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岛9.8发型:杨淑平老师的《美国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8:48:48

杨淑平老师的《美国教育》  

 

非常感谢山东省教育厅给了我这次赴美的机会,使我看到了一种非常不同于我们的制度、文化、教育。虽然我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主修英美文学,对于美国的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但百闻不如一见,我仍然对于在美的所见所闻深感震撼!

一、透视学校结构,感悟美国教育

           --Educate every student(教育面向每个学生)

一直认为,面向全体学生就是在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内容对每个学生都是相同的);在教育中,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原则对每个学生都是相同的);在活动中,注重学生个性,给每个学生自主权及发展的平台(方式对每个学生是相同的)。今天,我却对此有了新的理解: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不仅是面向每个学生的现在,而是指以每个学生的现在为基础,为每个学生的未来生活奠基的教育。

1月20日,我第一次到了我host teacher 的学校----Housatonic Valley Regional High School. 这是一所从九年级到十二年级的高中学校。主人的车停在了教学楼前--没有围墙,没有操场,更谈不上校园。我们问Allan 为什么美国的学校没有围墙,他笑着问我们,“你们的学校有围墙?干什么用呢? ”我们说阻止学生逃学。他边笑边说,“我们的学生无处可逃。”“并不是没有想逃学的?”“当然了。学校周围是群山、树林,家都离得很远,学生都是坐班车上学的,他们自己跑出去也是没用的。”是啊,我和钟老师看了看周围的群山与树林,会心的相视而笑。

Lisa告诉我们,今天是他们的学年末考试日。我们不能去听课,但我们却看到了他们各科的考场,令我们耳目一新。尔后,Lisa 带领我们参观了全校,并作了详细的解说。

师生:学校有50多名老师、500多名学生,兼职及综合老师很多。包括一名校长、固定的科目老师、 帮助学生选修的导师、帮助特殊学生的老师以及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的老师(一般为助教,助教跟踪学生的课堂,课后有针对性地给这些学生补课)

课程:英语、数学、社会研究(政史)是必修课。科学(物理、化学)、外语、艺术、音乐、体育与健康、电脑设计、财经教育、农业教育、技术教育(木工、钳工等)等为选修课。在九年级科学是必修课。这些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面向职业生涯的课程,一类为面向大学入学的课程。因为走班制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应该说,在结束义务教育之前,为不能进入大学的学生谋求生活及发展之路,为能在学业上有所发展的学生创造发展的最好平台。美国的精英教育有专门的AP课程,AP课程的学生在高三、高四就开始了大学课程的学习。应该说美国的教育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未来,既是生活教育,又是奠基教育,也不乏精英教育。

体制:教师固定教室,学生根据自己的课表走班,每个学生的课程表是不同的,因为选修课存在较大差异 。选修课的平衡由guidance(导师室)调控。同时,如果选修课程的学习出现问题,由这位学生的guidance和任课教师共同协商,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有必要时甚至与家长探讨。即使有的选修课的课堂上只有7、8名学生,学校仍然为这些学生开课。(学生数量少、师资及其他教学资源的丰富所决定)

对待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special rooms for special students

根据学科教师建议,家长指导,学生选择被帮助,向导师室提出帮助申请。

现在,总体介绍个人对美国学校结构的印象:

1、lockers:

 学生没有固定的班级,更没有班主任,学校为每个学生在走廊上准备了一个小厨子(locker),存放他们的学习及生活用品,课间5分钟的时间学生都到走廊上取上课用品,一片繁忙景象。

2、classrooms: 老师教室固定,学生根据选修的课程走班上课,这就使得每个教室带有浓厚的学科特色。

这是我们的host teacher的教室。她是一位主教世界史的历史老师。教室的三面墙上张贴了有关世界各地的历史人物、事件的图画,大部分是学生自画的作品,而前墙上悬挂的是各种世界地图。在美国,历史和地理是不可分割的,各种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与它的相应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的,因此分析历史事件的成因离不开地图,Lisa 这么说。后来,我们果真发现所有历史老师教室的黑板上方都悬挂着厚厚的两轴地图。在每个历史老师的课上,我们也发现地图原来是这么有用的东西,学生心里装上了地图,便装上了地图上各国的关系,便很容易的分析各个事件对各国的现在及未来发展的影响。分析历史事件的成因、对美国现在的影响及其对将来发展的影响,学生生成自己的观点。心中有世界,心中才会真正有祖国,不仅有祖国的过去,还有现在和未来,生成观点的过程比生成的观点更重要。“过程重于结果”这是美国教育中、是我在美国的各校中听到得最多的一句话,也看到了最多的教学实例。

