”给了哪些搪塞你的借口?把它们记录下来,用事实一一加以反驳。检查每一条记录,举出其荒谬之处,至少罗列一个有力的证据。每反驳一条记录,你就朝着心灵自由迈进了一步。持之以恒,直到你最终实现它。做到了这一点,你就不再会怀疑自己能够实现梦想,你可以将信仰从社会价值体系中解脱出来。

举例来讲:

没有“裁决者”我无法生活,因为

1 我会彻底丧失责任感并且失去控制。

2 我会把事情搞砸。

3 我会变得懒惰,并且将一事无成。

你可能会反驳道:

1 我永远都不会丧失责任感并且失去控制。我拥有强烈的责任感。如果多一些激励,少一些批评,我可能会更快乐,更能够承担责任。

2 我不会把事情搞砸。事实上,如果不是“裁决者”时常打击我,我会做得比现在更好。如果我能毫无成见地接受自己,那么我也能接受他人。

3 我不是懒惰之人。或许,有的时候我需要短暂的休息调整,但很快我就会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即使没有“裁决者”的督促,我也能做得很好。

针对“寄生虫”搪塞你的借口,一一加以反驳。然后对照区间表,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如果依然无法实现心灵自由,请分析原因。分析自己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遇到困境,可以运用“实践指导”帮助你。列出你渴望拥有,却又担心无法实现的梦想。找出你的顾虑,并逐一反驳。想象它们是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想象你扫清了障碍,一步步迈向心灵自由。

坚持不懈地加以练习,直到重拾信心,不再怀疑自己。这时,你就获得了心灵自由。

恐惧消耗了人们的精力,爱却能帮助我们保存,甚至获得额外的精力。

现在,留意那些业已成形的个人信念,它们衍生于社会价值体系,尔后挑战它们。思考一下,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哪些信念激励我,并给予我快乐?

哪些信念让我消沉?

哪些信念是真实的?

哪些信念只是谎言?

找出那些企图约束你,并让你产生恐惧的信念,然后以爱的信念替代它。每周挑战一条相对薄弱的信念。集中精力对付它,直到你习惯运用新的信念。

不断练习新的信念,直到形成习惯。打破某条信念时,你的激情和自尊就会增长,直到积聚足够的力量,打破所有阻止你快乐和自由的信念。

2 语言的力量

人类是创造者,然而信念禁锢了我们的创造力。

语言能帮你表达自己的创造力,表达你想说的一切。无论你使用哪种语言,你的意图,都需要语言来表达。

  人类最伟大的创造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拥有的最有力并且充满魔力的工具。

语言创造了光,而光是生命的媒介,因此,语言就是生命,是上帝。通过语言,你可以展现你的创造力,可以表达你的所思、所想。无论使用何种文字,都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

试想一下,拥有信仰意味着什么。谁能把握信仰,就能把握梦想。原因何在?所谓信仰就是指百分之百完全相信,没有丝毫怀疑。我们通过语言表达各自的信仰;我们利用信仰引导自己的欲望。拥有强大的信仰,也就拥有了强大的力量。因为我们的欲望和动机是密不可分的。当信仰不再动摇,语言就能拥有更为强大的力量。

人类伟大的领袖都拥有强大的个人魅力,因为他们有着强大的信仰。然而,他们的信仰源自内心,而非大脑;源自爱,而非恐惧;源自智慧,而非知识。萌发

于大脑的信仰是盲目的,因为它产生于知识、错误理念和恐惧。盲目的信仰会将我们引向幻想和教条;它给人类带来了战争和恐惧。我们害怕他人拒绝自己的信仰,我们捍卫自己的信仰,并且为了获得承认和安全感,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信仰。

人类是有力的创造者。人类生而具有思想,我们所有的创造都基于信仰。信仰是力量的源泉,但是我们的信仰现在是怎么了,它们完全迷失在种种社会信条和理念中,我们几乎没有力量再去改变自己的生活。

  这些社会信条和理念就像是一片片砖瓦。人类执著于这些砖瓦,并用它堆砌成了一个牢笼。我们对牢笼里的信条深信不疑。我们的执著,更使得我们的信仰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至于这些社会信条是否正确已然不再重要,因为只要我们相信它们,它们就是正确的。

