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闹天竺完整版不要钱:单亲子女教养秘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29:15
   单亲子女篇
丧偶、分居、离婚和未婚生子等均为单亲家庭的成因,近年来随着离婚率升高,单亲家庭的比例亦随之成长。比起一般家庭,单亲家庭由于经济、家庭、人际等支持系统较为薄弱,可能面临更多困境。要想走出阴影,包括调整心态、亲子教养,及寻求支持系统都不能轻忽,本篇将为你一一介绍!经济、亲子、情绪……
单亲家长说不出的苦~
本由两人共同扶持的家庭,突然之间少了一个支柱,经济、本身及孩子的心理调适、亲子教养等问题必然接踵则来,令独自承受的一方苦不堪言。而在谈到因应之道前,须先就单亲家庭困境作一讨论:经济负担:经济压力女>男
有研究指出,论经济压力,单亲妈妈>单亲爸爸;论教养压力,则单亲爸爸>单亲妈妈,而现实看来似乎也是如此。同样面对单亲,女性之所以常处于不利境了,原因如下:
1 大多数家庭都是由父亲担任负担家计者,而女性多被放在家庭照顾者的位置,故多缺乏谋生能力及经济自主权。一旦离婚,女性一时之间要负担所有家计,往往措手不及或缺乏相关能力,容易造成前期的恐慌。加上的原先若缺乏工作经验或职业训练,就业时可能遇到更多困难,如又要配合孩子照顾时间,只得迁就低新、低职的工作。
2 无论在教育养成过程或专技训练,女性谋生能力相对弱于男性,进入社会之后,即使是相同职位,女性薪资亦只有男性六、七成。
3 传统总认为孩子属于夫家所有,没有取得监护权的父母通常很少会提供孩子的照顾费用。
3 经济上的弱势导致单亲妈咪需要更多公共扶助,然而社会补助金额有限,很难藉此达到改善生活的目标。影响经济负担的四要素!!
经济问题可说是单亲妈咪最大的困扰,至于负担可能大到什么程度,则取决于下列4点:
1 原先是否有工作及离开就业市场多久:
大部分的男性一般都有持续就业,所以即使少了另一半共同支持经济,生活也不至于发生太大动荡。反观女性,则可能有几个状况:婚后持续在就业,现由双薪家庭变单薪家庭;进入婚姻即离开职场;为照顾小孩暂停就业,之后再重新就业的状态等。在这些情况中,前者受到的冲击最小,完全停止就业是压力最大,后者则要看妈妈脱离职场的时间,如果间隔时间不长,妈妈的问题可能仅偏重在转换工作型态上,而转业顺利与否将影响其经济收入。2 自身年龄
某些职业可能有年龄上的限制,使得中高龄妇女在就业市场相对比较吃亏。妈咪在成为单亲之后,不仅要面对整个经济型态的转变,许多因素都会增加独立负担家庭的难度。3过子女数与其年龄
除了房租、水电等基本支出及日常花费,家庭最大的支出多半和孩子有关,而子女数及年龄则是决定费用同低的关键。一般来说,孩子的开销有两大高峰期:一是学龄前的幼儿的托育费用;二是进入高中、大学之学杂费、通车、用餐、学用品等开销,而义务教育阶段因学费比较便宜,安亲、课辅、才艺等额外支出,妈咪还可以视情况调整,通常压力会小一些。4 就业条件与市场需求
当妈咪要转业,或从原先没有工作的状态进入就业市场,就会牵涉到妈咪本身的年龄、学历高低、有无专业技能等,甚至过去的专业技能是否符合现在市场需求都是大问题。妈咪在婚姻上如果没有持续进修,可能在就业时遭遇挫折后,不得不进入劳力密集度高的工作,导致照顾子女的能力相对薄弱,这时如又缺乏足够的支持系统,像是娘家帮忙带小孩等,妈咪只能选择费用更同的安亲或保母,导致生活陷入一连串的恶性循环当中。身心调适
所有单亲家庭的成因中,除了丧偶因无可改变,比较容易获得同情,其他人即使有再多无奈,面对众人探询的眼光,由于很难用三言两语交代清楚,再进入更深的问题之后,可能会导致单亲家长将一些负面标笺加诸在自己身上。例如选择离婚,女性压力通常比男性大,因为周边可能会质疑你对婚姻奉献不够多,更不用谈未婚而单婚者,就算是惨遭抛弃,一般人的第一印象总脱不了:不道,她们就是爱玩,活该得承受这个后果等,而且她们除了要承受社会上异样的眼光,可能连亲友都不见得能接纳她们“未婚生子”的决定。
