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阿哥同人:空海法师:老子道德经心声(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2:39:56
空海法师:老子道德经心声(六)
-第50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欲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一个体道、悟道的人,他体会整个法界是如此善待一切众生,所以很自然也会展现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善待一切众生,就是「善摄生」,他是以慈悲之心善待一切众生,因为「仁者无敌」,所以「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他的灾害、灾祸也会相对减少。

「兕无所投其角」「兕」就是猛兽,要把牠当做犀牛、猛兽也好,那些猛兽就「无所投其角」就不会攻击这样的人。「虎无所措其爪」那些老虎、凶猛的猛兽,一样不会去伤害这样的人,「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为什么会这样呢?「以其无死地」对他而言,是超越一切宗派、宗教,超越所有的框框界线。如果你有框框、有界线,框框的外面就是你的「死地」。当你有框框界线界定,把你所要的世界圈起来,圈外你所不要的世界就是你的「死地」。

假设你是以色列的忠诚百姓,非常爱护自己的国家,愿意为自己的国家效劳,连牺牲生命都没关系。但是当来到巴勒斯坦国家,你的生命就很危险。如果你自认为汉贼不两立,认为自己是好人,当你来到你所界定、划分的贼区之时,会不会安全呢?你很危险啊!

如果你把自己界定是佛教信徒,是佛门的忠实信徒,要为佛教、为佛法「荷担如来家业」。当你到天主教教堂,就会浑身不自在,你有界线、框框,界线就是战争冲突的导火线,「战争」不一定是国际战争、武力战争,是你的内心世界里面不断在矛盾、冲突、拉扯,不会自在。

所以,你的界线、框框越多,内心的冲突、矛盾就会越多越大。「以其无死地」因为他是超越所有的二元对立,超越所有的宗派、宗教。事实上,真理的存在一定是超越所有的宗教、宗派,太阳不会因为你是某个宗、某个派,才会对你特别好。天地、太阳、大地、流水、空气…,都是平等心的善待一切众生,一个真正体道、悟道的人,一定是超越二元对立,溶入一体的世界。

 

-第51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本章经文一样都在诠述「道」的特征、特性,以及所有日月星辰、山河大地,包括所有这些动物、植物,都是受到整个「道」的影响,等于都是在「道」的孕育之下化生出来,所以「『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

「『道』生之,德蓄之」「空」能够生妙有,因为有「道」,「有德天地」就是有好生之德,让众生、万物慢慢不断生生不息。「物形之」包括像地、水、火、风,有了太阳系,地、水、火、风之后,「物」也形成了,然后「形之」,众生、植物、动物会慢慢孕育出来。「势成之」「势」就是各种因缘,佛教所讲的缘起。

当各种因缘具足之后,就会形成万事万物,亦即人、事、物的种种现象。一切众生、各种因缘也会相辅相成,一切万物都是因为来自于「道」,「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整个法界大自然的自然运作,「莫之命而常自然」,没有任何人能够主宰它,没有任何人能够命令它,也不需要你去命令。整个法界大自然就是在自然的运转-生住异灭、成住坏空,不管修行境界再怎么高,你没办法用自我、我慢去命令大自然怎么运转。

不管修行境界再怎么高,你不能够说:「太阳不可以下山,不可以有晚上、不可以有黑夜…」。纵使你再怎么命令,都只是显现你的无知。你也不需要说:「太阳啊!你等一下!现在是12点,等到6个小时之后,你就一定要日落,一定要下山」。真的6个小时之后下去了,你就可以跟一些众生讲说:「我这么厉害!命令太阳6个小时之后下山,它就一定要下山,不敢不下山…。」你可以欺骗那些无知的众生,事实上法界就是法尔如斯在运转,不需要你的命令,它就自然在运转,就是「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当万事万物来自于「空」之后,现象界的一切是「长之蓄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是一个形容。事实上,以佛教的名词解释,就比较容易了解现象界都是不断生生灭灭,生住异灭、成住坏空的变化。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不要把「道」当做一门学问,然后在那里咬文嚼字、钻研,不要以为经文太过浅显,这是很深奥的,要好好去体会。如果你真的能够体会到这几句而能够展现出来,就是一个解脱者。能不能具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种「无我」、「无私」的胸襟呢?如果你能够真正做到,就是佛陀或是老子所赞叹的「玄『德』」,就是最深、最玄的品德,无我、无私的精神。

 

-第52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本课程一开始,有跟大家解析佛陀、老子、耶稣,他们三者所诠述重点的相异之处,着重的重点有何不同?佛陀是比较重视现象界的生生灭灭,告诉众生现象界的实相就是无常、缘起。众生了解这些实相之后,才不会去抓取、黏着。不抓取、不黏着,才会放下,才会有距离看清万事万物的真貌,佛陀是比较重视现象界的解析。

老子是比较重视「道」的解析,佛陀把这方面归纳为涅盘界、涅盘智,讲「先知法住智,后知涅盘智」,老子是认为反正讲出来,你看得懂就看,你看不懂、我也没办法。你看不懂、你要骂我,就不知道我已经去哪里了!

「天下有始」,「天下」用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就是太阳系、天地父母,它是一个开始、有个源头,源头就是「道」,「以为天下母」的开始就是「道」,就是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众生的源头。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如果你能够体会「道」的重要,宇宙本体及空的奥妙、重要,又能够知道万事万物的现象界,一方面了悟无常生灭变化、缘起,也了悟现象界都是来自于「道」、源头,就是体道、悟道。这时候「既知其子,复守其母」,又能够知道就是佛陀所讲的「先知法住智」,能够知道万事万物现象界的生灭变化、缘起甚深,所以你不抓,也知道它是怎么来的。

「复守其母」你能够心与「空」相应,回到「道」,就是「心与『空』相应,外相随顺缘起」。「心与『空』相应」就是「复守其母」。「既知其子」因为了悟现象界的生生灭灭、缘起,所以「外相随顺缘起」。你的心会「复守其母」,你的心会与「空」相应、与「道」相应,能够来到这种境界,能够体道、悟道而稳定,「没生不殆」因为你会溶入不生不死的法界,体道、悟道而行道、与道合一,才是真正的「得道」。

得道之人是「没生不殆」,生、死对他而言,是世间界定的名词,对一个真正体道、悟道的人,他是来到不生不死的世界。「天下有始」就是「道」,「道」就是「空」,「空」能够生妙有,一切的日月星辰。「道」是所有万事万物的一个总源头,你能够「既知其子,复守其母」知道现象是怎么来的,而且不会忘了它的根本,也清楚知道它是从哪里来。再来,又了解现象界是不断生生灭灭、不断变化,你就不会迷执在这些现象界上面,不会成为天涯流浪人,都是执着在「世间法」。外相能够随顺缘起,但是你的心与「空」相应。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所有现象界的总源头就是来自「道」,「既得其母,以知其子」能够体会「道」的重要,你的心会与「空」相应。「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就能够掌握到总源头,掌握到心与「空」相应,然后外相又能够随顺缘起,不是消极悲观、不会消极悲观,就能够来到不生不死的世界,也就是佛陀所讲的涅盘界。

「赛其兑,闭其门」就是佛陀所讲的守护六根。你能够守护六根,不到处攀缘,这样「终生不勤」,会成为生龙活虎过一生,你的生命才会真正活起来。「开其兑,济其事,终生不救」如果一个人不知守护六根、到处攀缘,因为你不知道涅盘界的家在哪里,也不知道依归何处,于是就到处攀缘,把身心弄得很疲惫,然后很痛苦、烦恼不安,这叫「开其兑,济其事,终生不救」。

「见小曰『明』」「见小」就是能够从最微小的地方,也就是从眼前最平凡、最平实、最平淡的地方,见到最深奥、最伟大、最玄妙。你能够在一花,看到一世界,一叶一如来,都是「见小」的意思。「三法印」就在眼前处处呈现,能不能在眼前现象界这些人、事、物,或是一花、一草、一木里面,去体悟「三法印」呢?如果你真的能够看到,就能够见到法、能够体悟「道」,把「无明」转为「明」,叫做「见小曰『明』」。