人类所有的创造力也都迷失在了种种社会信条和理念中,同样是因为我们的执著,我们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因为相信它们,我们倾向于选择接受和承认那些符合社会信条和理念的客观事实。我们凭借主观意识评价这些信条和理念,并引入客观事实加以佐证。实际上,所谓的客观事实只不过是我们主观意识的想象。

  藉由人类所受的教育,换句话讲,那些业已形成的知识架构和价值体系,我们形成了“自我”的概念。我们对于人类以及一切事物的理解,均属于“自我”的范畴。托尔特克人称之为“人格”。这里的“自我”不是形体意义上的,而是特指精神层面。当我们说,“我是男人,我是女人,我是人类,这是真实的我”,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对“自我”的认知。当然,人类的不幸也正源于此,这些都只是人类自身的幻觉。

  我们对于生活的想象之所以如此匮乏,是因为我们的创造力完全被禁锢在一个狭小空间里,我们耗尽毕生精力封闭这个空间。我们生活在那里,也被羁绊在那里。这个狭小空间就是托尔特克人所指的“人格”,也就是“自我”。它扼杀了我们一切的愿望。

  信仰的力量异常强大,当你认定自己无法成功时,你就一定无法达成所愿。不管你相信了什么,一旦将其内化为自身信仰,它就成了你的信念和习性。

  语言的力量根植于我们自身的信念和习性。想要打破信念、习性,我们至少需要耗费等同于当初建立培养它们时所投入的精力。可当我们决定动手去做时,忽然发现我们已然没有足够的力量动摇它们了。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戒烟。理智上我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而且下决心戒烟。我们一面对自己说“我不会再吸烟了,因为它有害身体健康”,一面却打开烟盒,点了一根,继续抽烟。我们不想吸烟,尝试戒烟,但我们依旧吸烟!烟瘾比我们愿望的力量大;或者可以理解为,仅仅有美好的愿望是无法遵守诺言的。

  我们为什么没有足够的力量打破自身的信念和习性呢?假如我们有100单位的能量,我们使用了其中的4个单位养成了吸烟的习性。理论上,我们至少需要动用4单位能量打破旧习。但问题是,其余96个单位能量联合起来维护旧习。于是,当我们决心戒烟时,却没有足够的能量动摇这种习性。

  其他 96单位的能量都做了些什么呢?让我们看看我们耗用能量的方式。在《四个约定》一书中,我们提到过这样的例子:假使你一早起来,精神饱满,神情愉快,拥有足够精力开始新的一天。用早餐时,你和丈夫(妻子)吵了一架,情绪很糟糕,你很恼火。愤怒的情绪消磨了你很多精力,你只想躺在床上休息。这次争吵耗尽了你的能量。

  为了保存精力,你要改变自己的习惯和想法,不再作出过激反应。如果丈夫(妻子)想吵架,只要你不参与,就依然能够保存精力。你要做的就是赶快吃完早餐,然后离开房间。这一切完全取决于你,你没必要破坏自己的好心情。

滋生于恐惧的争吵会使你精疲力尽,而来自爱的关怀能让你精神焕发。

很多人自视甚高,往往固执

己见。他们总是费尽心思地证明自己,驳斥他人。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你置身事外时,往往会付之一笑,但是当你身处其中时,很可能会陷入喋喋不休的争论。这种争论耗尽了我们的精力。为了说服他人,为了证实自己的理念,我们已经疲惫不堪。我们的创造力,我们的语言魅力,被脑海中巨大的“弥特得”(mitote),被自己制造的各种相互矛盾的信念消耗殆尽。

我们讲过,价值体系虽然不具备物质形态,却拥有强大严密的组织结构,又称价值观。小到文字词汇,大到意识形态,都属于价值观的范畴,它几乎同我们的身体结构那般严密。价值观控制了我们的思想,它强大到几乎无懈可击。

