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忠 文正 文镶:《打手歌》版本研究(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34:39

《打手歌》版本研究(三)

     “今春返里,将长兴公品三公遗著,携至来京,刊印供世。”但是,他所刊印的《陈式太极拳汇综》里却没有《打手歌》。这个事实也说明,陈长兴、陈鑫没有著《打手歌》。从成文年代看,《打手歌》是在清末民初才流传到陈家沟的。陈家沟的《打手歌》不是规范的母本,而是拳师在授拳时的口头传播本。

    二、李鹤林诸本《打手歌》研究。

    现存的李鹤林《打手歌》的版本有四种。李鹤林《打手歌》抄本是由其后人李立朝所收藏的。藏本分大本和小本两本;散本两种,共计四种。

     李立朝所藏小本为七言八句:

 

 棚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聚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

刚柔快慢自有为,形观耄耋能御众。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大清乾隆五十二年丁未岁次二月二日讲于唐村讲武堂     

                                                    李鹤林

             《打手要言》: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李立朝所藏大本为七言八句:

 棚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击咱,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

刚柔快慢自有为, 形观耄耋能御众。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大清乾隆五十二年丁未岁次二月二日讲于唐村讲武堂     

                                                    李鹤林

            《打手要言》: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李立朝所藏散本甲为七言六句

                              棚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聚力来击咱,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大清乾隆五十二年丁未岁次二月二日讲于唐村讲武堂     

                                                    李鹤林

            《打手要言》: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李立朝所藏散本乙亦为七言六句

 

                              棚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击咱,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大清乾隆五十二年丁未岁次二月二日讲于唐村讲武堂     

                                                    李鹤林

            《打手要言》: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1.李立朝所藏大本和小本的比较。两本都是七言八句,两本之间的差异只有一句,小本的第三句为“任他巨力来打我”,大本的第三句为“任他聚力来击咱。”“来打我,”与“来击咱”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我,自己;咱,咱们。后者比前者范围广泛了些,更口语化了些。这两个版本《打手歌》文字基本相同,应为同一母本所出。   

    2.李立朝所藏散本甲本和散本乙的比较。李立朝所藏散本的两种版本在文字上没有什么差别,都是七言六句。散本甲本存有《太极拳论》3页,《无极养生拳论》3页,《十三势行功歌》3页,《打手歌》2页,《十三势拳》2页。计12页。散本乙本存有《无极养生拳论》3页,《十三势论》3页,《太极拳论》3页,《长拳者一名十三势》1页,《打手歌》2页,身法、打手撒放、刀法、枪法2页,计13页。

     散本甲本和散本乙本的共同点:一是文字相同,遣词用字没有违拗处;二是都没有编页码,可以看出二者都是单篇文章,而不是成谱;三是所包含的内容大致相同。由此看来,两个版本均为同一母本所出。

     3.李立朝所藏四种《打手歌》版本文字的比较。四个版本的前六句中除了小本的第三句“任他巨力来击咱”为“任他聚力来打我”外,文字非常一致。无论从那种角度看,他们都是同一母本所出。散本甲乙本都少了最后两句:“刚柔快慢自有为,形观耄耋能御众。”

     4.李立朝所藏四种《打手歌》版本纸质和内容的比较。四种版本所用的纸张均为江浙一带生产的纸张,怀庆府一带称之为“竹纸”,是含有竹子的成分为原料而制作的一种纸张。当地多用来作记账使用。这种纸张盛行于明清,到清末民初逐渐被其他新出的纸张所代替。从现存的纸质看,散本甲本要保存的时间稍长一些;其次为散本乙本;再次为大小两本。但是,从全谱的内容看,大小本的时间要长一些。因为,小本里有一篇《春秋刀诀》其落款是“千载寺关圣殿碑录  如椿。”大本虽然落款也是“千载寺关圣殿碑录”,但是,后面没有“如椿抄”三字;两种散本则都没有收录《春秋刀诀》。李如椿是李元善的次子,李鹤林的父亲。据《李氏家谱》记载:“李如椿,字万年,配辛氏、张氏,行一,生二子,长旺林,次鹤林,生三女,生于康熙十八年(1680年)已未二月八日,早年千载寺习拳,河内县学,习文武,庠生,济源教书传拳。”从时间上看,李如椿所抄录的《春秋刀诀》是该谱中时间最早的谱录,由此看来,李立朝所藏小本应当是最早的版本。同理可证,李鹤林的《打手歌》应是七言八句才是正宗。“刚柔快慢自有为,形观耄耋能御众。”两句应是在传抄中遗失的。

 

     三、李鹤林本与《廉让堂》本比较

     《廉让堂》本《打手歌》为七言六句:

棚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

       1.李立朝所藏小本与廉让堂本的比较。从文字上看,廉让堂本与李立朝所藏小本的前六句没有任何差别,但是,廉让堂本缺少了两句计14字:“刚柔快慢自有为,形观耄耋能御众。”“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2.李立朝所藏大本与廉让堂本的比较。李立朝所藏大本第三句为“任他聚力来击咱”廉让堂本作“任他巨力来打我。”李立朝大本为七言八句,廉让堂本为七言六句。廉让堂本所少语句为:刚柔快慢自有为,形观耄耋能御众。