单亲家长社适应的情况,可能影响她和娘家、出社会的人际关系好坏,而这些因素持续交互作用之下,最重要的就是她能否拥有足够的支持系统。缺乏足够支持系统的家长,可能没有人知道她需要帮忙及给予协助,以致在照顾或教养孩子的过程,永远处于一种分身乏术、单打独门的状态,而这些造成的后果,都可能反映在孩子身上。
面对种种压力,常导致单亲家长出现沮丧、焦虑感、挫折感、寂寞,甚至忧郁、偏差行为等,这些都需要家人、朋友还有支持团体的协助。现代随着单亲家庭比例提高、资讯发达等,虽然原有的偏见歧视已逐渐减少,但大众还是免不了将之视为缺憾、不完善,单亲家长的辛苦可想而知。角色负荷
单亲家长一向得扮演多重角色,可是工作、家庭的切割,及教养、工作所需之时间、体力、金钱等,常让单要家长无法面面俱倒,而身多重角色的他们,必然比一般家长容易产生更多情绪张力。
缺乏尊特卑观念
由于家中只有两人共同生活,妈咪在跟孩子讲话时可能比较直来直往,而孩子跟着有样学样,妈妈也不知要阻止。外人在看,常见得两人不像母子,倒像平辈或姊弟妹在门嘴。进入团体之后,孩子如果维持这样的应对方式,其他同年龄的孩子可能不见得能接受。人我分际模糊
承上,妈咪若疏忽日常礼仪的教导,不管是拿东西或作其他事情都很随意,孩子会以为他也可以用相同的方式对待别人。如果妈妈又没有机会带孩子出去玩,或者没有其他人加入这个家庭与孩子互动,孩子一来无法学习正确与人互动的方法,二来没有跟人互动机会,之后进入团体跟人互动时容易产生困难,接受演变成人际关系的问题。发展迟缓成隐忧
例如妈妈为了赚钱而忙工作,两人可能比较少互动,或者直接让电视陪伴孩子成长,导致孩子因缺乏学习刺激而出现假性发展迟缓的状况。特别是在语言方面,一般3岁的孩子已经能发展出很多词汇和句子了,可是有些单亲的小孩可能只会发单音或构音不准确,这便是因为无足够的刺激及练习与人对话的缘故,但其实他们本身在认知上并没有问题。这时周边的人若有所警觉,多给予孩子练习的机会,通常这个假性迟缓的状况就会结束。以此类推,孩子的动作发展亦是如此。
新手妈咪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养知识不足且技巧有待加强,如果人际互动又不强,可能对孩子的发展不够敏感,一直到孩子进入幼稚园大班、小学后,因学习上的落后引起老师注意,才被发现语言、动作方面的迟缓而进入早疗体系,但这时可能已经错过疗愈的黄金期了。亲子关系紧张
潘荣吉表示,有些孩子对父母去世、离婚、手足必须分开的悲伤没有处理好,可能会出现磨牙、尿床,或者非该阶段所有之情绪行为退化反应,严重时还会产生偷窃等偏差行为。而在变成单亲的症态后,家长若整日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孩子可能为增加与家长接触的机会,出现拒学之类的行为。此外,单亲孩子之所学习成绩普遍比较低落,一方面固然是家长没时间看功课,一方面通常和心理因素有关,这些都可能导致亲子关系变得更加紧张,绝对需要家长审慎面对。
许多单亲家长面对婚姻、生活状况的改变,面对孩子时常多所保留或刻意隐瞒,而孩子因老是得到抽象模糊的答案,可能会自己胡乱揣测或联想,但因为他们猜想的过程多半和事实有很大的差距,最后往往会朝向自我怀疑的方向进行。例如“都是我不乖,所以爸爸才不爱我、离开我”等。当孩子有这样的想法,行为或多或少会跟着改变,家长若没有提高警觉,等到孩子已经出现行为问题了,通常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处理上相对不容易。弱势≠问题 挥别困境再出发!
