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用起来好飘:酒场乾坤(酒桌众生相,你是哪一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6:11:29
酒场上不要轻易提社会关系         这个题我曾捎带脚说过,由于篇幅所限,只是拣着重要的部位一带而过。事过多日,总觉得有必要专题说明,因为前天新结识一位小朋友,他没有顾虑地主动提及社会关系,涉及许多许多人,其中有的人我也熟悉,还不是一般的熟悉。以我的眼光观察那位小朋友,他为人豪放义气并实在,主流层面是好的和特别好的,就是那张嘴把不住门,将自己的社会关系全暴露无遗,这样做容易出问题。

  看在酒场朋友分上,看在小朋友可交可教的分上,我当场对他进行比较策略的提醒。还别说,他的悟性真高,很快就知道我的用意。以前没有人提醒,他从没有当回事。听过我语重心长的教诲,他自罚三杯又敬我三杯,虽然没有直接说什么,但他绝对冒虚汗了。这也从侧面证明我的话入理,小朋友没当成耳边风,而是当成座右铭。我心里挺受用,毕竟为他人排掉隐患,做了件大善事,无量阿弥陀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生活圈,都有一些十分可靠并得意的社会关系,往往这是赖以好好生存的大资本,说不准什么时候派上用场。坐在酒场上,经常见到这样的场面,没等进入到相应的话题和程序,有的人便控制不住情绪,喜欢鼓吹自己的社会关系。这局长是他同学,那经理与他铁哥们儿,甚至市长县长的还认识一大批,那些草根式的小人物,

  他就不宣扬了。也许他真具备特别丰厚的社会关系,但是靠爆料过硬的社会关系博取掌声,企图提升个人的社会地位,外人会觉得这是在显摆、在吹牛。再往深处评价,此人太虚伪、太乱腾不可靠,从而留下极差的印象。

  社会关系是自己的人力资源联络图,按正理按常规地讲,这张图应是私营秘密的抓手,既不能轻易示人,就是正常使用它解决难题,也要像鬼子进村般悄悄地进行。一旦社会关系曝光,无疑将自己的敏感部位裸露出来,对别人无隐私可保。虽然酒是感性的饮料,喝下去容易出现冲动多嘴的现象,但是该说不该说要讲究分寸。有些酒场纯粹瞎应酬,有些酒场玩热闹,有些酒场办正经事,还有一些酒场具有其他特点,完全没必要拿社会关系说事。实在避不开,也要注意避重就轻。再说,保持些神秘的社会关系,更会让外人捉摸不透,不知从哪找软肋弱项。

  我发现有种人专爱在酒场提关系,还有人十分用心搜集别人的社会关系。如果只让人反感无所谓,酒过以后两相忘,怕就怕别人当时无语,以备后用。这样分析,把社会关系当成下酒菜端上桌面,除了戴顶没有准的高帽外,还至少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隐患。

  完全暴露自己的家底。俗语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酒场上与陌生人打酒交道,互相都有窥视对方的心理,以便掌握酒场主动权。或者善意地讲,根据爆料人的个性,有针对性地烘托气氛不冷场。如果自己上赶着讲社会关系,对方可以透过社会关系的形象猜度你,最后弄得很被动,而且有可能不知在什么场合出卖你。

  给别人提供求事的方便。现代人躲事还躲不过来,都不愿意多管闲事。显摆社会关系的人,其实就是显摆自己的社交办事能力。也许这种人仅为显摆而显摆,但是别忘了古训,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酒场上无人说事,但是下场来遇到困难事,说不定人家会顺着关系图找上门来,管还是不管挺两难的。

  容易失去别人的信任。我认为轻易提社会关系的人,可以界定为烧包痒痒腚。有些人不愿意被别人在酒场上提起,人心难测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如果坐在桌上对杯论交情,还没等互相认可,有人就把社会关系一锅清出来,本来有想深交的意向,没准被不负责任的话吓跑,没有人敢与之建立铁关系。

  有可能不知不觉地得罪人。酒场是交朋友拉关系的最佳场合,在互不清楚之前,一定不要主动提及社会关系,这是铁律、是底线。如果不提关系,酒可能喝起来有滋有味有交情,但是提关系要提的合适并有道,要预防提及的关系中与桌上人不对眼。这样非但不能加快交往步伐,还在不知不觉间被人设防,再有可能弄巧成拙,因关系得罪人。

  给关系人带来不利影响。提关系的人,无非想通过关系自抬人气拉近距离,因为事先不知关系人与对方的关系,极有可能出现一些尴尬场面。比如,内心想说关系人好,可是没等说下文,对方开骂了;再如,不经意说出关系人的坏话,或者传到关系人的耳朵中,让关系人生怒;或被听者利用后传播,败坏了关系人的形象。
酒场上避免醉酒的六条铁律  “猥亵门”因酒而起,虽然林嘉祥的行为最终没被认定成猥亵,但作为相当级别的领导干部,由于醉酒失态失控影响恶劣,“猥亵门”好开不好闭,自然受到应有的党纪政纪惩治,说起来也算活该。此事提醒经常与酒打交道的人,一定要注意酒后形象,切记莫在公众场合丢人出丑,一失酒成千古恨,老林的教训太沉重深刻了。要做到别酒后出大事,关键要控制酒量,莫喝多喝醉。一般从总体来说,至少做到六要六不要。

  1要把握着定力,不要谁敬酒都喝。酒场上的定力很重要,尤其坐在主要位置或十分关键的人,更要具备抵抗劝酒的定力。对上级来人或单位领导或有求之人,多数人敬酒是出于礼节尊重与讨好,他们极力体现东道主的热情,还要以自己的实际酒行动,博得被敬者的好感和看重,以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作为被敬的主角,对在场的人轮流排队敬酒,既不能端着臭架子连眼皮不抬,也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来者不拒。这个火候很不好把握,如果酒量小喝酒没把握,宁可适当端点架子,喝到一定程度决不能硬撑着,任谁敬都不要喝。某些人醉酒往往是经不住别人敬劝,再碰到别有用心的人不怀好意,自己身处中心地位又牛逼烧包不设防,到头来醉酒难受很平常,出丑闹事也没准。

  2要经得起沉闷,不要好冲动救场。有些酒场由于缺乏核心人物操作,大家都沉默少言喝闷酒,酒场显得十分冷清无朝气,如果一味地进行下去,最后弄个不欢而散。但是冷场也有好处,就是谁都喝不多。有些人包括我,最怕酒场冷清喝闷酒,坐在那里十分难堪和别扭,总想设法打破尴尬局面救冷场,恢复酒场的热闹尽兴的气氛。有的时候该我喝主角,有的时候不该我喝主角,为了提高酒场的人气指数,也就顾及不了那么多,该出酒时就出酒,是对是错喝后再说。救场需用酒量说话,起码要带头喝,并且做好喝多喝高的准备。我测算过醉酒历史,至少2/3与救场有关。其实多数场并没有义务出手,纯粹是无事生非,喝多醉酒属活该。现在我早已汲取经验教训,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决不冲动地救冷场。

  3要敢于说不喝,不要没有量硬撑。坐在酒场上,人们特别反感那些滴酒不沾的人,尤其大家公认能喝几杯,忽然什么酒都劝不下了,或者上顿还一喝二喝三喝不想停,这顿就变成拒绝一切。其实,仔细想一想,喝酒的事应该很自我,想喝就喝不想喝就不喝,这样的酒态度保证没醉。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如此对待酒,有的人正好相反,那么醉酒的机会就相对多些。他们无论多大酒量,都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倒酒,甚至打肿脸充胖子,没有多大酒量硬撑着,从来没有说不的意向,到头来喝多受罪是自己。以前我就有倒酒就喝的习惯,即使身体不适或者不想喝,出于酒场大局考虑,也咬着牙坚持下去,当然摆脱不了醉酒的折磨。现在好多了,看到别人不喝酒,我也学人家玩深沉,经常避免喝多喝醉。

  4要保持着低调,不要多说话抢酒。一般说来,酒场上说话权与酒量成正比。也就是想多说话,就要多喝酒;或者只有多喝酒,才多有发言权。这是无形中形成的“潜规则”,坐在酒场上不用特意提醒,人们都基本按规则办事。凡是酒场喝多醉酒的人,大都喜欢挑战张扬好出风头,将酒矛头引来浇身。这种例子多得无计其数,经历过酒场的人都能遇到。我注意观察酒场上百态,发现低头不语喝闷酒的人,他们只看别人表演自己沉静无事,醉酒的几率微乎其微。因而酒场人要想少喝不醉,最捷径的法子就是少说话,把说话权让给别人,不到紧要关键处,自己当成面露微笑的哑巴。这样,很少有人端杯对装哑巴的人动酒。当然,做不说话少说话的低调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为了少喝不喝,还是要向低调看齐。