因为「道」是无所不在,「法印」是无所不在,如果从眼前的这些,你找不到,还要到哪里找呢?!「见小曰『明』,守柔曰『强』」一个真正体道、悟道的人,他的身心是很柔软的,是慈悲善待一切众生,不会逞强、没有我慢,展现「三妙行」、身心柔软。「守柔」而且心与空相应,「空」是没有界线、没有阻碍,所以就是那么的柔。「守柔曰『强』」这种人是身心很柔软,但却是很有道骨。根据《阿含经》的记载,佛陀提到阿罗汉讲经说法,一定有他说法的原则,也有他不说的原则。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太阳不只提供光明,而且提供我们生命的能源,现在白天不用点灯,事实上就是在利用太阳的光。我们善用太阳的光,才不用点灯,太阳的能源又是普照大地,让大地能够生长着,你才能够种花、种菜,才能够有种种成就。

但是一般众生用这个光、能源,就认为我是、我能,却看不到背后恩泽的重要,我们却很少去感恩。「用其光,复归其明」除了善用太阳的功德、恩赐以外,还要能够看到主体-整个太阳对我们众生的重要、恩赐,你才会感恩。如果你看不到背后这些,就会展现我慢说「我这么行,能够品种改良,种出这么大的花朵出来…」然后你用这些去赚钱、显现我能,却没有看到后面整个法界所提供的恩赐。你要「用其光」然后「复归其明」,这样就「无遗身殃」,因为你能够知恩、感恩,「是为习『常』」,才算是真正体悟「道」,体道、悟道而行道。

【幻灯片】

老子很重视整个万事万物的总源头,「道」方面的诠述、特征,以及展现整个法界的特征,能够了悟法界、「道」的特征,就会展现跟「道」相应,会体道、悟道、而行道。

这一张是樱花,这是蚂蚁窝,我们本来要介绍的主角是后面的「空」,但是因为「空」无法对焦,而且一开始介绍「空」,大家也不容易看到。所以,我们要透过「有」,然后来看到「空」、来体会。这就是「空」,也就是老子所讲的「道」,佛教所讲的空中生妙有,「道」里面是蕴藏非常巨大、无边无际的能量。

有了这些能量,当因缘具足就会「道生一」,这就是「道生一」的过程,能量因缘具足,就会冷却、凝结,形成极微细的粒子。

微细的粒子就会形成星云,物质、极微粒子的形成,就是「道生一」的过程。然后「一」又会生「二」,物质形成了,一定会流动变化,一定有比例的不同,所以它会变化,会有高低、大小的不同,开始不断的流动、变化,就会「道生一,一生二」,亦即《易经》的「无极生太极」。

前面是「太极」,再来是「两仪」。「无极」就是「空」、就是「道」,慢慢又会不断变化、分裂。当因缘形成一个受精卵,又会分裂成两个,再分裂成四个,四个、八个…不断的分裂。就是不断一直分裂、分裂的过程,只要后面有能源、能量的支撑,就会不断的再分裂。有形的物质就不断一直形成,例如一个「太极」,慢慢一直分裂、一直分裂,如果你没有来到总源头,你越往下,你的心胸、视野越小,就会离「道」越远,你的界线就会越多,就是「苦海无边」!

这是太极花,你要来到总源头,不然越往下看,都是在支流末节上面下功夫,你要往上提升、往上提升,才会看到、掌握总体。刚才是从《易经》、还有「道」方面解析,现在又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是从科学、天文方面来找证明,今天所讲的也是属于「现代创世纪」。

《圣经》所讲的「创世纪」,不要变成是宗教化的信仰。事实上,《圣经》所讲的创世纪,只是把「道」整个演变生成的过程,用拟人化来叙述,让大家比较容易了解而已。结果众生不了解事实,变成一种宗教信仰,结果就不知道「道」、上帝是什么。如果你对宗教信仰没有求真求证,宗教信仰反而是阻碍你认清真理的阻碍,我们要超越宗派、宗教的框框,然后认清真理、实相。

因为宇宙里面本来就充满着能源,所以老子也讲:里面有精、其精甚真。里面都是充满能源,现在天文学家是设定有一个大爆炸,但也只是一个假设,银河系、星球的爆炸或是「白洞」,会释放出相当大的能源,它一方面有生、有异灭,「黑洞」就是代表着异灭,另外一方面会有生,有「黑洞」、就会有「白洞」。星球有爆炸、有死亡、有消失,另一方面就会释放非常巨大的能量。

有能量,星球、星云又会慢慢形成,就是巨大的能量慢慢转换出有形的、极微的粒子,然后慢慢再凝聚,那些小颗粒就渐渐的出来,再大的银河系、太阳系都是这样出来。

能源转换出广大的星云,然后随便一个角落旋转、运转之后,就会脱胎出来,形成一个太阳系。这是实际拍到的,不是想象、不是抽象,也不需要宗教信仰,事实就摆在眼前,就是「现代创世纪」的描述,让大家很清楚体会。

我们再把它缩小一个范围,这是巨大星云的一个角落,然后只要一个运转、旋转之后,脱胎出来就是整个太阳系。边是叙述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从巨大星云里面一个角落,个有黑、有白就是旋转,本来从能源、从「空」里面,转换出「能源」,能源就像是「无极」,然后来到「太极」。

然后也一定会旋转,于是产生「两仪」,它不断的旋转、旋转,整个太阳系就会出来。这一、二、三、四就是太阳系脱胎成长出来的过程,这是实际的存在,称为「蔷薇星云」,是用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广大的星云只要一个角落,然后旋转、旋转,里面任何一个白点都是一个星球、一个太阳系。整个太阳系就是从这些巨大的星云产生,但是巨大星云又从哪里来?它是浸泡在无边无际的「道」、「空」之中,从「能源」转换过来。

这是「火鸟星云」,有没有像一只火鸟?就是高凌风所唱的「火鸟」,这是鸟头、这是翅膀,它在空中飞。这些白点都是从「星云」,经过几亿年慢慢酝酿、旋转之后,就形成太阳系。所以,任何一个白点都是一个太阳系。

现在再转换到太阳系,太阳系是怎么形成呢?一样从广大星云里面的一个角落,然后经过不断的旋转、旋转,就是「两仪」。「两仪」一定有阴阳比例,密度不同,然后一定会旋转,结果中间形成一个核心。当压力够大的时候,会产生这些物质,产生核融合反应。

当压力够高、够大的时候,就会产生核融合反应,所以就会开始燃烧而放光,中间就会形成太阳,而旁边这些星云会慢慢凝聚,因为压力不够大,不会产生核融合反应。因为旋转会有一个核心,一样会聚集很多的云气、物质,所以慢慢一样会形成星球,但是这个星球不会发光,于是就形成「行星」。

于是形成太阳在中间,旁边有九大行星。但是不管怎么样,都是从能量转换过来,然后这样慢慢旋转而形成,不论是太阳、地球或是其它星球,源头都是相同的,就是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因为中间的太阳比较远,所以画的比较小,事实上它是很巨大的,这就是我们的地球—蓝宝石。

整个太阳系,就是这样从空生妙有,慢慢转换过来,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过程。「三生万物」现在有太阳、地球,后来万事万物-动物、植物就会出来,这就是「创世纪」。不只是太阳系,整个银河系也是这样形成,一样从巨大能源转换过来,都要浸泡在无边无际的「空」、巨大银河系里面,太阳系只是边边的一粒沙。

在银河系里面,有1千亿到2千亿个太阳系,我们的太阳系才只是边边的一粒沙,大家真的要把我们的视野拉开,放眼整个天下、整个宇宙。

这是我们的银河系,太阳只是边边的一粒沙,大家真的要看到整个宇宙、无边无际的「空」,能够包容所有的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而这里面所看得到的,却都是银河系。无边无际的「空」,能够容纳无数量的银河系,没有「空」、「道」的存在,这些怎么存在呢?

