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是急流》原文:十大元帅十大将五十七上将(珍贵照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56:26
       十大元帅十大将五十七上将(珍贵照片)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分别评出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周恩来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将军衔,授予55人上将军衔,授予175人中将军衔,授予801人少将军衔。中国著名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由此确立。十大将军: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1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 十大元帅1、元帅——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县人       朱德,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朱德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朱德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翌年,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他又见到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一个旧军队的将军想入党,这使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大感惊讶,尽管鼓励朱德追求进步,却未同意。       1922年秋,朱德乘船赴欧,到德国学习战术,并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翌年,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朱德又入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并在军训班学习。在那里,他提出回国后如打不赢就上山,令苏军的教官惊讶。 1926年朱德回国后,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并秘密做***的工作。1927年南昌起义时,朱德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任第九军副军长。起义军南征潮汕失败时,他在危境中率领“铁军”余部近千人进入粤北、湘南,于1928年4月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建立了红四军并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1930年,朱德成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翌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此后几十年间,“总司令”在党内成为朱德的代称。在红军长征时,他有时也担负具体作战指挥。 抗战初期,他率八路军总部前往太行山前线。1940年回延安后,因年纪已大,主要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局,不过1947年攻克石家庄时他曾亲临前线指挥。 建国后,朱德先后任国家和党的副主席、人大委员长,1955年授十大元帅时为第一名。 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不同意给彭德怀那样定性,被有人说成年老糊涂。“文革”初定林彪为接班人时,他不表赞成,1975年又率先揭发江青,可见心底如明镜。 1976年7月,朱德以90岁高龄去世。毛泽东曾称他是“红司令”,并说,“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 2、元帅——彭德怀(1898-1974)湖南省湘潭县人 彭德怀,在军史上的地位仅次于朱德,授衔时是军委工作的主持人,又是第一野战军的代表。尽管他军事业绩上有胜有败,但从平江暴动到朝鲜停战,一直在第一线从事战斗指挥,这一点全军无人可比。他的军事造诣并不出色,但二十多年身经百战的资历足以使他傲视群雄,位列元帅第二理所当然。 3、元帅——林彪(1906-1971)湖北黄岗县人 林彪,第四野战军的代表,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称第一。但他在十人中的资历倒数第二,位列第三是由于当时他是十人中除朱德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 林彪原名林育蓉。湖北省黄冈县人。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五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一九二七年在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连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营长、团长,第一纵队司令员,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红军大学校长。参加了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联军总司令,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指挥了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司令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七、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副主席。 “文化大革命”中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结成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有预谋地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阴谋败露后,于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坠机身亡。 一九七三年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一九八一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确认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 4、元帅——刘伯承(1892-1986)四川开县人 刘伯承,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他在军事指挥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对中国军队正规化的影响最大。 白崇禧称他是“共军第一号悍将”,而毛泽东对他则别有看法。授衔时刘伯承在党内军内已无实权,位列第四的原因一是因他的资历,二是他在军中人望甚高,三是毛泽东不会将他对刘的看法公开化。 5、元帅——贺龙(1896-1969)湖南桑植县人 贺龙,借助南昌暴动总指挥。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资历成为元帅。他未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军事造诣和战绩没有任何出色之处。他创建红二军团时有很强的封建宗族色彩,在十年间洪湖苏区仅能自保,谈不上发展。后人往往将此归罪于夏曦洪湖肃反,其实鄂豫皖苏区的肃反比洪湖苏区更为严重。抗战时一二零师是八路军的三个师中力量最弱、战绩最小的,长期担任预备队的角色。贺龙解放战争时仅任晋绥军区司令这一兵团级的职务,建国后任体委主任。但如仅就表象认为贺龙一无是处也不客观,授衔时他在军委中位置仅次于彭德怀和林彪,庐山会议后他更担任了军委第二副主席,成为毛泽东牵制林彪的首要人物, 六五年取消军衔制就出自他的手笔。 6、元帅——陈毅(1901-1972)四川乐至县人 陈毅,一身代表着南方三年游击战、新四军、第三野战军三个派系。他是半路出家从军的文人,军事造诣有限。抗战以来他指挥的较大战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要依赖粟裕。但他在军中的资历和地位,以及他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历史渊源, 而使得这三个派系的代表人物只能是他,不可能是粟裕。 7、元帅——罗荣桓(1902-1963)湖南衡山县人 罗荣桓,众所周知他是政工元帅,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意味着中国军队所特有的中国特色。在十大元帅中他的资历最浅,二七年入党,从未担任过战略方面的最高职。同时他又是十人中学历最高的,上过大学。 8、元帅——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台县人 徐向前,同贺龙类似,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分成为元帅。他的资历仅高于林彪和罗荣桓,在黄埔一期毕业生中原是不被看好的人物。他的军事业绩最显著之处是曾指挥过一度是红军中最强的红四方面军。但自从指挥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全军覆没后,再不曾有过值得一提的战绩。解放战争时他仅任兵团司令,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攻克了太原。由于红四方面军这一派系人数众多,必须在元帅中有代表人物,曾为总指挥的徐向前就是最佳人选了。 9、元帅——聂荣臻(1899-1992)四川江津县人 聂荣臻,华北野战军的代表。尽管他曾在黄埔军校任职,但实际也没有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他指挥华北野战军同傅作义对峙三年,没有出色的战绩。他一生的军事业绩中,凡辉煌之处往往与林彪有关:红军时期他是红一军团政委;抗战开始时他担任一一五师副师长;平津战役又是东野与华野联合作战,以至于北京军事博物馆的一位创作员曾经说过:“要想写好《聂传》,先得搞好《林传》。” 10、元帅——叶剑英(1897-1986)广东梅县人        叶剑英,没有派系背景,没有实际战绩。由于在十人中名列最后,容易诱发人们揣测。实际上,因上述几个因素的制约,除他之外找不出别人能平衡这个位置了。确定叶剑英为元帅在于他的特殊地位和资历,从北伐直到建国,他一直充当着“中共军方在政坛上的代表”这一角色,除他之外党内军内再无他人有这种特殊地位了。而在资历方面,他的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和刘伯承。自云南讲武堂毕业后,他在粤军中长期担任高级幕僚的职务,当他协助老蒋率黄埔学生军第一次东征时,林彪还没进黄埔的大门呢;长征中他一度接替刘伯承任红军总参谋长;解放战争三年,他又任总参谋长直至建国。在重大历史事件中,他两度扮演了微妙的角色。二七年七月他向贺龙、叶挺通报朱培德的动态而直接引发了南昌暴动;三五年过草地时他的作为又导致了红军的公开分裂。且不说他在以后的岁月中,对粉碎“四人帮”和华、邓之争所起的微妙作用了。至于他本人军事造诣与指挥能力如何,历史没给他机会证明。 开国十大将军粟裕(1907-1984) 湖南省会同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七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王树声 (1905-1974) 原名王宏信。