这是一个数学老师的教室墙壁。除了几何图形就是代数公式及口诀,学科特点极为浓厚。而且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随时直观的利用这些挂图提醒学生,也极为方便实用。

这是一个理化老师的教室,前墙是化学元素表。周围布置的是实验台,中间是课桌椅,教室内还有一个实验用品准备室。每个理科老师的教室同时就是实验室。理论与实践在此融为一体,学生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构思实验,动手操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决不是一句空话。

 这是一个小学的阅读课教室,为了学生轻松自由的听老师读故事,地面上均铺着地毯,且配备了几把摇椅,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听故事的姿势。为了处理故事中的词汇、呈现就故事的寓意所提出的问题、指导写作方法等,教室里还配备了相应的大屏幕。为了学生选择阅览的书籍或为自己的作文寻找信息,教室的四周都配备了书架,书架上堆满了各类书籍。后来我们发现,研究性学习最需要的就是信息的来源地---书籍和网络。在美国的教室里,都充分的考虑到了这一点,这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做了最基础的铺垫。而我们的研究性学习很难落实,缺乏信息来源大概是一个很主要的因素。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成就学生学习中的探究过程也是我们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

这是一个写作课老师的教室,除了配备了相关读物之外,因为是电脑写作,所以教室里还配备了存放电脑的厨子,所有的教室都可以无线上网,书籍和网络为研究性写作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教师的教学场所的固定带来的是我们意想不到的学科特色和教学便利,我们不可能完全效仿,但我们能不能考虑一些特色学科的教室固定呢?如:理化生实验室可不可以设置为与授课教室一体呢?语文课能不能与小型阅览室融为一体?音美教室与多功能厅等等……。

3、Library:Housatonic Valley Regional High School主要包括两部分,电子图书室和文本图书室。

这是学校图书室的一角,是个电子图书室。学生们正在上网搜集资料,完成自己的课题报告书。我跟一个泰国孩子交流了一下,他说对这种作业非常感兴趣,他在浏览的是top ten experiments,完成物理老师布置的实验报告。我咨询他的老师,问了下面的问题:

学生在网上搜索到答案后,直接copy怎么办?

老师说,“不会的,他们只是借助信息,生成自己的观点,不能dopy别人的观点,否则它会受到惩罚的。

在美国教育中,生成自己的观点、表述出自己的观点是比观点的准确性更为重要的东西。成为一个谎言者是最令人不齿的事情。

这是图书室的另一角,主要是文本书籍。

我们看到一组同学在探讨问题。Lisa告诉我们,他们在完成老师布置的课题报告,通过大量阅读,搜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同伴探讨,得出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的研究报告。Lisa说他非常喜欢带学生到这儿来上研究性的历史课,因为它为学生们提供了无尽的信息。研究性学习在这儿是如此真实、普遍,令我们非常震撼。

4、Guidance: 导师室

 这是此校的导师室,导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进行选修课的选择,为学生的选修课做正确的指导,同时调控各选修课的人数。刚入学的学生为了选择自己选修的科目都向导师征求建议。同时,根据学生的选修情况安排每个学生和老师的课程表。在美国,因为选修的缘故,几乎没有任何两个学生的课程表是相同的。

同时,对于高四的学生为了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也往往向导师征求建议,也可以是家长到此咨询。他们此室的桌子像会议桌一样进行排列,可见大家谈话情景之一斑。

 这是悬挂在导师室墙壁上的图片。左侧是一个学生对于自己未来所上大学的规划,三所大学,请导师指导选择。而右侧则是需要帮助选择学校的学生的各类信息。

与导师室相适应是学校的职业选择规划室,希望上大学的学生们在这儿可以得到任何要选择的大学的信息。想要开始工作的学生们也可以在这儿根据自己所学的选修课程,得到相关的职业指导。所学课程决定就业出路在这儿是实实在在的,决不是一句话而已。“Learn to live(学会生活), choose how to live(选择如何生活)”是学校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在中学中所倡导的“ 职业指导与人生规划课程”的目标恰恰与此如出一辙。但我们如何落实这些课程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还是我们有待解决的问题。

职业指导室里,摆放了各种书架,书架上的书基本上分为两类:

1、各大学的信息,供学生参考选择所要上的大学

2、各种选修课程及与之所对应的相关职业,供打算就业的学生根据自己所学课程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在此我思考的问题是:Why to study? “为了学生未来的生活”,这应该就是答案吧。

在导师室里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那就是残障学生导引室。学校为这些学生配备专门的助教在课中、课后帮助他们。

