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车之星手机游戏:群众眼中的公选:提高民众在干部任用中的话语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8:07:39
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组
2008年12月11日09:51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51.3%的受调查者认可公选干部过程中的公正程度
92.6%的受调查者认为,应“提高民众在干部任用中的话语权”
42.6%的受调查者认为,最应当破除封闭式、神秘化的选拔
近年来,“公开选拔”成为选人用人的新气象,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面对各地开展的领导干部公选活动,不少人心中有这样一些疑问:公选领导干部过程中的公正性如何?民众对公选的总体印象如何?领导干部公选的声势很大,是否刹住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等等。围绕上述民众比较关心的问题,近期,人民论坛杂志《千人问卷》调查组联合新浪网、人民论坛网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网友有效答卷为2295份,不同职业人士的受访答卷239份,总计2534份。
51.3%的受调查者认可公选干部过程中的公正程度
公选干部已经逐渐成为选人用人的一种新途径、新趋势,其中许多地方在选拔环节中还引入了电视、网络直播等新手段,使公开选拔干部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比如,今年8月安徽省“公选”20名副厅级干部;今年7月,贵阳市举办区(县)党委书记人选“竞岗”演讲答辩和民意测验大会,把区(县)党委书记职务拿出来民主推荐、公开竞争,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全程直播,20名竞争贵阳市4个区(县)党委书记的“考生”接受公开“考验”;今年3月,南京市对公推公选市政府组成人员的答辩过程进行电视直播等等。
与此同时,公众对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也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话题。对于“你认为当前公选领导干部过程中的公正度如何”这个问题,51.3%的受调查者认为当前公选领导干部过程中的公正度较高(其中,认为公正度高和很高,破除了用人“潜规则”,过程公开透明的,占9.63%)。值得注意的是,仍有48.7%的受调查者表示“不大好说,关系可能仍是决定因素”。
在回答“对公选领导干部的总体印象和评价”这一问题时,有39.9%的受调查者认为公开选拔很好,体现了干部人事制度的创新,给了有能力者更多的晋升机会,促进了民主政治发展。但仍有60.1%的受调查者对公选领导干部存在忧虑,有受调查者指出,公选存在一定程度的“作秀”成分,跟一般民众没多大关系,不一定能真正把德才兼备者选上领导岗位。
而在回答“如果你符合某一职位的要求,你会参与公选考试吗?”这一问题时,高达71.8%(共计1420票)的受调查者表示“会”。专家分析指出,近年来,伴随着公民政治素养、文化素质的逐步提升,关注政府改革与创新、参与民主进程的热情也随之增加,这也从一个方面表明了公众对公选制度的信任。
公选干部克服了少数人视野狭窄的局限,使群众满意的干部能够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避免了少数人运作可能出现的暗箱操作,但综合分析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近些年来,民众对公选干部举措虽然叫好,可仍有不少人对公选可能存在的问题表现担忧,说明公开选拔制度在加强规范和完善的同时,也应加大宣传和解释力度,让更多的民众认可和信服。
42.6%受调查者认为最应当摒弃封闭式、神秘化的选拔
民众最希望看到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选出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谋利益,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领导干部。在“公选干部中最应当破除哪种不良方式?”的选项中,42.6%的受调查者认为最应当破除封闭式、神秘化的选拔方式,排第一位;认为应破除“组织提名优先,个人自荐难堪心理”的占33.61%,排第二位;认为应破除“能上不能下、迁就照顾”的占16.23%,排在第三位。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在干部选拔当中,如何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仍然任重而道远,这同时也说明了政治民主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当前,进一步树立尊重知识、爱惜人才的观念,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陈规,破除干部能上不能下、迁就照顾的陋习等依然重要。
对于“公选对干部队伍带来的最明显的变化”这个选项,34.1%的受调查者认为公选对干部队伍带来的最明显的变化是“使用权力更加谨慎”;26.3%的受调查者认为,公开选拔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跑官要官”现象。
