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毒是怎么引起的:每个人心里一亩田——灰菜燕燕年度叙事--朱永新教育随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9:28:45

每个人心里一亩田——灰菜燕燕年度叙事

 

提交人:灰菜燕燕

邮箱:huicaiyanyan@163.com

主题帖:http://bbs.eduol.cn/post_112_396391_1.html

 

每年还没到元旦,自己就会迫不及待的写总结,今年却不同,心里塞得满满的,却无从下笔。我说不清这里面的原因。也许是因为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不能够清晰地一一拾起,也许因为这一年还是没有生成使自己获得成就感的东西,或者自己在回避那些因自己的借口而无法兑现的对岁月的承诺。。。2011年,我将38岁。那个3是什么时候来的?而且又要这样匆匆地变成4.每当看到自己的年龄数字,心都会紧缩一阵。我就这样庸庸碌碌的老去了?每个心里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有人给我留言说种点花和草吧,或者种些玫瑰。我想玫瑰的种子我是有的,我已种下去了,只是我没有培育它的勇气和韧性,所以心田一直荒芜。也许也曾有过绿意,但我知道那是假象,只是肆意生长的莠草而已......但愿种子会给我时间,而不至于烂掉。

几经纠结还是下笔回顾这一年的历程吧!

 

一、施肥

2010上半年的学习生活

2009年底,我流着眼泪完成了年度叙事。那份叙事里除了荒废光阴的悔恨,就是空白和虚飘。但那毕竟是我的开始。由那份叙事我看透了自己,贴近了网师。我在叙事中说:虽然,这个叙事里有太多的空白,没有其他学员那样的成果,但是能把自己的心路历程写出来,于我就是一种成果了!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相信明年我上交的教育叙事一定还有超越!

魏老师给我的评语是这样的:

我非常喜欢这句话:“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只要方向一致,无论从哪里出发,有缘的人们终将汇聚,而无缘的人们,即使偶尔有了交点,也会很快地各走各的路。

但即使汇聚,也是各自孤单的,就像你在你的处境中,有你的困难与障碍。但一个好的团队,会让你源源不断地从中汲取力量。

这学期即使没有一门课程真正过关,这种经历,也弥足珍贵。所以,2009,只是序曲,2010,或许才真正开始。重要的是,你是否做好准备?

我心里信誓旦旦:我做好了准备。我要拿出点什么证明给大家看看,我这株灰菜也是有自己的芳香和韧性的。

寒假主要是看《唐宋词十七讲》还有叶嘉莹的一系列诗词赏析书籍。对于唐宋词十七讲没有过关的心伤渐渐弥合,取而代之的是对这门课程愈来愈清晰的认识和体会。就象掉进了沼泽地一样,挣扎了很久,苦苦琢磨《古老的回声》,作为选修作业《〈真的没有爱情吗〉——对王富仁主题重建的批判》终于获得优秀等级,并作为榜样作业展示。记得那一期网师班会魏老师用了相当的篇幅来说我写这份作业的事情,可以说魏老师给我了足够的勇气而自信。在这份重拾的信心鼓舞下,假期在电影课程中又完成了教育电影《生命因你而动听》影评《用教育书写我们的一生》。这份作业写得也是郑重其事,先是没有任何先见的看了一遍,然后又带着思考和疑问看了一遍,最后写作业时,是边看边记录台词。作业上交之后心里那份轻松和释然几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经过慎重选择,在上半年跟着网师研修了《人间词话》、《论语今读》、《有效课堂》、《静悄悄的革命》四门课程。可以说涵盖了各方面的知识。上半学期是我人生之中学习最进入状态也是最有收获的时段。