       3. 李立朝所藏散本甲本、乙本与廉让堂本的比较。李立朝所藏散本甲本乙本的第三句均为“任他聚力来击咱,”《廉让堂》为“任他巨力来打我”,其他文字像相同。

       4.李鹤林本与廉让堂本的年代比较。李鹤林本《打手歌》后面有落款时间:“大清乾隆五十二年岁次二月讲于唐村讲武堂李鹤林”。这个落款时间最少可以证明,李鹤林本打手歌写成的最后年代不会迟于清乾隆五十二年。而武禹襄的哥哥则是清嘉庆年间得自于舞阳盐店。由此可以断定,廉让堂本与李鹤林本为同一母本。母本就是李鹤林本。廉让堂本所佚失的应是在传抄中佚失。

       四、李鹤林本与陈氏诸本的比较

       1.李鹤林本与《两仪堂》本的比较。李鹤林本与《两仪堂》本第一句的区别只有一个字:李本作’“棚捋挤按”,《两仪堂》本作“棚捋挤捺”。.捺,方言读nan,不读na ,意思相同。第二句两本相同。第三句李本作“聚力,”《两仪堂》本作“巨力。”聚,凝聚,聚集,本句李本意为,任你凝聚最大的力量来打我;巨,巨大,本句《两仪堂》本的意思为,任你用有巨大力量的人来打我。以此看来,两句在词义上是相通的,但在词性上还是不同的。聚力,应是动词;巨大,应是名词。笔者认为在这里应是使用动词比较合适。后三字,李本作“来打我”,《两仪堂》本作“人来打”意思相近。第四句两本相同。从文字上看,《两仪堂》本没有脱出李本的巢臼。

      2.李鹤林本与《陈氏太极拳图说》本的比较。第一句“棚捋挤按。”李本作“按,”《陈氏太极拳图说》本作“捺。”《陈氏太极拳图说》本将李本的第五句改为第二句,并对文字也做了改动,李本作“引进落空合即出”,《陈氏太极拳图说》本作“引进落空任人侵。”《陈氏太极拳图说》本的这一改动,却使该句失去了原有的风采。引进落空的目的是什么?按照《陈氏太极拳图说》本来解释,就是说,由于我引进落空了,任人家来打,反正你也打不着我。按照李本的解释却不是这样。李本认为,引进落空的目的仅是不挨打吗?不!不挨打是手段,目的是为了“合”为了“出”,为了打别人。什么是合呢?按照李亦畲的说法“欲要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先要知己知彼;欲要知己知彼,先要舍己从人,先要得机得势;欲要得机得势,先要周身一家;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无有缺陷;欲要周身无有缺陷,先要神气鼓荡;欲要神气鼓荡,先要提起精神,神不外散;欲要神不外散,先要神气收敛入骨;欲要神气收敛入骨,先要两股前节有力,两肩松开,气向下沉。劲起于脚根,变换在腿,含蓄在胸,运劲在两肩,主宰在腰。上于两膊相紧,下于两胯、两腿相随。劲由内换,收便是合,放即是开。静则俱静,静是合,合中寓开;动则俱动,动是开,开中寓合。触之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力,才能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太极拳谱"走架打手行工要言》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年10月第一版70页).结合李先生的这一论述,笔者又走访了一些有造诣的拳师,结合我们怀庆府当地的方言和李鹤林本《打手歌》的内容,笔者认为,1.合就是收。就是内气收敛,气力内聚,伺机待发。2.合就是要粘住对方,不能让对方走掉。3.用自己的力将对方盖住,不能让对方有缓气的机会伺机进行反击。合,在怀庆府的方言中还有盖的意思。比如,将锅盖住,方言叫将锅合住。就是说要用自己得内力将对方涵盖住,让他逃不脱身。4.合中寓开,劲由内换,调整气机,形成得气、得机、得势局面。所为得气,就是聚合内力,使力在自己的体内聚合,形成一触即发的局面;所谓得机,就是使我的内劲与交手的对方形成阴阳互动的关系,形成以柔克刚的契机;所为得势,就是通过引进落空,造成人背我顺优势。出就是动,就是开,就是在自己得机得气得力之后,将对手打出去。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版本的引进落空的武术层次的巨大差异。