如果我们有步骤地破坏价值体系,会有怎样的效果呢?答案是:积累到一定程度,整个价值体系会自行崩溃。那就是我们践行“四个约定”的效果。价值体系会一点点受到侵蚀,到了某个时刻,它再也无法控制我们的思想,最终土崩瓦解。那一刻,我们也就失去了被扭曲了的“人格”,也就是“自我”。

那一刻,我们的思维就像是一团乱麻。失去了“人格”,旧秩序也就不复存在,旧理念不再控制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情绪不再遭受压抑,而与此同时,一些不良情绪也开始蔓延,这正是清理它们的时候。虽然我们的思维还是一团糟,但天赐良机,我们得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新的价值体系、新的理念。

如果持之以恒地履行“四个约定”,长期以来父母、兄妹、朋友、社会对我们的印象和认知就会被打破。然而,常年的习惯让我们对这些印象产生了依赖,我们执著地相信它们,以至于如果有人质疑我们的习惯思维,尝试纠正我们时,我们往往会受到伤害。因为惧怕受到伤害,即使这些印象和认知不合逻辑,甚至让我们愤怒、不满,我们仍然不愿改变。

因此,我们推翻旧有价值体系要循序渐进。发生突变的情况也有,但是贸然褪去伪装,强行改造习惯思维,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当然了,因为你的依赖性和拒绝态度都来源于他人的偏见,而那些都是谎言,因而真相最终会让你释怀,只是追逐真相需要付出痛苦的代价。

  丧失“人格”在情感上是让人难以接受的,因为那是对自己价值观的否定。“裁决者”“受害者”对你很了解,他们会利用一切机会反扑。只要愿望足够强烈,你就可以改造价值观,但同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你否定世俗理念,释放自我意识,试图控制自己的思维和生活。你需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不要指望一蹴而就。理论上而言,一切皆有可能,有人直接从小学升入大学。但你不能心存幻想。

  丧失了“人格”,会让很多事情成为可能。当你完全挣脱束缚,并且相信天下无难事,奇迹就会发生,因为你不再约束自己。

尽管你有了质的变化,但他人仍视你为同类;除非你自己表露心迹,他们几乎无法意识到这种变化。当你修行到一定程度,就不再需要遵循世俗游戏规则,不迎合他人,不闲谈,不在乎他人愤怒、嫉妒的情绪。因为你知道这一切都是他们的事情,与你无关。

你珍重自己,不理会他人的诋毁。你记下他人的怪癖,不是因为要逃避,而是避免受到影响。你不评价他人,更不接受他人的诽谤,因为接受诽谤意味着伤害自己。

丧失了“人格”,你会发现你已经丢开了自己,也不再关注自己。你失去了作为“社会人”的意识,甚至比顽石还麻木。然而,换个角度来讲,你比所有人都好。在我们的意识里,人类是世界的主宰,统治着自然界的一切;但是,当你到达了一定的境界时,你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类。对你而言,人类并不是最重要最优越的,因为你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生命。人类同宇宙万物同根共源,都起源于同一个物质,那就是光。如果你不比他人高明,他人也就不会比你优越,那么“以自我为中心”又何从谈起?!

  控制自我转变就是抛弃成见。如果认同

他人可以收获意见,那么你就要打破这种认同感,从而抛弃这些意见。如果你抛弃了它们,它们就会在你的脑海里消失。如果它们消失了,那么知识的声音寄生虫,就不复存在。

实践“四个约定”,你将得以解放思想,丰富语言,抛弃成见。打破世俗理念最好的办法,是从薄弱环节着手。赢得了微小的理念,你的精力会更加充沛,积累到一定程度,你就能够面对心灵中最大的恶魔。

打破某一理念,你就能收复它所占用的精力,不再耗神费力维系它。你会变得更为强大,这样你就能战胜更多理念。

当你坚持“四个约定”时,你就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对于大多数细微的理念,我们几乎立刻就能使之转变。效果往往立竿见影,我们的精力立马就能增加。每次翻阅“四个约定”,你都会检讨自己缘何再次“随意评论”,你会分析“不受他人影响”或者“不再妄加猜测”的原因。然后你就能面对更顽固的理念,就能循环往复地增强自身能量。阅读一次“四个约定”,你就强大一分。因为你更乐于倾听内心的声音。你将愈发接近自己的本性,因为你打破了教化的约束。

