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之眼摩天轮票价:保护年俗 申遗竟然成了万灵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24:30

 “倡议启动春节申遗活动”万人签名活动日前在南京举行,这一活动的发起人、南京大学陈竟教授表示:“发起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年俗文化。”对于这些呼吁和实践传承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言行,我们都需要以最大的善意肯定其价值,即使其方略也并不一定有好的效果。 

  但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并且想到,继承与保护传统文化对于民族是如此之重要,以至于有时候我们会慢慢丧失必要的分寸,似乎觉得只要是在呼吁保护传统,就会有助于传统的生存延续与发展。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时时会提醒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究竟应该如何继承保护,实为一个非常之困难的命题。近些年来,春节这个传统节日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日益被稀释,“年味”越来越淡,的确是不争的事实。不过,从每年春节期间民工返乡潮引发的交通拥堵,到节日期间放鞭炮习俗的重新活跃,都说明了习俗的力量,以及它背后文化传统的力量。

  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在涉及到春节年俗这类文化与生活方式的领域内,民众才是文化的主体,才有最大的发言权。近百年来民众一直成功地担当起了习俗的守护神这一重要角色,是保护传统文化的核心力量。而同样是在类似的问题上,经常犯迷糊的少部分人,大概笼统地说是青年人也不妥当,而往往是属于表面上看起来更多地掌握着文化话语权的阶层。一般老百姓其实并没有漠视传统习俗,所以需要重新认识春节年俗之文化意义的也并不是普通民众。因此,试图通过春节申遗来保护春节习俗,多少有些像是缘木求鱼。

  至于“申遗”的作用,还需要更客观分析。自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范围内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以来,有关这一工作的内涵、意义以及它背后的思想文化观念,在各个社会阶层、领域以及各地的传播还很有限,真正能有所了解的人并不多。从近几年有关申遗的实际动作来看,尤其是从媒体中常见的热闹话题方面而论,无论是2005年韩国以江陵端午祭成功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在各媒体引起的强烈反应,还是2006年有关韩国人要将从中国传入的传统汉方医学改名为“韩医”申遗而在网络上激起的辩论,背后都体现出一部分公众以至媒体、甚至某些业内专家对文化遗产内涵与意义的一知半解。

  文化遗产的确认不是ISO9000认证,不是专利申请,更不是荣誉,关键只在于我们保护传统的承诺。正因为此,把“申遗”看成是保护传统文化的万灵药,希望通过国际认证,至少是通过媒体在“申遗”方面的渲染,唤起公众对于春节习俗的注意,更好地维护民族文化中年节习俗的特色,究竟能起到多少实际作用,个人持保留意见。

  保护年俗文化,当然是件好事。然而在我看来,这事的逻辑顺序是这样的:与其发动所谓“启动春节申遗”的万人签名,还不如更简单直接地发动万人签名回家过年、吃顿年夜饭;进而,与其去响应签名的号召,那还不如直接简单地干脆践行回家吃年夜饭的承诺,尤其是大年三十在家里团聚而不是在饭店里吃一顿与平时无异的大餐;而要想做到这一点,真正重要的其实并不是去申请什么文化遗产的名称,只需要从政府到整个社会主流媒体,存有对历史与文化、对本民族自己的生活方式、对民众源于传统发自内心的愿望更多的尊重。我们需要的不是去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或任何国际组织去申请什么文化遗产的名号,而是遵从传统习惯,遵从长辈和自己内心朴素的愿望,就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好好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