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九院北院官方网站:激发兴趣,深度参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5:29:18

主题教研辅导材料:

 激发兴趣,深度参与,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九月中旬,按照学校的工作安排,对镇里的四所初中和农村的两所乡镇中学进行了调研和视导。目的是了解学科的教学现状、校本教研情况、小课题研究情况等。在调研、视导的过程中,通过听领导汇报、学生问卷调查、随堂检测以及同教师座谈情况来看,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课堂教学比以前活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有所更新。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比如,第一、课堂教学比较沉闷,通过学生的问卷可以看出,学生普遍关注的是:“课堂上多提问一些”、“课堂上互动一些”、“适当拓展一些课外知识”、“注重启发、引导、讨论等形式”。可见地理课堂是多么的沉闷;第二、课堂教学效率低,通过随堂检测问卷来看,表现有以下几点:①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普遍较差,不会用自己的语言对所提问题进行归纳和概括;②学生不会审题,答非所问;③学生不会分析问题,并且分析的也不全面。从侧面也说明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训练存在问题。第三、课堂上缺乏反馈,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教师不清楚,导致教学的针对性不强,总之,针对上述问题,确定今后一段时间内地理教学研究的主题:“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为了切实加强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把研究的主题进行了分解,分解成十个研究的子课题(子课题附后),供一线教师确定研究课题时参考。

为了把主题教研活动推展开,进修学校研究决定通过网上教研活动,把主题教研活动下移,一级主题教研活动由学校开展,增加教研活动的广泛性和针对性。为了给一线教师提供研究、交流的平台,我给大家做一个关于主题教研的辅导,以便各位教师根据辅导的材料,进行深度学习和研究,以便确定自己学校教研活动的主题。各校主题教研活动结束后,速将主题教研活动材料(培训时间、参与人数、个性化辅导材料、总结或反思材料)上传到地理电子邮箱(zhongxuedili8010@163.com),教研室将对各校上传的相关材料进行评估,从中选出比较好的材料挂到进修学校网站上,供一线教师学习、借鉴,做到资源共享。

我辅导的主题是:“激发兴趣,深度参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

一、有效教学的界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学会到会学;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想学到乐学。“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内涵丰富的教学。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什么样的教学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具备的特征

有效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预期的”是指学生所期望的,教师在课前设计好的、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应有的”是指学生力所能及的、应该达到的“进步与发展”目标。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同,在同一节课中获得的“进步与发展”也不尽相同,只要每位同学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与发展”就应当认定是“有效教学”。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人”发展。

有效教学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这里的“发展”不仅是知识和技能,以及学习方法的获得,还包括学生的内在发展。首先,教师必须有“主体”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关注教学的实际效益。

围绕“用较少的精力和时间,使学生获得较大的进步与发展”这一宗旨,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有效教学反对低效或无效的“奉献”,因为这种意义上的“奉献”其实是在耽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3、关注可测性和量化。

教师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并应尽可能使目标具有可测性,教学完成时,能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实施测量。当然,不能简单地说“可量化”的教学就是好的、科学的教学。有效教学既反对拒绝量化,也反对过于量化。应该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成绩。

4、需要教师具备反思的意识。

有效教学启迪每位教师自觉养成经常反思教学行为的良好习惯,要不断地追问自己“我设计这个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组织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更有效的方式方法呢?”等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

5、需要学生高度参与

学生的“参与”,反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投入生理和心理能量”的状态,人只有在与他人合作过程中,主动加工那些对个人有意义的信息,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所以互动、合作等绝不仅仅是参与学习的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潜心思考、积极争辩、大胆陈述等等,这种状态,反映了课堂教学的本质,描述了教学中师生、生生以及与自身的认识、思维、思想情感的互动情况。没有这些内容的互动,甚至是碰撞就不可能形成有意义的学习。

总之,有效教学的课堂势必是在一种和谐、自然的教学氛围中展开,以互相尊重、互相坦诚的民主的课堂互动为主要形式的,以具有挑战性智慧活动为载体的,师生愉悦、积极地心理状态下的教学过程。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得到的是知识建构,还是内心精神世界的建构。

三、探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1、正确认识地理学科,培养学科兴趣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地理”,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自然现象;再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五彩缤纷的生活方式有它特定的地理背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再到全球性的粮食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等,这些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将在初中地理课上探讨。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在生活中能解决问题,解释困惑,同时学好地理,也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这就是兴趣和动力的源泉。这些内容要贯穿地理课的始终,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要渗透这些理念,最终给学生装上“地理的头脑”。

2、正确认识教材,合理使用教材

新课程理念,更加强调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之对应的教材体系随之变化:“一标多本”取代“一纲多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大胆取舍、适当补充教学内容,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意识。如八年级上、下册讲授中国自然地理及分区地理,教材中内容相对较少,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中要有意识的充实内容,适当增加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相关内容。

3、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学生最主要、最经常、最大量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新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积极探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课堂教学高效性,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一下几点:

(1)善于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初中地理学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发挥图文结合优势,展示地形图、政区图、绘制各种示意图、趣味读图等;发挥学用结合优势,制作地球仪、制作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天气现象等。

在地理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该贯穿于教学始终。课堂刚开始,教师如果运用精彩的导入语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则很快被吸引,注意力将集中于课堂,利于后续教学内容的展开;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洞察学生心理,将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适时引入课堂,并作适当铺开,并给予学生充分思考和表达的空间,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有助于其兴趣的维持;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回顾总结,让学生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更持久。

当然 ,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是教师智慧的展示,教师应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更要适时适度。

(2)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使课堂教学生活化

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中。从根本上说,学习地理是为了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在地理教学时,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并适时地引入课堂,将地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学好地理,为了更好地体验生活。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根据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外出旅游我们要了解旅游线路和乘坐的交通工具,同时还要了解旅游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就在我们人身边“,”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地理与生活的联系入手,为地理课堂输入新鲜的生活内容,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

(3)用心设计问题情境,追求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恰当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启动思维,进而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用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有效探究铺路。

探究活动是由问题开始的,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收集信息、寻求问题结论等一系列环节组成。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学生则是探究的主体。问题情境设计是否新颖、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符合初中学生好奇、好强的心理,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的进行探究活动。

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考虑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想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提出的问题要注意难易适中,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对于难度大的问题,设计上要呈现梯度,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解决问题,使其感受到探究中增长知识的喜悦。

(4)创设良好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所谓课堂气氛,主要是师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情感状态,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和社会氛围。课堂气氛会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态度。创设良好课堂气氛,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创设有利条件。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无论怎样高明的教师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

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在各个环节激励学生,使他们产生内部驱动力。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给予期待或鼓励,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4、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古语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课堂上,教师应注意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1)自学导读,有目的的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先阅读课堂上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做到整体把握教材内容框架。学生亦可针对疑难提出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

(2)图文结合,善用地图

地图是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课堂上,教师运用地图教学,并且指导学生识图,将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培养学生用图技能,使地图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落实到生活中,地理知识更易理解掌握,也就更持久。

(4)科学记忆

重要的地理知识,如名词、概念、规律和原理等,需要记忆。

教师要交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而非死记硬背,如谐音记忆、口诀记忆、歌诀记忆等等。

总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过程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调动其探究问题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且注重学法指导,使地理课堂生动、活泼而高效。

 

附:研究课题: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分解课题:

1、如何引课,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如何指导学生自学,提高课堂自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如何指导学生互动交流,提高课堂交流互动的有效性

4、如何设计课堂训练,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5、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6、如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如何强化课堂反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8、如何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9、如何指导学生识图、看图、用图

10、如何巧用板图、版画,落实地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