一位通过公选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坦言:从前总说干部手中的权力是群众给的,说实话,我的体会并不深。这次从公选的各个环节一路走来,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个道理,我一定会用好手中的权,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因为只有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谋利益,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才能赢得老百姓的心,才能最终赢得老百姓的信任。
92.6%的受访者认为应“提高民众在干部任用中的话语权”
对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民众也有他们的想法和建议。
在回答“当前公选干部过程中最应该完善的地方”这个问题时,有33.5%的受调查者认为,当前公选干部过程中最应该完善的地方是制度建设,使干部公开选拔更加制度化,把公选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法律、法规、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相互配套、紧密衔接的制度体系。认为“不能仅仅拿出几个虚职、副职或非重要部门的非重点职位进行公选”占22.53%;认为“面试环节应该更科学公正,避免潜规则介入”占22.36%。
而在面对“你认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关键是什么”的提问时,92.6%的受访者认为应“提高民众在干部任用中的话语权”。可见,“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不仅是改革方针,也是民众最现实的期盼。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导梁妍慧分析指出,在加强公开选拔制度化的同时,应重点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的提名权、选举权等,使党员和群众在干部选用的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发挥“主体”作用。本世纪初,四川平昌县灵山乡开启了“中共历史上第一次党员公推直选党委领导班子”的尝试,之后相继在四川、江苏、湖北、云南等地展开了试点探索。这种针对选举类干部产生方式的尝试,与公开选拔等方式有所不同。这种不同,不仅体现在具体做法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路、目标和步骤等方面,这便触及到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攻坚环节与关键部位,成为解决干部人事制度深层次问题的有力措施。改革的重点对象、具体目标,可从上下两方面展开:一是扩大决定的“主体”,把主要领导干部的决定权由常委会交与全委会票决制;二是改革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选举制度,从基层开始,全面推行“公推公选”、“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做法。
(执笔:人民论坛记者 康 培)
干部心声
公选干部当谨防“嘴巴干部”
中共河南省荥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李秀山: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公推公选确实能选拔出群众公认的“能人”,同时也带来了少数公选干部上岗后不能胜任的问题。一些同志要么是“小马拉大车”力不从心,事倍功半;要么当“嘴巴干部”,说起来头头是道,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还有的干脆混事混日子,漂、软、懒、散,使事业受损失、基层有怨气、群众不服气。究其原因,一是在推荐环节,一些在基层一线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干部不为大家所熟知,一些坚持原则、敢闯敢干、作风刚硬的干部往往被视为“另类”,“公推”出来的机率都比较小。而一些能力、实绩一般但人缘较好的“老好人”则相对容易得到推荐走进组织视野。同时,一些扎根基层、经验丰富、能力实绩出众的领导干部大多不再年轻,被机械地卡在年龄的关口上。二是在公考环节,由于考题设置的科学性、针对性不足,实际工作能力较低但学历很高的“应试型干部”很容易一跃而出,造成“高分低能”现象发生。三是在面试环节,一些“伶牙俐齿”型应试者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空头许诺,使评委和群众陷入“晕轮效应”的误区。四是在任用环节,出现了专业不对口的问题。
公选要确保选拔出的干部用得上、干得好,发挥应有作用。因此,在公选过程中必须注意强化公选干部胜任岗位的能力和素质,一方面立足于“防”,管住“入口”,避免能力平庸者“得势”;另一方面着眼于“纠”,疏通“出口”,对不胜任的领导干部大胆地解决“下”的问题。
由公选引发的“官念”变化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木兰镇党委书记 刘刚毅:就我个人来讲,经过竞选参与,当选后工作的实践,有几点感受:
一是认识的变化。特别是“官念”的变化。从当了副书记当镇长,当了镇长当书记这种传统的“水到渠成、按部就班、顺其自然”,或谁的运气好、关系硬就能当官的思维和观念,转变为政治文明潮流势不可挡,还权于民,接受选择、承受压力、公正为民的理念;把“什么是官,怎样当官”从根本概念上彻底跳出,而融入民众之中。干部就是公仆,就是服务。
二是责任的变化。当选后,面对推荐和选举我的群众和党员以及他们所代表的群体,我感到对于自身党员、干部身份的双重职责,自己的承诺和任务,关键要以负责的态度来实现目标,实现目标的基础在于是否有责任心、勇于负责。同时把责任心转化为对群众的态度,就是:老老实实、踏踏实实、扎扎实实地履职尽责,做事的原则都是为了群众,而不是华而不实的“政绩”。