(一)、攀登《论语今读》

听志士先贤评说了几千年的孔子了,我拿着一本读了不知多少遍的《论语今读》,竟然还是支支吾吾,叽里呱啦,语无伦次,语焉不详,不知所云......最后还是没有评价的能力。但是这门课跟得辛苦也很执着。每日坐车,如果得着座位,必要在包里掏出这本书来细细琢磨,甚至有意识记诵。在网易博客浏览了“小混混”同志的《论语》解读,并和他做了几番交流。对于这个潜心琢磨论语的人佩服有加。在他的激励下,不断地梳理《论语》中有关预习题所布置的内容。虽然每每因为能力不逮而写不出,但是每次课都听的专注。通过论语,走进了先前认为专制冷漠的干老师,发现了他的睿智,平和,循循善诱,还有对学问的精深细研,因为崇拜干老师而崇拜《论语》。也因此恍悟于丹的《论语》只是旁门左道,而自己曾经的顶礼膜拜是多么肤浅和幼稚。当然在身为人师的思想上也汲取了论语中的先进教育思想。在课堂上有意无意的引用论语中的话,赢得了学生的倾慕,当然也获得了一种类似于虚荣的荣誉感。为了写《论语》作业,读《大学》,读《孔子传》,最后因为学校和区里的杂事层出不穷,加之自己实在没有什么发现,所以论语作业被我美其名曰“勇敢地”放弃了。但是人能弘道,道亦弘人。论语已经深入我心,儒家的践行精神慢慢渗透到每一寸肌肤乃至血液。

(二)、细嚼《人间词话》

以前只是在蒙昧者面前充当有学问的人: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至于为什么这样,我只是依据自己的主观臆断了一番。《人间词话》这本书在书柜里隐匿很多年,拿出来才发现泛黄的小册子里涵盖了太多的美学思想精髓。当然它也像一面镜子一样折射出自己的浅薄与无知。按着魏老师的要求,跟着课程进程认真的批注《人间词话》,每次都会遇到很尴尬的情形,我连其中的某些语句的意思都无法弄懂,于是就得利用百度查找翻译,然后再去试着理解和判断其中所传达的思想是否合乎诗歌鉴赏逻辑或者标准。初春的电子备课室依然很冷,我哈着气不断给手温暖,也不断坚持。有时忙于学校里的教学还有琐事,往往到了提交期限还没完成,于是就放弃吃午饭,直到把它发到主题帖,才算舒口气,笑一笑,心里才舒坦些。

阅读《人间词话》和《论语》的间隙,还阅读了李国文《当文人遭遇了皇帝》,在文人的遭遇里看事态人情。感慨唏嘘的同时似乎多了一份对劣根性的抵御能力。读了若干叶嘉莹的书,还有安意如的古诗别解系列,当时的日志中写道:

“最近在“网易读书”发现了一本书《诗经往事》,和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陌上花开》风格差不多,都是用现代人的视角来挖掘古诗词中的生活意义,破解感情生活的密码的解读方法。我是个非常感性的人,所以一见到就喜欢得不得了。你会发现那些诗经过作者的解读,竟然和现今的生活贴合的那样紧密,仿佛时光根本没有流逝,真情一直如月亮恒照古今。加之因为跟着《人间词话》的学习和批注,发现没有一定数量的古诗词的积累,对《人间词话》的理解都很困难,更别说进行比较客观的评说了。有时心里有一些想法,可批注也会词不达意。所以看这类文学作品,真是一举两得:既可以沉浸在感情充沛的文字中受到一些教益,得到一些情感的滋养,让干涩的心柔韧而平静起来;也会无形中加深对那些荒烟蔓草年代里的诗歌的理解,潜移默化的刻在记忆里。”

《人间词话》的学习,还有网师所发的课程资料以及暑假阅读的《汉字的魔方》,使自己对诗歌鉴赏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当然在也避免犯愚蠢的卖弄不成却丢丑的错误。对于境界、格调、真实、陌生化等概念终于可以站在更高的层次来理解。这种认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自己的作文教学,在指导学生写作和评价方面有意识地避免了教条和形式主义。

《人间词话》经过细心批注,加上自己撰写的论述诗歌起承转合的小论文,获得良好等级。

但是关于诗词教学,我还是有些恐惧,因为我自是能够在兴发感动和鉴赏方面要进步得多,但是有时只能停留在只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水平,怎样使学生也能感受到诗的内蕴并且能有自己的兴发感动,是今后自己要直面的问题。