  5要坚守住防线,不要忘记自醒。防醉意识对喝酒人特别重要,堪称第一道防线,也算最后一道防线,只有守住这道防线,才能保持清醒不醉酒。这道防线说白了,就是一种自省意识,不时地告诉自己别喝多了,千万别喝多了,喝多了容易失控出丑。我参加过许多正式非正式场合,只要及时提醒自己别喝多了,一般说喝不多,就是喝多点也能控制上限。怕就怕自控意识喝到肚子里边,从而不管不顾地放开喝,喝得眼中只有酒没有东西南北,理智退潮,感性做东,即使侥幸没喝多,与醉也快握手了。我问过周边经常参加酒场的人,他们多数有如此经历,喝酒时为了别多别醉,每到激动处就拧紧意识的阀门,一旦顾不上意识的控制作用,这要与醉酒相拥相抱。

  6要坐得稳酒场,不要无谓地串场。我调查过许多喝酒人,他们有这样一种感觉,只要一个酒场坚持到底,即使多喝些,也不至于大醉出洋相,他们的醉酒活动,几乎全是醉在第二场或第三场。联想到我的醉酒经历,多数醉在串场或换地接着喝。因而,喝酒最好别串场跑场,有酒好好喝,坐到哪就要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既是对请客人的尊重,又是对自己表现的负责。如果同时有几个酒场等待,能推辞掉的一定推辞掉,实在不成至多到某场象征性地喝点,不能每个场都想塌下嘴来真喝,那样做的结果,几处不落人自己还要受醉。常在酒场混的人,如果不想整天喝得如醉枣,千万记住别串场或换地重新喝。违反了这项原则,等于把自己往醉里推。
酒场上最会劝酒的五种人          喝酒也是门学问,会喝不会喝,能喝不能喝,说它小它就小,说它大它就大。再有会劝不会劝,效果差别大着呢。为了突出会劝酒人的特点,下面引用几句话概括。

  1“这桌上数你最实在、最看事。”会劝酒的人首先要嘴甜脸皮厚,专拣对方爱听的话说,甚至明知话不符人,说得过头了肉麻了,也要脸不红眼不眨地把酒话进行到底。一般人都爱听好话,而且经不住几句奉承,尤其会劝酒的人深谙话经,别人想听什么他说什么,弄得被劝酒者心里暖洋洋。看事并实在的人们,听到劝酒人抬高式的表扬,自然要拿出行动密切配合,于是高兴而痛快地喝下,即使不怎么看事不怎么实在的人,面对公众场合下的哄捧,不喝未免暴露了本性,令人鄙视。顺从地喝吧,不光刺激神经,还闹个好名声,也是几全其美的事。当然,这仅是同类劝酒词最典型的一句。

  2“谁要不喝这杯酒谁是我大爷。”经常游走酒场的人,经过酒风雨见过酒世面,酒阅历比较丰富。熟人们聚在一起,不单纯为酒而酒,也有聚会娱乐搞笑的成分。熟不讲理,说话十分随便,骂几句粗俗的话,大家能够互相理解。比如,为了劝某人喝酒,经常会说谁不喝谁是三孙子。这种劝酒法有时管用,如果碰到不怕当孙子的人,恐怕就无能为力了。我曾碰到过另类劝酒人,简直上了超高层次。他劝酒不以咒骂别人为标的,而是自我作践,反而弄得别人不好意思。那位老哥端起酒杯,声音清晰而洪亮地说劝酒词,谁要不喝这杯酒谁是我大爷。碰到这种人,真没有办法,谁不喝就是故意占人家便宜,咬着牙硬着头皮也要喝下去。当然,想不喝也有办法,那就叫人家大爷吧。

  3“事情办不办看喝酒态度。”说这话的人,都是酒场上主角,或是领导级人物,或是实权派小鬼,或是跑事型能人,他们能够左右酒场形势,当然也能控制一些酒场人。不是所有的主角都这么说话,而是酒过程中出现了难题,有的人无论别人怎么劝都不喝。于是,会劝酒的主角开始发话,他故意拉长声调,显得煞有介事,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出这句话。其实他没有多少歹意,只是为劝酒而说话,别人也知道他的动意,这下被劝酒者“傻蛋”了,喝也要喝,不喝也要喝,无奈地夸张喝酒动作,故作豪爽地将酒喝下。这叫做一物降一物,碰到这种劝酒人,宁信其有,不能信其无,万一赌输了则前功尽弃。

  4“求求你敬我三杯。”会劝酒的人最怕酒场冷清,喝酒为了热闹,这个不喝那个不喝,捏着半边充紧的,会扫了大家的兴致。这种人说这话是有缘由的,一是没有人主动劝酒,二是个别人往酒后边躲,三是喝酒喝到了一定程度,四是自己喝上了兴致。为了调节酒场气氛,别人劝不动酒,就需要会劝酒的人露脸说话了。如果直接劝别人,别人痛快地喝下,双方皆大欢喜,如果对主不买账,弄得不欢而散。于是他求别人敬酒,而不是敬别人,其实是一回事。这样说为自己留有余地,又使别人难为情。劝酒的人既不硬命令又不耍威风,而是拿出一副可怜兮兮的幽默样,再不喝恐怕不近人情。多数情况下,被劝者还是给面子的,这就叫劝酒的艺术。

  5“我干了你随便喝。”这句话内存实在仁义成分,也有明显激将色彩,如果把握得当还是比较管用。如果正常地劝酒,尤其对方不胜酒力时,硬性逼迫别人喝酒,显得霸道而不文明,如果对方再产生逆反心理,善意的劝酒引来额外的麻烦,更加得不偿失,这就要看劝酒者的水平了。会劝酒的人因人而异,不计过程看结果,正面难突破从侧面迂回,貌似替对方着想,自己喝让别人随便,甚至嚷着替别人喝。面对这种实在义气劲,没有几人不为之动情,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坚决喝下去。至于喝下去后果,别人不会计较,自己难以预料。不过,对有些人不用这种方法刺激与蔫损,一般难以喝下去。
酒场上最急于表现的五种人          公休日上网查看酒系列的网络效果,不看不知道,一看着实大惊一场,转载借用贪污的竟然比比皆是。以酒场上最容易醉酒的五种人为例,百度搜索出13页同题同字的博文帖子。不过大部分的作者非本人,真是可笑可气又无奈。不计较心里堵得慌,太计较显得肚量小,欲骂还休,抬望眼还是沿着铺就的轨道前行吧。换位思考,那些个甘当木空子孙目录的小子们,也有急于表现自己的故意。

  1居于核心的人。每个酒场都有核心人物,有的先天具备,比如长者、尊者、贵者、客者、陪者,有的在喝酒过程中自然形成。一旦进入了酒场的核心位置,被众星捧月般的环境包围,多么低调从事、定力坚挺的人,往往禁不住别人的哄抬热吹,有意无意有形无形地表现几下。当然到了这种场合,如果不急于表现个人风度,或能说,或能喝,或能劝,或能耍,也可能让一些势利眼们看扁了。居于核心地位的人,无论怎么表现都是正常的应该的。某种意义上讲,酒场合就是看核心人物表现。有酒助兴,什么样的表现全不在话下。

  2花钱做东的人。东道主花钱请人喝酒,用钱买主场和说话权,这本是理所当然的事。为了突出自己的特殊位置,东道主们不甘于寂寞低调,从第一杯酒开始到满堂红结束,他们想方设法地表现说话权和主导权,以免落个花钱白请客,起码给到场的人们留下深刻印象。许多时候花钱做东的人,自己没有时间或能力组织场合,完全借助别人招集有关人员吃酒,在酒场上他们很不起眼,更不能成为酒场的核心与焦点。有的人默认了现实带来的尴尬,但多数人还是急于表现自己,使到场的人明白东道主地位。

  3满腹想法的人。酒场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平台,也是建立人际间良好关系取得实惠的载体,许多人尝到了类似的好处,因而善于在酒场上投机取巧走“终南捷径”。他们满腹势利肠,特别关注酒场人员的身份职业经济实力等要件,尤其酒场中坐着上司或上司的上司或自己有求的人,他们便耐不住投靠与巴结的爱好习惯,不管不顾地表现自己,上烟敬酒说奉承话,将酒场目标人拍摸的舒舒服服,近乎飘飘欲仙。本来酒场上没有多少说话资格,由于“出色”表现,却盖过大家喝独角戏。这种劣质的表现,往往还能唬住一些人。