    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本《打手歌》第三句,出自李鹤林本《打手歌》的第二句“上下相随人难进”,只是将李本的“上下”改为“周身”,“人”改为“敌。”“上下”与“周身”哪个更妥当呢?我们在生活习惯中,常常以腰为中心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腰以上为上体,要以下为下体。那么,上下不就是全身吗?以此论之,上下与周身并没有相差、相左之处。称对手为人,而不称敌,这是唐村李家的习惯称呼。如《十三势行功歌》唐村《李氏家谱》本有“因故变化示神奇,”廉让堂本则为“因敌变化示神奇。”究其原因,大概因为唐村有千载寺、太极宫、三圣门,族人多是佛、道、儒的信徒,而太极拳又是以养生为宗旨,因此,交手双方称人而不称敌。人与敌一言之差应当是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习练武术的目的。第四句李鹤林本作“牵动四两拨千斤,”牵,牵引,引导,通过牵引、引导实现“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的目的。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本作“四两化动八千斤。”化,转化,转换的意思,也含有“劲由内换“的意思。通过内劲的转换,以小力化掉大力,实现四两拨千斤的目的。

     3.李鹤林本与陈鑫《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本的比较。

     一是与《七言俚语》的比较。第一句《七言俚语》“棚捋挤捺”以“捋”为“缕”.缕是綫和线状物的称谓。应当说此字用在这里是十分错误的。捺,na音 ,怀府方言读作nan ,与按意思相同,都是把物体按下去的意思。第二句,《七言俚语》本的“引进落空任人侵”出自李鹤林本的“引进落空合即出。”第三句“周身相随敌难进”出自李鹤林本的第二句“上下相随人难进。”唯《七言俚语》本的近字有些不切合实际。近,表示距离的远近或者靠近。你周身相随了对方就不能靠近你了吗?非也!关键是看你是否合住了对方。合住了对方,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第四句《七言俚语》本的“四两能擒八千斤”,出自李鹤林本的“牵动四两拨千斤”,只是“擒”字用的不确切。擒,擒拿。要用四两力气去擒拿“八千斤”有些太生硬,力不从心。还是用牵动或者化动比较符合太极之理。

     二是与《打手层折》的比较。第一句,《打手层折》“棚摅挤捺”中的“摅”是别字。攄,广雅释诂四:“攄,舒也。”释诂一:“攄,张也。”广韵:“攄,舒也。”史记司马相如传:"攄之无情。"索隐因广雅:“攄,张舒也。”淮南子脩务:“攄书指以示之。”文选张衡西京赋:“心犹凭而未攄。”注“:攄,舒也。”后汉书班彪传上:“攄怀旧之蓄念。”注引广雅:“攄,舒也。”和熹邓皇后记:“攄之罔极。”注引广雅:“攄,舒也。”(引自王力著《同源字典》商务印书馆1982年十月第一版)。第二句为“周身相随人难侵”出自李鹤林本的第二句“上下相随人难进。”改李本的“上下”为“周身。”改“人难进”为“人难侵。”侵,侵犯;在武术上多用作进招讲。与李本意思相近。第三句《打手层折》为“满身能空人不觉”,应当是出自李本“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但是,改动较大,也比较令人费解。“满身能空”是什么概念?什么是空?怎样达到空?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第四句是9个字:“引气落空,四两拨千斤,”是将李本的第四"第五两句揉合而成。只是“引气落空”比较片面。因为双方交手时,对方进我们的不仅是一般的气,还有复杂的进攻动作;有的有气有的没有气,真真假假,难以分辨。所谓“引气落空”应当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其中难言之处不是一句两句话可以解释清楚的。

    4.李鹤林本与陈子明《挤手歌诀》的比较。陈子明(?一一1951)陈氏十七世,陈氏太极拳的第九代传人。陈子明本《挤手歌诀》是陈氏诸本《打手歌》出现最晚的一个版本,为七言六句。第一句“棚摅挤捺”,“ 摅”为生造字;改李本“按”为“捺”,但是意思相近。第二句改“上下”为“周身,”其他相同。第三句”任他巨力来攻击“出自李本“任他聚力来打我”。第四句、第五句与李本相同:“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第六句“年连黏随就屈伸。”“就屈伸”,李本为“不丢顶。”就屈伸是从推手的层面讲的,意为随屈就申;不丢顶意为不丢,不顶;不丢,不失时、不失机、不失势;不顶,不与对方形成以力。对力的局面,不以力制力。从这个层面上讲,二者的意思是一样的。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纵观陈氏诸本《打手歌》虽然在遣词用字上与李本有些稍微差异,但是,无论陈氏哪个版本都没有超出李鹤林本《打手歌》的范畴。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说李鹤林本是出自陈氏诸本的?答案是否定的。一是从陈王庭到陈鑫七代人约300多年,没有出现过《打手歌》的任何版本。这说明陈氏在陈鑫之前是没有《打手歌》的。要有,早就应当发现。二是李鹤林的《打手歌》诞生于清乾隆年间,而陈氏诸本最早的是陈鑫的《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则诞生于清末民初。比李鹤林本晚120多年。三是李鹤林的《打手歌》与他的《太极拳论》《打手要言》以及他的先辈的《十三势行功歌》、《十三势论》等是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而不是孤立的单篇独语。而陈氏则只有《打手歌》存世,而且没有一个固定的版本。由此看来,陈氏《打手歌》的母本应当是李鹤林的《打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