三是监督的变化。作为干部,要接受上级的监督、社会的监督、群众的监督。监督对干部而言是必然的。公选产生的书记经过了更多的“阳光”过程,接受了更多的“曝光”过程,通过了更多的“过滤”过程,受到的监督渠道更多、角度更广、压力更大,工作的过程也是监督无所不在。同样重要的是,通过公选,自我监督在无形中迅速增强,这一点,对我、对公选的干部而言是最深刻的。
专家点评
公选实现了竞岗过程的公开透明,最终结果是无法控制和操纵的,这是符合民主的精髓和实质的。民主,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对于规则的服从,它由人的统治,转变为规则的统治。只要存在竞争,就意味着无人能够操纵结果。正如体育比赛一样,任何操纵行为都与体育精神相悖。公选是在既定规则下展开的公开竞争,无论是其中的组织者,还是参与者,只能服从规则,只能认可由此产生的最终结果。
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背景下,对现有经验和模式的分析和评价,还需要时间,尤其需要期待实践中的效果。毕竟民主的最终评价,还在于是否能够产生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的党委政府。另外,人们必然期待的是:“公选”在空间上能不能继续拓展,在层级上继续推进,在权力配置主体上能不能往普通党员干部群众扩展;能不能起到带动人民民主的作用,使普通公民的民主权利得以充分实现,都还是一个未知数,探索没有止境。
(山东省委党校教授 张 杰)
名词解释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
中共中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主要适用于选拔任用地方党委、政府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党政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以及其他适于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领导职务。公开选拔面向社会进行,竞争上岗在本单位或者本系统内部进行。
《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在党委(党组)领导下进行,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应当经过下列程序:公布职位、报考人员的资格条件、基本程序和方法等;报名与资格审查;统一考试(竞争上岗须进行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研究提出人选方案;党委(党组)讨论决定。
公推公选、公推直选
公推公选、公推直选
“公推公选”是公开推荐与公开选拔有机结合的一种新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一般是指: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通过考核、考试、面试等程序,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候选人预备人选,再依法举行选举或组织任命。各地做法略有不同,学界也没有统一的定义。有专家认为,“公推公选”和“公开选拔”的区别在考试环节,公开选拔有明确的统一考试环节,公推公选属于选任制,没有考试环节。但一些地方的具体操作中,也将考试及面试环节纳入“公推公选”之中。
“公推直选”一般是指对近年来以扩大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范围为主要内容的党内选举制度改革的一个概括性说法。一般说来,“公推公选”是党员代表或全体党员选举党委书记,而“公推直选”则是全体党员直接差额选举党委书记。
《人民论坛》 (2008-12-01 第33版)
(责任编辑:唐述权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什么 怎么形容干部和群众的关系 群众 的反义词 可以是 干部吗 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中是否规定乡镇事业干部不能进入选拔任用之列,我市就这样规定的. 群众 的反义词 可以是 干部吗 为何 简介一下 请问 “民众”和“群众” 有什么不同? 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什么制度是当前选拔任用干部和实施监督改革的重大举措。 病句:不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请问错在哪? 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中的“应当”按现代汉语词典是应该和理所当然的意思,中组部如何把握? 武汉的民众在哪啊? 武汉的民众乐园在那啊 急需"做党的好干部,当群众贴心人"主题演讲稿...谢谢了! ‘经过学习,群众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修改病句。 如何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记实制度》 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干部的管理能力 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干部的管理能力? 说说中国近代武下侠小说为什么在群众中广为传播的原因。 在通常的“犯罪嫌疑人”行使犯罪过程中,应当首先关注善良民众的安全还是“犯罪嫌疑人”的安全? 鲁迅小说中所体现出的民众的精神状态 在你们眼中的中介 在上海人眼中的大学 民众乐园在什么地方 民众乐园的仿品在那办的货 迦利略在著作中怎样描述他眼中的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