  4表现欲强的人。有一种人特别在乎自己,引用“自以为是”绝对不会冤枉他。无论处在什么场合,总觉得自己无人能比,不管自己处于什么地步,千方百计地表现与众不同。谁请这种人入场,算是倒了八辈子霉,他们根本不顾及酒场的主题,只要自己觉得合适,刻意表现没有商量。或装傻充愣,或故作不知,或嬉笑怒骂,或不听劝导,他们的主题就是想展示自己所能。因为他们纳入不了主流,旁人不用多想也看出其心思,无论怎么表现不会引起大面积共鸣,不过一相情愿地自我安慰。

  5主动救场的人。这种人因为看事而比较高尚,他们不以个人的得失为己任,抱有喝谁捧谁的心理,生怕酒场达不到预期设想,而步入无奈的应付局面。场面热闹时,他们轻易不会表现态度与倾向,只要出现了冷场与别扭场面,便会奋不顾身地出面摆平,将自己的所有招数与能耐,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协调联动将酒场从低潮推向高潮。其实,别人无论如何动作,与他们没有几个相干指数,但是他们不能忍受失控的局面,到场喝酒应该极力维护业存的现状。既然酒场酒事说不清,还是将酒场顺利到底才为高。
酒场上最爱打官司的人          酒场上最受欢迎的人,与他的酒量没有多少关系,主要是看酒态度。人们都喜欢喝酒豪放痛快的,特别反感打酒官司的人,没完没了的酒官司,会把酒场的气氛破坏掉,弄得大家都很郁闷。

  我见过不少爱打酒官司的人,其实并没有多少正当理由,多是些鸡毛蒜皮的下三烂事。有的人本来能喝几杯,酒量公认的大,然而就是爱打酒官司,似乎不黏糊几下不过瘾。官司半天后还得喝下去,自己并没有少喝,反而惹得对方和酒桌上人很堵心,真是喝酒不讨好,可能喝多喝醉找罪受。

  如果罗列几条打酒官司的表现,没准看官们与我一起笑。我的同学老Q,他打酒官司十分低级,经常因为说他能喝不能喝起风波。有时别人劝他酒,恭维他能喝,希望他多喝些。他立马表示对方说错了,他说自己不能喝,并要求少喝点。别人当然不能轻易答应,甚至人家提前喝了,老Q就是不喝,别人越劝越来劲。非得大家一起说事,或者有比他厉害的人骂他,他才很不情愿地喝下去。下次遇到类似情况,依然要与他打几回合的官司。

  凡是爱打酒官司的人,性格比较固执好胜,好在细节上找输赢。某次我敬某人酒,我的酒杯比某人小点,他先是半开玩笑地让我换杯,好在同一平台起步。我说大集小集赶上了没办法,他说不换杯这酒没法喝。我嫌麻烦坚持不换,他嫌我杯小就是不喝。无奈之中我妥协了,让服务员换来新杯。也许服务员倒酒太大意,我的酒杯不满,对方又不喝,说倒满了对等喝。我有点恼火故意不添酒,那人非要我倒满,否则他不喝。碰到了这么个大霉头,一杯酒打了半天官司,要不怕影响别人的情绪,我说什么也不喝。看在大家期待的面子上,我违心地添酒喝下,再也没有理那人。

  爱打酒官司的人纯粹是事经,专爱挑别人的酒辞,稍微说得不到位,他们便拒喝并罚别人喝。这种场面司空见惯,不用举具体例子看官们也能明白。恐怕常在酒场走的人,都大小多少地实践过。碰到这种人,一般人会照顾大局并不计较,以多喝自罚换取酒场的和谐。但是碰到也有这种习惯的人,就会酿成一场持久的酒官司,说不定激起酒浪,甚至导致酒场不欢而散。

  有一次参加酒场,我把主要矛头对准几个上司,忽略了桌上的其他人,其中有个职能部门的长官很不高兴。见喝得快高了,他不怀善意地敬我酒。我看出敬者不善,就想以应付的方式躲酒。他倒了足足三两酒,非要与我干杯,我解释原因拒绝喝这么多。他说和领导喝有本事,怎么不与他喝,不要看不起人。我上来倔脾气就是不喝,双方僵持了五六分钟,别人怎么劝也不管用。最后,他将酒泼到地上,我气不打一处来,摔杯而走。后来别人告诉我,那人平时爱耍酒暴力官司,多数人打不赢他。

  酒场上没有原则问题,最多有些是非观念,实在喝不动喝不下去,也不要怕打酒官司勉强喝。有些酒官司主要源于太计较好怪理。比如,别人敬酒敬晚了,有的人非要讨价还价,没酒官司的程序他不喝。比如,人家先提出喝酒,可是有人偏偏他先提,如果不依着他,他会年糕沾鸡毛,不让他先提酒就无休止地打酒官司。比如,有的人可以一人敬多人,如果反过来,他说别人打沙子枪,不但敬他不喝,而且说得出做得出,别人不认输就要打酒官司。

  喝酒碰到一个爱打酒官司的人,还可以低调对付,如果碰到两个以上,那么整桌都会处于酒官司之中,很扫酒场的兴致。如果熟悉爱打酒官司的人还好办,因为知根知底提前可以做些预防,怕就怕与爱打酒官司的人陌生,一旦互不相让,都想战胜对方,那么酒场如战场,很可能草草收酒,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逃避酒场常用的六个借口         总结近几年的逃避经验,关键的关键要学会运用核心词“说谎”,根据不同的场合寻找不同的借口,在“说谎”上做好大小文章。我提倡做厚道人做诚实人,这是从大处从正面居高要求,有时光靠诚实厚道处理人际关系,容易落个傻实在并吃亏上当,因而善意的或无恶意的说谎,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宽容。经常在酒场转悠的人,有时出于工作生活需要,必须主动地积极地应酬;有时参加酒场既非本意又无奈,而且还没有多少必要。婉拒与直拒或与拒沾边,会让请客人丢面子不高兴,如果说出钢硬的理由,对方即使有些怀疑,也张不开嘴点破,甚至还要顺水推舟说些客气话,最后双方心照不宣约定下次再见。

  1谎称单位值班加班。这个借口对上班族来说最为直接,也最为管用可信,我就经常用值班加班当借口拒酒。因为我工作在基层,值班加班成为家常便饭,遇到非常时期,几乎天天值班加班,给外人留下经常加班的印象。说别的借口,也许别人不信或半信,一旦说加班值班,请酒人决不再纠缠,还开玩笑地说领到加班费请客。当然我也会顺势,答应人家下次我请客,至于请不请没人督查,先逃避一回是一回。说加班值班的谎,一定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一定要有因加班值班耽搁酒场的先例。如果根本没有单位,或者根本没有加班一说,就莫要弄巧成拙,实施无谓的得罪人工程。

  2谎说来了重要客人。应说这个借口最过硬,怎么使也不为过,因为陪上边来人或外地商家,这是每个人的分内主业工作,也是各种应酬活动的重中之重,稍微有点社会常识的人,都能理解如此说谎的真实含义。所以一般情况下,只要谎称要陪重要客人,请客的人决不会再死气白赖地缠酒场。我喜欢用此谎逃酒,而且谎起来与真的一样,甚至比真的还真,反正来没来重要客人,请客人也不会到单位调查,即使说走了嘴,随便找个理由就能圆场。当然此谎要经常地使用,不能间隔太久太久,以免被别人不适应。再有此说谎说多,也为今后真来重要客人时,却不能参加特别重要的场合,从反面进行了释解铺陈。

  3谎称家里有急事。说这样的谎,一定要看对方与自己的关系程度,而且要把急事说得有鼻子有眼,既不能无原则地诅咒自己,也不能轻描淡写,最好在老婆及其娘家身上玩花活,说得连自己都相信了。如果请客人与己关系一般般,只是临时动意或者为了凑数,这个谎怎么说都过得去。一旦请客人属于铁哥们儿或顶头上司,就要慎用此谎,万一碰到不看事瞎周到的人,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甚至还有帮忙的动因,恐怕不好收场。这个借口只能应急,实在找不到理由了再用,不能对同一人用多次,不能别人一请客就有急事,那样容易穿帮,以后再说慌不灵验,还惹得请客人怀愤在心。

  4谎称本人在外地。如果此谎不玩漏,应该说理由最为充分。人没有在本地,电话喝几句就行了,请客人不会要求坐飞机回来喝酒。即使所去之处离家没多远,个把小时能赶回来,除非特别重要的场合,离开被请者不圆满,否则也无人提赶场要求。说这样的谎还有个好处,能够掌握是否参加的主动权。拒绝别人后又觉得不妥,可以中途赶到酒场,就说才赶回来,既为自己找到台阶,还让请客人脸上有光。偶尔地玩几次,喝半场或少半场酒,也是间接的拒酒。不过,玩漏一次下次就不好使。我有这方面教训,因为说过在外地,却被请客的老同学在本地发现,每次再请客总先问在哪,弄得我很不好意思。幸亏他没有大面积宣扬,否则影响我的做人指数。

