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玻璃棉板价格:贵溪历史名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4:05:36

  
  张道陵(34—156),原名张陵,字辅汉。东汉沛国丰人(今江苏丰县),留候张良九世孙,生于吴之天目山。通达五经,曾入太学,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任巴郡江州(今重庆) 令。后弃官隐居北邙山(今洛阳北)。汉章帝、汉和帝征沼皆不就。与弟子王长杖策入淮,经 鄱阳(今波阳),溯流至云锦山(今贵溪龙虎山)炼丹,修长生之道,三年丹成。闻巴蜀诊气为害,遂与弟子赴四川鹤鸣山(一作鸽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传道。
  永和六年(141)造作道书二十四篇,自称太清玄元,奉其道者,须纳五斗米,时称五斗米道。汉安帝元年(142)张陵托言太上老君亲降,授三天正法,命为天师。同年又授正一科术要道法文正一盟威妙经,重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又托言太上老君于汉安帝二年下二十四治(布化行道的地区机构):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嘱天师张道陵奉行布化。张陵以符水、咒法为人治病。并授民取盐之法,后人称陵井”(用咸井水熬盐)。百姓得其益,奉之为天师,弟子户达数万。进而设立祭酒,分领其户,有如宰守;并立条制,使诸弟子随事轮流出米绢器物樵薪等;不施刑罚,以善道治人。使有疾病者书记生身以来所犯之罪,手书投水中,与神明共盟,不得复犯罪,以生死为约。
  张陵奉《老子五千文》、《太平洞极经》为主要经典,并著《老子想尔注》,宣扬人君按道意治国,则太平;循道意治民。民即寿考。
  陵死,传子衡,称嗣师。衡死,传子鲁,称系师。
  张鲁字公棋(?216),汉献帝初平二年(191),益州牧刘焉任张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同击汉中太守苏固。后鲁又杀修并其众,割据汉中,推行五斗米道,执行政教合一。张鲁少膺祖训,在辖区内设义舍,为路人免费提供食宿,对犯法者宽有三次,而后再犯才处以刑罚。以靖舍为民思过之处,增饰三官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作书三通:其一上之天著于山;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并依月令执行春夏禁杀;又禁酒,史称民夷便乐之
  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征汉中,张鲁避走巴中,后封存库藏以降。曹操嘉奖张鲁的善 意,遣使致慰,拜张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迁还中原。张鲁诸子皆封为侯,其中第兰子 张盛克志精修封为都亭侯不就。张鲁便命其嗣教,将经策印剑传给张盛,嘱托说:龙虎 山祖师玄坛在焉。其地天星照应,地气冲凝,神人所都,丹灶秘文藏诸岩洞,汝宜住宣吾化。由是龙虎山道教绵延干百年。