事实上,佛教所讲的「空」,是直指实相存在的「空」,就是宇宙存在的本体,但是有人就怕本体,认为会落入「本体论」。没有「空」,现象界怎么存在呢?本体是什么?「道」是什么?不必害怕那些,要如实了解实相的存在。

整个太阳系之中,虽然我们现在地球没有放光,没有产生核融合反应,但是表面最初形成还是非常高温,然后慢慢浓缩形成一个熔浆,于是整个地球会慢慢冷却下来。整个地球最初形成的时候,还是一样高温,然后经过几亿年慢慢冷却、变化,于是形成水气、空气,就飘到气层上面,水气会浮上来,然后形成云。

当云因缘条件具足的时候,又会降雨下来,于是变成有地、有水,有空气、有太阳、也有「空」。当地、水、火、风、空具足了,就是已经来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就是有太阳、有地球,天地父母形成了。然后「三」能够生万物,有天地父母的养育,加上「空」的孕育。

我们所谓的「天」就是太阳跟「空」,可以把太阳跟「空」暂名为「天」。地球就是「天地」、就是我们共同的「父母」,有天地父母的慢慢化育,生命、植物就会慢慢出来,那些单细胞、微小的生物,就会慢慢出现。

它怎么来?不是某个人创造的,是整个法界因缘不断的变化,缘起甚深啊!就是无限的潜能,不断一直的变化、变化过来,地、水、火、风、空,慢慢的孕育、孕育,就能够变化出这么多的万事万物。

就像一只母鸡蹲在这里孵蛋,就像天地父母,当因缘条件慢慢酝酿,就孵出这么多的小鸡,你看这些小鸡,不管是圆的、还是扁的,一样都是天地父母的一个众生,不管你修行再多高、再多伟大,都是整个天地父母的众生,都是需要靠整个天地父母的养育,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生万物」出来,这一花一草一木就像一个众生,每一个众生一定都是脚踏大地、头顶青天,浸泡在「空」之中,没有任何人例外。所以,你每天在滚滚红尘里面奔跑,有没有看到你是脚踏大地、头顶青天,浸泡在「空」里面,如果看不到养育我们的背后因缘,你找不到「道」,然后就在那里展现我是、我能、我慢,因为不知道「一」归何处,不知道心灵的家乡在哪里,所以就会有苦、不安啊!

为什么老子说「『道』常无名且朴」?而且一般众生找不到「道」,见不到「道」、体悟不到「道」?就是因为「道」展现「大成若缺」,因为大地有这么多缺点、有这么多污染、有这么多牛粪,都是一般众生所不要的,众生认为这是肮脏的。众生心目中的上帝、心目中的天堂都是黄金铺地,怎么可以有这些牛粪呢?!这怎么是净土呢?怎么是天堂呢?一般众生不要、也不看这个,认为这没什么,这是五浊恶世,于是就要另外的地方构筑你所要的。

真正「道」的展现,就是这么朴实,就是如实。众生找不到,就是因为不甘于平凡、平实、平淡,就认为这些是「道」里面的缺点,这个人有一点缺点,于是就不喜欢,就会一直在找你的偶像

再来,这个世界有死亡,这里怎么会是净土呢?怎么会是极乐呢?哪里是天堂呢?认为天堂没有死亡啊!于是就要去构筑一个没有死亡的世界,你认为地球有死亡,就是「大成若缺」。真正「道」的展现,它是有黑、有白,有白天、有晚上,一定是同时存在。所以,播放这些幻灯片也是让大家认清,你要回到实相来认清事实,不要一直去逃避它,一直要去闪躲它,一直要去排斥它。你越排斥这些、越怕死,你就越凄惨。

到后来,当你能够体会不生不死,体会整个「道」的伟大、玄妙,再来看到「道」就是这样不断在养育一切食物,变化很多万物,萝卜怎么来?是地、水、火、风、空的孕育啊!是「道」的孕育变化,「道」生万物,要到哪里去找「道」?!「道」生万物,上帝创造万物,就是这个啊!地、水、火、风、空就是上帝,就是创造出这些万物,你所食用的这些食物,都是来自于整个法界的缘起,于是就会产生。

你只要好彩头、好彩头!要种种那些世间成就,都是来自整个法界因缘的提供。「道」就在你的脚下,就这样默默的、傻傻的在那里做,「无名且朴」,不争功、不争名。,「道」就在大地,阳光也是、空气也是,「道」的孕育,就能够让小小的南瓜慢慢开花,让它结果、长大,就是「道」的孕育万物。

你要到哪里去找「道」?要到哪里去找上帝?眼前的一个水果,眼前的一花一草一木、菜,都是整个上帝告诉你创造万物的过程,这都是真实的,叫做真正的法界大师,它能够变化真正的东西让你吃。人类的魔术师能够无中生有,变出一个南瓜吗?不管你怎么厉害,也只是隐藏得很厉害,但是你再怎么变,都是要借用整个大自然。所以,我们要慢慢去体会,真正能够空中生妙有,能够从无中生有的,就只有「道」。

「道」就是大地、流水、空气、阳光,你就踩在「道」的上面,就浸泡在「道」里面,「道」的展现处处都在宣说「无上甚深微妙法」,都在这里显现缘起甚深。无常、无我、涅盘寂静,包括这个形成,也不是我是、我能,你是把种子种下去,只是一个助缘而已,整个成长的过程,都是法界在养育、在变化,大家要慢慢体会什么叫做「无常」、「无我」。

你就浸泡在整个天地之中,人类只是天地的一份子、一个众生,而且当你出生、活着,都是需要仰靠整个大自然的养育,你要脚踏大地、也需要这些水份,需要阳光、也需要空气,而且这些地、水、火、风,又不断让这些秧苗慢慢成熟,长出累累的稻谷,这就是「道」养育万物,你要到哪里去找「道」?到哪里去找上帝?当下眼前一花一草一木,都在告诉你。

所以,人类不知道净土在哪里,当你能够真正心净,处处所到都是在净土里面;你懂得感恩,就不会我是、我能、我慢,但是当你看「道」,因为它展现是两面都有,有「生住」、也有「异灭」,众生看到另一面,就不喜欢了。事实上,你看世纪末的震撼--921大地震,一方面众生是看到整个大自然,怎么会有这么大破坏力的天灾?!然后觉得是五浊恶世、是不好的,我们要到一个没有地震的地方。当你找到一个没有地震的地方,那里也是没有生命,你也不可能活着。再来,也是佛陀一直在叮咛我们的,世间就是无常,现象界的一切是无常。「无常」是要告诉你不可以去抓,你一抓就抓到苦,一方面也是宣说「无常」。

也是在宣说法界显现巨大的力量,921大地震释放出46颗原子弹爆炸的力量,这是法界所展现出来的力量,一方面告诉你「无常」,一方面也是要挫耗掉众生的我是、我能、我慢。如果你会看,我慢很快就会降服;如果你不会看,你会继续逃、继续跑,继续在构筑你所要的一个没有地震、没有变化的梦幻世界、梦幻天堂。如果你会看的话,我慢的断除会很快,你会臣服整个法界。

「我慢」要断,一定是要来到深观、臣服整个法界,我们见证过921集集大地震,很巧妙的在921天之后,又发生331大地震,真是非常巧合。

这是阳明山大油坑的硫磺洞,还不断一直喷出硫磺气、硫磺味,这是在告诉你「耶!我这个大地也是在呼吸!也是有生命力!有能源、有能量!」告诉你这个地球是活的。因为地球是活的,所以我们才能够活的。所以不要去找一个都没有台风、没有地震、没有什么…的地方,只是一个梦幻的世界,所以醒来吧!佛陀一直告诉我们醒来吧!。

这是在北海岸,这是海水侵蚀过的痕迹,就是告诉你在几万年前,这些是在海平面下的,因为有板块地震的慢慢挤压,于是慢慢形成陆地上升、海岸线下降,「无常法印」也包括地震。

我们众生都是在二元对立世界里面,都只要我们所要的那一面,然后不包容我们所不要的那一面,没有地震就没有台湾,因为有地震板块的挤压,台湾陆地才慢慢形成,台湾是靠地震板块的挤压而形成。所以,加加、减减,它一定有破坏的一面,但是也有建设的一面,大家两方面都要看到。这都是法界为法做见证,就在告诉你,它们走过的无常痕迹。

还有,众生一般都是,如果对你做99件的好事、你很喜欢的事情,你会觉得这个人是好人,只要对你做一件你不喜欢的事情,你就会认为这个人是坏人。这一件事情你认为说不好,也未必是真的不好,但是因为它触犯到你的不要,你就把他划分是坏人。

法界呢?法界大师是做很多的善事来养育众生,但是当它展现一些无常变化的时候,众生就不喜欢、不接受,就变成不能接受这个实相。你不愿意接受它,你要到哪里去找你涅盘界的家呢?现象界的一切都是二元对立的存在,都是有利、有弊,你要能够透视之后,才能够超越。

不管你再怎么追名逐利,再怎么的高官大位,你都是浸泡在整个法界天地父母中,如果你没有去看到天地父母的养育,我们人类的视野就会在小小的井底里面,然后你就展现我是、我能、我慢,心胸就会变得很狭窄,没办法来到无我、无私的境界,就会有很多的框框、很多的罣碍。

这一张是在内湖拍摄的,有山、有水,告诉我们地、水、火,这是阳光、风、空气,以及虚空。当因缘俱足,才形成你、我、他,但是众生都在这小小世界里面,然后看不到整个法界对我们的重要,这样怎么找到「道」呢?怎么找到涅盘、净土呢?