“生命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它”这就是左面三维立体图的含义,让学生学会尊重、学会自信、学会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右面的图片的含义是探索生命的可能,尊重生命个性在这儿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同时,我们发现,残障少年都编班就读,而每个有残障学生的班里都配备了一名助教,专门帮助这些学有困难的学生。

这才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含义之所在吧:自主选修,成就生命个性;职业引导、课程决定职业;残障学生,探索生命可能。

5、实践活动区:包含了电脑设计室、手工室、电影制作室、农业区(动物饲养室、植物种植室)、音乐厅等几个主要部分。这是他们多样课程的展现。

 这是电脑设计室及学生的电脑设计作品。在这儿学生练习的是创意。在美术课上练习的是用电脑进行绘画的技能。

在这儿我主要介绍一下他们的农业课程,他们的农业课程主要包括三部分:植物种植、动物饲养、农机的使用与维修。他们的课程主管告诉我们,他们农业课程的培养目标有三类:农民、农业教师、农业领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领域都会出现从事不同职业的人。 关注学生个性,为生活而教育,为实现自我价值而教育。

图一:这是一个学生的办公桌,农业课程的主管告诉我们,她主管农业课学生所赚来的所有的钱,应该说这是一个会计。但农业主管告诉我们她也负责管理这些钱的使用途径,她将来可能会成为一个农业领袖。

图二:这是此校的农业课程毕业生,大学毕业后在此实习,准备成为一个农业课教师。他担任了我们此次农业课程实践基地的导游。他说,在这儿我们不仅学到了如何种植植物、饲养动物,也学到了如何将自己的产品转化为价值,为我们以后的大学学校及专业的选择、就业方向奠定了基础,这是很有用的。

这是此校的花房,学生在这儿学习如何种植、如何浇水、通过介绍自己职务的特点习性进行交易。在实践中,加深了对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在这儿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农民,同时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商人。

这幅图中的女孩正在上动物饲养课。 这是他们的养鱼室。如何饲养、

这个女孩告诉我们成为一个合格的   如何销售仍是他们的教学目标

农民是她的理想,但对她来说还有   及测试项目。

点儿难,她会努力。

这是农机使用及维修室。学生们学习如何使用农机具、如何维修、维护农机具。这可是经营农业必不可少的课程。

 木工课教学生如何使用木工工具加工产品。安全第一,学生站好队轮流操作。

钳工课教学生如何使用工具加工金属制品。

木工课和钳工课是我所听的所有课当中学生秩序最好的课。

在这两种课中,安全是第一位的。在美国的课堂上,尊重生命安全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在木工课上、钳工课上还是在实验课上,防护眼镜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安全也是他们校训中最基础的一条。

   我们目前的初中教学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三分之一的初三学生面临考高中没有希望,又没有任何职业意识的局面。这些学生在学校里彷徨,荒废了整整一年的光阴。也有的学生顺应教育潮流,分流到技校、职业中专,在选择前没有对各项专业技术的任何认识:自己的特长在哪儿?与哪个专业技术相适应?自己以后喜欢从事哪个行业?等,因此往往盲目地进行选择。还有的学生因为家长的意识不到位,便辍学在家,离开学校后,从零开始,学校里所学的东西对他毫无用处。看了美国的农业课、木工课、钳工课,我感触颇深:我们是不是应该按初三学生所需,根据自愿的原则,依托选修的方式,多为这些学生提供实践活动课程(譬如农业课、木工课、钳工课、缝纫课、维修课等),让他们了解自己更适合做什么,建构自己和职业的关系,从而有依据的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所选择呢? 我曾与其他人做过交流,有人说,没有实践场所。那么,与技校、职业中专等联合的方式是否可行呢?中学学校管理并负责文化科目的教学,职业学校负责实践基地与技术理论课程。在一年中,让学生能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增加他们的选择机会。我认为,面向每个学生未来生活的教育才是对每个孩子都有价值的教育,才是我们天天倡导的生活教育。

6、校训

本校的校训是:safe (安全)、responsible (责任)、respectful(尊重)

我们在生活中、课堂上不断地感受着:

(1) 安全第一、尊重生命

 在美国过马路时,所有的车都会礼让行人,美国的斑马线比我们的红绿灯更安全。

 在华盛顿的大街上,我们随处可见小松鼠蹦蹦跳跳在小路上、树底下。有水的地方都能看到成群的海鸥。条条大路的两侧都能看见一群又一群的野雁停驻在路边的草坪上。

是教育提高了民族素质,还是社会意识影响了学校教育呢?两者兼而有之、相辅相成!