  5谎称正在输液或吃药。我说过这方面的谎,刚开始特别奏效,后来说得多了,别人就发生怀疑。有一次,我带着谎言勉强赴酒场,还特意用胶布在手背粘上酒精棉球,让朋友们观看输液成果。岂料特别铁的哥们儿小Y,一把抄过我的手将胶带撕下,并没有发现针眼,大家一起跟着起哄,先罚我喝下两瓶啤酒才开席。从此,在这个朋友圈里,我有病也不敢找病借口,想逃场只好找别的借口。但是,以后我更加注意一些细节,说病借口时,特意到小门诊往手上扎个眼,再装上几包药,以防推不开酒场,到场上不能自圆其说。为了逃酒逃得有理由,建议在酒场上多说些输液的话,给大家留下点印象,到时好取信于人。

  6谎称已答应酒场合。用这个借口说谎,特别值得经常行走酒场的人使用。一方面已经与人约定在先,总有先来后到;另一方面证明被请人酒场多,下次再请客要提前约定,还为以后说谎打开先河。更重要的是,说这种谎不怕谎不成,能够达到目的固然欣喜,实在逃避不开,勉强到场再去赶场,或以赶场的名义到场,也是间接地逃避,发言权牢牢掌握自己手中。我没有赶场的习惯,一是赶场容易喝多,二是赶场到头来几场都不讨好。许多人知道我不赶场,当我说已经安排场时,一般就自然而然地放过我。因而,没有场合谎称已有场合,并非为了炫耀,只是为逃避而说谎,即使有一天露了馅,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酒场上软招拒酒的人         酒场上敬酒劝酒是门正面学问,而与之相反的拒酒也是门负学问,它们属于矛与盾的关系,谁能打败谁,就看临场发挥了,说到底是定力问题。许多女人与我老婆一样,都有这样的观点:不信你不喝,别人会灌死你,还是你自己想喝。平时听此言,觉得特别有道理,不听也得听。一旦走到酒场上,老婆们的话就成了耳旁风,该喝不喝不懂事,该醉不醉不到位,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多数时候敬酒者的矛占主导地位,但是碰到会玩酒盾的高手,也拿软硬兼备的盾没有办法。我比较佩服酒场上会拒酒的人,他们有的硬拒有的软拒,本文重点写写软拒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理,千万不要往吃软饭的层面联系。

  有人对我说,拒酒的关键要脸皮厚,只要自己不想喝或喝不了,就要经受住敬劝人损贬的考验,以笑口常开不喝酒的精神,面对酒场上的外来力量。有种人坐在酒场上,就立志把自己当成软豆腐,无论别人怎么动作,他们都能临危不急不惧不恼,像笑面虎一样,把好话说尽也不喝,让别人把他们当成病猫。他们不评头论足什么理由,大有我不喝故不喝的故意。

  我的同事老P很有一套,遇到熟人们硬劝,他就嬉皮笑脸,让劝酒人行行好别客气;碰到陌生人敬酒,他夸张动作说自己是酒废,别与他一般见识,下次再会一定喝。他的策略是混过一次算一次,下次见面还这样。他的经验是要念好坚持经,三个回合劝不下酒,别人就没有耐心了,最后他笑到底,却没喝多少酒。我经常表扬他的酒作风,但是自己无论如何学不来,其实就是脸皮太薄。不会拒酒带来的直接后果,喝多喝多又喝多。为了少喝酒少难受,真没有必要在乎一张老脸皮,达到目的才是硬道理。

  如果想拒酒,最好读读老子的《道德经》,拿出处下的态度,对待酒场上的所有人。也就是说要甘于认输认头,不惜自贬自损自我挖苦,自己不拿自己当回事,绝对不能与别人争高低。我不时地搞这样的小动作,如果不想喝或喝不了时,别人走程序地敬酒劝酒,硬拒太生硬恐怕别人接受不了,我先开涮自己酒平洼,不是对手不是男人,我喝不了要求对方也随意。

  这还不能收场,就极力讨好敬酒劝酒人,或直接用语言对比着恭维,或主动地搞些服务,或动员熟人出面证明,总想以虔诚谦虚的态度感化别人。当别人以为我是弱者时,也就逐渐打消了灌酒的动因。我注意场合的环境,有时以语言处下,有时以不说话处下,只看别人喝酒表演,自己打坐在原地如同入定般,从不掺和别人的酒事,把自己当成局外人,希望别人忘记自己。只要装得和猪鼻子插根葱一样,也能蒙混拒酒。

  我认为酒场上最低层次的拒酒是找客观理由,不过逼得没有办法了,明知可信度有限也要找,即使很勉强很虚假很造作,总比不喝还挺牛逼强。有人归纳了酒场上拒酒的客观理由,无外乎以下几种。一是昨天喝多了现在还难受,再喝非现场表演不可;二是身体有病正在吃药,医生不让喝酒;三是这两天感冒输了先锋,并挽起袖子看针眼;四是自己开车来的,喝酒别让警察逮着;五是老婆不让喝酒,喝酒回家非打仗不可;六是喝酒后身体过敏,不信看脸已经红了。都是司空见惯的俗套子,没有一点新鲜感,明眼人一看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这理由那理由就是为了拒酒,赶上好脾气的人不计较不认真,也就不点破皇帝的新衣,赶上执著的人讲死理,自有一番没完没了的矛盾。当然现代人比较讲文明、讲礼貌,许多时候以客观理由软拒酒,也是一种特别出效率的方法。

  用软招的关键点在于耍蔫损,这种人不表白、不央求,也不对抗,而是一门心思地打时间差。我总结他们的经验做法比较到位:一晚来。等别人喝出状态才到场,顺其自然地躲过前几巡酒,再低调些真诚点,也许就被别人放过去。二早走。这叫做喝不了就跑,或者找特别妥当的理由提前退场,一定说得与真事一样;或者借口上洗手间,尿遁跑后不复还。三要出去瞎转悠。这种人往往不会死坐在酒场,屁股下面长了刺,隔三差五地到外边转圈,其实并没有什么具体事,就是为了躲避几杯酒,省去直接拒酒的麻烦。四是实在不行打电话。这电话打起来没完没了,从屋里打到屋外,从屋外打到屋内,别人不好意思打断通话,他们也就顺水推舟地少喝酒。当然还有第五绝招在等待,那就是装身体不适或干脆装醉,稍微看事的人也就不与他们过酒了。

  既拒了酒还不得罪敬酒劝酒的人,甚至取得同情和认可,才叫拒酒的最高境界。我没有这么高的水平,许多与我一样厚道豪放的人也做不到,所以拒酒的方式比较生硬。

  酒场上还有一种内存高附加值的拒酒人,他们软拒的行为带有喜剧色彩,酒没喝下去,却把酒场的肚子搞大了。这种人出手点就是转移视线,把焦点引到身外之人身外之物。比如有人敬酒,他们却找出比自己更该敬的人,敬酒人觉得很有道理,就暂时放过他们。如果敬酒人纠缠不清,他们就插科斗诨搅混酒场,掀起一波不黄也黄的小高潮,淹没敬酒人的声音。他们对付劝而没完的人,也是一副调侃与忽悠的嘴脸,采取引酒浇别人的方法,既让劝酒人不难堪,又能找到心甘情愿的替酒鬼,真神了。 ·酒场不醉皆有因         一说到醉酒,我就想起酒醉后的难受与洋相,好笑醉中不知醒滋味,也羡慕从不轻易醉酒的人。可是临场发挥酒水平,一旦放开酒情绪,说不定又走到醉路上去,许多时候真是没有办法。常在酒场走,哪有不醉酒。记得有位先哲说过,该喝不喝不对劲,该醉不醉也不对。

  阅读酒场上大事小情,并以我的方式表达出来,多数时候属于事后诸葛亮,体现一种总结和概括的能力,缺乏比较实用的前瞻性,但是绝不会凭空杜撰。比如对从不轻易醉酒的人,我就进行过专门的分析与研究,力争点到穴位上,用文字克隆出酒场。

  最容易想到的人,是大家公认不能喝酒的人。这种人滴酒不沾或仅沾几滴,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只因他们创出了牌子,打出名声,首先没人劝酒,如果不知情的人硬劝,自会有人出面解释和说情。当自己深陷酒官司不能自拔时,人家多自由多幸福多轻松啊,主要是提前打个好底,习惯成自然。这种人因绝酒而从不醉酒,肯定也费过不少口舌。

