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经典句子:施政·论政/名言辞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10/04 23:35:21

施政

  【一令逆则百令失,一恶施则百恶结】语出《三略·下略》。一道政令违背了民意那么许多政令就会随之得不到执行,一个很糟糕的办法实施了那么许多糟糕的办法就会随之出笼。说明施政出令必须慎之又慎,不可造次。
  【十羊九牧,其令难行;一国三公,适从何在】语出唐代刘知几《史通· 忤时》。十头羊九个人放牧,那么号令势必难以通行;一个国家有三个主公,那么人们到底该听谁的?意谓官吏太多只能妨害治政,说明必须裁汰冗官,以免政出多门,事权不一。公:主公。适从:跟从。
  【下有余则上何患于不足,下不足则上何可以有余】语出明代朱棣《圣学心法序》。老百姓富裕了那么处于上位的人还用担心自己不富裕吗,老百姓不富裕那么处于上位的人又怎么能够富裕呢!说明民富则国富,民贫则国贫,富民方可以富国。
  【上无烦乱之治,下无怨望之心】语出《淮南子·泰族训》。处于上位的人如果不搞烦扰杂乱的政举,老百姓就不会有怨愤不满的态度。说明领导者为政应当注意不妄兴作,这样才不致激起民众的对立情绪。烦乱:烦扰杂乱。怨望:怨愤不满。
  【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语出《淮南子·主术训》。上面的人多机巧那么下面的人就多诡诈,上面的人多变故那么下面的人就多反复。意谓领导者的言行举止对群众具有非常直接的行为导向作用。多故:多机巧。多事:多变故。多态:谓态度反复不定。
  【上好货则下死利也】语出汉代桓宽《盐铁论·错币》。在上位的人喜好财物,那么下面的人就会为争利而拼命。说明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货:财物。
  【上重义则义克利,上重利则利克义】语出《苟子·大略》。处于上位的人看重正义,那么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就会超过对财利的追求;处于上位的人看重财利,那么人们对财利的追求就会超过对正义的追求。说明领导者的态度对民众起着非常直接的行为导向作用。克:胜过。
  【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语出《史记·陆贾列传》。骑着马打下了天下,岂可以骑着马治理天下?意谓用武力可以打天下,但不能治理天下,言下之意是要想治理好天下,必须讲究治术,不能鲁莽。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语出《宋史·王安石传》。天象的变异不值得畏惧,先辈的做法不值得效法,众人的议论不值得属意。意谓为政贵在因时因事制宜,而不能拘泥于故制,为天变和人言所惑。天变:天象的变异。祖宗:此指先辈的治政方法。法:效法。恤:顾惜;属意。
  【无益于治而有益于烦者,圣人不为;不益于用而有益于费者,智者弗行也】语出《淮南子·泰族训》。无助于治理国家而只能增加烦劳的,圣人不会做;无助于实际使用而只能增加花费的,智者不会干。说明施政贵在能做到不滋事、不枉费。益:增益,帮助。烦:烦忧,烦劳。费:花费。
  【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语出《战国策·赵策二》。违反古制未必应当指责,而遵循旧礼未必应当称赞。意谓治理国家贵在能因事制宜,而不可拘泥于古法旧礼。反古:违反古制。非:非议,指责。循礼:遵循旧礼。多:称赞。
  【为人君者犹盂也,民犹水也,盂方水方,盂圜水圜】语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君就好比是个盂,老百姓就好比是些水,盂是方形的,水也就呈方形,盂是圆形的,水也就呈圆形。喻指领导者的作为对被领导者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和导向作用。《荀子·君道》:“君者槃(通“盘”)也,槃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盂:一种盛汤浆或食物的容器。圜:通“圆”。
  【为存政者,虽小必存;为亡政者,虽大必亡】语出《淮南子·兵略训》。实行能使国家安全存在的政治的,即使是小国也能保全;实行能导致国家衰亡的政治的,即使是大国也不免覆灭。意谓政治举措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存政:使国家得以保存的政治措施。
  【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于事之变】语出《战国策·赵策二》。照着书本上说的来御马不能明晓马的情况,用古人的做法处理当代的事务不能通达时事的变化。说明治国应注意因时因事制宜,不能死守教条。尽:弄清,明晓。达:通达。
  【世质则官少,世文则吏多】语出晋代傅玄《傅子·官人》。社会风气质朴那么官员就少,社会风气浮华那么官员就多。意谓从官僚机构人员多寡上即可测知社会风气的好坏。质:质朴。文:浮华。
  【主贵多变,国贵少变】语出《商君书·去强》。君主贵在善于灵活变通,国家贵在保持政策稳定。多变:谓善于灵活变通。少变:谓不朝令夕改,亦即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
  【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立官长以为官,非立官以为官长也】语出《慎子·内篇》。设置天子是为了天下,而不是设立天下以为了天子;设置国君是为了国家,而不是设立国家以为了国君;设置官长是为了官府,而不是设立官府以为了官长。意谓天子、国君、官长的设置是基于治理天下、国家和官府事务的需要,并不是为了他们个人。《吕氏春秋·恃君》:“置君非以阿君也,置天子非以阿天子也,置官长非以阿官长也。”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语出《诗·小雅·节南山》。国君如果不亲自处理政务,那么老百姓就不会信赖他。说明领导者应当在其位谋其政,勤政才能为人民所信赖。躬:亲自。庶民:老百姓。
