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 火 文章内容:大姜生产综合管理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32:41

大姜生产综合管理技术

  •  
  • 姜的栽培管理技术 

      (1)分次追肥。一般追肥2~3次,前轻后重。第一次追肥在生姜出苗后进行,每亩用腐熟的粪肥500千克,加水5~6倍浇施;或用尿素10千克,配成0.5%~1%的稀肥液浇施,促苗生长。第二次追肥在收娘姜时进行,施肥量比第一次增加30%~50%,仍以氮肥为主,施时如雨水较多,可在距植株10~12厘米处开穴,将肥料点施盖土。如姜田基肥充足,植株生长旺盛,表现无脱力现象,这次追肥可以不施或少施,以免引起植株徒长。第三次追肥在初秋天气转凉,拆去姜田的荫棚或遮荫草后立即进行。这次肥料主要是促进姜的分枝和膨大,要适当重施,并要氮、磷、钾配合,一般亩施尿素20~25千克,硫酸钾20~25千克、过磷酸钙10~15千克,均匀撒施种植行上,并结合进行培土。

      (2)中耕培土。生姜生长期间要多次中耕除草和培土。前期每隔10~15天进行1次浅锄,多在雨后进行,保持土壤墒情,防止板结。到株高达40~50厘米时,开始培土,将行间的土培向种植沟。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夏季多雨,应结合培土将畦沟深挖到30厘米,并把挖出的土壤均匀放置在行间。待初秋天气转凉,拆去荫棚或遮荫草时,结合追肥,再进行1次培土,将原来的种植沟培成垄,垄高10~12厘米,宽20厘米左右。培土可防止新形成的姜块外露,促成块大、皮薄、肉嫩,是争取优质高产的必要措施。

      (3)灌溉排水。种植后保持土壤较干,以利土温的回升。但如久旱不雨,影响出苗,也要适量浇水。出苗以后,保持畦面干干湿湿,不宜多浇。雨季来临,要及时清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使根不受涝而免遭腐烂。拆去荫棚或遮荫草以后,正是姜株分枝和姜块膨大时期,要在早晚勤浇凉水,促进分枝和膨大。收藏前1个月左右停止浇水,促使姜块老熟。

      (4)遮荫防暑。人夏以后,在当地气温达25℃以上时,在姜田中搭荫棚或插草遮荫防热。入秋以后,气温降到25℃以下,及时拆除遮荫物,以增强光合作用和同化养分的积累。长江流域多在6月上、中旬遮荫,8月下旬至9月初拆除。搭荫棚即在姜田畦面上用细竹或树枝、芦竹等搭1~1.1米高的平棚架,顶上夹放稻草秆或油菜秸秆等,稀疏排放,约遮去一半阳光;亦可用灰色遮阳网代替秸秆覆盖。插遮荫草可在姜行的南侧、距植株12~15厘米处开小沟,插入谷草或短芦苇等,交互编成花篱状,直立或稍向北倾斜,为植株遮去一半阳光。

    姜的间套作栽培技术 

      姜实行间套作栽培,既能充分地利用苗间空隙地提高复种指数增加收入,又能减少搭遮荫棚的费用,解决姜不耐强光的问题,起到遮荫、避光的作用。但间套作必须选择适宜的作物和品种以及栽培时期。姜早期与早萝卜、莴笋、小白菜等先套作,后再套进爬地冬瓜或西瓜、玉米(稀植)或者莱豆、豇豆(独柱),也可套棚架或牌坊架苦瓜等莱,但必须分清主次,不可过多,以免影响主作生长。姜还可与芋间作,即在姜畦四周间芋子,芋的茎叶对姜起遮荫避光作用,9月以后日照减弱便收获芋子,促进姜旺盛生长。

    姜的芽生产栽培技术 

      近几年,为了扩大生姜出口创汇,各地总结出一整套姜芽生产配套技术,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姜芽分为普通姜芽和软化姜芽。

      普通姜芽的生产技术与常规生姜栽培技术类似,但也有不同,主要应掌握以下几点:①要选用分枝多的密苗型品种,使生姜的分枝多,成芽数也多,制作姜芽时可利用部分也多,便于多出产品;②采用较小姜块播种,降低投资,提高种姜利用率,而且较小姜块产生分枝数亦不会太少,不影响姜芽数;③增加播种密度,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使单位面积上分枝数增多,成芽数亦多,有利于多生产姜芽;④栽培技术上注意加强管理,增施基肥,及早追肥浇水,促进生姜提早分枝及生长,同时注意插好插密姜草。

