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主神游戏txt百度云:高考作文训练:唐诗素材(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7:12:59

长信秋词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边来。

白居易失意江州,浔阳江头,一场邂逅,感于琵琶女的身世,泪洒青衫,生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无限感慨。

曹雪芹落魄京都,悼红轩里,十年披阅,伤那十二钗的际遇,情寄石头,道尽了“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的满怀愁绪。

帝王时代的落魄才子啊,你们的境况多像那君王见弃的妃嫔,你们的尴尬又多像那红颜老去的佳人,你们叹红颜易老,伤美人迟暮,又何尝不是在为自己的才情谱一曲挽歌? 

想必也是在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王昌龄你读到了班固的《汉书?元后传》中班婕妤的故事,彻夜难眠,徘徊庭院,继而碾夜为墨,提笔抒怀,于是写下了《长信秋词》。

婕妤是皇帝贵妃的称号,班婕妤是汉成帝刘骜即位后就册立的妃子。她德才兼备,这有《汉书》为证。 

那是一次君臣间御花园中的游赏雅集,汉成帝正三千宠爱集于班婕妤一身。成帝为了向群臣表达自己对爱妃的恩宠,诏请班婕妤与他同乘一辆龙辇与群臣游乐。班婕妤婉言推辞说:我从许多古代的画卷中得知,圣明的君主大都有贤明的大臣相伴,只有那些国势衰微的君王身边才可以看得见宫妃陪伴。如果现在让我与君王同座,我岂不是与那些不识大体的宫妃相似吗?一席话不但赢得了汉成帝的称赞,还让皇太后不由得感慨:“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

十多年过去了,班婕妤已经青春不再了,荒淫无度的汉成帝竟然微服出宫,将阳阿主家的歌女赵飞燕纳为妃子。赵飞燕为了求得汉成帝的专宠,竟同时诬陷美丽贤淑的班婕妤与许皇后于后宫以巫术诅咒她与汉成帝,于是许皇后被打入冷宫。班婕妤也被汉成帝责问道:有人告发你心怀怨谤,对我与赵妃居心叵测,对此你有何辩解?班婕妤再次显示了她惊人的才华与德行,她答得不卑不亢,义正辞严:“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我秉持正道,按照一个妃子所应有的品行立身行事,尚且没有得到幸福。我难道还会指望借助于巫术那样令人不齿的行为去求得自己的幸福吗?假如真有神灵,假如神灵真的秉持公正,它会接受我的不可告人的诉求吗?假如没有神灵,我向神灵苦苦地祈求又岂不是枉然吗?所以我绝不会去干那样的以巫术来诅咒祸害您与赵妃的事。” 

汉成帝一时无语,他本来就对无辜的班婕妤心怀愧疚,因此不便加罪于班婕妤,但又必须讨得新宠赵飞燕的欢心,于是只好赐黄金百两,将班婕妤另居别殿。 

班婕妤的确是一位有自知之明的人,她担心日久还会遭赵飞燕的暗算,于是主动提出去太后居住的长信宫作一位宫女。 

避祸于长信宫的班婕妤,心中自然有着万千感慨。从她长长的感慨自己不幸遭遇的词赋片断中,就足以一窥她复杂的内心世界: 

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暗莫而昧幽,犹被覆载之厚德兮,不废捐于罪邮。奉共养于东宫兮,托长信之末流,共洒扫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愿归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余休。 

这是青春不再的伤感?这是免于一死的感激?这是得以避祸于长信宫的庆幸?还是永不能回到君王身旁的绝望?各种情感都有! 