(2)、责任与价值共生

  无论你是健康的还是有缺陷的,无论你从事何种工作,创造价值是最重要的。正是这种观念使得他们的各种课程对学生来说都会成为各自的谋生工具,同时成为自己体现个人价值的平台。 Lisa的大儿子名为Robert, 十六岁,就读高一,擅长滑雪,所以他每个周末到一家滑雪场做教练。本周末,他高兴得告诉大家他多赚了10美元的小费。自己基本能养活自己就是他最大的骄傲。每个下午,他要到一所学校学习网球、每天晚上作业做到很晚。他说,使自己能做更多的事情才能更好的帮助自己,给别人带来方便。

  在哈佛大学,我们看到一个女学生自己推着轮椅行走在校园里。残疾人可以就读哈佛,这本身就是对任何一个个体生命价值的珍惜。到了一个转弯处,立刻有一个学生走过去帮助她,其他人看了一眼,并没有任何表情。我们问导游,导游说这很自然,有人帮助她了,别人便没有参与的必要,无论什么时候她需要帮助,都会很自然的有人帮助她,但决不会有任何人围观。自然原来就是一种至高的尊重啊!我们的大街上如果出现这么一个人,会怎么样呢?我们成人会怎么做,我们的孩子又会怎么做?如果我们成人如他们一般,说明我们的社会素质确实进步很大,我们的孩子如他们一般,说明我们的社会至少是大有希望的。至少,我们老师、家长要教孩子知道,帮助别人是生命价值最基础的部分。

(3)尊重是如此的自然

  当然,残疾人可以就读哈佛、无声的帮助、对于被帮助人和帮助别人的人没有任何特别的眼光,就是对任何一个个体生命的尊重,就是对生命平等的最好诠释。

  我们的第三位主人叫Vance, 他很自豪自己来过中国。晚饭过后,他兴奋得把在中国行程的录像放给我们看,我们懂得这也是对我们这两位中国客人的至高的尊重,我们饶有兴趣地看着。他们到了一所学校,学校配备了一名英语老师给他做翻译,我们一听这位老师说的英语便忍不住同时笑了。Vance 问我们为什么笑,我们如实回答,他对我们的想法感到很奇怪,他说自己的汉语不如这位老师的英语说得好,这位老师能把英语说得如此就很值得佩服了。换位思考、尊重别人原来是如此自然的想法。尊重如此自然,这便是一种真实的民族文化了。我们好久没有说话,我们是教育别人的人尚做得如此不够,受我们教育的人呢?坏习惯是一种宿疾,但我们仍然要尽力去改,因为那种习惯叫不尊重,会给别人带来伤害,会给我们的学生带来终生的影响,会给我们的国家民族带来什么呢?

二、透视考试方式,了解美国教育

我们到达的时间恰逢本校的学年末考试,应该说我们很幸运的目睹了他们的整个考试过程,从而为倒叙式的了解美国的教育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给我们整个的学习过程一个好的开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令人倍感新鲜的开端、令人倍感震撼的开端。

因为我们的host teacher 是一位历史老师,所以我们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历史试卷,历史老师Peter 正在批阅笔答题,我们提出要一份试卷,他欣然同意,并热情的解答我们的问题。

如下是本次测试的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包括20个连线题(每个1分)、20个判断正误题(每个1分)、50个单项选择题(每个1分)、五个识图题(每个7分),5个简答题(每个7分)和一篇论文(40分),共200分,2个小时完成。这是选择题答题卡,和我们所使用的基本一样。整张试卷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和我们的历史考试并无很大的区别。唯一不同的就是最后一道题目---选择话题写一篇论文,这是完全基于史实的生成性题目。Peter老师告诉我们,这些题目的生成性并不是很强,因为在他们的笔记中都应该能找到答案。但论文是完全基于知识的,学生自己对历史与现实的看法及观点。而且学生的论文有专门的答题本,上交后老师批阅。

论文的话题从以下四个话题中任选一个:

1、 识别并解释文明的特征。我们所学过的每一项人类文明(埃及、希腊等),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2、埃及人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这些成就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描述雅典文明,提供来自课堂讨论的详细例子或你自己阅读过的材料支持你的陈述。

4、The Iliad 一书的历史基础是什么?这本书为希腊文明和人类自然提供了哪些深刻见解?你认为我为什么选择这本书作为你们夏季阅读的作业?