  我有一位要好的哥们儿,从没见过他醉过酒,连喝多后胡言乱语的时候都很少。他没有独出心裁的绝招,就是能够控制住量。他嘴下的量不是动态管理,而是量化到具体位置。喝白酒不过二两,喝啤酒不过二瓶,喝红酒不过二杯。只要到了刻度,老天爷敬酒他不喝,别人把他叫三大爷也没用。说得到做得到喝得到,这种自控力比大闺女要饭还死门的人,就怕醉酒失去?让他们醉上一回实在太难太难了。

  如果仔细认真地观察,大凡不醉酒的人都注意低调行酒,坐在一边默默少语一脸笑,几乎成为被酒场遗忘的人。不管装模作样也好,不管性格本来如此也罢,这种人从不爱出风头操持酒,该说的话一般漏不掉,该喝的酒程序也走,但就是不主动出击提议酒。低调的态度与喝酒量成正比,因为低调少惹许多酒麻烦,只要坚持,醉酒的几率微不足道。我反思自己的醉酒实践,绝大多数时候犯了高调张扬的毛病,这就是最好的惩罚。

  坐到酒场上最大的考验,是否能经得住性情酒的诱惑。许多人未喝酒前,还默念酒无阿弥陀佛,介入酒后就成了超俗人的酒肉和尚,把酒字经念得东倒西歪南腔北调。失去自控意识的酒大脑,喝醉完全自找的。我赞成这样的喝酒人,尽力喝酒却不为酒所动,情绪始终不渝地保持在同一水平线,表示好感觉得投机,交流起来多么热乎与默契,却不用酒当感情。他们从不与人拼酒,拼酒的结局往往两败俱伤;他们从不灌人,因为灌人者往往被反灌醉。他们理智稳重地对付酒场,没有激情没有冲动,这种人到猴年马月也喝不醉。

  有种人可不能忽视,他们既不掏药片不红脸蛋不扎小辫,也没开车没吐酒。他们内存较大的酒量,但从不轻易让人懂。坐在酒场上喝酒,酒来酒往一点也不装孙,至于他们能喝多少酒,谁都闹不清楚。他们既不扫别人兴,只要有人敬劝酒,肯定让敬劝酒的人过得去,你好我好大家好。他们也不乘人之危,逮着蛤蟆攥出尿,别人只要说喝得到位了,他们就此打住不追究。这种德高望重的人,坐在酒场上谁好意思灌醉他们,况且也灌不醉。 ·玩转酒场要“五清”         最近特意为酒场文字而进行酒场思考,觉得应该穿插普及些酒场的基本知识,在透视人性扫描社会现象的同时,更清晰地研究分析些实用技术,以利于坚持正确方向,把握个人言行和酒量,少走斜路、歪路、冤枉路。玩转酒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最起码要掌握“五清”的智慧。

  1搞清酒场的主题词。酒场已经成为中国人社交活动的主要载体,各个阶层、各个群体、各种职业的男人们,恐怕70%以上的人,都大小多少地参加过酒场。但是真正玩转酒场的,应该超不过7%。这是我凭空捏造的数据,主要想说明我设计的问题。不客气地讲,相当一部分人参加酒场,连主题词都没有搞清,稀里糊涂地喝了一肚子酒,灌得六神无主满地找牙,也是叔伯式的无真亲。因而搞清酒场的主题词相当重要,只有弄清楚喝酒为什么,才能做到怎么喝酒。不同的主题词有不同的喝法,比如参加婚宴寿宴,要多念喜歌并活泼向上;比如请人办事酒,要多加恭维别放肆;比如接待来宾的应酬酒场,就要礼节在先显热情。凡此等等,主题词就是酒场的中心思想,莫要哭了半天还不知谁去世。

  2分清酒场的小属性。酒场的属性决定着酒场的性质,也决定着如何实施应对措施。如果此酒场为公事,就要装模作样地玩形象工程,私人关系再铁钢钢的,只要上司板着脸,当下级的就不能表现出太随便,即使你是个超级大活宝,浑身上下渗透着大忽悠的本领,也要看酒场态势行事,该收敛时就稳重,该严肃时少贫气,一定要分出大小头,千万别本末倒置。说玄乎点,酒场有时就是工作环境的延伸,以酒为载体上演文字与等级游戏。当然喝闲酒就轻松多了,无论身份与职业,只要脾气相投交情很深,可以少顾及或不顾及酒外的东西。我们同学聚会时排位,依然沿着中专关系,班长坐在首位不动摇,而已经当上县太爷的小同学,他就很自觉地往下坐。这是公与闲的区别。

  3探清有谁参加酒场。作为经常游走酒场的人,谁到场或与谁喝酒,绝对是个大问题。不同人参加会有不同的策略对待,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场上主动权。有的人喝酒根本不管那么多,喝酒就是喝酒,爱谁是谁无所谓,往往造成酒场先天的不协调,等看到与己不合适的人在场,想回避已经来不及。有的人特别注意酒场的参加者,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此人多事。如果提前连与谁喝酒都搞不清,肯定缺乏充足的心理准备,碰到不该碰到的人,未免出现惊骇或尴尬。比如,有上司或老领导在场,本想晚去会或串个场,探清后就不能玩那个花招。又如酒场上有特别不对眼的人,为了避免出现意外局面,就要想法找理由退场。还如,满场除请客者外,都是不认识的人,这就要考虑是否还参加。

  4弄清酒场的位置。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有些人之所以玩不转酒场,喝了一肚子酒,最后闹个大灰脸,就是弄不清自己的位置,该说的话加倍说,不该说的不少说,该喝的酒一定多喝,不该喝的酒绝不少喝。在不适宜的时候,说了不适宜的话,喝了不适宜的酒,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毕竟中国式酒场是小社会的浓缩,当主客与次客或随从不一样,当主陪与副陪或凑数的不一样,临时叫来或自动找上门的也不一样,要站在什么位置唱什么酒,不能乱了套路和分寸。我就犯这样的错误,人家叫咱来专门陪酒,并指定被请者的某某某,结果到酒场后充起大尾鹰,既不敬酒也不劝酒,比客人们还深沉,竟然怪别人不知控制酒量。我当场是好受了,可是东道主很不满意,差点给我小鞋穿。

  5理清酒场的付出量。理论上讲量是可控的,但是酒量比较特殊,它里边融进精神心理情绪,具有很大的不可控性。清醒与理智时,谁都知道少喝或不喝,喝要有道有利,喝好别喝多喝醉。一旦进入实际操作程序,酒前的设想与承诺,统统见杜康去了,往往不按自己固有的量或设计的量行酒,最后喝得找不到北。这样一塌糊涂式的喝酒,肯定玩不转酒场,却被酒场玩了。认真观察了解玩转酒场的人,他们喝酒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什么时候出酒,和谁喝喝多少,都有一定指规。该喝的酒一杯不少,不该喝的酒尽量逃脱,实在被纠缠不清,也应付行酒。当需要喝多喝醉时,他们会大义凛然地往前冲,人倒下了还能闹个好印象。这种既狡猾又实在的人,才是玩转酒场的人。 酒场上最败兴的五种人         喝酒的初衷绝对为了助兴,因而兴致调动起来后,许多人就顾不得喝多醉酒了,甚至不惜违心地制造借口自我安慰,喝酒就是为的难受。其实谁醉酒谁知道醉酒的滋味,多么美丽可爱的幌子,都掩饰不住底气不足。因此,经常游走酒场的人,最反感不讲究酒场规则的人。有些人以我为中心,眼里根本没有酒场大局,有意无意地搞坏酒场气氛。按照惯例总结,酒场上最败兴的人主要存在这几种。

  1没有上司不喝的人。这种人缺乏友情义气观念,长着一对趋炎附势的贼眼,什么场合该多喝主动喝,什么场合该少喝不该喝,自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外人一般左右不了他们。明明能喝几杯,也时有喝多喝高时,如果他认为有利用价值的人或直接上司在场,会不计后果得失地向前冲,酒量仿佛从天而降,那刻意巴结讨好的劲头,生怕别人抢了先夺了宠。否则,看着酒场人都没多大用处,酒量酒兴顿失,即使别人多么热情热烈地招待,他们不为所动,仅仅象征性地表示,甚至无动于衷。