大多数单亲家庭诚然比较容易因为经济、照顾资源的缺乏而相形弱势,然而即使是所谓正常家庭,如果父母无法善尽照顾之责,孩子不见得能健全成长。单亲家庭一样可以靠着观念、教养方法的调整,及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的协助,走出原有的困境。社会学者曾说,决定命运的不是环境,而在于你如何诠释这份压力及如何回应环境,期与所有单亲家长其勉之!观念篇
认清单亲家庭的优势所在
过去许多关于单亲家庭的研究中,多集中探讨其负面倾向,如单亲子女偏差行为比较高等,但这样的说法其实尚待进一步讨论。毕竟单亲家庭大多数在起始点就已经吃亏了,如果家庭、社会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在整个竞争体系里头,自然会变得更加弱势,可是这不代表单亲家庭必然有问题产生,两者不该一概而论。
的确,针对孩子的部分,单亲子女可能因为家长疏于照顾,而导致较低学业成就、情绪困扰、偏差行为,与人互动退缩等情形,然而这并非绝对,如果单亲家长愿意努力,一样可以把孩子教养得很好。过去社会常把这些问题归咎于单亲,视其为不健康、破碎的家庭,这对单亲家长、子女来说都是不公平的。
单亲家长在教养孩子时,本身应有一观念:单亲家庭只是因为家庭结构比较脆弱、支援较少,相对来说比较脆弱,但脆弱不等同问题,更不是缺陷!更何况单亲家庭的小孩从小要分担比较多的责任,所以也会比较早养成独立的精神与能力,而这个特质在日益复杂的社会其实具有很大竞争优势。单亲家长若能认清其优势所在,带着孩子一同努力,家庭成员之间的连结也会更紧密。走出受害、自怜的阴影
有些家长是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成为单亲,情感、经济的打击常使得他们陷入自怜、受害者的阴霾中而无法自拔,然而一味沉溺过去无济于事,这时若能积极加强身边的支持系统,力求达到经济独立、情感独立的条件,才有办法带着孩子正向地面对接下来的生活。亲子篇
用适合的方法帮助孩子厘清情况
家长在即将进入单亲或进入单亲不久的阶段,最好不要刻意隐瞒孩子,而应担承部分真相,并以孩子能够了解的方式,让他了解生活状况的改变或实际状态。林怡君表示,针对幼龄、学龄前或国小阶段的孩子,家长可以准备一些绘本做为工具,和孩子讨论关于死亡、离婚、未婚的议题。绘本的好处是,家长有时候直接问孩子一些问题时,孩子不见得能说得出来或敢表达,但藉由别人的故事,孩子通常比较容易发挥,且可以延伸讨论至自己遇到相同问题时的处理。
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上,家长就能先了解孩子对这事件的认知程度,之后才能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告诉他现有的状况、未来生活有哪些改变等,同时澄清他一些错误的想法。例如夫妻决定离婚,应该孩子知道父母对他的爱都是一样的,只是现阶段没有办法共同生活,绝非是他的问题,孩子在得到父母的解释后,心里便能安心踏实一些,才有办法接受父母的安排。当然在这之前,家长本身要先能面对这些事件的结束,之后才能反过来协助孩子。
父母解释的内容、使用的语言都应配合孩子的认知、语言能力发展,如果孩子年纪小,不用急于将所有来笼去脉交代的一清二楚,孩子通常也理解不了这么多。父母在跟孩子讲解过后,孩子最初可能重复相同的问题,这时家长可以反问他:“上次妈妈有说过,那你觉得是什么”,由于孩子会用自己的方式作理解,只要父母觉得他的答案不会太离谱,便不必多作赘述。等他长大后,再进一步详谈即可。避免以物质补偿取代亲情
许多单亲家长常认为都是自己婚姻不幸、感情失败导致孩子失去父或母,所以总希望在其他方面,特别是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常见的包括:日用品、私立双语学校、保险、学才艺等等,结果往往超出能力所及,导致经济压力更大,再来,孩子也不见得能够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实幼小的孩子对于所谓名牌、高级并没有什么概念,家长盲目的给予,可能忽略孩子其实根本不需要或没有兴趣发展那些东西,更何况一旦养成孩子错误的观念或习惯,等到哪一天无力负担的时候,孩子还可能反过来抱怨,这绝对是家长当初始料未及的吧!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
由于家庭里只有彼此相依为命,单亲家长很容易把所有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只要是为了孩子好,不管是牺牲时间、金钱、精神都在所不错。然而家长在付出的同时可曾想过,那些真的是孩子需要,还是你想让孩子拥有的呢?这样的给予是否适当呢?