(三)、追随《理想课堂》

理想课堂研课作业还没发布的时候,我就忍不住私下问小醉老师结果。因为这学期因为各种原因八次研课只提交了五次作业,前三次顺利通过,第四次《风筝》研课,因为自己的授课过程写得过于简略,被小醉pass掉了。这是最后一次机会了,《喂,出来》的研课自己用了些心,终于如愿以偿。小醉老师告诉我结果的时候,我好像也没有怎么激动。因为觉得即使通过了,这门课程于我而言才刚刚开始。对于教材的解读,对于预习作业及课堂流程的设计能力都有待提高。干老师每每智慧的引领都让我非常钦佩,也非常神往那种境界。所以要在学习好其它学科打好底色之外,我会一直跟着理想课堂去描绘课堂教学的多姿多彩。

突然有一天,江上清风通知我被选为网师理想课堂的讲师组成员。心里激动但又有空荡荡的感觉袭来,自己还不够优秀,还在得到肯定和信任的时候缺少底气。。。我的践行精神太差了,如今所学还是空中楼阁,还是纸上谈兵,学得再好,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实践,也是只屠龙之技,在想象中杀现实中并不存在的龙,却杀不了现实中要你去宰杀的鸡。事实证明在下学期的研课过程中,自己并没有发挥多大的作用。

(四)、贯通《静悄悄的革命》

这本书学得很入境,因为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自己的现实的教育生活。虽然这本书的年代和背景距离我们都很遥远,但是同属亚洲国家,教育思想大同小异。这是我有生以来所读的第一本教育学书籍。也通过阅读和讲师的引领,明白了教室的润泽、倾听、对话这些词语所涵盖的教育思想。当然也第一次接触到“课程”这一概念。感谢麦子适时的为我邮寄来这本书,看着扉页上的赠言,激动万分。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拿着铅笔细细勾画批注。相继地又阅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和《给教师的建议》,把三本书所涉及的思想和方法打通,仿佛灵魂站在空中,回望俯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历程,从教室的管理和以打造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两个角度完成了《静悄悄的革命》近一万字的作业《建立一间润泽的教室》。获得良好等级。但这时的认识还只是纸上谈兵,在认识和实践之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

(五)、年会震荡

新教育年会,对我是个不小的冲击。身为网师姐妹花中的一员,在去与不去参加年会之间犹疑,最后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还是放弃了。最关键的是一下子被网师关注,真是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心旌摇荡,云里雾里,有些难以自持。有时梦里也会出现一些和网师有关的人,忽忽闪闪的穿行。面对网师的厚爱,心慌意乱;面对自己,又豪情满怀!小醉老师一直在忙《啃读者》,我说可不可以帮他的忙,他说可以找找我们的博文,更可以动笔写写我们三个人的故事,并把皮鼓给他的请我们三人写稿的建议传给我看。似乎一夜成名似的忐忑,扪心自问,我觉得自己真的是很惭愧。并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里去,更没有积极地投身于课堂教学的实践。虽然也在和学生一起读神话,但是计划性很差。也有时因为忙,没有深入的研究神话里蕴含的内质。其实无论如何,我们所学的一切都要经由课堂传输给学生,并经由学生来见证我们的成长。麦子回来激动万分,豪情万丈。我看着她,只是看着,因为我不在其中不知其味。但是我知道此时的麦子已不是当初的麦子了。

网师的嘉年华——年会结束后,一场喧嚣中的热闹和激动,以及之前的躁动不安,都已经过去了。对于每一次的结束,我都会很冷静,不会有什么沉浸或者踌躇。不知道是年岁的关系,还是心境使然。仿佛还在期末监考中阅读《儿童的人格教育》,恍惚间我的暑假也来临了!