我们讲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能不能从这最微小的一花一叶里面去看到缘起甚深?这么的奥妙。问问自己:能不能造出这样的花?能不能?这个是高丽菜花,你问自己能不能创造出?修行境界再怎么高,你能吗?我问我自己是不能啦!我看到法界大师的伟大所变化的,因为我做不到,所以我臣服法界,臣服是来自于你的深观、你真正的体会。

刚才是低头下来看看一花、一草、一木,现在你要抬头看看无边、无际的空,要从最平凡、平淡里面,去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老子讲「见小曰『明』」,真正宇宙最玄秘、最深奥的「无上甚深微妙法」,都在一花一草一木里面展现,当你静下来去看,就可以看到「道」是很深、很深的。

这是冰雕、冰宫,法界是很深奥的,当你慢慢静下来看,就能够体悟“花开见佛悟无生”,西方在哪里?你鼻头所朝的方向就是西方,净土在哪里?天堂在哪里?智慧眼打开,你就看到了。当你能够看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就能够「花开见佛悟无生」,你的生命就会充满着灿烂的花朵。

 

-第53章-

使我介然有知,形于大道,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宴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老子真的把众生心看得很透彻,太了解了!「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为什么能够让老子如此坚固深信,然后用觉知而行大道?就是体道、悟道而行道,与道合一,这么甘于平凡、平淡跟整个道合为一体,为什么会来到这种境界呢?「唯施是畏」这里的「施」,是世间众生布施的「施」,不只是布施,包括人与人之间对你好的那些也都是。

老子为什么讲世间的布施,包括说:对你好,会让老子畏惧呢?因为一般众生对你好,包括最恩爱的夫妻也是一样,我爱你!但是这个爱的背后,都是要抓、要求啊!被爱的背后,变成是一种负担、一种抓取、一种束缚。平常一般众生所谓的行善、布施,如果没有来到「三轮体空」的布施,是停留在有相布施,背后就会有条件、有所求。

所以,老子对一般人的布施,包括说:对你好、护法、护持,老子会怕怕!为什么?因为众生背后通常是有目的、有抓取、有条件、有所求,甚至众生也会搬出框框模式,认为「圣人的模式是这样!我护持你、我拥护你」就搬出像海豚跳火圈,或是马戏团的一些特技框框,希望心目中的偶像能够符合、表演这些高难度的动作,以符合我们众生的需要。

如果符合他的框框模式,他就掌声不断。但是你看不到真正的解脱者,如果你要这样做,也是会丧失自己,也会设法一直「修修剪剪」自己,然后套进众生的框框、模式。所以,佛陀希望我们能够从「有相布施」,学习来到「无相布施」、「三轮体空」的布施。但是对于一般众生是没办法这样要求,老子为什么可以体会「道」的伟大、厉害?因为整个法界的大地、流水、阳光、空气、虚空,对我们的恩泽比任何众生都更重要。虽然法界给予我们最重要的恩赐,但是对我们却又是不抓取、功成而不居,老子体会到这样才是真正的爱。法界的爱是真正很纯粹的爱-无条件、无所求,为什么「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因为「唯施是畏」。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老子是很感慨的发出心声,法界的大道就是如此平凡、平实、平淡,大道就在眼前,但是大家却看不到。整个法界最深奥、最神秘的神迹、奇迹,都展现在大家眼前,但是你就看不到、看不懂,太习以为常,不觉得有什么,但这却是最深奥的。

众生看不到,于是就「大道甚夷,而民好径」一般的百姓、众生却很喜好那些奇奇怪怪的雕虫小技,就像最美的艺术是在大自然、法界中,但是你不懂得欣赏这不需要花钱的最美艺术,你却要花费好几百万、好几千万,去购买某某大师的创作-雕刻品或是国画,觉得价值几千万,才是过瘾、才是稀有。

对老子而言,那些都是多余的。人类所创造的那些艺术品是没有生命,法界的艺术品是充满着生命、变化、神奇。但是又最便宜的,而且是最美、最奥妙的,众生就是看不到、不知道珍惜,于是老子发出感慨:「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如果打开智慧眼、懂得欣赏,根本不必花钱储藏那些艺术品,法界的无价之宝都会不断呈现出来,真的可以处处得到无价的法宝。但是众生都是心外求法,结果「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但是却「服文彩,带利剑」。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是形容一个人内心的空虚、内心的空洞、心田的荒芜。「朝甚除」的「除」是污垢,一般众生内心是充满着污垢、贪瞋痴,一般众生的心田是荒芜的,充满着荆棘,你的心田是如此空虚、荒芜,没有什么智慧。「仓甚虚」肚子里面实在没有多少东西,内心是空虚的。「空虚」不是所谓「心与空相应」的「空」,而是肚子里面是没什么东西,加上你又充满着贪、瞋、痴,内心不安、苦闷啊!

但是你的外表方面却是「服文彩」,穿着很华丽、很富贵,打扮得像贵族,然后「带利剑」像以前的人,包括佩剑或是佩玉,都是要衬托身份,就像是贵族,要配合什么样的饰品,才能衬托出你的身份。「带利剑」就是用外在的配件,衬托你的身份,就像现在戴一支七、八十万、一百万的手表,开车要开五、六百万的轿车,就是这种意思。

「厌饮食」的「厌」不是厌恶,是老饕的那一种喜好,一直在追求口腹之欲,甚至吃到连山珍海味也觉得没什么,自我标榜「吃到腻了」。「财货有余」就是贪欲无穷,一直的抓取、积聚,然后抓取各种世间的财货。

老子透视得很清楚,因为内心越空虚,才需要越多外在的装填。如果你的内心是充满着安详、法喜、智慧,外在装填的那些,只要维持基本上的需要就好了,多余的就变成是累赘,不会想越多越好,物质方面只要维持最基本所需,这样就好了。有个地方可以住、遮风避雨,衣服能够穿得不受风寒,可以防蚊虫,这样就好!

