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车保全需要交多少:老赵轻佻,不可君天下!2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1:00:23
MARK 25
  
  元代脱脱等人编修《宋史》时也有相关记载,说宋徽宗时期,苏轼文被禁读,反而促使其价格陡增,从而使得苏轼的翰墨书帖极为珍贵,梁师成闻风即动,而且索取有术。其实最喜欢收藏东坡墨迹的,还是蔡京的几个儿子。梁师成豪夺之外,更欲巧取,自称是东坡遗子,便有了更好的借口。梁师成为什么要热衷于收藏苏轼的手书呢?如果他真是苏轼遗腹子那就很容易解释了;如果他不是的话就只能解释为欲盖弥彰。
  
  假设梁师成真的出生于1070年前后的话,那我们再看一下苏轼最后一次在朝为官的年份。那是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高太后听政,以王安石为首新党被打压,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 。苏轼在朝这时的职务是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起草诏书的秘书,三品。)这时梁师成已经有十多岁,为什么不前去相认呢?有二种可能,一是梁师成已经入宫成了太监;二是梁师成并不是苏轼之子。
  
  或许梁师成自称自己是苏轼之子和童贯自托是韩魏公之子一样,都是一种炒作吧,以提高自己的文化身份。因为宦官的出生实在是太低微了,饱受世人嘲笑,他们需要一种相关背景来掩饰。至于真相还是留给后人吧。
  
  梁师成的履历:
  梁师成(?-1126) 北宋末宦官,籍贯不详。梁师成外表愚讷谦卑,看上去老实厚道,不象是能说会道的人,实际上却内藏奸诈,善察言观色,处事老道,深得徽宗的宠信。
  
  梁师成起初只不过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内侍省书艺局的小宦官,那时的直接领导是贾祥。梁师成因为本性慧黠,加之在书艺局耳濡目染,也略习文法、诗书。贾祥死后,他就成了领导人,负责传宣皇帝诏旨。梁师成这个宦官因为稍知诗书,略懂文法,加之为人机灵乖巧,之后才逐渐被宋徽宗所宠信。取得了皇帝的信任和好感,老赵让他代行文书,参与朝政。发展到后来,不但“御书号令皆出其手”,取代了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的作用,宣和四年(1122年)又获开府仪同三司“使相”。
  
  梁师成一介太监,之所以能得到徽宗宠幸,与其早年“慧黠习文法,稍知书”,后来能模仿御书不无关系。
  
  据说,梁师成受宠后胆大妄为,居然敢还挑选了很多擅长书法的小吏模仿宋徽宗的笔迹,伪造宋徽宗的“御书”,也就是“御笔手诏”。然后掺进别的公文一道下达。外廷人不知底细,也不辨真伪,因为这些“御书”同皇帝笔迹一模一样,受文单位自然不清楚它们是假的,于是同皇帝的圣旨一样贯彻执行,梁师成祸乱朝政到了如此地步,真是触目惊心。
  
  梁师成虽多少懂些诗书,也精练过书法,谈不上什么造诣。但这并不妨碍他附庸风雅。权力和浮名是成正比的,加上自我吹嘘和标榜,并且宣称以翰墨为己任,所以也常有风流雅士聚之门下,共同切磋。梁府宅里放置各种字画、卷轴,闲空时主人就邀请宾客观赏、评论,题识。如果题识令他满意的他便加以荐引。所以朝廷的大臣谁也不敢低估他背地里都称他为“隐相”。
  
  大太监李彦,搜刮民田为公田。焚民故券,使输田租,凡有投诉上报的人,一旦被他知道,使严加拷打,一时死者千万,结怨于西北。有人告到老赵面前,老赵尚未发言,一旁的梁师成却恐有伤同类,厉声说:“皇上身边的人官职虽微,也列诸侯之上,李彦那样做,怎么算是过分呢?”言者惧怕梁师成专权狠毒,当即不敢发怨辞。就连气焰熏天的蔡京父子也丝毫不敢怠慢梁师成。
  
  为了掩盖一些自己出身太监的低微身份,梁师成利用徽宗的宠幸,将自己名字窜入进土籍中。这样一个太监出身的家伙摇身变成了进士出身。梁师成不仅独断专行,侍权弄柄,还通纳贿赂。
  
  梁师成千算万算精明过度,终于出现了自己政治生涯中的最大败笔。徽宗宣和末年,郓王赵楷很受老赵的恩宠。因为恩宠,这小家伙就不安分了,企图动摇东宫太子赵恒之位,愚蠢的梁师成竭立保护。后来,赵恒即位(即钦宗)因念旧“恩”,让徽宗的宠宦都从徽宗离开汴京,独留梁师成在身边。
  
  但是,这只是钦宗的一时之策,他能将这么大的事给抹了吗?梁师成吓傻了,紧跟着钦宗寸步不离,生怕离了钦宗会被人处置,所以寝食都不离钦宗一步。就连钦宗皇帝上厕所,他都恭侍厕外,以防不测。他提心吊胆地过了一段日子,见没有什么动静,心下稍安。
  
  其实钦宗是在等机会,梁师成却不知。一次,钦宗命梁师成持宣和殿珠玉器玩到中书院,梁师成一去,就被扣押定罪。梁师成不知原因,以为警报早除,威风如旧地来到中书院,结果被早已守候的兵将擒住,钦宗下诏将其贬为彰化军节度副使,由开封府支“保护”到任所,行次到八角镇时,府吏缢杀了梁师成,上表说其“暴死”。
  
  宋钦宗比他老子老赵手段要狠些,上台后不久杀了一批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