Peter 老师说,历史造就了现实,所以要让学生通过历史、洞察现实,生成自己的观点。

到此,我突然想起历史教研室的标牌为什么不是“history(历史)” 而是“social studies(社会研究)”了。在美国的公立学校中,历史和政治是合二为一的,不是独立的学科。(在后来对一家私立学校的参观中,我了解到私立学校中的历史和社会研究是两门学科)

让学生通过历史洞察现实,从而生成优化实践、改变现实的观点方法,这是不是美国教育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一部分呢?

Lisa 下课了,说要带我们参观一下学校,我们很高兴又充满期望的跟着她每个教室、每个功能教室都参观了一圈:我提供几幅图片,大家猜猜他们在干什么?

这位女同学是在进行历史考试的另外一个部分—自我陈述历史观点(public speaking)。

这位老师给学生的考试题目是描绘一次战争。老师提前一周布置考试题目,学生从本学年所学过的战争中选择自己感悟最深的一次,并画出此次战争的战场,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查阅资料,阐述自己对战争的理解及自己对此次战争的看法、观点甚至是自己作为战争首领所采取的措施等。这不仅考察了学生对此次战争的理解,而且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生成自己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写成自己的战争报告,并在全体同学面前进行演讲,全班同学进行评价,老师对学生的口头表述进行评价后,再对学生的书面报告及战场图进行书面评价,并给出分数和等级。

                                            

学生制作的韩战图


这是此班学生制作的战场图

  

Lisa 老师在批阅学生的战争报告和战场图      

 这是老师批阅完毕的学生报告

 那么,美国的历史考试包括笔答题、历史事实及观点陈述、历史史实观点报告及史实场景图四个部分。在这种考试方式的引导下,长此以往,美国学生不仅会个个成为演讲家,而且个个都会通过学习历史,具备点滴的军事分析能力、政治事件分析能力等。那么,美国的整体国民素质会是什么样子便可想而知了。考试所展现的就是一个地方的教育目的啊!

这个学生在考植物,这是植物考试的考场,你作何感想?

 

这个学生的考试项目是:如何将自己种植的植物卖掉,你相信吗?

对于这种现象,很多人说,美国是小班化教学,我们每个班有50多人,这种考试哪有时间?我也不断的思考这个问题。就拿历史考试的第二部分来说吧,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讲,50个人需要多少节课呢?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分组协作制作历史图析,小组协作参加口头考试呢?每组4人的话,每班也不过12组啊!

If you can dream it, you can do it! ( 只要你能想到,你就一定能做到!)

看了这些考场,我对美国的教育作了众多的遐想,但毕竟能力有限,想象是要有基础的。这一天让我经历的就是头脑风暴。我就带着这些想像走入了美国的课堂。

三、透视课堂教学,感悟研究性学习

1、观历史教参,看美国的育人理念

(1)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一打开历史教参,我就被critical thinking 这两个字吸引了,它吸引我拍下了几乎整部的历史教参。关注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倡导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整个的历史教参中被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在我以后看课的过程中也深深感受到了“自由的思想、批判的思维”在历史教学中早已是一种课堂文化的东西。

(2)目标分层:根据学生能力、学习者特点的不同进行学习过程分层,达成目标分层。

美国的选修课方式,决定了教学的走班形式,与这种走班形式相生的就是他们的分层教学。不是根据年龄,而是完全根据自己的选择,打破年级界限所形成的年级融合的学科班级。历史教参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目标。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能力制定的。

(3)  历史与阅读能力:在阅读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各种教学策略的运用。依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历史教学的研究性学习过程。

学习策略:阅读是历史高效教学的中心技能。  阅读前预习章节,有效促进阅读中你对中心思想的理解。

阅读中,如何利用积极的阅读策略。如:读时,如何提出和回答问题。尽量将你读的人物、地点、事件具体为图片、地图和其他形象的东西帮助你理解。读时,建构词汇群,如何处理边缘词汇和利用熟悉词汇理解生僻字的意义等。读后,如何复习和总结你所读的东西。

(4)历史与地理环境

这是历史教参中有关地理主题的几张图片。地理是对地球及其特点的研究。它也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从人类文明开始之日起,所有的文明为了自身的衍生不得不控制自己周围的环境。除此之外,地理在许多历史事件中也扮演了决策性的角色。依托地理,研究历史……这就是以上两幅图片的概括性内容。

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依托学生的阅读技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是我对历史教参的整体印象。思维与技能并存,能力与策略并存、价值与责任并存就是我对历史教参的评价。

2、观历史课堂,看美国的教学理念

1月22日是Housatonic Valley Regional High School新学年的第一天,Lisa 告诉我们今天所有老师的课都是30分钟,主要是解决教学内容的衔接、教学方式的变化及新学年的一些要求,所以他安排我们参观一个新的学校,9点出发。于是我们有幸听了Lisa的一节30分钟的课: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有了哪些认识,这是这节课的目标。通过看课我们知道,他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有关中东地区的局势。