秋夜,我想诗人你王昌龄又一次挑亮了灯盏,你又读到了赵飞燕由妃子册立为皇后的文字,继而又读到了赵飞燕的失宠,读到了汉成帝移情于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读到了汉成帝赐与赵合德的昭阳殿以前所未有的奢华。 

诗人你王昌龄的面前,一位曾经风华绝代的失宠美人,哀怨愁恨的形象顿时凄然出现,一幅图画——长信美人哀怨图也刹那间完成了构思。 

深秋,晨光熹微,身着粗布衣裳的班婕妤,就早早地起床了,她手持扫帚将太后寝宫的玉阶庭院一遍遍地清扫。太阳升得很高了,才听得昭阳宫那边传来金殿的大门吱哑开启的声音。班婕妤心想,君王已沉溺于赵氏姐妹了,温柔乡早让他将早朝的事儿置之脑后。 

凉意袭人,洒扫之余,班婕妤只怨心如蛇蝎的赵飞燕已是鸠占凤巢!但还是忍不住从怀中取出一把团扇。那一把团扇,曾是君王所赐,她曾持着它翩翩起舞,曾给君王带去无数的欢欣,曾博得君王无限的宠爱。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时光啊!可是今日,在君王的心中,班婕妤又多像手中的那把秋天的团扇,就像秋天人们再也不会记取夏天给人带去过清凉的扇子,君王哪还会再想起昔日与自己的恩爱与情长? 

班婕妤多像一只高贵的凤凰,只可惜已成了一只折断了翅膀的凤凰。可她还是忍不住偷眼向东边的昭阳殿望去,金色的太阳已冉冉升起,霞光将昭阳殿也映照得更加金碧辉煌。只见一只乌鸦拍着翅膀,掠过昭阳殿的琉璃飞檐,浴着昭阳宫折射的霞光不无得意地飞来。班婕妤恍然若失,团扇顿时从手中悄然滑落。 

诗人王昌龄你就这样为班婕妤完成了一幅速写: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边来。

诗人王昌龄你同时也借此消解了几分落魄失意的忧伤。

《长信秋词》,诗人你没有标明写作的年代,但我更相信,你是借班婕妤来为自己画像。 

诗人你王昌龄生活的时代正是大唐的开元盛世,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你中进士,被授予校书郎。校书郎,这是唐代百官九品中最低的从九品上的官衔,职责就是掌管典籍,教导三十八位学生。诗人你怎肯做一位皓首穷经的校书郎?于是你又想争取一切机会,以引起唐玄宗对你的特别关注。那是一次由唐玄宗亲自主持的考试,这种名叫制科的考试由于主考官是皇帝陛下,自然令人格外关注,能够被取中当然也是一份令人羡艳不已的荣光。诗人你参加了,中了博学宏辞科。这样你既拥有进士出身,如今又中了博学宏词科,用今人的话来说,你等于是一位拥有“双博士学位”的人。出乎意外的是,你换来的并非加官进爵,而是被逐出京城,岭南、河南的汜水留下过你的这位小县尉的足迹,江宁——今日的南京县衙你辅佐县令签判过公文。 

汜水县尉是一个从九品上的小官,江宁县丞也不过是一个从八品上的小官,都不是执掌政事的县令。对于你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才子来说,离开京城本来就是不幸,才子的梦想与光荣应该在京都,只有京都才有更多的机会,才有更美好的前程。命运之神就这样同你这位才情盖世的绝代才子开了一个又一个玩笑。 

诗人你失意了,失意之后就是疏狂,就是放浪形骸。《旧唐书》、《新唐书》都不约而同地给了你这四个字的评价——“不护细行”。也就是凭着这“不护细行”这四个字,这不成理由的理由,诗人你再一次遭贬。由从八品上的江宁县丞贬为从九品下龙标县尉。 

龙标,一个小县,今天的湖南与贵州两省交界之处的小县——湖南黔阳,一个与古夜郎相比邻的地方,一个不断地给人制造笑料的地方。要知道那是一块怎样的土地,查查“夜郎自大”的典故,就知道那里有多么的闭塞。要知道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读读柳宗元的《黔之驴》的寓言,就知道那里有多么偏远。贬谪去那里,就犹如投进了一个无边无际的天然监狱,让无情的瘴气去消蚀你的身躯,让旷世的孤独去吞噬你的豪情。