可以把物质欲望降到最低,如果真的有内涵,就会做到这样。但是如果越没有内涵,你的内心越空虚,越不知道心灵要归依何处。当你的内心越空虚,就会需要抓取越多外在的物质让你依靠,让你有一个安全感,让你有一个满足感。如果不知「一」归何处,于是你这个「一」就到处去抓、去追!去抓所依,就一直向心外求法。如果你知道「一」归何处,到哪里都是安心自在。

「大道甚夷,而民却好径」想想我们自己有没有这样?老子提供一面很好的镜子让我们照见,我们有没有「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却又「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一个真正有智能的善知识,不会用外表来炫惑众生,不必用外表来让人家看,认为他就是一个外表很庄严的大法王,不会的!他就是返璞归真,成为一个很朴实、很平凡、很平淡的人,这样的人内心是空虚的。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老子说这一种人叫做「盗夸」,就是盗贼、盗魁。为什么呢?这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因为他内心是空虚的,但是却透过一些外表让人家以为他很有内涵,于是别人就会尊敬他、恭敬他、供养他,这里面是不是有一种窃盗之心?仔细去看这里面是有窃盗之心,你没有那个能力、实力,但是却装出好像有那样的实力,就是窃盗。

再来,老子更深入的解析,你不是不够吃、不是不够住,但是却一直贪得无厌,你多要来的这些,就是盗用大自然的资源。你不是因为需要而用,是因为贪欲无穷而一直在消耗大自然更多的资源,就是窃盗大自然的资源。

「非道也哉」!这不是一个走在大道上所应该展现的现象,当我们慢慢听闻「道」之后,能够更懂得知恩、感恩、报恩,大家要懂得惜福。现在有些科学家也都提出呼吁,如果人类一直再以这一种消耗方式,浪费大自然的资源,可能再不超过一千年,人类的后代子孙就没有资源可用。一千年还是比较保守的估计,不能够为了我们无穷的欲贪,然后把整个地球资源都耗尽,后代的子孙呢?我们也要为后代子孙想一想!因此绿色环保,保护我们的地球村,保护我们的绿色大地、保护我们的资源,这是很重要的,我们要体道、悟道、而行道。

 

-第54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如果以佛法的闻、思、修、证来讲,一个人真正体悟、体证到法,就会来到「四不坏净」。《阿含解脱道》里面就有讲到,如果一个人真的有见法,真正有体悟到,不是在闻思上面的,而是实际体证到,你会来到「四不坏净」。也就是不管别人再怎么风吹雨打,再怎么考验你,都是道心不坏的。因为你真正品(尝)证到「无常」就是这样,「无我」事实就是这样,所以不会被那些打倒。

禅宗里面有讲到,如果真正见到法,就不会被老和尚所骗,那个老和尚有的是故意要考验你到底是真的懂?还是不懂?到底你的体验是真的或假的?有时候会故意要煽动你,如果你是真的,就不会受动摇,来到「四不坏净」。如果一个人真的体道、悟道、而行道,会来到「善建者不拔」,你真正建立起道心,真正体道、悟道,别人是拔不掉的。

「善抱者不脱」真正与道合一,你不会说:当我心情好的时候,就是法界对我很好,我就浸泡在法界里面;当心情不好的时候,你就一直在怨天尤人说「“天公”对我实在太不公平啊!“天公”对我…啦」如果你还会有上上下下、起起伏伏,表示你的体悟还没有真正坚固。

「子孙以祭祀不辍」如果一个真正体道、悟道而行道的人,因为他是与道合一,展现出来是充满着智慧,不管他在这世间有没有留下丰功伟业,或是留下什么名声,对他都不重要,但是他自然而然会默默影响后代人类。「子孙」不是光跟他同姓的,而是后代的人类对这种得道之人,因为他展现无我、无私的精神,所以后代子孙会永怀其恩,他的影响会与日月同光,就是「子孙以祭祀不辍」。

不要以为「无为」的世界,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做,修行方面是从个人的「点」,然后线、面、空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一个真正修身养性的人,以佛教来讲,就是不断净化自己的贪、瞋、痴,让我们的身心柔软,让我们原本分裂的人格,充满分裂、充满界线的结缚慢慢去除,让我们能够返璞归真。

你本身必须要成为一位真人,才能够自利、利他,我们一般众生常常是人格分裂,如果表面意识展现自卑感,其实潜层意识里面要展现我慢。如果你表面意识展现我慢,要向人家炫耀你多行、多厉害、懂多少,学问多高、多好,那是因为你希望多得到一些肯定。

为什么需要多得到一些肯定?因为你的内心自卑,不能肯定自己,还不能接受自己,所以需要多一些外在的肯定。人类常常是在表里不一的情况下运作,在形成人格分裂的情况之下运作,有时候会变成人前是一种做法,人后又是一种做法。你不敢单独静下来面对自己,因为你不知道如何去面对「自我」。

真的要修行,就必须突破、超越这方面,超越二元对立,因为这也是一种二元对立,都是人格的分裂。你必须要超越所有的二元对立,来到「无上正等正觉」,才会成为一位真人。修行就是让冲突的世界慢慢统合起来,不是在求禅相、求感应、求加持。

真正的修行就是要让我们内心的冲突世界,慢慢能够统合,让我们的贪瞋痴、凹凸不平的心,慢慢能够化为完整,把那些贪、瞋、痴污垢净化,这些都是现在要做的。这样才能够来到「无上正等正觉」,才能够成为一位“真人”。只要还有贪瞋痴,你就要用很多的面具把自己包裹着,只要你还有戴面具,还有贪、瞋、痴,还有我慢,就是不够真,就还无法成为真人。

老子讲「修之于身」,你必须要能够先摆平自己的这些冲突、矛盾,才能够成为一个「真人」。你能够先对自己慈悲,才能够真正对众生慈悲;你自己内心的矛盾能够统合起来,才能够协助众生超越二元对立,化解掉矛盾。你的修行才能够从「点」(就是你自己),自己先照顾好自己,然后才能够扩大到你的家庭,再扩大到其它,慢慢再扩大。

曾经有一位学员找我,他以前是有一些神通,会帮人算命,也都很准,但是他还是充满着苦、充满着不安,当他来找我的时候,我问他「你为什么要来找我?」他说「因为我虽然能够帮忙别人,能够算别人的命,但是“我却摆不平我自己啊!”」就是渐渐愿意如实回来面对自己。

修行就是如实回来面对自己,看看自己内心的苦、不安,内心的冲突、矛盾,检讨反省自己有没有慈悲?有没有柔软?有没有慈悲善待一切众生?如果没有慈悲善待自己,没有慈悲善待众生,你要谈修行,谈神通感应、神通禅相,免谈!都只是在世间法里面绕而已。

所以,真正的修行是让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真人,你很真诚、真心,也会成为一个很朴实的人。再来,就会把你的真诚之心,慢慢回馈这个世间,会把你的修养、修行慢慢回馈,所以「修之于家,其『德』乃余」。因为你有「余」,然后渐渐可以跟众生分享了。「修之于乡,其『德』乃长」其它以此类推,来到乡、镇,扩大到国家,再来不只是扩大到国家,还扩大到整个天下,是讲整个法界,就是这里所讲的空、空间、虚空。

能够把你的修行回馈到整个虚空、法界、六道众生,就表示你的德行能够普遍、普及于法界,就是「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能够来到全天下,就像佛陀、耶稣、老子,但是一定都是要从点、线、面、空,这样逐渐扩大。如果这个「点」没有照顾好、没有做好,你在那里谈「空」,谈无边无际的法界,都是空谈!所以,如实回来面对自己的不足,面对自己的贪、瞋、痴,面对自己的我慢,如实回来反省、照见自己的脸黑,才会走在解脱道上,这是相当重要的步骤、阶段、关键。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老子也是从「以身观身」,「四念处」内身、外身、内外身都是,大家不要被语言、文字所欺骗,认为「这跟佛教的不一样,这不是佛教的…」你把自己界定得死死的,就会看不到。

「以身观身」如果如实回来面对自己,就会照见自己事实上充满着贪、瞋、痴,自己的脸也没有比别人白,这时你还会那么严厉指责别人的脸黑吗?!当你看到自己心胸是如此狭隘,还会去指责别人的心胸狭隘吗?!你还会一直对别人总是「鸡蛋挑骨头」吗?!所以,你越是在看别人的脸黑,表示越没有回来反观自己。如果修行之后,越是我慢展现,拿着一把刀、一把剑到处去砍别人,表示你走的方向都是错误的。

你没有如实回来看看自己的脸黑、自己的贪瞋痴,净化自己的身、口、意,与解脱道就是背道而驰。所以,老子、佛陀都是强调「以身观身」,要从自己开始做起,真正有自知之明,才能够知道别人。能够看清自己有没有贪瞋痴,才能够知道别人有没有贪瞋痴。当完全没有贪瞋痴的时候,才能够清清楚楚知道众生有没有贪瞋痴。只要你还有贪瞋痴、还有无明,无法清楚正确判断别人有没有贪瞋痴,就是用我慢在看。

