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门联合发文格式:在木浦小城的日子(汉语老师在海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24:04
徐文贤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10月31日   第 05 版)

图为本文作者为到汉语体验村进行汉语体验的韩国小朋友介绍中国文化
父亲常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带着父母的叮嘱和殷切期望,去年10月底,我作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来到了韩国小城木浦,任教于木浦市的大佛大学孔子学院。木浦是个美丽的海边城市,位于韩国西南边陲,人口只有26万,与中国隔黄海而相望,纬度介于中国的连云港和日照之间,气候上与我的家乡烟台相似。
我在大佛大学有两个班的公共汉语选修课,每个班有26个学生。大佛大学属于韩国名气不大的地方高校。像中国一样,韩国的学生们对于名校有着异乎寻常的热爱,因为考入名校如同鲤鱼跃入龙门,而进入一般大学的学生们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特别是对于公共选修课的态度就更是消极,迟到或旷课、上课时精力不集中、没有热情,这是我上了两次课后发现的严重问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出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20岁左右的大学生,虽然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很强,但是学习潜力仍有待于激发,于是我对他们采取了激励式教学方法。有一次,一个班里的学生情绪都很低落,没有热情。我就对他们说:“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去首尔大学这样的名牌大学?”学生们回答:“因为他们学习成绩好。”我又问:“他们为什么学习成绩好?”学生们答道:“他们学习很努力。”我又问:“你们为什么不努力?”学生们无言以对,我接着说:“你们没有学习的热情。”学生们如梦中醒来。就这样,学生们在我的鞭策和激励中坚持学习,出勤率达到80%以上,这样的出勤率对于选修课的老师来说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
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在韩国是一个难题,因为韩国社会使用的是繁体字,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曾一度禁止在公文与中小学教材中使用汉字。但由于韩国的古代文化都是用汉字记录的,且毗邻韩国的中国在经济发展上也加快步伐,所以韩国政府于2005年又做出新规定:在所有公务文件及交通标志中恢复使用汉字。很多韩国学生学过繁体字,再学简体汉字时免不了出现许多困惑。我就从他们的姓氏名字入手,讲解简体字与繁体字的对应关系。但他们还是懒于动手写字,我又给他们介绍了一个中国谚语:好脑子不如烂笔头。他们开始心悦诚服地拿笔写起了汉字。
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一个班有15个人达到了90分以上,另一个班则有10个人达到了90分以上。这种成绩让我为之自豪。可惜的是,大学里实行的是从A到E的分数制,按照学校规定,能得到A的学生最多只能占到全班人数的30%。对于选修课,学生们关心的是自己的成绩,但作为老师,我希望他们能培养一种学汉语的兴趣和爱好。学期结束后,有学生给我发短信,说:“感谢老师,让我们带着热情学了一个学期的汉语。”
在木浦这个小城市,我是韩国学生的老师,但学生同样也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老师。韩国社会压力普遍较大,孩子学习压力大,成人工作压力大。中小学生放学后再去补习班很正常,成人下班后再加班也很正常。我以前有一种偏见,认为韩国人那样耗费时间学习和工作是效率低,是形式主义的表现,直至到了韩国才发现,加班加点已经成为韩国社会的一种风气,这种时间上的付出往往被看做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一位韩国学生曾告诉我,因为韩国能源匮乏,韩国人不得不通过努力工作来弥补这种不足。
来韩国近一年的时间,我担当了大佛大学公共汉语选修课、木浦市永兴中学的放学后汉语班、大佛大学孔子学院成人班的汉语老师,并承担了孔子学院附设的汉语体验村的部分汉语教学任务,累计完成600多课时。此外,我还参加了孔子学院内部举办的各种汉语文化活动。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我们拥有共同的志愿,但各自的感动和收获却是不同的。教学是件快乐的事情,我享受这个过程,特别是看到学生们的汉语水平提高时,心中充满欣慰。这一年,我的付出和收获同样多。
身处异国他乡,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家乡和父母的时候,我就会登上孔子学院旁边的笠岩山,举目望向西北方,那里是我的家乡——中国烟台。
(本文作者系韩国大佛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