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岛英雄传说剧情:洪都中学——江西省现代教育示范校开展阳光体育推动快乐体育 (吉兆荣 邹素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07:05

开展阳光体育推动快乐体育  (吉兆荣  邹素兰)

 

                         南昌市洪都中学              吉 兆 荣  (330024)

                                            邹 素 兰 (330024)

                                

关键词: 阳光体育  快乐体育

 

在前不久闭幕的十七大,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了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特别提到了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只有让他们走到大自然中,走到阳光下,才能茁壮成长为明日的栋梁。“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阳光体育,在体育之外,更多的是崇尚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方式,并且试图以制度的形式保障下来。在应试的指挥棒还没有完全失去效应的时候,“阳光体育”更多的是倡导一种终身锻炼的理念,让运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等外来压力。让学生们通过阳光体育,真正热爱上锻炼,从而能够自觉增强体能素质,才是阳光体育的目标。从而提出了:“我喜欢、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口号。目前随着物质文明的日益增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从精神上也有了新的追求,特别注意是个人身体的健康.。身体健康最好方法是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快乐体育的思路开始进入了我们的教学中。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社会体系也就不得不融入这种思路。要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课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实践中,对他(她)们起到一定的健身和教育作用,从中得到快乐,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其实是倡导这样一种教育思想:体育与德育、智育血融于水,是不可分割的。“健康第一”不是排斥德育,不是否定学习,良好的教育应是完整的,是要让人获得全面的发展。“健康第一”是要达到这样的教育效果:“野蛮”其体魄的过程,同时也是文明其精神的过程。实际上,体育并不只是具有强筋骨的作用,同时还具备调感情、强意志的效果,甚至可以说,没有良好的体育,就没有良好的德育、智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科学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心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与课程事实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实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研讨的教学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是我们每个教学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如何在体育教学实践课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呢?在体育教学中,我们通常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在宣布了课的内容之后,有些学生就会在下面小声地说“嘿,不好玩”,因为通常实践课上都会安排一系列技术练习,学生的发挥空间甚少,学生会觉得无聊。有些学生认为他们在这种体育课上根本享受不到体育的“快乐”,只有自由活动的时候才感到兴致盎然。那么,我们是否用“放羊式”的教学使学生感到快乐就可以了呢?快乐是必然的,然而,这样的体育课又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呢?这就要讨论一下学校体育的任务了。
     学校体育以青少年为对象(其年龄一般在6—7岁—21—22岁),其目的在于促进生长发育,体格健美,身体健康,精神愉悦,帮助学生形成健身、娱乐、生活等方面的多种身体技能;增进体育文化知识,促进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形成,使学生在校期间有充沛的精力学习,为他们毕业后能够获得高质量生活奠定某些基础,创造有利的条件。不难看出,强身健体和掌握体育技能,学习体育知识是学校体育的任务,这样看来学生眼中的快乐体育是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的。体育锻炼本身是一件艰苦,枯燥的事情,传统的学校体育以技能教育为主,通过体育技能的学习,在完善和提高运动技能的前提下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我觉得这是无可厚非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快乐体育呢?快乐体育是指从情感教学入手,对学生进行以健全的身体教育和人格教育为目标的体育教育思想,它重视爱的教育、美的教育与各项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强调学习兴趣与创造学习。它不仅把运动和情感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而且视为直接目的。因此,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有利于培养自我体育能力与完美的人格,为终身体育奠定快乐体育以研究学生的情感需要、体育需要、人格需要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在自身愿望的需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上;把身体锻炼中的乐趣和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作为追求的目标之一;以浓厚的兴趣、顽强的意志、适宜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锻炼行为,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快乐、愉悦、和谐的情感与气氛。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快乐体育简而言之就是寓教于乐。这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成功教育的必由之路。快乐体育教学是把运动中内在的乐趣,作为目的和内容来学习的一种体育教学形式。它强调要以快乐的学习情绪贯穿教学过程,以达到让学生热爱体育,发展个性,形成积极乐观态度的多重目的。快乐体育尊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认为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有吸引力的事情。虽然体育运动本身是快乐的,但这种快乐是靠教师与学生共同发掘的,如果只是枯燥单调的教材,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那么何来快乐?如何使快乐融入体育课堂教学中是我们广大基层体育教师要深究的课题。

体育课程化或许能解决问题,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院长毛振明博士,也是学校体育的专家,他认为,现在学校体育工作的确遇到了很多难处。“国家很重视学生体质的问题,从推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计划,到现在的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工程,都是为了改变学生体质差的现状”。“我认为,体育锻炼课程化或许能解决一些问题”。他提出:“就是除了体育课外,把每天锻炼一小时也变成学校的课程,如果学校条件有限,就让学生分批、分时段地锻炼身体。此外,体育课也要改革,多开设一些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让他们由被动锻炼转为主动锻炼”。此在我校十余名体育教师中引起共鸣,在应试教育还没有彻底改变的状况下,尤其在毕业班面临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少之又少。又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家长因为担心学生参加锻炼耽误学习的想法普遍存在,不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家庭成才观、育子观,仍然制约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依然严重,学生课业负担仍然过重。为此我们不但现在除了教育学生,还要让家长转变思路。在课外参加体育锻炼不仅不会耽误学习,还会对学习有所帮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学习效率会更高。

如今快乐体育的提出,如果片面的理解为顺应应试教育,牺牲体育教育自身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们上体育课时快乐起来,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甘愿成为应试教育的附属品,牺牲品就大错而特错了。发展快乐的学校体育,因为体育能产生快乐而快乐了,同学们都想来参加体育活动,以“阳光体育”为核心理念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制度。可以说,改变传统体育课上反复训练素质技能的思路,从“吃苦体育”转变为“快乐体育”,是阳光体育带给同学们的最直观的感受。从“逼我锻炼”到“我要锻炼”,学生们的感受也许也可以告诉我们些什么。“我现在每天放学后,会和几个同学一起在操场上运动一会才回家,运动一下打一会儿篮球,出一身汗,会让我有更充沛的精力”。既让学生喜欢学、乐于学,又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自觉主动地发展体育能力和个性,增强体力和智力,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由此,我们应该看到除强身健体外,体育运动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吉 兆 荣

出生:1952年5月

于:1977年2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体育系

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中教高级

 

作者:邹 素 兰

出生:1964年4月

于:1987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体育系

学历:大学本科

职称:中教高级

 

研究重点:阳光体育倡导一种终身锻炼的理念,让运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们通过阳光体育,真正热爱上锻炼,从而能够自觉增强体能素质;快乐体育提倡寓教于乐,这是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成功教育的必由之路。快乐体育教学以发展学生个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主,这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求。教师在实践中要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努力,要在体育教学中增强意识、开拓思路、寻求对策、追求实效,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真正享受体育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报 “培养造就体魄强健文明高尚的新一代” 2007年11月5日  

2、中国教师报  “访教育部体卫司杨贵仁司长” 2007年7月31日  

3、试论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中国学校体育,1993年4月

4、围绕增强学生健康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1994年2月

5、追求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接轨。中国学校体育,1994年3月

 

                                             二 0 0 七 年 十 一 月 三 十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