所以,一定要先回来看自己,叫做「观内身」,你才能「观外身」。「以身观身,以家观家」,其它以此类推。在「四念处」里面有提到内身、外身、内外身,内受、外受、内外受,内心、外心、内外心,内法、外法、内外法,这些都是。但是不能够只说「哦!我只是看自己的身,看自己的心」也不能够这样,必须要再打开去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世间最深的奥妙、宇宙最深的秘密,都很如实呈现在你的身、心,很如实呈现在你的眼前,如果智慧眼没有打开,你就看不到。佛陀、老子归纳一些法则,而佛陀把这些法则更详细归纳为「无常」、「无我」、「缘起甚深」。这些都是经过他们深度观察体会之后,所归纳的一些法则,指引我们去了解。如果看不到这些法则、奥妙,就是「无明」。在「无明」的情况之下,就会背道而驰、自讨苦吃、苦海无边。如果能够从自己的身、心之中,从眼前一切人、事、物的境界,一花一草一木之中,去看到最深层的奥妙,「无常」、「无我」、还有「缘起甚深」,就能够体道、悟道而行道,与道合一、解脱自在。

 

-第55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螯,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这一章是解析关于养身哲学方面,「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真正有智慧的修行人、解脱者,是来到返璞归真、回到赤子之心。事实上,小孩子是比较纯真、纯朴,客观来讲,大人是比较会欺骗,小孩子是很纯真的。一般小孩子常常都是很纯真,但是大人却常常责骂他们,让他们不敢说真话,包括大人的一些错误示范,觉得当他在讲真话的时候,反而被父母亲、长辈责骂:「小孩子不懂事!闭嘴!」所以在小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原本纯真的心灵却渐渐被压抑、被扭曲、被染污。

事实上,修行是要渐渐回到“赤子之心”、返璞归真。一个真正走在解脱道上的人,一定不会自欺欺人,除非众生不喜欢听真话、不能够接受他讲真话,他就保持沉默,不然他都希望以真诚真心善待每一个人。

「毒虫不螯,猛兽不据,攫鸟不搏」这样的人是回到赤子之心,都是很天真、纯朴,没有害人之心、二元对立,所以毒虫不会咬他,猛兽不会抓他,攫鸟不会搏他,因为他没有瞋恨心。动物最初都会有很强的防备,如果你惧怕牠或是想要伤害牠之心,牠们就会想逃,有的甚至会跟你对抗,但是如果你展现祥和、柔和、慈悲的磁场,牠也一样会感受到。

当年我住在山上专攻中医,有一次骑摩托车下山处理事情,走到摆放摩托车的山腰车棚骑车时,看到有一条青竹丝,那时候因为在攻读中医,知道毒蛇怕雄黄,如果洒一洒雄黄,毒蛇就不敢靠近,甚至会逃走,当时就想「是不是回去寺庙里面拿一些雄黄?」想回去拿一些雄黄来试看看,看牠会不会怕?会不会逃走?当我起这样的念头,那一只青竹丝就摇摇头,真的是抬起来摇头,当时心想:奇怪?是巧合吗?所以在那里愣了一下,牠也都没有动。

因为牠站的地方是在前面两公尺的地方,稍微有一个坡度,牠就在那里摇头,我就愣在那里,然后再想一下…,但没几秒钟我又想说「还是回去拿来试看看!」当我一动这样念头,牠又摇头!当时我想说:如果是巧合,也太巧了吧!所以就想说「好!我不回去拿,我也不是要伤害你,只是因为刚好读到书上如此叙述,想拿来试看看,蛇是不是真的会怕雄黄?没有心伤害之意,不会去伤害你,我一样尊重你」就站在那里,以慈悲心、爱心看着牠,结果牠慢慢就开始移动,然后朝我这边爬过来,这时候我也静静站在那里,牠就朝着过来碰到我的鞋子,然后沿着鞋边慢慢爬过去。

我就是慈悲善待一切众生,那条蛇是有毒!但我们不要去伤害牠,结果牠爬过来靠近我的鞋边擦过,然后慢慢爬过去,当牠绕过一圈之后就走了。好像牠不懂你的意思吗?但是我试验两次,结果当起了那个念头,牠就在摇头。包括说一些动物,尤其是对狗更可以试验,如果你怕狗,对牠越惧怕,牠对你越凶。如果你慈悲善待牠,那只狗叫叫几声之后,就会开始摇尾巴了,然后又会过来让你摸摸头。

当你真的慈悲善待一切众生,就是「毒虫不螯,猛兽不据,攫鸟不搏」如果有防备、抵抗之心、有瞋心,就会散发不祥和的磁场。慈不慈悲?一般动物一样可以感受到,所以眞的要慈悲善待一切众生。

「骨弱筋柔而握固」这是形容小孩子的筋骨很柔软,但是他的手却都是很有力量的握着。「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这是老子对小孩子的观察,小孩子虽然不懂得成年男女交媾之事,但是小孩子的生殖器却常常充满着精气,所以老子认为小孩子是精气饱满、元气充足。「终日号而不嗄」小孩子为什么常常哭,但是声音却不会沙哑呢?因为「和之至也」他的气血是调和的。这都是老子鼓励我们要有德行-「含『德』之厚」你的身、心会更好,也不会去伤害众生。

「知和曰『常』」「知和」就是中和,包括中庸、中道都是,「知和曰『常』」才能够保持常态。「知『常』曰『明』」知道保持这一种常态,才表示体道、悟道,不会走极端。「益生曰祥」「益生」善于养生,对众生来讲都是好现象。「心使气曰强」「心使气」常常用自我意识、意念去引导、去作意、去想象,这都是在「有为法」的世界里面绕,都是一种逞强。

「心使气曰强」包括有的人在炼丹、练气功,常常用意念在引导,你的心是紧的?还是松的?或许在必要的时候当然可以用一下,但是如果你常常用意念引导,这样你的心是紧的,是没有放开、没有放松,都是心的倔强、逞强。「物壮则老」的「壮」是表示盛极,也就是“物极必反”、物壮则衰老,生住异灭、成住坏空,「谓之不『道』」。

如果你不知道保持中和、平衡,而走极端,则「物极必反」,一直贪得无厌。「物壮则老,谓之不『道』」就不合乎「道」的中道。事实上,整个法界是维持平衡的,不管再怎么生生灭灭,整个法界都是维持总体的平衡。所以,如果真的体道、悟道,也一样会维持身、心的平衡,过与不及都是不「道」,都是不合乎「道」,「不『道』早已」。如果不合乎「道」,就容易自讨苦吃、自遭祸殃。

 

-第56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知」,不是一般头脑知识的「知」,而是「体证」,是有心领神悟的「知」、真正体证的「知」。「知者不言」不是知道的人就不会说话,知道的人就不说话,「言」是「诤辩」。真正体证道的人,不会跟人家诤辩。如果还会到处跟人家诤辩,表示还「不知道」。

比喻而言,绝大多数的众生都是先天眼盲、没看过太阳,很多人都是从经典、文字上、别人怎么说,然后介绍说:「哦!这是太阳」,都是叙述有关太阳的一些常识、知见。但是像佛陀、少数一些人,他们因为经过修行之后,「自我」的翳膜剥落掉了、去除掉了,当没有我慢、没有自我,才看得到真正的太阳。而看到真正太阳的人,只是「如实说」而已,佛陀就讲说「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人与我诤」。

「我不与世间诤」不必跟很多人诤辩「阳光」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去跟你诤辩呢?一般众生或是没有真正看到太阳的人,就在那里诤辩,认为「太阳应该就是…?…的才对!某某经典就是怎么记载、某某经典是怎么说…就是这样喔!」你没有真正看到太阳,才需要很多其它的证据证明你的观点、理解是对的,然后设法驳斥别人的不对,就是「言者不知」一直在诤辩,展现自己的看法才是正确的,表示还不知道、还没看到太阳。如果真正看到太阳,就不会跟众生诤辩。

当你的身心柔软,真正看到太阳,我告诉你怎么看到太阳,也只是告诉你实话、实相,不用诤辩。如果你不信,因缘不成熟、不俱足,你要跟我诤,我也无心跟你诤。你要毁谤、要批评、要诤辩,对不起!没时间!就是老子所讲的「知者不言」。真正体证「道」的人,不会跟众生诤辩,但他会讲真理、讲实相、说实话,诤辩的人就表示你不知道,还在展现我是、我能、我慢、我知道,还标榜种种经典怎么说、怎么讲,表示你还不知道真正的太阳是什么,就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修行、成道的要领是如何?是「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塞其兑,闭其门」是佛陀所称「守护六根」的阶段,不要心外去求法,藉以过滤掉那些不必要的攀缘,该做的还是要去做,但是过滤那些不必要的攀缘,也不必求幻相、想象、造作。