  【利一害百,民去城郭;利一害万,国乃思散】语出《三略·下略》。利一人而害百人,老百姓就会离开城郭;利一人而害万人,全国人就会想着离散。说明领导者施政绝不能损害多数人的利益,否则只会落个孤家寡人的下场。去:离开。城郭:城邑。内称城,外称郭。
  【佚政多忠臣,劳政多怨民】语出《三略·下略》。实施宽惠政治的人民大都忠顺,实施烦苛政治的人民大都哀怨。说明民心的得与失主要取决于领导者的政治举措是安民还是扰民。佚政:指宽惠而使人民安逸的政治。佚,通 “逸”。忠臣:忠顺的臣民。劳政:指烦苛而使人民劳困的政治。怨民:哀怨的臣民。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语出《老子》五十八章。政治宽厚,人民就淳朴;政治苛察,人民就狡诈。说明为政不能过于苛察。闷闷:浑噩,暗昧,此谓宽厚多容。淳淳:淳朴。察察:分析明辨,此谓苛察。缺缺:狡诈。
  【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语出《战国策· 赵策二》。如果能够给人民带来便利,就无须采用同一种措施;如果能够对事情带来便利,就无须采用同一种礼制。意谓临民治政贵在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用:治理;治策。礼:礼制。
  【贪残必黜矣,而小过宜宽;法律必严矣,而人情当顺】语出明代张元忭《答吕新吾书》。贪婪残忍之人一定要废黜,但是细微的过错还是应当宽恕;国家的法律一定要严格执行,但是众人的情绪还是应当依顺。说明治理国家,在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必须严格依法办事,至于细枝末节的问题还应灵活掌握。贪残:指贪婪残忍之人。黜:废黜。宽:宽恕。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语出《淮南子·汜论训》。治理国家有不变的法则,而让人民获得利益是其根本;政治教化有固定的体式,而使政令畅行无阻最为紧要。常:固定不变的法则。政教:政治教化。经:意同“常”。上:极至。
  【政烦苛则人奸伪,政省一则人醇朴】语出《亢仓子·政道》。政令繁杂苛细,人们就奸诈虚伪;政令简单划一,人们就敦厚朴实。说明领导者不能繁为政令,繁为政令徒使民心不朴。烦苛:繁杂苛细。省一:简单划一。醇朴:敦厚朴实。
  【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语出《左传·昭公二十年》。政策宽大人民就会轻忽,轻忽了就要用严厉的政策来纠正;政策严厉人民就会受到伤害,受到伤害了就要改行宽大的政策。用宽大辅助严厉,用严厉辅助宽大,这样政治就能平和。说明为政贵在宽猛相济,不能偏重于某一方面。宽:宽大。慢:轻忽。猛:严厉。残:伤害。济:辅助,补充。
  【虐之则仇,抚之则亲】语出宋代王禹偁《端拱箴》。当权者对老百姓施以暴政必然引起他们的仇恨,施以仁政则可以得到他们的拥护。二句谓统治者对人民应实行仁政,如此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虐:残暴,侵害。抚:体恤,抚慰。
  【省吏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事】语出《资治通鉴·晋武帝咸宁五年》。减少吏员不如减少官员,减少官员不如减少事务。意谓为政以减少事务,不妄兴杂役、搅扰百姓最为切实。吏:指职位较低的官吏,吏员。
  【莫言万木死,不因一叶秋】语出唐代邵谒《论政》诗。不要说大片树木的枯死,不是因为一片树叶的黄枯。喻指国家政治形势的恶化,往往导源于某一政治举措的失当。说明临民治国应谨慎行事,不可随意地发号施令,不然,就会造成极为严重的结果。秋:黄枯。
  【智者量涂而后负,明君视民而出政】语出《邓析子·无厚》。聪明的人根据路途远近确定背多重的东西,英明的君主根据人民的态度颁布政令。涂:同“途”,路途。负:以背载物。出政:颁布政令。  【门音(原文为)君之所轻,盖明主之所重也;亡国之所弃,则治世之所行也】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广譬》。昏昧的君主所轻视的,也正是英明的君主所看重的;衰亡的国家所舍弃的,也正是兴隆的国家所实行的。意谓明主与暗君的不同的政治举措铸成了各自相反的结局。门音(原文为)君:昏昧的君主。门音(原文为),“暗”的异体字。
  【善为政者,弊则补之,决则塞之】语出汉代桓宽《盐铁论·申韩》。善于当政的人,发现弊端就及时补正,看到缺口就立即堵塞。弊:坏。补:修补,补正。决;出现缺口。塞:堵塞。
  【道失于近则祸及于远,政缪于上而民困于下】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广譬》。谋划错在近处而灾祸却会绵延很远,上面政举不当,人民就会在下面吃苦受困。说明领导者施政出令必须慎之又慎。道:政治主张,此指谋划。缪:通“谬”,乖错。  【缓己急人,虽令不从】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酒诫》。对自己要求很宽而对别人要求甚严,即使你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听从。说明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使政令畅行无阻。缓:宽缓。急:急迫;严格。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语出《孟子·离娄上》。暴虐人民太过分,自己就会被杀,国家就会灭亡;暴虐人民不太过分,自己会很危险,国家不免削弱。说明统治者切不可残民以逞,否则便会以害民为起始,以害己为终结。暴:暴虐。甚:过分。弑:古指臣杀君或子杀父。
  【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德政的推行,比驿站转送教令还要迅速。意谓德政最得人心、最易通行。《吕氏春秋·上德》:“德之速,疾乎以邮传命。”德:指德政。流行;传布,推行。置邮:驿站。传命:转送教令。(来源:中国名言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