一旦破坏了价值体系,丢开了自我,抛弃一切成见,那么世俗价值理念将无法再主宰你的生活。当然,各种知识、理念依然存在,但已失去系统。整个价值体系的结构遭受了破坏,现在,轮到你作出选择。

你不再对那些知识体系顶礼膜拜,你们的关系变了。以前,知识将你困在樊笼里,继而控制你。现在,你已经具备足够的能力战胜它。当然,你还会用它进行交流,但你不再受它摆布。

知道价值体系的组成,我们就有机会挑战世俗理念,转变思想。但是,在通往心灵自由的道路上,我们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意识。没有意识,就无法挣脱价值体系的禁锢。

掌控意识的实践指导 语言力量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发音和书写的符号,它更具有一种内在张力,藉由此种力量,你能够表达、交流、思考,记录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你可否意识到语言的力量?回想童年时期,有哪些语言曾给你带来过巨大震撼。你是否还记得某人的恶毒诅咒?它又是如何影响你的生活?再回想一下,最近有谁试图诅咒你?你一定要了解语言的内涵和威力。语言通过声带的振动传递具有现实意义的讯息。一粒种子可能繁衍出一片森林,语言就好比种子,会在你的脑海里生根、成长,最终左右你的思想。

探究语言的力量

接下来,花20分钟的时间仔细感受语言的力量。如果你的手头有本字典或词典,查阅你所喜爱的那些字眼,找出它们的原始意义、延伸意义。将它们填写在一张表上,叩问自己,究竟是它们的发音还是词义打动你。你要关注不同的词汇是如何影响你的情绪的,要研究为什么有些字眼会让你激动,有些则会使你消沉。反复叩问自己:语言是什么?反复琢磨,感受列表上文字蕴含的能量,直到自己满意。

  一旦你真正意识到了语言的力量,你就发现驾驭语言并不困难,你的语言会完美无瑕,你只会讲有意义的语言。

留意习惯用语及文明用语

  每种文化都有其固定的短语、说法和表达方式,人们很小就已经习惯,并且下意识地加以重复。习惯决定行为,我们要仔细考虑是否要强化它们。

写下令人气馁的四句话。例如:

做这种事情会让我少活几年。

我实在是没有力气干了。

再干下去,就要了我的老命了。

我没有精力再折腾了。

列出诅咒他人的四句话。例如:

你让我感觉很不爽。

我要废了你。

你怎么不去死?

我真希望你失踪了。

  你说过类似的话么?当你沮丧或愤怒时,你会诅咒别人么?下定决心改掉这些习惯吧。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语言而言,爱的话语能滋生更多的爱。

自我认同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言的艺术水平。自我接受、认可程度愈高,语言愈加完满。

自我认同源于自我尊重

想象一下,如果遇到自己尊敬的人,或是对待宠物狗、宠物猫,你会如何同他们沟通?再对照一下你是如何同自己沟通的。每一天,当你对着镜子中的自己,当你在沐浴、穿衣服、散步等等,你会对自己说什么?如果你总是不满意自己,抱怨自己,那只是因为你受他人习惯的影响。你认同了他们,并不断地加以练习,直到养成这种习惯。

现在你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完全可以通过练习改掉这种习惯。例如,你可以告诫自己,“我不认同这种自卑的态度。一旦有自责的想法出现,我会原谅自己,继而赞扬、接受、爱护自己。”

写下你自言自语的话,至少要有四句。然后解读它们是否包含善意、敬意和爱。你要像伺奉帝王一样尊重自己,要像爱护天真孩童和宠物一般喜欢自己。让你的语言完满没有瑕疵。自我认同源于自我尊重。

当你的语言完满而没有瑕疵时,你的心灵就不再是布满诅咒的荒漠,而是充满爱的原野。

拒绝闲聊

  你是否意识到闲聊的严重后果?闲聊是一种诅咒,它到处传播糟糕情绪和让人心有余悸的恐惧,它让人消沉沮丧。想象一下,因为闲聊对自己和他人造成的恶劣影响。

开始时,完全拒绝闲聊很困难,但是,慢慢地你会发现,打破这种习惯会改变你的生活。作好准备,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同他人沟通了么?