湖北省麻城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许光达(1908-1969)原名许德华。湖南省长沙市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陈庚(1903-1961) 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县人。一九二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罗瑞卿(1906-1978) 四川省南充县人。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一九二八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张云逸(1892-1974) 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广东省文昌县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参加辛亥革命和讨袁护国战争。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肖劲光 () 湖南省长沙人。一九二零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一年赴苏联学习。一九二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徐海东(1900-1970) 湖北省黄陂县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克诚 (1892-1974) 湖南省永兴县人。一九二五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谭政(1892-1974) 原名谭世铭。湖南省湘乡县人。一九二七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特务营任文书、书记。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国57位上将01肖 克    上将              国防部副部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02李 达    上将              国防部副部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03王 震    上将              副总参谋长兼铁道兵司令员、政治委员04邓 华    上将              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05杨成武   上将              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防空军司令员06许世友   上将              副总参谋长兼南京军区司令员07李克农   上将              副总参谋长08韩先楚   上将              副总参谋长09张爱萍   上将              副总参谋长10张宗逊   上将              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11彭绍辉   上将              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12王 平    上将              总参动员部部长13吕正操   上将              总参军事交通部部长14李 涛    上将              总参三部部长15傅秋涛   上将              总参列队部部长16肖 华    上将              总政治部副主任兼总干部部副部长17傅 钟    上将              总政治部副主任18甘泗淇   上将              总政治部副主任19赖传珠   上将              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20宋任穷   上将              总干部部副部长21洪学智   上将              总后勤部副部长22周士第   上将              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部长23郭天民   上将              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部长24周纯全   上将              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25杨至成   上将              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26陈再道   上将              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兼武汉军区司令员27赵尔陆   上将              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28王宏坤   上将              海军副司令员29苏振华   上将              海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30刘亚楼   上将              空军司令员31刘 震    上将              空军副司令员32韦国清   上将              公安军副司令员33陈锡联   上将              炮兵司令员34陈士渠   上将              工程兵司令员兼军事建筑工程部部长35杨 勇    上将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36李志民   上将              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委员37周 桓    上将              沈阳军区政治委员38朱良才   上将              北京军区政治委员39杨得志   上将              济南军区司令员兼军事学院战役系主任40王新亭   上将              济南军区代司令员兼第二政治委员41唐 亮    上将              南京军区政治委员42叶 飞    上将              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建省军区司令员43黄永胜   上将              广州军区司令员44李天佑   上将              广西省军区司令员45贺炳炎   上将              成都军区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46阎红彦   上将              成都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47谢富治   上将              昆明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48乌兰夫   上将              内蒙古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49陶峙岳   上将              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50陈伯钧   上将              军事学院副院长51钟期光   上将              军事学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52宋时轮   上将              总高级步校校长兼政治委员53陈其涵   上将              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54陈明仁   上将              陆军第五十五军军长55董其武   上将              陆军第六十九军军长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了一名上将:56王建安   上将              沈阳军区副司令员57李聚奎   上将              总后勤部政治委员      以后,直到1965年取消军衔制,再未有人被授予上将军衔。这样,在195--1965年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时期,共有57位功勋卓越的开国元勋戴上了金光灿灿的上将肩章。      时隔23年后,共军于1988年再次实行新的军衔制,这次上将分两级:一级上将和上将;不设元帅和大将,以一级上将“封顶”。但首次授衔时,实际最高军衔为上将。1988年9月14日,中央军委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新军衔制首批    上将军官授衔仪式,共有17位担任高级领导职务的军官被授予上将军衔:58洪学智   上将              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59刘华清   上将              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60秦基伟   上将              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部长61迟浩田   上将              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62杨白冰   上将              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63赵南起   上将              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64徐 信   上将              副总参谋长65郭林祥   上将              总政治部副主任兼中央军委纪委第一书记66尤太忠   上将              中央军委纪委第二书记67王诚汉   上将              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68张 震   上将              国防大学校长69李德生   上将              国防大学政治委员70刘振华   上将              北京军区政治委员71向守志   上将              南京军区司令员72万海锋   上将              成都军区政治委员73李耀文   上将              海军政治委员74王 海   上将              空军司令员    五年后,1993年12月,又有6名中将军官晋升上将军衔:75张万年   上将              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76余永波   上将              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77傅全有   上将              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78朱敦法   上将              国防大学校长79张连忠   上将              海军司令员80曹双明 上将               空军政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