2010年下半年的学习生活

(一)、暑假读书

我在暑假计划中说“我是一只也没有离开井底,不同的是我拿到了书,走进了网师。于是我这只青蛙透过这多重光的折射,看到了一个不同于眼前的炫目的世界,存在着真理的世界。并潜心修炼,渴望有一天青蛙生出金色的翅膀,不在潜游于黑暗处,而是像鹰一样搏击长空。当然,在修炼的过程中,欲望和笃定会时不时的打架,有时会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好些日子。但最后还是笃定取得了胜利。这就是我不同于其他井底之蛙的地方吧。重读09年度网师的课程资料,那些以往焦躁时没有读进去的干老师的文字,一点点的浸入到内心深处,终于渐渐明白所谓的“生命叙事”是怎么回事。其实,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都在完成自己。干老师,皮鼓老师,还有那些献身于新教育的老师们,为了一个卓越的教育梦想,人到中年却居无定所。对于用世俗的眼光来衡量的人来说,这真是精神不够正常的。每当此时,我都会想起那些虔诚的朝拜者,衣食浮华都不在眼前,心中只有信仰。教育是一种信仰。我们都是朝圣者。只有我们会明白贫寒的生活里蕴藏着多少生机和活力,多少潜心耕耘等待花开的幸福。“我如此爱你,这是我存在的意义。”我想我在网师最大的收获就是终于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这个暑假和09年的暑假相比,心情已是截然不同。虽然还有焦虑,但是总体的趋势还是积极而静谧的。暑假的主旋律就是读书。

这期间用了八年的电脑终于身心俱疲归于沉寂,买了一台新的台式电脑,在安装的一瞬间也坏掉了,拿去换新的,近一个月才拿回来。人要是从一种生活的惯性中挣脱出来确实需要时间,需要努力。况且,我与网师的联系就此中断,真的像失恋了一样失魂落魄。可是,如果你有一些别的事需要专注的去做,你的心就会沉浸在另一个领域从而忘却悲伤。依赖是危险的,无论是依赖人还是依赖网络。依赖自己才是真的安全。

没有网络的时候,因为没有什么指望,我都和潇潇在床上读《秘密花园》,《夏洛的网》《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窗边的小豆豆》……她像三岁时的样子依偎着我,听我讲的入神,有时会被某个情节吓得紧紧的抓住我的胳膊,紧张的喘息。潇潇和我都沉浸在故事里。或者我们每人拿一本书,我在床上各自去读。拥衾而卧,闲敲棋子落灯花,也是好的境界。但愿今后在没有网络的日子里,我依然会拥有从容和诗意,拥有自己被谁决定的主动权。

读《汉字密码》,唐汉对汉字的解读破译深深的吸引了我,但是也能看出有些地方比较主观臆测。读《汉字的魔方》,爱不释手,在作者深入浅出明白晓畅又不失诙谐幽默的语言中,慢慢走近诗词歌赋的内部,拥有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诗歌。

《给教师的建议》我没有选修,但是跟着艾儿的批注看了一些内容之后,心就被无端的吸引了。于是就让爱人挖社会主义墙角,到单位给我打印出来这本书的电子版。继续窝在床上看,有时会看到屋里光线昏暗还沉浸在里面。那种心灵的撞击真是振聋发聩。边看边跟自己说:这是我心爱的宝书啊!思维课程,书写自动化,教师的积累和涵养,如何惩罚等等等等,这些建议都使自己反观自己的教育教学,相见恨晚,不住的感叹,十年时间一直在黑暗里爬行,如今才看到光亮。如果刚毕业的时候就看到这本书,我如今是不是就是另一种摸样了?

利用两天的闲暇时间看完了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也许是女人,对爱有着无尽的幻想和渴求,也许这本书就是好,浅显易懂,又能够抓住我的心。所以看的时候就能够很投入,本来就是躺在床翻,可是经抑制不住内心的认同以及产生共鸣的激动,随手拿起潇潇的铅笔勾画批注起来。

这本书带给我太多的震撼和思考,没法完全总结出来了,尤其是对孩子和学生的教育问题,也是深入我内心深处的冲撞。

“合理的信仰是一种确认,是建立在自己真实经历上的坚定的信念。”

“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如果我确实爱一个人,那么我也爱其他人,我就会爱世界,爱生活。如果我能对一个人说‘我爱你’,我也应该可以说‘我在你身上爱所有的人,爱世界,也爱我自己。’”

一个人如果能够参透爱的真谛,那他应该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吧!