环节一:运用地图、依托交流、呈现新知

例行的程序(起立、向国旗宣誓、学校通知、点名)之后,教师询问学生昨天在家做了什么(学年末考试后,休息了半天),学生热烈讨论,自由交流。然后老师讲我们两位客人隆重推出,并进行了介绍。当介绍到我们来到中国时,她随手拉下了黑板上方的地图,在地图上找到了中国,从而导入亚洲。Lisa 问学生还知道亚洲的哪些国家,学生边说,老师便在地图上寻找、然后轻轻一指进行出示。不一会儿,中东国家的名字便都陈列在了黑板上,中东国家的版图便在地图上逐一展现。

我对这个环节的评论是:老师借助地图,通过问题,步步引导,注意呈现中东各国及他们的地理位置,直到他们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这种关系形成的原因,主要借助地理位置及地理环境。地图在历史教学中原来如此重要!这是我在这堂课中最深刻的感受。学生们随意回答,自由发言,讨论式的回答与教师的问题共同推进。但当自己的答案与老师一致时,都会发出惊喜的呼声,童趣依然。老师轻松自然的提出有关各个国家的事件,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地图起到了明显的指示作用, 但老师用得甚为自然,对什么都没有过多的渲染,更没有所谓的高潮。自然的课堂!这是不是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大象无形的境界呢?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观点不断的发生碰撞,时而形成所有学生与一位学生争辩、一位或多位学生与老师争辩的情景。但一切都进行得无声无息,没有任何人会面红耳赤,原来不同的观点之间的沟通也可以如此的自然、诚挚。我所看到的是:美国的历史老师即是政论家,也是引导者。这儿的学生是自由言论者、批判性思维的拥有者,最具口才的中学生。

(Lisa 说,因为这是新学年的第一节课,通过此环节的讨论,她想了解学生对要学的内容已经了解了什么,从而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及方式。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以学定教吧。)

环节二:依托地图,随堂测试,自我巩固

这是一幅中东地图,老师要求学生在地图上填出国家的名字。如果刚才积极参与了看图讨论的过程的话,凭借记忆,学生大概只能填出三分之二的内容。但没有一个学生去查阅地图,都在积极的搜索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的形成小组互助,进行讨论,不用老师说“小组互助”。可见,互助学习已成为一种很自然的习惯。我意识到这不只是个反馈测试,而是一个主动思维、自测自评、自然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大家便一起问老师,这个时段便又成了课堂最热烈的时段。

借助地图、获得答案、源于自然是我对这个环节的评价。

环节三:依托地图、完成作业,拓展延伸

在地图上找出这些国家,并说出他们的特点,这是个学案的延伸。在课堂中已经了解了这些国家的名字、地理位置、相关事件。课后通过阅读或查阅资料了解这些国家的特点,这是对所学知识的延伸,也是对下节课知识的铺垫。

评价:他们关注的是学生,是学生针对事件想的是什么。我们关注的是我们老师在教的是什么。

自然讨论---自由思想---自然探究---自由发言---自然生成---自己的结论,这是我看到的本节课的流程。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个体思想的生成、自然自由的发言造就的是什么样的学生呢?会思考、会分析、会结论、会表达的学生。

我听过Peter老师的一节社会研究课,他称此课为social studies about government(有关政府问题的社会研究课),他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美国总统,你考虑为美国做哪些事情?然后学生讨论后,老师汇集结果,结果有十几条。第一条就是保卫国家、第二条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然后就是医疗问题、大学教育、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维权等。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就这10几条,评价现政府的行为。长此以往,每个公民都会具备维权意识,每个人都会有可能具备总统的素质。再回看教参,他们的历史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呢?让学生了解人类世界的历史对现在的影响,各国家之间的互相影响,自己在这个国家中的位置,具备什么权利,使这些关系发生变化的策略等。

但他们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知识性问题记忆得很差,如果你能脱口说出某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大多数学生都会发出惊呼声。即使他们的老师,也很难脱口而出,他们常说的话是:我到网上去查查。

3、观英语阅读课,看研究性学习

 今天,我们参观了一所只有94人的学校,却涵盖了从小学一年级到八年级八个年级。学校很小,同年级的学生数更少,学生各方面的交流合作会受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的传播可能会受到限制。但这所小学校却是一所家长非常满意的学校。今天,我们在这儿看到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Non—fiction Reading ,茶社式交流,强调思想共享。这种阅读课既让水平相当的几个年级的学生融合,扩大了交流范围,克服了学校小所造成的障碍,又实现了思想从共享到融合的交流阅读的目的,让学生学会读书、学会交流、学会思想。

1、读什么?