  2看酒菜下酒杯的人。他们特别在乎酒场档次和价位,见到名酒好菜高档宴席,不用提醒也会积极主动地出击,该敬酒自然忘不了敬酒,应敬一杯偏偏敬三杯。此举还不解气,往往不由分说地打圈喝,恐怕自己吃亏喝少,先达到自定标准再说。其实,他们并不以助酒兴为出发点,而是为满足贪吃多喝之心,很容易让外人评价没出息。一旦酒场上酒菜比较普通低档,他们便缺失膨胀的酒性,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不时挑三拣四,旁敲侧击。如果委托他们安排酒场,会不计请客者的实力和动意,大手大脚地往高处弄,弄得主人尴尬难堪。

  3经常说昨天又喝高的人。坐到酒场上,三杯没下肚,便拿出一副难受的样子,夸张地表示昨天又喝高了。偶尔地说起,肯定能够博得别人的同情与理解,会有意无意地照顾他,不让他喝多喝高。往往说昨天喝高的人,这次说过,下次还说,再下次依然说,容易形成口头禅,别人难以识破到底真喝高假喝高,不知该如何应对。将他当成喝高对待,不与他进行酒交流,他会反过来责怪别人无礼。将他的话当成耳旁风,按正常人约束酒行为,他又拿出喝多的理由拒绝。其实,他天天这样说,但天天也能喝,主要看酒场的人员、气氛和酒菜情况出酒。惹恼了劝酒人,恨不能将其踢出酒场。

  4说来久等不到的人。这种人说话不算数,特别不讲信用。提前通知酒场事项,他们当时答应得特别痛快,表示一定按时到场。然而酒场开席后迟迟不来,再打电话催促,他们反复表示快到了快到了。等酒场进行过半人还不到,电话又催,依然答应马上到。因约定在先,没有办法还要继续等待,弄得酒场上所有人兴致大减,谁也不好意思先说不。酒场快结束了,他们来电话了,说不能到场了,并且解释了一大堆充分的理由。整个酒场等一个人,最后以缺席告散,不管来者在酒场占什么位置,都给酒桌人添加大小不等的堵心。

  5中途不言不语离场的人。有种人平时看不出多自我,然而到酒场上特别不懂事。明明答应了主人的邀请,也按时入座,比较正常地进入酒场程序和状态,该敬的敬,该喝的喝,没有与众不同的异样表现。然而,喝着喝着就找不到人了。起初以为外出打接电话或进洗手间,越等越等不来,再找时不是关机,就是拒接,要么回答早已准备好的理由,反正他是不回酒场了。这种人或许真有急事,或许另有酒场,或许怕老婆责骂,或许已经喝高。无论哪种理由,都要与主人或客人打个招呼,不辞而别算哪般,惹得全场人失望扫兴。

  酒场败兴的人,大多形成了不良的习惯。归类于哪种人,他会不断地重复败兴形式。圈内人见怪不怪,碰到圈外多事者,难免发生不愉快和意外事故,不但搅了酒兴,也不利于个人的社会名声。 酒场上最风光的五种人         酒是十分性情的饮料,性情人喝了性情饮料,会变得比平时更性情,容易使情绪失控,表现出不该表现的本来面目。虽然是性情的自然流露,有些时候也容易产生误解,尤其扬扬得意风光百度的样子,别人嘴上不说,心里在评论这是小人得志。能风光的人,绝对存在理由支持,而且这是很难控制的表情。

  1坐在主次位置说了算的人。这种人是酒场的主体,或者职务高,或者岁数大,或者能跑事,他们的话很占话分量,某种程度上就是“圣旨”,有意无意地引导酒场的走向。没有人敢出面反驳他,大家都要顺着做,而且还要不失时机争先恐后地讨好他。尽管有人很不情愿,面对酒场整体形势逼人,也只好装腔作势,反正无原则地给别人戴高帽子,有酒掩护看不出脸红心跳,再说没有不受用别人吹捧并恭维的人。因为这些人掌握话语权,具备坐镇“充大”指挥的资本。酒场上的人从前后左右包围着捧场,他们的话又一句顶十句用,放到谁身上都难免飘飘然。这种被动风光是硬风光,想不风光都不行。

  2撮合成一场重要酒场的中间人。平时吃吃喝喝比较随便,尤其几个脾气相投的同学、同事和哥们儿,叫谁是看得起谁,如果不去再找不出合适理由,那非要找骂找抽找罚。毕竟这种情况仅限于小酒圈子。而有些大场合,不是谁都能撮合成;有些重量级人物,也不是谁都请得出。请人撮合酒场内存大学问,经营好这个活,可不容易,一旦玩熟了容易上瘾并成为半职业者。因为担当此任的中间人,要有广泛的人缘优势,还要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别人委托撮合酒场,那是信任中间人。所以当酒场撮合成功,别人会高看一眼,酒桌上被请者再故意给足中间人面子,没有比这更风光的。

  3带着好事喜事请客的人。这种场合比较宽泛,比如儿子娶媳妇,比如生了大胖小子,比如单位提了职,比如赚了一把钱,当然还有许多比如比如。人有好事脸上带,人逢喜事精神爽,再说谁也不可能天天有好事喜事。有了特别愉快的心情做基础,又有性情饮料助兴,还有一群酒友们瞎闹起哄,请客者情绪自然张扬高涨,想扣压也徒劳无功。酒长兴高,兴高酒长,从而形成酒与兴的良性循环。这个时候,再有人故意适时地提起好事喜事,请客者会情不自禁地意气风发。沉寂在好事喜事中,又是一帮十分投机的酒友助兴,恐怕人生的风光全部集中在此时,外人没有理由拒绝人家风光表现。

  4酒桌上现场办成事的人。眼下的许多为难事,在主管者的办公室里无奈,却能在酒桌上痛快淋漓地办成。当然这需要做些铺陈工作,一些潜规则和暗物质要提前办结。酒场其实就是走过场,寻求办事双方的平衡点,同时履行相关程序。无论是自己串通酒场,还是请别人撮合酒场,酒场一开席等于事情成功一半,主管者再正式表态,事情就落实到位。过程也许很复杂,但坐在酒场上就这么简单。有些人抱怨痛斥社会不正之风,可轮到自己,唯恐送不要请不到。这不,事情终于彻底解决,一方面心里踏实了,一方面也大小多少地有点自豪,即使没有用话挑明,脸上也呈现一片大好风光。

  5灌醉别人自己却无事的人。从理智上说,不应该以酒量大小论英雄。酒场实践并不买账,经常碰到这种情况,酒量大的人沾光,有时酒量大的还故意欺负酒量小的。他们以灌醉别人为乐趣,并当做风光的资本。这样做有些缺德,其实并不风光。但有五种人应该灌醉他们:一是特别霸道的,二是抢占风头的,三是好打酒官司的,四是爱耍酒疯的,五是想吃“豆腐”的。灌醉这五种人,让他们出丑受罪,算得上替酒场行道。不过灌醉别人也是技术活,既要有酒量豪情,还要有一定的方法,尤其多数人都想动酒灌他们,而且谁都拿不下的时候,谁能将搅和酒场的人灌醉,大家会高看二眼厚爱四层。借着酒劲,这种人自觉不自觉地产生风光感。 酒场上最显摆的人         有的人平时很张扬,但到了酒场就特别规矩,生怕被灌多灌醉。相反的情况是,有的人平时很低调,但到了酒场就控制不住自我,好像酒场是他一人的世界,变得特别张扬爱显摆,十分惹人反感。我眯着眼过滤大脑内存的酒镜头,最后定格在典型人身上。

  酒场上打接电话,属于正常的事情,谁没有个大事小情,赶上人家是“大忙人”,打接电话更是家常便饭。问题是打接电话也有道,出去打接或到背人处打接,既便于通话,又是对别人的尊重。然而爱显摆的人,并不考虑这些基本问题,他们认为酒场打接电话,正是显摆的大好时机,恐怕别人不注意或听不见,故意大声张扬,尤其电话里对方有求或有请或说事,这种人忘不了加点夸张色彩,以显示自己多么能耐多么有人缘。

  打接完毕,再往电话内容方面引领,那显摆劲头令人倒牙。不光如此,这种爱显摆的人,专门插空打接电话,如果有人提到他认识的人,立即抄起电话联系,张扬与那人多“铁”,进而显摆自己路子广人缘好。这种人有时还故意显摆新式手机,将铃声设置成邪乎音乐,吓人又吵人。

  彼此第一次见面或不太熟悉,难免进行初级的沟通和交流,几杯酒下肚后,互相问问职业爱好和社交圈等。城府较深的人,一般不说太多题外话,也不问对方周边人是谁。虽然有些周边人和自己相当熟悉,因为弄不清与酒场人的关系,万一说漏了说走嘴,轻者双方尴尬,重者可能为以后交往留下后患。