     鬼谷子:  民间称为王禅老祖,春秋战国人士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纵横家的鼻祖,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经常进入云梦山采药修道,(云梦山:现世界道教发源地江西龙虎山,原名于云梦山)。因隐居鬼谷洞,所以称鬼谷子先生,鬼谷子为纵横家鼻祖。
   高仁:字宽仁,贵溪人。唐广德二年(764)举明经。大历年间任福建观察使,额真卿为 其送行时著文说:江西贵溪高君宽仁,举明经,历任中外,克谨职务,政绩昭著,升福建观察使。夫君子之仕,不以位尊为荣,而以尽职为贵。”“众皆以位高为宽仁喜,予独以尽职为宽仁勉。所以尽职者,无它,正己格物而已,忠君爱民而已。予与宽仁交且厚。予所以望于宽仁者,岂但在于政事文字之间而已哉2振肃风纪,表仪一方,尽致君泽民之道,使声名流芳史册。兹行是望,于是乎书。
  高仁逝后,葬于县南乡江头坪。
  吴武陵(?835),初名侃。贵溪人。唐元和二年(807)进士。拜翰林学士。年轻时胸怀大志,倜傥不群,淮西吴少阳久闻其才,欲罗致幕中,遣客郑平致意,武陵婉拒。后少阳子吴元济叛唐,吴武陵去长信,晓之以理,动之以势,元济不悟。裴度东讨。韩愈为司马,吴武陵通过韩愈屡献良策,为裴度所赏识。
  元和三年,因得罪权贵,流放永州,与贬为永州司马的柳宗元相遇,两人意气相投。同游永州山水。后柳宗元调任柳州刺史,吴武陵北还。吴武陵多次向宰相裴度陈述柳宗元的不幸,并给工部侍郎孟简写信,请求他们将柳宗元从边地调回,改变境遇。然事将有绪时,宗元已逝。
  长庆初(821),吴武陵主持北边盐务。他评议时政说:天下不治病,权不归有司也。
  盐铁度支,一户部郎中事,今三分其务,吏万员,财赋日蹙。大和初(828),入为太学博士。礼部侍郎崔郾试进士于东都,吴武陵力荐杜牧,并出示《阿房宫赋》,因第一已定,旋列异等。
  大和中出任韶州刺吏。大和八年遭权贵构陷,以脏罪狼藉贬为潘州司户参军。时上敕令广州幕史查问,逼之甚急,吴武陵不胜其忿,题诗在路旁佛庙说:雀儿来逐陋风高,下视鹰隼意气豪。自谓能生千里翼,黄昏依旧入蓬篙。在《贡院楼北新栽小松》诗中写道:拂槛爱贞容,移根自远峰。已曾经草没,终不任苔封。叶少初凌雪,鳞生欲化龙。乘春濯雨露,得地近垣塘。逐吹香微动,含烟色欲浓。时回日月照,为谢小山松。表达他不阿附奸佞的节操。不久吴武陵便郁愤而逝。
  《新唐书.艺文志》载:吴武陵有书一卷,诗一卷,《十三代史驳议》十二卷。
  吴武陵之父吴缅,字弱龄,祖籍河南濮阳,因迷恋贵溪山水,遂定居贵溪,曾于贵溪南郊五面峰下一线洞天中读书,匾曰潜谷。学者称其为潜谷先生,五面峰因之而谐音吴缅峰。元和初,以布衣沼拜水曹,四十岁时辞官,屡征不就。其友赠诗云:故旧遗相访,平生只爱山。琴书供日永,杖履蹑云间。种竹莲花坞,栽桃凿石湾。却嫌归去晚,名姓满人间。柳宗元在《濮阳吴君弱龄文集序》中,称其发言成章有可观者,然近世之居位者,或未能尽用古道。故吴君之行不昭,而其辞不荐。
  陆象山(1139—1193),名九渊,字子静,号存斋,溢文安。金溪县青田人。宋乾道八年(1172)登进士,曾任隆兴府靖安县主簿,建宁府崇安县主簿。淳熙九年(1182)任国子正,为大学生讲授《春秋》。一年后在敕所任删定官,修订奏章律令。淳熙十四年至绍熙元年(1187—1190)主管台州崇道观,以祠禄官闲居。
  当时陆九渊门人彭兴宗由金溪到贵溪应天山麓访张氏(张伯强、 张行已——宋故侍郎张运之侄)诸友,登山游览,见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乃与诸张议,结庐以迎子静讲学其上。子静登而乐之。因山形如象,改名象山、自号象山翁,称所居为象山草堂、亲书匾额为象山精舍。学子绕精舍结庐而居,分别题名为居仁斋、由义斋、养心斋、明德、志道、储云、愈高、规斋、达诚、琼芳、濯缨、批荆等。一时学者辐凑。
