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动天读后感30字:领袖们波澜壮阔的一生 "毛泽东的战略和真理探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01:11

领袖们波澜壮阔的一生 "毛泽东的战略和真理探索" [复制链接]

老狐狸 当前离线
注册时间
2011-9-6
最后登录
2011-10-30
阅读权限
90
积分
18198
帖子
1044
精华
0
UID
6194
IP卡 狗仔卡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181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81801 积分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1# 老狐狸 发表于 2011-10-5 18:43: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cb {MARGIN-RIGHT: 0px}

石志刚(内蒙古大学)

2011年06月09日15:01  来源:人民网-读书频道

 薄一波同志是我国的建国勋臣和建设功臣,在我党历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由于他的革命经历和建设才能,使得他有机会与党的领袖有较为广泛的接触和紧密的联系。他对毛泽东、周恩来、陈云同志的深切缅怀和不尽思念,不仅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波澜壮阔的一生,而且还能将伟人的光辉品质和丰富内蕴展示出来,供我们学习和思考。

  1981年7月1日,薄一波同志写下了《崇敬和怀念——回忆毛泽东同志》这篇文章。文章认为:“长期的革命斗争,锻炼了我们的党和人民,也锻炼出一批党的杰出领袖。在这些杰出的领袖中,毛泽东同志居于首要地位。当纪念党的生日的时刻,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深深地怀念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先烈们,深深地为这个伟大事业奋斗终生、作出卓越贡献的革命领导者,深深地怀念立下永远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的毛泽东同志!”

  薄一波认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战略家”和“真理探索者”。

  “战略家”总能站在时代的前沿准确地预判国家发展的趋势,总能精准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和核心,总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策略。毛泽东同志就是这样的“战略家”。大革命期间,毛泽东同志敏锐地感受到党的领导权在革命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不能在领导权问题上放松和退却的科学观点。由于陈独秀采取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方针,忽视和放弃了党的领导权,造成了大革命的彻底失败。大革命失败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军队的作战方式,那就是采取“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术;继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这个重大的军事、政治思想课题。这些战术和课题的提出和运用,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正确的,因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党的“左”倾错误的实行,放弃了这些正确的方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得到认可,并逐渐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引领中国革命最终走向成功。

  毛泽东同志是一个“真理探索者”,在革命年代,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探索出了一条新型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成功。在建设年代,为了新中国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取得了成就。建国之后,薄一波与毛泽东因为工作的原因有了更多的接触。毛泽东同志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真知灼见和良苦用心,也深深地打动着薄一波。毛泽东同志讲求实事求是,鼓励党员干部学习辩证法和唯物论,勉励他们在具体的工作中做到主观与客观相一致;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集中全党智慧,创造性地完成了《论十大关系》这样的在党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科学篇章,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领袖的风采不仅体现在指导国家发展的宏观层面,还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对战友和干部的谆谆告诫与关爱之情方面。在与毛泽东同志交流的过程中,薄一波有这样深刻的印象:“同他谈话不感到拘束。他的谈话深入浅出,言简意赅。一句很普通的话,从他的口里说出来,赋予新的涵义,使你顿时感到这句话所包含的全部力量,并从中悟出哲理,同时也使你感到他的智慧的广袤和深邃。他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善于归纳问题。向他汇报工作,谈问题,他常常用几句话就对你所谈的问题作了结论,使你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获得教益。”毛泽东同志的精神风貌也在薄一波的描述中清晰地体现出来。

  1979年1月8日,薄一波同志写下了《深切怀念周恩来总理》,来表达对这位人民爱戴的好总理的敬仰之情:“三年前,一九七六年一月九日早晨,孩子们从收音机里听到周总理逝世的消息,含着眼泪来告诉我:‘总理逝世了!’这个消息像沉雷一样打在我的心上,无比的悲痛使我半天说不出话来。当时,我已经‘解除监护’,住在一个招待所里。我要求去向周总理的遗体告别,得到的答复是:‘你没有这个权利!’我只好让孩子们去做几朵白花,又把孩子的一件黑衣服裁开,一家十口人都戴上黑纱,默默地哀悼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薄一波在与周恩来同志交往的过程中,被周恩来同志对时局的深刻洞悉和预判、对工作的细致入微的了解、对友朋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润物细无声”的谈话魅力所深深折服。从薄一波的回忆中,我们可以领略党的领袖的独特风采。

  抗战期间,薄一波在山西阎锡山手下从事地下工作,亲眼见证了周恩来同志被邀请来山西作抗战形势报告时的风采。周恩来同志从抗日统一战线谈起,实事求是地谈到暂时的困难,结合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民心进行了详尽的阐释,战略地预判中国必胜、日本必败,鼓舞了广大抗日战士,为抗战指明了光辉的方向。

  一九四四年薄一波回延安学习,受到了周恩来同志的热切关心和指导,十分快地成长起来。当谈及薄一波在山西搞新军的经验时,薄一波详细地谈论了山西新军的军制和经验,赢得了周恩来同志的赞赏。建国之后,薄一波在周恩来同志领导的政务院(后来的国务院)工作,深深体会到总理“在关键时刻,能够提出方针性的意见和具体措施,大胆而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并且在一些事关民生福祉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项目上给予的宝贵支持。