挫掉我是、我能、我慢,叫做「挫其锐」。如果还想要越修、越厉害,要把那些调整过来。「解其纷」解除很多不必要的种种方便法,直趋无上道、以简驭繁,这样才会快。如果没有契入核心,在支流末节里面绕,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很多的生命,所以需要「挫其锐,解其纷」。

在修行过程的体道、悟道,是「和其光」收敛、含敛你的光芒,不要一直用强光照射别人。「同其尘」就是随缘示现,你可以不合污,但是可以跟世间同流,亦即「同流而不合污」,就是「和其光,同其尘」。真正修行之后,是不会逃避世间,你还是一样可以入三界、出三界,可出、可入…,可入、可出…,来到无出、无入,与法界、天地溶为一体,就是「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玄同」就是跟法界、天地溶为一体,不会标新立异,真正看懂的人就会来!看不懂的人就随缘!所以,老子也是如此,「我讲出来,你们看得懂,就去寻宝、去挖宝;看不懂的也没办法」。「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跟整个法界溶为一体,是自我、我慢消失的人,这样的人是无我无私、没有亲疏观念,就是「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一个真正体道、悟道、得道的人,不会认为是自己的亲生兄弟,才对你特别好;如果不是自己的亲生兄弟,就算再怎么积极用功,都有保留、对你不好…,绝对没有那回事!他没有亲疏血缘的关系,不会认定我们是什么脉统、什么传承;也不会认为是佛教徒,我们才同门、才传法,不是佛教徒就不能。

他是破除宗教、种族、亲疏观念,以平等心、慈悲心善待一切众生,只要你真的要求「道」、解脱自在,他就无保留、无藏私的回馈给你,这样的人「不可得而亲」,无法让他觉得对你特别亲近,以世间的所谓搏感情、搏亲情。就像伍佰所唱的一首歌「若要说搏感情,世间他是第一等…」那是世间的兄弟搏感情。

但是对一个解脱者来讲,他是超越这些亲疏,你也无法多巴结他、讨好他、多送一些东西给他,然后就会对你特别好。如果不是真正要找《解脱道》,他还是一样平等对待。「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对他而言,他没有亲疏的观念,这些都要破除。「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其它的以此类推,那些利害、得失、贵贱对他来讲,都是泯除了,他是超越所有的二元对立。纵使你再怎么称赞他,如果你不是明眼人,是以世间角度或是认为「我是大博士、大学问家,我是个很有名的政治家」我夸赞你一番,一样啊!对他也不增一分。

如果你一直不了解、不谅解,然后批判他、攻击他,对他也不减。所以「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因为他是无所得、无所失,所以「以无所得故,所以心无罣碍」,「心无罣碍」所以「远离颠倒梦想」。这种解脱自在的人,「故为天下贵」,是天下的瑰宝、法宝。这一章可以跟《心经》、《金刚经》配合起来理解。

 

-第57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朝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以正治国」治理国家要正派、心要端正,「以正」才能治国。在军事上是讲究出奇招、出奇致胜,「以奇用兵」,但是这些还是属于「世间法」,如果你真的要摄化天下,必须「以无事取天下」,必须无我、无私。「无事」不是每件事情都不做,而是无我、无私,这样才能真正摄化天下。「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只是属于「世间法」,所以「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老子对世间人心看得很深入,如果文化水平、社会风气有很多的禁忌,包括教条、规范太多,「而民弥贫」,人民反而越贫穷。因为捆绑太多了,忌讳太多了。一个人如果一直迷信算命、紫微斗数或是种种占卦,很在乎今天是冲煞到那一方面?什么时候可以出去?什么时候不能出去?什么时候是好时?什么时候是恶时?整个生命都被捆手捆脚,是不会洒脱的。能不能「日日是好日、年年是好年」呢?只要从慈悲出发、善待一切境界。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如果你的忌讳越多,内心也是困扰、挣扎越多。「朝多利器,国家滋昏」如果朝廷、国家、政府的利器越多,一直购置军备、武器竞赛,或是讲究种种权谋,文官在追逐权利、名位,武官购置军备武器竞赛,导致国家越来越昏乱,然后内乱或国际战争。

如果众生一直讲究世智辩聪、种种智巧方面,「奇物滋起」,一些奇奇怪怪的现象会一直生起,社会就会越怪、越乱。「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如果法令条文越多,反而盗贼越多,台语有一句「严官府,出多贼」,不要以为法律条文制定越多、越详细越好,就表示是法治社会、法学大全?!法令越多、条文越多,盗贼也越多,你规范越多,想要设法钻法律漏洞的就越多。

所以,老子提出很多观点,跟一般世间人的思想都不一样。事实是不是如此?大家可以去印证。但是不要因为这样就以为都不用法律,变成没有法治,过与不及都不好。包括修行也是一样,不是说不要持戒,要持基本的戒条、戒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总原则一定要掌握住,做事情从慈悲、爱心出发,从你的良心、理性出发。但是如果修行之后,你却用很多的戒条规范自己,被戒条捆绑得窒碍难行,所以要有智慧,过与不及都不对。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一个真正无我、无私的人,政治风气也会改善,后代子孙,包括现在周遭这些人,也都会随之潜移默化。最主要的,如果真的能够无我、无私,自然会展现无形的潜移默化,掌握这个原则这样就好。

 

-第58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熟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闷闷」是代表“浑厚”。如果你所带领的政治、施政,或是在公司当主管、在家里,对人、处事也是一样,「其政闷闷」做事情的原则要「闷闷」,就是浑厚。「其民“淳淳”」你的百姓会展现敦厚、忠厚的质量。如果你的待人处事、施政方式「其政察察」,什么事情都要查的清清楚楚,法纪很严明,就「其民缺缺」,百姓的人情会越来越薄。

有一位同修的先生是一位法学博士,在大学里面当法学教授,在法庭里面也像是在当检察长,把当法官、、检察官的这一种习性、观念带回家庭,造太太、小孩子在他面前就好像是犯人,常常要接受审判,小孩子过得也很苦,没有亲情、没有爱情,夫妻之间也是一样,法律、纪律严明,就是「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有一句话「水清则无鱼」,越是什么事情都要清清楚楚的交代、要怎么样…,法律越严明,人情就越淡薄!如果你对人处事是一种浑厚、憨厚,别人对你也是一种忠厚、忠诚。待人处事掌握一个大原则就好,假如你是公司里面的上司、董事长,如果对待属下是完全的信任,属下对你也会是完全负责。如果上司对属下是怀疑的心态,在背后不信任的监督,属下对上司会忠心耿耿吗?所以大家要将心比心去体会。

不要以为当公司的董事长,对员工就是大大小小都去注意、都去叮咛、都要怎样…,这样当属下的也会做得很苦。而且他们也是「好啊!你有看到的时候,我就表演给你看;如果没有看到,我就摸鱼啊!」所以,我们真的要彼此信任,掌握大原则就好,做人浑厚、憨厚、信任,大家才拥有超越以金钱去衡量的信任与情份。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如果以哲学推理,就没办法了解!如果A代表:是的、对的、好的、白的、善的,B代表:非的、错的,坏的、黑的、恶的,众生都在二元对立的世界,包括再伟大的逻辑家、哲学家,还是一样用二元对立思考答案,如果用逻辑观点去推理,用是非、善恶二元对立去推理,A跟B之间是不会相等的。

A是不会等于B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是就是是、非就是非,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善人就是善人、坏人就是坏人,你会严格划分出来,所以逻辑推理就是白就是白、黑就是黑,白不会等于黑,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用二元对立去界定。人类常常用「自我」界定,如果一个人在五年前给你坏印象,到现在早就浪子回头,但是在你的心目中仍然把他认为是坏人。

所以,老子就提出很重要的法则,认为A跟B之间是会互动、变化的,A有可能会变为B,B也有可能变为A,包括你认为这是福的、好的事,或是祸。福,也有可能变成祸;祸,也有可能变成福。像刚刚看到新闻报导,一个人本来很贫穷,在经营彩券,剩下一些彩券卖不出去,于是抱着那些彩券在哭,怨叹生活要怎么办?没想到隔天开奖,竟然中了大奖,一夕之间成为“暴发户”。

本来是住在铁皮屋,现在改住高楼洋房、大厦,拥有轿车。本来卖不出去是祸、悲事,结果现在突然中奖了,变成是好事、福事。但是,有了这些横财之后又不知惜福,开始浪费福报、花天酒地,没多久、几年之后又欠下很多债务,因为展现挥霍习性。

「世间法」是活的在变化,是人类的头脑推理,都是死板板的教条,但是现象界实相是不断变化,白天会变成黑夜,黑夜也会变成白天。白天跟黑夜的明显界线在哪里?福跟祸是会不断变化,如果能够体会原来「是非、好坏、对错」那种很深的观念,你会慢慢松动,不然都在二元对立的世界,没办法来到超越,怎么溶入一体的世界呢?!