      姜芽制作一般可在生姜长足苗,根茎未充分膨大前开始,直至生姜收获期都可以进行。具体方法是:采用筒形环刀套住姜芽(苗)向姜块中转刀切下姜芽(苗),制作成根茎直径1厘米,长为2.5~5厘米,根茎连同姜芽总长15厘米的成形半成品,经过醋酸盐水腌制后即为成品。一般为三级:一级品根茎长3.5-5厘米;二级品根茎长3~3.5厘米;三级品根茎长2.5~3厘米。

      软化姜芽的栽培技术如下:软化姜芽是在没有光照条件下培育的新产品,它具有嫩、鲜、香、脆的特色,主要用于出口创汇,效益高。进行软化姜芽生产需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建好培育场地。可以利用空闲房屋、仓库、防空洞或大棚、中棚、日光温室等改建的培育室。场地内需配备育芽苗床、增温设备,建好通风散气口。苗床可用水泥板或砖砌成多层支架形式,可利用地下火道或电热线加温,在场所的一边或四周留通风散气口。

      (2)培育技术要配套。要选用肥壮、无病虫害的小姜块。催芽时将姜种堆起,高1米左右,喷适量水,盖细沙保温保湿,维持堆内25℃温度。待多数芽萌发但未生根之前选芽掰块,按芽大小分级育芽。然后在4~5厘米厚沙床上排种,注意使芽排齐向上,然后上面盖5厘米细沙。每亩用种约为250~350千克。姜种上床后立即用喷壶喷水,湿透床土,在多数姜芽出土后喷第二次水。采姜芽前7~10天根据床土干湿情况喷适量的水。喷水保湿时可根据生长情况,在水中溶人少量氮磷钾速效肥喷施,浓度要小于1%。培育场所内保持80%—90%的湿度。在姜芽出土前后保持25-28℃床温,采苗前10天保持25℃床温。注意在出芽后特别是采芽前几天适当通风换气。

      (3)采收姜芽应及时。姜种上床45~50天,大部分芽苗长至30厘米高时,即可采收。把姜块用工具起出然后把姜苗掰下,去掉芽苗上的须根,冲洗干净即可。超过30厘米的芽苗可以切去顶芽。

      (4)适当进行加工处理。芽苗取下后,若根茎过粗,可用环形刀切去外围部分,根据根茎粗度进行分级,然后切去姜苗,使总长为15厘米,然后放人醋酸盐水中进行腌制。腌制完成后,以10支为一单位捆好,装罐,倒人重新配制的醋酸盐水,密封,装箱后即可外销。

    姜的收获

      (1)收种姜。又称收娘姜。种姜发芽后,其营养物质并未完全消耗,也不腐烂,仍可回收上市,俗称“生姜还是老的辣”就是这个道理。一般在苗高20~30厘米、具5~6片叶时,即可采收。采收方法:先用小铲将种姜上的土挖开一些,用手指把姜株按住,不让姜株晃动,另一手用狭长的刀子或竹签把种姜挖出。注意尽量少挖土,少伤根。收后立即将挖穴用土填满拍实。回收的种姜比种植时约少20%。若已出现病菌侵染或多雨期则不宜收姜,否则造成伤口易引起姜瘟病侵染蔓延。

      (2)收嫩姜。又叫收子姜。长江流域收嫩姜期适宜于白露前后开始。此期姜的幼嫩根茎已迅速膨大,水分多,组织柔嫩,宜于鲜食,调剂秋季蔬菜淡季,也可腌渍泡菜、酱菜等。也有提早于立秋开始收获的,但产量较低,采收愈早,产量愈低。通常先采病株上的新姜,但不耐贮藏,每次不能采收过多,以免腐烂。

      (3)收老姜。在植株大部分茎叶开始枯黄,地下根状茎已充分老熟时采收。生姜不耐霜冻,要防止采收过迟受冻,一般均在当地初霜前采收。要选晴天挖收,剪去地上部茎叶,不用晾晒就可贮藏,以免晒后表皮发皱。

    姜的储藏技术 

      (1)姜的短期贮藏保鲜。如进行加工利用,需作短期贮藏保鲜。选室内背风处先在地面铺一层湿润砂,然后将贮姜竖立密排在上面,每排一层盖5~6厘米湿润砂,如此可堆0.8~1米高,最上部盖湿润砂10厘米,然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湿。注意地面勿进水,前半月可不盖薄膜。