  陆象山讲学,每旦鸣鼓,揖升讲座,容色粹然,精神炯然,虽酷暑,衣冠必整肃。学子以一小牌书姓名年甲,依次坐定,秩序井然。先生从容不迫,终日不倦。学生感奋激励,多自叹服。
  由于陆九渊学识渊博,独辟蹊径,郡县礼乐之士时相渴访,喜闻其化,故四方学子大集。
  陆九渊在贵溪象山讲学五年,先后求见问学者逾数干人。朱熹说:今浙东学子多为子静 门人
  清代李级考其弟子说:卓然见于史册地志者,亦七十余人,当时流传非从学象山不得为邑寓贤。全祖望评说:岳麓、白鹿、东莱之丽泽,陆氏之象山,并起齐名,四家之徒遍天下,南宋之四大书院。陆九渊系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与朱熹齐名。其学说经杨简、袁甫、钱时等传至明代王阳明,独成一派,世称陆王学派。
  绍熙二年(1191),陆象山奉记知荆门。在荆门政声斐然。一年后蛊然而逝,溢文安。其象山精舍,以应天山交通不便迁至贵溪。在三峰山下办学历数百年,为贵溪的文化传播开历史悠长之先河。其址今为贵溪第一中学。校园内塑有象山遗像,三峰山石壁上遗有明武宗沼赐镌刻的象山书院四个大字。
  夏言1482- 1548)字公谨,号桂洲,上清桂洲村人。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中进士,授行人,摧兵科给事中,机敏善论,廷辩刚直。 嘉靖七年,夏言调吏部,当时世宗正着意于向神佛或祖先进行祭祀的典章,认为"天地合祀礼,欲分建二郊,并日、月而四。"大学士张孚敬不敢决。夏言却上疏请皇帝"亲耕南郊,后亲蚕北郊,为天下倡"。自此,夏言深得世宗皇帝的赏识。 继夏言出任礼部尚书的严嵩(江西分宜人),原和夏言以同乡称,对夏言甚恭谨,遂提拔他以自代。严嵩内心却十分妒恨夏言,他看出夏言和嘉靖及武定侯郭勋等人的矛盾,便不断进谗言陷害夏言。每次太监到夏言家时,夏言都气势岸然,以"内竖"待之。而太监到严嵩那里时,严嵩却亲自让坐,"礼极恭",而且送钱给太监。故太监们按严嵩之意,在嘉靖面前总说夏言的坏话。夏言渐渐失去了世宗的宠信,接二连三地遭受斥责,如"稽缓敕之洁,不遵用印记之,人阁晏晚以及禁内扛舆(坐轿子)之洁。"小有过失即蒙申斥。 嘉靖二十一年,因"昭圣太后崩,诏问太子服制言报疏有伪字",夏言被严嵩排挤去官,回江西,并在家乡贵溪象山书院建"象麓草堂"以自适。 待嘉靖之子穆宗继位,柄政祸国二十余年的严氏父子终于败死。夏言家人上书伸冤,穆宗予以昭雪。下诏复其官爵,重祭安葬并追溢"文憋"。夏言有《桂洲集》十八卷及《南宫奏稿》传世。他的部分创作能揭露社会矛盾,一些写景抒情之作技巧也比较纯熟。《安乡道中观妇人插田》中写道:"南村北村竞栽禾,新妇小姑兼阿婆,青裙束腰白裹首,手掷新秧如掷梭;打鼓不停歌不息,似比男儿更普力。自古男耕和女织,怜尔一身勤两役。吁嗟乎!长安多少闺中人,十指不动金满身。"夏言墓葬于上饶市郊。
  首推抗日名将-----黄维
  邵元节总领天下道教 邵元节:江西贵溪人,龙虎山上清宫的道士
  方从义:元代画家。字元隅,号方壶,不芒道人,金门羽客等。江西贵溪人。上清宫道士。
  明朝水利学家-----徐贞明
  徐九思(1495--1580),字子慎,江西贵溪人,为明朝孝宗、五宗、世宗、穆宗、神宗五世臣。一生官职不高,但刚正廉洁,爱民如子。
  刘亨云 刘亨云------ 少将(1913—1992),江西贵溪人,1935年入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