  喜欢显摆的人根本不顾及这些,或者一点这方面意识都没有。酒场上说人说事,没等别人发言,这种人便迫不及待地插话截话。这也明白那也清楚,好像没有他不认识的人,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正所谓:黑白黄通吃,回满汉全行。如果对方先说在哪单位工作,这种人跟着问某某某是不是也在那,他还与谁谁谁“铁”,而且他说的人一般情况下都比对方厉害,言外之意显摆自己也厉害。

  到什么层次饭店请客,多数时候由请客者按照个人实力安排,吃大龙虾与吃龙虾仔,显然不能相提并论。酒场上比较忌讳评论饭店,吃得好不好到不到位,个人心里明白或私下再说,当着众人面说是非,等于扇请客者的嘴巴。喜欢显摆的人就欠这方面考虑,吃着吃着便开始指点饭店,要么数落饭店档次太低,要么咒骂服务水平太差,要么挑剔炒菜味道太次。

  如果仅限于此,又的确是事实,还有可以理解的成分。但说这些话往往是铺垫,接下来他们就开始显摆自己的酒场风景,哪个饭店环境超四星,哪里的龙虾做得好,哪里的服务员长得好服务也到位,上次他在哪喝“五粮液”抽“苏烟”。这么一来,弄得请客者脸上无光。他们显摆来显摆去,一看就缺乏酒场的软硬素质。

  俗话说:烟酒不分家。许多平时很少抽烟的人,一到酒场便条件反射式地抽烟,而且越抽越凶。有的人抽烟不倒牌子,认准一种烟不撒手,除此之外的烟一概不抽。坐在酒场上,无论桌上香烟多好,他们很隐蔽地抽自带烟,既不问烟又不让烟,他们不解释不张扬。

  而爱显摆的人则不然,刚上来也许囿于情面又没酒精刺激,也凑合着抽两根桌上烟,抽着抽着就耐不住寂寞,尤其桌上烟比自己的烟档次低时,便大模大样地掏出自带烟,虚张声势地摆在桌上,甚至还主动给别人发烟,当然少不了白话与烟的渊源,或单位发的,或别人送的,或定期买的。这种公开透明地显摆,无非告诉别人他多么富有多么权威。这种人在显摆中舒服满足,别人却多了几分鄙视。

  酒场上的人大小多少地犯有通病,就是乘喜轻诺,更何况还有“酒场上话别当真”收底,即使许了愿,也可以不落实。从这个层面讲,偶尔的许愿或许些小愿,无论最后结局如何,没有多少人太计较。然而,以显摆的方式许愿许大愿,就另当别论了,至少说明许愿者是为显摆而许愿,这种愿许滥了,让人小瞧与鄙视。

  酒本来具备操作精神的功能,这种人借着酒劲的冲动,显摆起来有点刹不住车。他们往往有些经济实力和办事能力,也比较热心给别帮忙提供方便,但是他们必须将这个层面显摆出来,恐怕外人不知道。显摆到高潮处,这种人会主动提出替别人办事,而且当着众人面许愿,许愿内容实在又具体,至于最后结局,只有当事人清楚了。如果把他们许下的愿当显摆,也许就能原谅了。 酒场上最幽默的人         最近我正读《方成讲幽默》,忽然突发奇想,何不借劲说说酒场的幽默,也为我的博客添些笑料。在正式分类幽默人之前,先讲一段酒幽默,笑不笑由大家。

  广东人爱说粤味的普通话。酒场上广东人问北京的服务员:小姐,水饺多少钱一碗?广东人发音“水饺”如“睡觉”,“碗”如“晚”。小姐听广东人说“睡觉”多少钱一“晚”,便生气地骂他:流氓!广东人又以为是“六毛”,就说:要两“晚”。

  这个段子的可信度有多大,不好考证,但肯定来自酒场,又风行在酒场,不知逗乐了多少酒场人。有时我也会讲,但不敢当着广东人面讲。酒场需要幽默,幽默既可以调节气氛,还能规避紧张局面,这可是维系酒场和谐的滑稽剂。

  如同开场的“段子”,有的人专爱在酒场讲。但酒场上讲“段子”,并不局限于酒“段子”。有的人把酒场当成“段子”发布会,不用人请求,会忍不住地主动讲,而且讲起来没完没了,好像脑子里输入了“段子”数据库。幽默的原意是逗乐,“段子”最能逗人乐,善于并择机讲段子的人,用“段子”的幽默带动酒场幽默,大家在哈哈哈的气氛中,感到融洽快乐。讲“段子”容易上瘾,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讲,大部分人听过就忘,而有心的“段子”大王,自然是酒场受欢迎的人。

  “俏皮话”很多,坐在酒场说一二句并不难,难得话赶话反应快,这样才能起到搞笑的效果。有次我与同学聚会,席间一人不老实喝酒,有人检举他“蜻蜓点水”。我说此话太雅,应说“蚂螂洗腚”。我话音刚落,大家笑意还在脸上,老班长端起酒杯招呼大家:同“喜”,同“喜”。后来此事被人编成段子,至今在乡下流传。有的人就是靠说俏皮话玩幽默,渐渐形成习惯并良性循环,不让他说会憋得慌。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这种人也越说幽默水平越高。

  酒场上说话因酒性助兴可以随便点,但也不能太实在太直接,以防惹得外人不高兴,甚至得罪人家。同样的话,换成幽默的人说,因他擅长绕弯子抖包袱暴笑料,听话的人非但没有敌意,反而随着大笑。打个比方,某人没喝干杯中酒,如果严肃地质问怎么不喝干,那人会很反感。而有的人笑问想养金鱼吗,那人就痛快地补喝。服务员没有关门的习惯,客人说一次她关一次。这时有人说话,给她50元钱雇人开关门,服务员被逗笑了,以后效果很好。有一次吃饭菜老上不来,我叫来领班,让她先上盘“下脚料”,说得人家很不好意思。不一会儿,她亲自赠送两盘现成的菜,再次表示歉意。

  调侃别人多少担些风险,有些不实闹的人,容易将玩笑当真,弄不好引起大小误会。而且一旦调侃过头,也会发生语言争执和酒“暴力”。我仔细观察过酒场幽默现象,除非两人交情特别到位,一般不会直接调侃在场的人,多是玩语言空手道。而自我揶揄则是很私人化的事,或抓住某一生理特征,或针对性格习惯,或找出劣势与缺项,只要逗得大家高兴,随便给自己涂抹幽默符号。娱乐了酒场,并没损害自我,说不定在自我揶揄中,捎带脚将别人调侃几下。

  有的人搞幽默,完全靠嘴皮子和歪知识,可谓:“段子”酒场转,戏解妙答绕酒飞,逗得人们笑弯腰喷酒水。这背后依附相当可观的智慧和灵性。而有的人搞幽默,则动用比较独特的肢体语言。简单说,别人用手端杯喝酒,这种人却不用手,用牙咬着喝下去。再比如,挤出是非眉,弄出另类眼,由于表情太搞笑,别人不得不笑。将细小动作夸张到了滑稽高度,这就是幽默。如果酒兴致高,再现场表演几个小小魔术,更让众人开眼开怀开大嘴。

  幽默是一门学问,酒场的幽默特别助酒兴。当然,幽默也是男人专利,酒场幽默的人几乎没有女人。
 酒场上最不能忽视的人         记得有位网友跟帖说,中国80%以上的酒场都有挑战性具备杀伤力。我仔细品味网友的感言,没有用多大功夫就悟出其中的真谛,此言太得之。换句我常说的话表达,酒场犹如小战场,每喝非要喝倒几个才罢休,灌倒对方就是胜利,谁操酒谁就是酒英雄。摆出这种观点,肯定要挨明板子黑砖头。但是我这人不信邪,既然公布了研究成果,也就做好了牺牲的大准备。

  如果理智地考虑几下,许多人醉卧酒场有人笑,六成以上的时候处在酒外,而是被表面化的东西所迷惑,或忽视了对方的酒量,或者想找便宜找错了对象。验证验证自己喝多喝醉的经历,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酒场上的“弱者”最有杀伤力,也可以说酒场上的“弱者”最不可忽视。把弱者引起来,是在告诉网友们,酒场上一些所谓的弱者,其实酒量一点都不弱,甚至比那些逞强的人还强大。这些“弱者”是潜在的杀手,如果有人不慎看走眼,等待的结果是被人家拿下。