很多时候,家长和孩子可能会有认知上的差异,这时就要藉由沟通来解决问题,否则容易变成家长老是搞错方向努力,孩子也觉得父母永远不尊重他的感受。而在谈到教育方式时,家长也常陷入这种“我都是为你好”的迷思里。
单亲家长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为依附子女存在,在幼龄、国小阶段,子女还需仰赖父母作生活照顾,或许比较愿意服从父母的安排,可是随着自理能力提升,及发展重心逐渐由家庭转向同侪时,家长若没有意识到孩子已经不适合某些教育及照顾方式了,便可能成为亲子冲突的导火线,特别是在青春期最明显。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家长要提醒自己,配合其年龄调整教育方式,以沟通、讨论的方式取代过去“单方面”作决定的方式,而且将他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和孩子约定的事情一定要遵守。千万不要觉得以前只要下命令就好,现在要沟通无异于“示弱”其实沟通并不会矮化父母的角色,你对孩子仍有合理的权威,重要的是不要让孩子感觉父母永远只会单方面要求他,而父或母本身却是一个原则立场很不一致的。亲子=朋友的相处模式最好?!
大家常说要当孩子的朋友,事实上,这应该是指在平常相处时,可以建立一种类似朋友般的情谊,但在生活规范上可就不是如此了。学龄前正是生活规范建立的重要时期,不过生活规范却可由双方共同建立,家长在限制孩子进行某些行为时,自己也要遵守约定,并且要坚持下去,因这是在考验彼此信任尊重的程度,对双方来说都有重大意义。
举例来说,家长若禁止孩子喝饮料,自己就不要在孩子眼前犯规,或者前十分钟才说不可以,没多久又默默放宽标准,前后管教不一致,很容易让孩子认知到原来彼此之间的约定可以轻易被打破,更加不肯遵从。有些孩子之所以到了学校就变得很乖巧,一回到家就不受控制,便是因此如此。★勿任孩子予取予求
当家长心里觉得亏欠,可能孩子有所请求或哭闹时,便立即予以满足,但这会导致孩子从中学会控制自己的父母,及失去学习延后满足的机会,以后可能到不同场合一样比照办理,而且不只对父母如此,可能连老师、同侪无一例外,最后人际关系奇差无比。等到问题浮现才要改变孩子,绝对比当初建立规范要难很多,家长可别养成孩子予取予求的坏习惯喔!★为自己的情绪找出口
家长如果本身的情绪持续无法排解,之后还是会反弹到孩子身上,虽说不见得是身体上的虐待,但教养的疏忽、漠视仍可能造成孩子极大影响,千万不能等闲视之。除寻求原生家庭、朋友的支持外,家长还可参加社福单位所开办之亲子教养课程、专职进修课程,或些免费户外活动等,好让自己别深陷在情绪中无法自拔,而且平时参加活动时,就可以认识到一些具相同处境的朋友,建立简单的互助机制,彼此互相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