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卡大学孔子学院:毛泽东为何欣赏曹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20:39
2011年01月25日 09:04:33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本文选自《党的文献》,作者:李琦
毛泽东爱读史,而且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读《二十四史》、古诗词等文史古籍的批注、评论。这些读史批语,一个个都使人印象深刻。注重品评历史人物,是毛泽东读史的一个鲜明特点。毫无疑义,作为大政治家的毛泽东决不是为读史而读史,而是以史为鉴,吸取和运用历史中的经验、教训、智慧和各种启示,来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服务,也就是毛泽东常说的古为今用。这也是毛泽东一生酷爱读史的志趣和目的所在。而他的读史品人,就具体生动地体现了这种志趣和目的。
1969年6月3日,毛泽东在武昌读《南史·陈庆之传》时,写下一条令人浮想联翩的批语:“再读此传,为之神往。”陈庆之是一员名将,但其事迹在历史上并不算十分突出,毛泽东之“神往”主要是读书勾起了自身的记忆,从而心情激动。有一位研究者对此曾写道:“1969年,毛泽东已是76岁的老人,远离战争年代也已20多年,万籁俱静,深夜读史,此时此景,他自己的经历,为陈庆之的事迹所引发,从而心驰‘神往’。”历史上那些灿若星辰的杰出人物,大都是毛泽东注意研究并为之“神往”的对象。 毛泽东尤其着重研究和喜欢的历史人物,是那些具有卓越才华、能做大事、有大气魄以及年轻有为、富有活力的人,而讨厌那些暮气沉沉、思想僵化以及为人做事气量狭小的人。他还特别同情和欣赏那些出身卑微、贫贱和处于弱势境况而又能奋发向上,努力去改变自己命运的人们。
比如,毛泽东对曹操的才华和胆识就很欣赏,认为他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是有贡献的,故曾倡导为其翻案。他对《三国志集解·魏书》中关于曹操“奸雄欺人之语”、“言不由衷”、“志骄气盈,言大而夸”的注文批注说:“此篇注文,贴了魏武不少大字报,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愤愤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南史·韦睿传》中,韦睿曾说“为将当有怯时”,并在作战中运用成功。毛泽东批注说:“此曹操语。夏侯渊不听曹公此语,故致军败身歼。”曹操此语出自《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这也说明毛泽东对曹操的言行、事迹是相当熟悉的。他对曹操的批语,还有“杀降不祥,孟德所不为也”、“做土皇帝,孟德不为”等等。对曹操的诗文,毛泽东也是赞叹不已,反复诵读,曾对子女说:“曹操的文章诗词,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曹操《龟虽寿》一诗中的“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以永年”,毛泽东曾多次引用过。他在《浪淘沙·北戴河》一词中写下的“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名句,也体现了他对曹操的雄才大略和文采飞扬的钦羡。毛泽东也很欣赏唐太宗、朱元璋的军事才能,曾写下这样一条批语:“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