贬谪至龙标,是天宝七年(公元748),距你中进士已是二十一年了。与你一样疏狂的诗仙李白,事后得知你被贬,为你遥送去了一份同情与慰藉: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朋友李太白是理解你的,他坚信你是无辜的,因此他将一轮高洁与光明的明月送与了你,一颗同情的“愁心”,一轮皎洁的月亮。

诗人你自己也始终相信自己人格的峻洁,还是任江宁县丞的时候,于镇江芙蓉楼送好友辛渐北回洛阳的宴席上,你就即席赋诗一首以明心志,同时也借好友告知一切关心自己的朋友。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你自己也万万没有想到,南谪龙标竟然还不是你恶梦的尽头。几年过后,安史战乱爆发,湘西的龙标也动乱四起,你于是辞归故里。回到故乡,却因得罪当地的刺史闾丘晓,你就不明不白地被闾丘晓杀死了。

《旧唐书》没有提及你如何被杀,只用了“不护细行,屡见贬斥,卒”这样寥寥数语,就结束了你的叙述,冰冷无情。 

《新唐书》倒是有一个很值得玩味的描述:“不护细行,贬龙标尉。以世乱还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张镐按军河南,兵大集,晓最后期,将戮之,辞曰:‘有亲,乞贷余命。’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晓默然。” 

虽然《新唐书》也没有如何描述你被杀,但却从反面证明了你完全是含冤而死。闾丘晓因参加重大的军事聚会迟到,被时任河南节度使的张镐行将正法,临死前以年迈的亲人无人供养来讨饶,结果被张镐厉声喝问:“王昌龄的亲人,哪又有谁供养?”由此可以反证你是含冤而死的。张镐真不愧为历史上的中唐名相,为历史的那一刻称职地担当了一次正义的护法官。 

这是一段多么具有戏剧性的场面描写,读罢让人联想到的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没到”!

不管怎样,这对诗人你王昌龄的冤魂也总算得上是一个迟到的抚慰!

走笔至此,还是让我将诗人你与班婕妤对接起来吧。

后宫佳丽,都得看一个人即君王的眼色行事,没得宠时得邀宠、邀得宠后得争宠、争得宠后又得固宠,固宠之后又希望专宠。如果说这一场场后宫中围绕着“宠”字的角逐应该是一场公平公正的竞赛,那也好说。既然是竞赛,总得有个标准吧!是美貌、才情、品德单项打分再逐项相加,或是不分单项讲究个整体素质,还是品德第一、才情第二、美貌第三?没有固定的标准,不同的君王有不同的趣味取向。如果要说上述标准哪一项最佳,当然是第三种。但问题是圣明的君王也很难将第三种标准坚持到底。这对国家来说,无疑是不幸,可这又恰恰给无数宫女留下了后来居上的想象空间。汉成帝无疑是将“容貌第一”的标准置于首位的,因而班婕妤色衰失宠自然也就在情理当中了。

问题是班婕妤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失宠,她仍坚信一位君王品评妃嫔应该将妃嫔的德行才情置于美貌之上,仍认为自己有更充足的理由值得君王宠爱,因此她才会视毒如蛇蝎的赵氏姐妹为乌鸦,将自己比作凤凰。

这正是班婕妤专宠之后不会去想着不择手段以求固宠的原因,也是她失宠之后心生哀怨的原因。 

以才气名世的才子们的心理与班婕妤有着惊人的一致,他们认为凭才气,凭忠诚就可以无敌于天下,并认为君王也应该和必须以才、以德取人。可那些在才气上与才子们相比自愧不如的人却不是这么想的。他们先是忌妒才子,然后是挟忌妒寻找一切机会陷害才子,为自己求得君王的恩宠扫除障碍,于是才子被落井下石,于是才子被无中生有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落得个与班婕妤一样的悲剧结局! 

要问这样的经典故事何处寻,诗人你王昌龄就是最经典的故事之一! 

诗人你王昌龄啊!请允许千年之后的我再感喟一声:落魄才子——长信美人晚秋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