根据教师所提供的主题,寻找自己喜欢读的书,一周有5节阅读课。三节课中,教师指导读书技巧,处理相关词汇,两节课为non-fiction模式的阅读课(即没有小说的阅读课)。在这种阅读课上,学生不读书,而是交流本周每个人所读的书籍。大部分的书要靠学生课后读。读书,是美国学生的好习惯,也是最大的作业量。我们的第一个host family中,可谓汗牛充栋,他家只有两个女儿,小女儿就是毕业于此校,酷爱读书,大概是受了这种阅读方式的培养的缘故吧。(上图为家庭书架的一角)

这是一个学生本周所读的六本书。

《沉默的恐惧》《贫穷》《孩子的权力》《我们的世界》等。其中名为《贫穷》一书的封面为中国劳工的工作情景,钟老师对此为学生做了解释,这已经不是现在中国,并告诉他们现在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这些书倡导学生帮助别人,拯救生活有困难的地区。学生了解了世界上很多人生活在贫穷之中,自己应该为这些人做什么,如何帮助他们,帮助别人是每个人的责任。应该说,对于6-8年级的学生来说,取材的深度超出了我们的想象。阅读课堂同时成了思想教育的基地,而且通过交流共享来传播这些思想。

 2、怎样读(要求)?选择适合自己所读的书的构架(不同的书,不同

的构架),从而根据自己的理解为本书内容建构框架,为自己的小组

交流发言做好内容上的准备。

这是一本书的完整的构架方式:

图1:罗列本书的事件、人物、原因、过程、时间、地点等。图2:陈述你的观点,正反两个方面。图3: 支持观点的证据罗列及结论。图4:根据书的内容,提出三个不同的假设并预测结果。在这个任务型阅读的过程,学生通过建构内容框架,对此书作全面了解。通过陈述观点、提出假设、预测结果,生成自己对此书内容的反面观点及论证过程,训练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批判性读者是美国阅读课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贯穿在完成阅读任务的整个过程中。

2、 做好自己的书签

书读完后,完成建构内容框架的任务,每周至少读三本书。

根据每本书的构架、内容,学生做好自己的个性化书签,为non-fiction课中的交流发言做好提纲,这些书签图文并茂,极富个性化。交流完毕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书签,共享内容的同时,还能共享到书签的制作方式,做到成果共享。(以上是学生所做的书签)

4、交流、共享

 我们亲身感受了Non-fiction Reading (没有书的阅读课)。没有书,只有交流。行动自由,边吃喝,边听说,茶社式交流。第一阶段学生进入一个教室,自行组成小组,根据自制书签,对自己所读的书进行交流发言,并对别人的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内有主持人一名,主导组员的交流顺序,也做总结性的发言。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年级,往往会出现高年级学生滔滔不绝,低年级学生听多说少的现象,主持人及时调控每个人的发言机会。如此,不仅实现了思想共享,而且也实现了不同年龄段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与协作,更有助于孩子们形成换位思考的习惯。本组交流完后,自行解散,到第二个阅读教室开始第二阶段的交流。交流形式与第一阶段相同,但小组的成员却不同了。如此,便扩大了交流共享的范围。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书籍、不同的思想,通过交流实现共享。我计算了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一周读书三本(学校的最低要求),一个小组3人,那么本节课一个学生至少多了解了12本书的内容及其他4个人对这些书的看法,另外还有自己对这些书生成的观点,这就是一个学生的收获。交流故事的同时,交换了思想。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我们还是只有两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交换之后我们便有了两个想法。在这儿,我深深领悟了这个道理。如果我有三个想法、你有三个想法、他有三个想法,交流之后,我们有了多少个想法呢?这种阅读课强调的就是共享,没有书,但每个人的大脑里都有书和对书的想法,学生们是在互相阅读头脑里的书。

如果说“实现思想共享”是Non-fiction Reading的主旨的话,“把读的说出来,学会表达”便是它带给学生个体的直接影响。在美国,无论在哪个学科的课堂上,学生的自由表达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文科课堂上的思想交流、理科课堂上的实验报告,不止要写出来,而且要说出来。根据提纲说出来,绝对不是简单机械的读出来。美国人的口才大概就是这样练就的吧,难怪美国总统的竞选中,口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呢。在这儿我们也看到了,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学校里练就总统的口才。自由、洒脱、大胆的表述自己是我对美国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自由、洒脱、大胆的表述自己也是美国课堂与我们课堂的最大不同。美国学生说的完全是自己所想的,我们学生说的完全是我们老师所想要的答案。思考、交流的过程,能力的提高是他们教学的主旨。结果、记住结果现在仍是我们教学的主旨。

5、方法指导

进入阅读课老师的教室,我们发现在前墙上贴满了指导阅读的方法。

1、我们如何理解我们所读的东西?