记录下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你和谁闲聊了。

你有聊到自己么?

闲聊是如何改变了你对自己的看法的?

你会因为自己的口无遮拦而自责么?

闲聊是如何影响你同他人的关系的?

  列出你喜欢闲聊的原因。

列出拒绝闲聊的必要性。

列出因为闲聊而无意中造成伤害的四个例子。

列出你采取的四个措施,用以拒绝闲聊,或者劝阻周围的人远离闲聊(比如切换话题,讨论积极的内容,离开或者保持沉默)。

拒绝闲聊,以全新的方式同他人沟通,让你的语言完满。

注意你和他人的谈话过程。时刻保持警惕和清醒,拒绝闲聊。

分阶段,按部就班地远离闲聊。一天、一周、两周,然后是整整一个月。

持续练习,直到彻底远离闲聊,以全新的方式同他人分享爱和真理。

当我们认定某事时,往往会自以为是,为了说服他人,甚至不惜闹翻脸。

不要再顽固不化,自以为是

完成下面的句子:

我认为自己是对的,因为

其他人通常是错的,因为

我需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因为

对我而言,捍卫自己的主张和观点非常重要,因为

你的意见和主张只是你的个人观点而已,它不会总是真理。

举出四个例子,因为你急于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而导致了同他人关系的破裂。

列出不再固执己见的四个必要原因。

下定决心,每天花1小时,尔后4小时、1天、1周去反省,改掉自己固执己见的毛病。

不随意评论,让你的语言完满无瑕会帮你善用你的精力。那就意味着你是朝着事实和真爱的方向,发挥语言的力量。

朝着事实和真爱的方向,发挥语言的力量

完成下列句子:

在 的时候,我会随意评论。

通过 ,我可以做到不再对他人随意评论。

依靠 ,我能够朝着事实的方向发挥语言的力量。

通过 ,我可以同他人分享爱。

举出因为随意评论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不必要伤害的。

列出不再随意评论的四个必要原因。

对自己作一个全新的承诺,要求自己不再随意评论。

在四周的时间内,每天阅读自己写下的承诺来巩固信念,直到你养成了这种习惯为止。

用语言去分享爱。当你不再随意评论时,你的感觉非常好,你会感到快乐和宁静。

语言力量的象征

选择某物作为语言力量的象征,它可以提醒你不再随意评论。一定要将它放置在每天都能看见的地方:衣服上、车上、桌上、厨房。而且,它本身要具有某种意义,这一点很重要。我还有一些提议:

想象一下种子的巨大能量。

它既可能创造出花的海洋,也可能孕育出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你可以用橡树种子作象征。)

想象一下,语言是一把双刃剑,代表“真理”的一边能创造出爱的天堂;而象征“谎言”的一边,却会将你推入让人恐惧的地狱。(画一幅剑的图像,或者找一把玩具剑。)

想象语言是一枚魔法石,它能制造也能够消弭诅咒。魔法石的一边是黑的,而另一边则是白的。(随便什么石头都可以,你可以自己着色。)魔法石同样也可以是你的珠宝:戒指,项链或者是手镯。如果你选择了珠宝,你每天都可以戴着它。

将语言想象成乐章或者是音符,它可以让你情绪高昂,也能令你颓废沮丧。(画一幅乐谱或找一个玩具乐器。)

“勿要随意评论”的承诺

这个承诺是为了让我变得更加快乐和自由而在(某年某月)所作。我有能力让自己生活在人间天堂中,而这一切都是从善用语言的力量开始。

我不再对他人妄加评论,我发誓尊重自己,做到真正诚实,留意自己的语言。我决心朝着事实和真爱的方向,发挥语言的力量。我会留心如何去使用语言。我每天都会积极地要求自己。我会一直练习,直到在潜意识里养成了这种习惯。我选择的象征物是。

签名:

证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