  千万别相信带药片的人,这种人也许有点病也许正在吃药,如果他们主动地掏出药来示众,别人要多长个心眼,尤其遇见带药片的陌生人,可要竖起耳朵提高警惕。虽然不能怀疑一切,也要多几个问号。因为有些人带药片就是为了少喝酒,或关键时候当黑马冲出来。关于这点,我以后还要专门写帖表述,这也是躲酒少喝的阴招之一。酒桌上碰到带药片的人,只有两个以上旁证才能半信半疑,不要与他们过酒招。带药片的人打着病旗号,上半场没有人死气白赖地劝酒敬酒,他们占了先天的便宜,谁再与他们拼酒或者对酒,绝对傻瓜一个。我的态度是,对带药片的人要么当真有病,要么就当真没病,一定小心带片人后边的酒刀子。

  红脸蛋的人也能唬住人。酒场上经常见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几杯下肚或稍微沾点酒,脸就变得通红通红,像个“活关公”。他们正好以此为借口,要求少喝或不喝,外人见到这模样,也往往容易发慈悲,只是礼节性地走走酒过场,并不真与他们较酒劲,能不敬就不敬,能少劝就少劝,怕红脸蛋的人们醉倒难受。不能一概否认红脸蛋的人不能喝酒,但是酒场上红脸蛋的人多数能喝几杯。他们在红脸的掩护下,能够掌握酒场的主动权。对这种人还是使用上面的招,如果上来没有多劝多敬,最好保持到底别多事。谁觉得这种人好欺负,妄想落井下石,将红脸蛋的人灌多灌倒,没准倒下的是自己。我有一个同学就属于这种人,他经常因喝酒上脸少喝酒,却以退为进诱人深入,灌倒不少自以为酒量大的好汉。按照曾经行过段子的顺序,这段该写扎小辫的,也就是指酒场上的女人。我赞同这样的观点,叫做女人不喝是不喝,一旦端起酒杯,恐怕是大老爷们天然的克星,这种实例举不胜举。一般的女人坐在酒场上,尤其在陌生的环境里,她们上来都喜欢装淑女,端着架子不喝酒,别人劝酒敬酒只是象征性地抿抿,摆出弱不禁酒的样子。如果没有人往深里劝往高处敬,她们会顺水推舟地少喝多看。如果真以为她们酒量不行,那五分之四的几率看走眼。大凡敢往酒桌上坐的女人,基本上都有点量。只要她们一端酒,明眼人就知道有没有。对酒桌上女人应该敬着走,别把酒歧视用在她们身上。我经常见到这样的场景,一些不怀好意的男人们的想揩女人的酒吃,结果被反灌得一塌糊涂,丢人现眼事小,弄得伤痕累累就不值得了。

  有些特殊身份的人也算弱者,比如专业司机或开车喝酒的人。人们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对开车喝酒的人比较宽容,一是不与开车人喝或少喝,二是开车人想多喝酒时会有人制止,三是提前为开车人考虑酒后事。开车喝酒的问题,我已经写过专门帖子,这里不再往深里说。有些时候开车人正是利用人们的善良心理,故意开车赶酒场冒充弱者,车与药片一样成了道具。现实中有不少这样的人,或凭着酒量大自信酒后开车没有事,或开车喝酒已经成为习惯,如果喝酒不开车或者开车不喝酒,这种人浑身不自在。碰到这种人,既别因为开车照顾他们,一味地他们太客气;也别觉得他们开车容易被灌酒,想在他们身上找点乐子。因为开车人想喝不怕酒,不想喝有借口,谁与他们过不去,等待自己的酒结果可想而知。

  最后想说的弱者是受酒伤的人,再直白点就是那些吐酒的人。吐酒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现场表演,只要别喷到桌上影响大家的兴致,打扫干净后继续进行。一种是主动跑到洗手间吐酒,但是能让酒场上人发现或感觉到。无论哪种吐酒人,按理说都是被照顾的对象,多数人不会与他们一般见识,不会再劝酒敬酒,把他们当成受伤者闲置起来。如果认为他们不值一喝不能再喝,恐怕就要出现判断失误。这其中相当部分人吐酒不影响接着喝,甚至因吐出酒水秽物,酒量不减反增。碰到这种人不服气找酒茬,不要被吐酒的假象所迷惑,尤其到了最后阶段,酒都喝得差不多了,这种人吐干净后重新挑战,别人想借势趁机把他们喝得更寒碜,稍有误导就会陷进酒中。非但没有摆平吐酒人,自己反而喝得东倒西歪说胡话。 酒场上最善于感动的人          年前参加私人宴请,几家子全体出动,约好一个不能少。然而两位有心的朋友,却将父母带来同乐,这下多了四个规划外的老人,害得服务员临时加椅子,怪好忙活一阵子。有老人们在场,主题自然要围着老人转。两位老爷子本来能喝几杯酒,由于都多少患快慢性病,医生嘱咐别喝最好少喝,他们平时比较注意克制酒冲动。酒瘾上来后,背着家人偷偷喝一小点,自己尽兴,家人装没看见。酒场刚刚启动,两位老人很收敛,并没放开喝。喝着喝着酒虫子开始泛滥,儿子每劝悠着点,老爷子都说就最后一杯,这最后一杯添加了N次。如果仅有一位老爷子在场还好控制,一加一等于小团伙,后辈们谁也不想太过分,怕伤及老爷子们的面子,正好成全了老爷子们得寸进尺的心理。

  喝出状态后,晚辈的话就是耳旁风了,两位老人鼓励着喝。一个说:不就血糖高点吗,没有大问题。另个说:不就心脏出故障吗,喝点没事。两位老爷子的越酒行径,有悖于身体健康的需要,绝对不应放纵。不过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的精神,着实让酒场上晚辈们感动,谁也再不好意思硬性禁酒,默许老爷子们喝个尽兴。幸亏酒后没有发生意外,否则一时的感动,会带来终生的遗憾。

  酒场上最感动的人,简单总结几句,就是以尊重加温和的态度,鼓励弱者别拿病当回事,该喝酒时还要喝,而且能够找到许多应该喝的理由。这种人为了强化说服力,会适时掏出自带的药片,说不定现场吃几片给被劝者看。提倡不提倡这么做另当别论,起码视酒如归的行为,一定能感动许多酒场上的人。感动之下无弱兵,用不着动大手术,软刀子照样把拒酒的人拿下。一言概括之,带病坚持喝酒的人最感动人。

  我见过这样一种人,坐在酒场上从容不迫该喝准喝,关键时还能递出几句关键词,拉动酒场的和谐活跃的大气氛。气氛对酒场来说,是第一位的重要,没有气氛的酒场,喝不出情绪喝不到位,喝了半天等于白喝。白喝的酒场,就失去了酒场的意义。正当别人以为这种人能喝会喝时,变盘就开始了,他们脸露难色显示疲态醉相。问来又问去,其实他们并不能多喝或喝多,只是为了酒场大局不扫别人兴,才捧出“一不怕酒,二不怕多”的意念下酒。明白原委后,除了感动还是感动,竟然没有更好的文字来评价。

  酒场上的感动事,往往是互相的。你感动了我,我要反感动你,感动加感动,伴随酒成长,那酒非喝疯狂不可。我有些时候容易被别人感动,更容易感动别人,那是因为遇见了惺惺惜惺惺的同路人,决不能把感动藏起来,甘居人下。我的信条很简单,你豪放我比你还豪放,你实在我比你更实在,你义气我比你再义气。只要别人做出这些感动事,我会加倍地回报过去。结果不言之明,感动的气场,不时制造喝多喝高的指数,但是有感动垫底咱愿意。

  有种人敬酒或劝酒,不是靠玩花活耍嘴把式,而是动用以身作则向我看齐的大手笔,不信春风唤不回。这里要提我的同学Q,他为人仗义也有点量,碰到难缠户卡酒时,语言已经成为奢侈品,他便埋头自话自喝,一杯不行二杯,小杯不行大杯,直到把对方喝动心.感动的力量有时是无穷的,有时也有局限性.如果当事人就是不买账,也会感动旁观者,众怨难违不能全得罪,最后无可奈何也要喝下去。要知如此,何不趁着感动劲喝下,至少闹个看事知趣。

  想感动别人必须感动自己,许多时候感动是用酒表达的。坐在酒场上,我特别欣赏佩服这样一种人,别人敬酒或劝酒,并不指望他们喝干,出于说得说不得的原因,他们只要沾沾端端就完事,但是他们出乎常规地痛快喝掉,让外人吃惊中感动,印象的美好会更美好。同样是这种人,当他们能喝酒敬别人时,尤其面对不胜酒力或不知酒深浅的人,自己主动先喝为敬,要求对方随意喝,喝多喝少并不计较。面对如此大度宽容的人,一般人产生不了大感动,也会产生小感动。在感动的召唤下,酒场自然而然地向预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