  在周恩来同志下面工作,你会被他严谨的工作作风、勤恳的工作态度、认真的工作方法所打动,并从中得到教诲。“周总理做事周到细致,精力充沛,常常不厌其烦地启发你,帮助你研究问题,弄清情况,解决问题。我经常晚上打电话向总理汇报情况,有时长达一两个钟头,总理总是十分耐心地倾听我的意见,如果感到我得不对,他就问‘这个问题研究过了没有?研究清楚了没有?’总理经常用这样的话提醒我使我少犯许多错误。”从薄一波这段充满感情的回忆中,我们就能体会到总理为国操心为民尽瘁的高尚品质。

  “文革”期间受到迫害的薄一波,受到了总理尽一切可能的保护,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留下了珍贵的人才队伍:“‘文化大革命’中,当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党的老干部时,周总理却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并且想尽一切办法予以保护。我在被‘监护’期间,因长期遭受折磨,身体十分衰弱。这时,周总理指示,把我送进医院,进行治疗和保护,使我得以逐渐恢复健康。如果没有周总理的关怀,我也许早已被林彪、‘四人帮’迫害死了,哪里还能有今天继续为党为人民工作的机会呢!”伟大的共和国总理虽然去世了,但他的精神和品质传递了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精神和品质,让更多的人继承这种精神和品质,这也是薄一波写文章的初衷吧。

  1996年4月10日,薄一波写下了《陈云的业绩与风范长存——为纪念陈云同志逝世一周年而作》,来表达对这位共和国经济元勋的的怀念之情:“陈云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年了。去年的今天——四月十日,陈云同志病危,我心绪不宁,急于想见陈云同志一面,中午便匆匆赶到北京医院去看望他。我习惯地走到他病床的右边,他睁开眼睛望着我,头脑很清楚,但不能讲话了。他打手势,要我走到他病床的左边来。他的右耳有些背,左耳听力是好的。我见他病成这个样子,心情很沉重。我说:陈云同志,大家都很想念你。他像往常那样,仔细地听我讲话,面部不时露出微笑。有些话他没有听清,便示意身边的秘书再重复一遍。我不便久留,向他告别。他抬起头来,依依不舍地目送我离开。我见他神志异常清醒,担忧这是回光返照。果然,这次见面,竟成为永别,当天下午,就传来了陈云同志逝世的噩耗。”

  在与陈云同志交往的过程中,薄一波深切地体悟到了陈云同志非同寻常的学习之道、治世之道、养生之道,对陈云同志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对事物全面的衡量和品评以及关爱部属的大家风范,报以崇高的敬意。

  建党之日起,我们的党率领人民一路走来,经历了诸多风雨,出现了“左”倾和“右”倾错误,给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陈云同志向毛主席求教,为什么如陈独秀、李立三等中央领导也读了很多书,为什么会出现指导方针上的错误。毛主席建议他多学习哲学,学好哲学,就能辨别是非,分清主次,引导革命走上正确的道路。陈云同志铭记这一教诲,并用一生的实践来践行这个英明的教诲,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好哲学,终身受用”就成为陈云同志的座右铭,在革命和建设中,在主持经济工作和党务工作中,他能通晓大局和小局、整体和部分、主流和支流、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提出了极具战略眼光的各种决策,成为受人尊敬的共和国元勋。

  建国之后,薄一波长期在陈云同志领导下从事经济领域的工作,在“治世”方面,被陈云同志高超的掌舵艺术所钦服。“陈云同志从全面的调查研究入手,掌握大量材料,加以分析,找出矛盾,特别是注意抓住带全局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这种领导经济工作的方法,就是善于牵住牛鼻子,因而进退自如,疾徐由我,真可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了。”这样我们就能理解:在建国初期,在共和国复杂的经济形势下,陈云同志从容应对,使得我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陈云同志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真知灼见的经济观点,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思想基础。

  陈云同志在养生方面也有自己的心得,这种心得的积累,是出于爱护干部和友朋的身体而考虑的。改革开放以来,薄一波身上的担子很重,陈云同志十分关心他的身体和健康,特意写条幅表达自己的养生观点:“后来,陈云同志见我工作甚为忙碌,又特意书赠条幅,写了上文提到的‘多做就是少做,少做就是多做’两句话。条幅上有他的手泽,弥足珍贵,但更值得珍惜的是他对我的殷殷关切之情。我一直把它挂在我的卧室里,朝夕相对,如见其人。”其中“多做就是少做,少做就是多做”表达了陈云同志高深的辩证法见解,让人受益良多。从宏观层面来看,要“多做”,这样的“多做”就是为了让国家建设少走弯路,走得好,就不用返工,也就能够“少做”;从微观层面来看,要“少做”,就是具体的日常的技术性的工作,可以让年富力强的同志去作,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可以给他们一个提升的空间,这样做得好,就顶如后辈干部培养得好,祖国有了充足的建设人才,实际上就是做得很多了,也就是“多做”。

  薄一波在这本书中再现了伟大领袖的卓越品质,反映了深广的时代内容。在饱含感情的叙述中又体现了薄一波要求后人不要忘记革命先辈创业难开业难的情形以及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的良苦用心:“我今年已经九十四岁(2002年),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我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是幸存者、幸运者。我青年时经常阅读党报《向导》周报,得益匪浅。在中国革命的斗争中,涌现出了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可是许多非常杰出的同志却过早地牺牲了,活着的又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继续奋斗,如今许多人又先后离开了我们。我在这里记述了他们中的一部分优秀者的奋斗和业绩,目的是要告诉我们的后来者,新中国来之不易,成长不易。”

  [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人民网读书频道。文章不代表人民网读书频道观点,只代表署名作者的个人意见。]



(责任编辑:实习生韩洋)

毛泽东, 战略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