2、没有小说的阅读:内容建构的建议、书签建构的建议。我们最大的感受是他们在教学生what to do and how to do。

我们呢?

教学生what to remember and how to remember。

想法:这种阅读方法可不可以糅合在我们语文、英语的阅读课教学中呢?

与这位阅读课老师交流了好久,被她对学生的情怀所感染,发展学生,她可以倾尽所能。对于阅读内容框架的设计,她就各类书籍做了10几套之多。同时她还是一位社会研究(政史)老师。她说,阅读是学习社会研究的最佳途径之一,书只是阅读的材料,是为了发现信息的,不是用来完成的。那么,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基于书籍,依托阅读技能教社会研究科目是不是好办法呢?

确立所研究的主题--围绕主题搜寻书目阅读(包括教材,他们的教材只是提供史实的工具书)---围绕主题,罗列史实,建构观点,形成报告---交流共享。 这不恰恰就是一个完整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吗?

我曾经在一所城镇学校里看过一节八年级的英语写作课,名为Figure writing workshop(特点写作室)。这位写作课老师的教室四周全是装满了各类书籍的书架,中间有一个电脑储藏柜。从布置就可以知道,这一定是个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电脑作文教室。本节课流程如下:

老师确定话题:有关学校的任何话题

学生自选话题:如学校中的餐饮、健康、老师、课堂、学校事件等

(学生根据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自由选择,具备很强的选择性和可操作性。)

学生制定写作计划:即列出文章的基本构架,包括哪几个大部分、大部分下的小部分、小部分下的依据细节等,培养学生的建构能力。学生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图示。这个过程共分三步:第一步:do some interview with friends or classmates(采访朋友或同学获取所需信息)。第二步:do some research: get information wanted from the materials they found.(做研究性学习:从自己能找到的材料中获取信息。教室内的书、自己的书、网络,教室内可无线上网)。第三步:整合信息,形成文章的基本构架。

写文章:用电脑现场作文。

改文章:老师评改后,就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一般改2-3遍。形成自己的最终文章。

保存:将整个的探究性写作的过程性材料封装,每人一个材料袋,记录作文进步的过程。

评价及与此老师交谈内容:

将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以读带写、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丰富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读:根据话题选择要浏览的材料,通过阅读这些材料,获取信息。依靠获取的信息,建构框架中的详细信息,为写作做好铺垫。做好写作计划,标注信息来源,有利于改文章时与获取的新信息进行比较。以写为目的,培养学生获取信息、选择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促进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研究能力。

写:依托文章框架和获取的信息,学生进行电脑作文,老师巡回指导,发现不完善的地方,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再去查资料继续改进、丰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作文基本都能写到2-3页。

批:老师课中指导,课后批改,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继续查阅资料,再进行修改。

这个写作的过程,学生真正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这位老师告诉我们这种写作课的特点:Proces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products. We’re teaching them how to do it. 过程重于结果,我们正在教他们怎样做一件事情。老师在教学生的是做事情的过程,而不是只看学生的结果性作品。

   也许,我此行的最大收获就是见到了实实在在的研究性学习,从而思考如何把它揉在我的日常教学中,使我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依托学科学习,学会终身学习的地方。

在美国的学校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堂文化,我听过的科学(物理、化学)、技术(木工、钳工、农业)课堂,均为此类课堂。学生从容自如的表现,动手实践的能力、 形成报告的能力、公开报告的能力都令我咂舌。

透视课程设置,感悟生活教育;透视学校结构,理解面向全体;透视考试方式,对比教学定位;透视课堂教学,认识研究性学习。这是我这次赴美之行对教育的一点感悟。同时我相信,在今后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教学工作中,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在实践自己的想法时,这次旅程的某些经历一定会给我意想不到的新想法。我也会在实践中理智的判断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应该如何与自己的教育教学相融合,以切实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然,这只是个人的看法、想法,节选了部分自己的感悟所形成的报告,有不当之处,望谅解。时间紧迫,思考不够细致到位,文字运用不够恰当,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边做边思,边充实自己的想法,边细化自己的文字。

能带给您点儿帮助是我最大的期望,谢谢!

         潍坊东明中学    杨淑平

2010年2月28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