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鹿鼎记川菜:文化被繁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7:13:38
        中国历史上总是有很多惊人相似的画面。随着中央一声“文化体制改革”的号令,各省市县、部门、行业纷纷制定出了自己的文化“改革”宏图,有些地方甚至在短时间内就已经“硕果累累”,仿佛真的即将迎来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然而经历了多年政治风雨的中国人早已不似几十年前,在政治动员令面前,很多人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是文化?文化是否可以用运动的方式来改变?如果“文化革命”不是发展文化的法宝,那么文化究竟应该怎样才能繁荣发展?        我们注意到,从民间直观的角度,以最近广电总局的“限娱令”为触发点,有舆论认为这是一场自上而下,以权力为准绳,充满了傲慢与偏见的限制文化自由发展运动;而从知识分子的角度,即便是观点迥异的一些所谓左、右两派人士,也出现了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的迹象——他们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作为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已经无力解决中国问题的证据:经济的物质增长并没有带来文化的繁荣进步,而通过人为主观干涉只能在唯物论的泥坑中越陷越深。        当“文化体制改革”作为一种运动被推行时,势必存在改革的主体与客体,那么谁来保证主体意识的正确性呢?谁有绝对资格去训诫别人何为对何为错呢?在本期周刊中,读者将可以看到,作家陈行之对此表示了强烈的质疑,“文化繁荣绝不是权力可以任意操纵和玩弄的东西,当权力宣称要繁荣文化的时候,我们很有必要警觉,他们试图繁荣的究竟是什么文化?”        对此疑问,历史文化学者朱学勤则指出,世界上迄今两种文化革命的区别在于,一种“要求的是政教分离,政治归政治,文化归文化”,而另一种则是“以革命的手段,现代化的面貌,来恢复中世纪的政教合一”。学者郑酋午总结认为,“文化一元论就是文化迫害”。而作为具有官方背景的中华文化促进会的主要领导人,作家王石也主张“文化要大繁荣,思想要大解放”,而思想大解放的途径,则只能是文化的“自主”与“多元”。        本期一五一十周刊聚焦“文化体制改革”,文章作者包括陶杰、陈行之、左春和、朱学勤、张铁志、陈季冰、王石、北岛、郑酋午、加藤嘉一等,从多角度、多方位为读者提供了知识界对于文化现象的诠释和当前国内舆论对这一重大政策动态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