      (2)姜的井窖贮藏。选择避风向阳的山坡地或丘陵地,向下挖一坛或井窖。口径60厘米左右,深2~2.5米,下部直径1~1.3米,在井壁上每隔50厘米,由上向下挖脚踏坑,在井下按 120度角均匀向三个方面掘进,各挖掘一个顶部圆拱形的洞室,洞室高1.3米、直径1~1.2米,每室可贮藏姜块约400~500千克。贮姜时剔除病、伤、烂姜,将姜块竖摆洞内,每排一层姜,撒盖5~6厘米厚的清洁湿润细沙,湿度掌握以手握成团,落地散开为度。一直摆到高1米左右,然后用砖块和泥草封闭洞口。在井口搭小雨棚防雨。进窖初期外界气温较高,姜块呼吸热较多,井口须敞开通气散热。到气温降到0℃左右时,应封闭井口,当气温降到—5℃时,应用草把塞紧井口,上盖薄膜和草帘。气温转暖后又要随时减少覆盖,使之通气。窖藏期间要定期检查,特别是人窖后半月内要检查,如有异常现象要及时翻窖。检查前点灯笼下放,如井下缺氧,则烛火熄灭。待通气后才可下井,以保证人的安全。

      (3)姜的半地下室贮藏。在无山坡地,地下水位高,不能挖井窖的地方采用。选避风向阳的较高平地,挖深1~2米,以不见地下水为度,坑宽4.5米,长随需要贮姜数量而定,一般为10米左右,在坑四周砌墙高2~2.5米,约有3/4在地下,1/4在地上。上盖屋顶,用芦苇、稻草隔热、保温,在室南边开门,下阶梯入室,中为走道,两边砌贮姜池,室南北两头地上部各开小窗两个,对应于两个贮姜池。天冷关闭,并在地上部四周围草帘保温;天暖拆除草帘,并开窗通风。在贮姜池四周围草帘,中间摆放姜块,芽头一律朝上,摆一层姜,加盖一层沙,堆高1~1.3米,上盖10厘米湿沙,再盖草帘保温。在姜堆上、下层插放温度计,监测姜温。

      无论采用哪种贮藏方法,前期窖温宜保持15~18℃,不能超过20℃;中后期以保持10℃左右为宜,相对湿度宜保持在 80%`~~90%。在人窖后半月内须勤查温湿度的变化对姜块的影响,以后每月抽样检查一次,寒冷期须选晴天中午或午后下窖检查。

    姜的良种繁育  姜以根茎进行无性繁殖,但根茎易感染腐烂病等病菌,同时各地串换姜种很勤,品种混杂、退化较严重,很有必要进行良种提纯和繁育。姜良种繁育的方法,宜采用母系提纯法,其主要程序是:种姜选植、单行选留、分系比较、中选优系混合留种供作原种。

      (1)种姜选植。种姜选择色泽鲜、有光泽、组织细密、无伤痕、无霉烂、无糊解发汗的姜块2000块以上,人选择圃单行种植。

      (2)单行选留。第一年在选择圃种植的种姜,除按品种的标准性状进行选择外,主要注意抗腐烂病和耐贮藏性的选择,并做好观察记载。

      选择时期:①生长盛期:选株丛大,全行生长整齐,叶青绿无萎蔫、无卷缩的姜行200行以上。②生长末期:照上述标准复选 150行以上。③收获期:选姜块肥大、姜芽无腐烂、无水渍的姜 100行以上,人窖单藏。④出窖催芽后:按种姜选择标准决选,并注意选芽口多而完整的株行(50行以上)的姜种人株系圃种植。

      (3)行系比较。①田间设计:各行系按顺序排列,不设重复。每行系为一小区,至少有5行,每隔10个小区设一对照(为原来的生产用种),四周设保护行,按常规栽培技术管理。②比较与选择:以行系小区为单位,进行比较选择,观察记载和优系选择方法与单行选留同。入选优系如特优,则单独贮藏,加快繁育;如性状相似,抗病,整齐一致,则混合收贮,供作原种;若性状和抗病仍不理想,则仍需进行种姜的单行选择和行系比较,直到选出该品种的抗病优系为止。

      (4)观察记载项目。①原种田调查;②性状调查;③病虫害调查;④窖藏观察。

      (5)原种繁育的栽培技术。与前述栽培管理同,但栽植密度稍稀。

    姜的留种

      姜是无性繁殖,长期栽培易发生退化现象。为了保证品种不退化,年年高产,最好选无病害、高燥、肥沃的田块设专门的留种田。生长中期多施钾肥,少施氮肥,防止植株徒长,促进根茎充实,即使去除病株,收获前半个月停止浇水。采收一般在晴天土壤较干时进行,用剪刀齐姜秸内顶芽上部剪平,不要损伤顶芽。剥去母姜,铺于室内晾数天,使其蒸发表面水分,不必洗涤,入室贮藏。贮藏适宜温度为10~15摄氏度,相对湿度为9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