「一体世界」不是不知好坏,是非、好坏都很清楚,但是跟一般众生不同之处在哪里?一般众生是从「自我」界定是非、好坏,一个真正开悟的解脱者所认定的是非好坏,不是从「自我」去界定,而是从事情的实际、实相来看,是「如实观」。一般的生认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会有交集,但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知道好的也会变成坏的,坏的也会变成好的,它是不断在变化,除非超越、跳脱二元对立,才能够来到一体世界。

「祸兮,福之所倚」,同样的「福兮,祸之所伏」你以为中了爱国奖券或是中了彩券,成为暴发户!你以为梦想成真,但是却没有看到背后潜藏多少祸害,包括修行也是一样,如果你的贪、瞋、痴没有断尽,有神通未必是好事,就好像你不懂得惜福,成为暴发户未必是好事,极可能会害了你。所以「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谁能够预判最终结果?这是无法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其无正」没有固定不变的标准答案,它都会不断的变化、变化,就是「无常法印」。「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正的,也会变成弯的;对的,也有可能变成错的;错的,也有可能变成对的…,都有可能变化。「善复为妖」善也有可能变成恶。「人之迷,其日固久」众生不知道法界就是不断在变化,众生迷于二元对立,不知道实相的奥妙无穷变化,众生就是在愚痴、无明的世界里面。

「其日固久」已经很久、很久了,「是以」,所以「『圣人』方而不割」,真正体道、悟道的解脱者,他的内心是方正的。有时候我们会鼓励大家要直心,「直心是道场」,但是我们一般人说话就变成很直。如果没有看因缘情况,有时候直心很容易伤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言者无意,但是听者有心-「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直心里面还是有刚强,不够柔软,也会伤到人。

当我们身心的不够柔软,「直」就容易伤到人。「直心」要有智慧,当因缘情况不允许我们说,不该说、不必说的时候,就保持沉默。所以,圣人是「方而不割」,他的内心是方正的。以前在学生时期就勉励自己要「内方外圆」,做事方面要有原则,我们是方正、正直的,但是在世间方面要稍微圆融一点,但不是狡猾。如果没有这样,一方面会处处碰壁,还有很多棱角也会伤害别人,就是「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廉」就是锐利,但是不会去伤害别人。「直而不肆」内心是很正直的,但是又不会很放肆的去伤害众生。「光而不耀」你是有内涵、有光芒的,但又不会去炫耀,正直而不伤人。如果内心没有方正,就是很狡猾,根本就不用说,老子提供我们在为人处事方面的原则,要怎么做、才比较理想。

 

-第59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保(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治人」包括面对一切历缘对境,不管是「治人」或「事天」,为人处事、处理种种事情,「莫若啬」,不是“又啬又抠”的吝啬,最主要强调「惜福」,当你能够知恩,就会感恩、也会报恩。在社会、世间能够活着,不是我是、我能,都是整个法界的恩赐。生命要能够存在,都是整个法界的恩赐,不要想说:「这我知道啦!我懂啦!我听过了!你讲过好几遍了!我听过啦!…」你是从右耳听进去、左耳跑出来,还没有深深去震撼。如果真正好好去体会这些,你的生命会整个脱胎换骨。

这些都是修行上面很重要的检验,你自认修行境界再怎么高,如果没有来到知恩、感恩,都还没有真正身心柔软。所以,我们整个生命的存在,就是整个法界的恩赐,当你越体会之后,越会懂得感恩、懂得惜福。当你懂得惜福,就会珍惜大自然的资源!不会浪费。

这里所讲的「啬」是惜福。「惜福」来自于能够知恩、感恩,进一步报恩。「报恩」不是某个人对我特别恩,然后我只是针对他。「恩」是你的报恩,也是回馈整个法界。「是以早服」懂得惜福一定是看到整个法界的恩赐,当你能够体会到这些,会慢慢体悟生命的存在,都是需要整个法界的因缘具足,所以会来到「知恩、感恩」。

当你能够真正由衷的知恩、感恩,内心里面一定是充满着臣服,但不是无奈,不是因为有一个大国用武力在背后掌控我,于是不得不低头…,绝对不是那一种无奈。我们所讲的臣服,是真正体会到你的生命跟整个法界的密切关系之后,法界就是老子所讲的「道」,你的生命分分秒秒都需要「道」的长养,都需要法界的养育,这时候才会真正知恩、感恩。

对法界所能够做的,你、我、他顶多只能够做助缘而已,你才会来到臣服整个法界,就是「早服」,才会及早臣服法界。你的苦来自哪里?是来自于有我慢,要反推找出来。有苦,是因为有我慢;有我慢是因为你还不知道法界是什么,还不会臣服法界,还用「我慢」在修行。你要对抗整个法界,改变「无常法印」、「无我法印」,很多世间的修行是要这样!要慢慢去体会。

现在不拘限于哪个宗教、哪个宗派,很多的修行是要用「我慢」去改变、对抗法界,要去对抗「无常」、「无我」,是不会臣服。所以,不知「一」归何处,你的心还是在苦海里面浮沈。如果一个人不知臣服,就是苦海无边。当一个人能够如实现观整个法界,他会知恩、感恩、报恩,臣服整个法界。唯有你臣服整个法界,自我、我慢才会完全消失,才会跟整个法界溶为一体。

「夫唯啬,是以早服」因为懂得惜福,及早臣服整个法界,因为体道、悟道而行道,不会浪费福报。像佛陀、老子,都不会浪费法界这些福报,本身只要能够过得去就好,不会有无穷的欲望,佛陀托钵生活一样过得很快乐、很安详、很自在。

「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因为他不断修身、养性,然后知恩、感恩又惜福,就不会福尽还堕。「无不克,则莫知(其)极」因为体道、悟道、而行道,跟整个法界溶为一体,穷通整个宇宙阴阳的变化,跟整个宇宙是溶为一体,所以「莫知其极,可以有国」这样体道、悟道的人,才是真正可以治理国家的人。

「有国之母,可以长保(久)」有保国的根本之道,懂得知恩、感恩,以爱心、无我无私出发,善待一切众生、为人处世,这样就「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包括我们养生,或是一个人的「自我」能够消失,来到「无我」的世界,才会来到不生不死的世界。「长生久视之道」,更深层的意思就是来到不生不死的世界,波浪有生生灭灭的变化,整个大海总体却是不增不减,法界里面现象界这些,有生生灭灭变化,但是整个法界却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要迈向究竟解脱,就是看什么时候真的完全臣服整个法界、大自然、「道」,这些都在强调最重要的修行核心,希望大家好好珍惜,朝着这方面努力。

不管打坐、持咒、念佛、经行…各方面,都是方便法门,要让我们身、心净化,不要迷恋那些禅相、幻相,当你一旦迷恋,中途就会被幻相吸引走了,不知道修行的目的是要在哪里,这都是告诉大家很快「直趋无上道」。种种方便法门就是让我们的身心静下来,然后如实现观整个法界、大自然、「道」的奥妙,当打开智慧眼去看之后,就可以越早来到知恩、感恩、报恩,会越早来到「自我」消失、懂得惜福,你也会真的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