这期间,在神经比较疲惫的时候,阅读了电子版的顾城的诗和安意如的《当时只道是寻常》。跟随着顾城的诗品味他的成长,跟着安意如去解读纳兰性德短暂而又丰硕的一生。顿悟到人要是执着于心灵深处的生存价值,他也许就会活得艰难些,当然这艰难只是别人眼中的不幸,对于当事人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二)、认识课程

新学期之后《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紧锣密鼓的三堂课之后就结束了,由于暑假已经阅读过了,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我就努力明白了两个概念:道德六阶段、课程。作业选择了实践课程——中国神话共读。因为我为自己一直纸上谈兵一直被大家认为是优秀学员而感到深深的羞愧和空虚。选择这个作业的时候,其实心里也经过了挣扎。我要给自己和岁月一份承诺,这是我活着的见证。但是为了这份承诺我就得告别遗忘的小资日子,变得忙碌与琐碎,甚至随时准备迎接失败的打击。最后当然正视了自己存在,选择了面对而不是逃避。于是费尽心思设计共读方案,这份作业顺利通过。

(三)、深度修炼

开学后跟着网师继续修炼《人间词话》和《唐宋词十七讲》,让爱人把每一次的预习资料打印出来,争取一切时间阅读思考。整理自己打印的网师资料的时候,发现那些摞成小山似的 A4纸,真实记录了我的读书岁月。由于这次课魏老师没有因循上次授课的模式,所以虽然读过多次书,也经过了细心的批注和学习,面对每一次预习和授课,还是觉得有很多新鲜的东西注入心里,每每意会,欣喜异常。但是遗憾的是每日一诗《文心雕龙》没跟上阅读。虽然初始还跟着抄写朗读,但是由于惰性和眼前的烦乱还是半途而废了。我觉得自己真的不是那种很专注的人,不然在学业上应该有更多的收获。

因为担任了“诗歌课程”的组长,在整理记录的过程中体会到什么是敬事而信。魏老师在网师周六班会上版上这样写道:

“什么叫品质?品质不是要求你做超出你的能力的事务,是不是有品质,决定在你。

品质还意味着,你对自己承担的事务不麻木,而是始终保持在一种敏锐的状态。这种敏锐,意味着模仿、聆听、借鉴、改进、创造……人很容易复制自己,尤其是在比较成功的时候。但品质意味着持续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以诗歌课程的组长灰菜燕燕为例,从八个小时做出一份糟糕的授课记录(因为还需要讲师花两个多小时再重新整理),到两个小时做出一份几乎不需要修改的授课记录,这中间的历程,就是持续反思改进的结果。而更多承担网师讲师、助讲师、组长,以及各种义务工作的学员,你是在机械地(甚至是拙劣地)模仿之前的程序,还是张开感官去感受事务,竭尽所能地加以改进?更进一步地,你在自己的教室里,是否有这种品质意识呢?”

我是遭到了表扬的,这也是我经过五次课程记录的整理之后所达到的高度。虽然其中付出的甘苦只有自己能够知道,但是也足够让缺乏自信的自己明白天道真的酬勤。敬事而信是一个教师应该拥有的最起码的品质吧!世间最怕认真二字。在网师一点一滴都是修炼。           

下学期由于十一国庆之后当了班主任,几乎没读什么书。疲惫焦躁的时候,看艾米的小说来调节紧张神经。虽然摆出一副看别人演戏的姿态,最终还是禁不住和书中人物一起感慨唏嘘。看到最后,还是分离,心头不禁又是沉沉的,但是我无法表达出来自己的感受,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具体的,没有什么可模仿。只是那份心情应该都是一样的。生活吗,有时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美好。艾米抛弃了诸多情节,而讲了很多道理。只是一放逐于真实的生活,这些道理也就不是道理了。不过还是觉得一个女人把自己的幸福依附到男人身上是很愚蠢的。要爱自己,更要有自己的人生。

《苏轼传》是魏老师在进行诗歌课程的过程中推荐我们看的,看到魏老师自己对这本书共鸣感慨,自己也禁不住打印电子版一页页的翻看,越看越觉得名副其实的好。跟着一个自己崇慕的人从生到死,最后竟然泪眼朦胧。苏轼的才华和思想已经处世态度对我又是个冲击。“在读《苏东坡传》时,我们一直在追随观察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生活,这种思想与心灵,不过在这个人世间偶然呈形,昙花一现而已。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个记忆。但他留给我们的,是他心灵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乐,这才是是万古不朽的”这些话就是我要说的而不知道谁替我说出来了。

(四)、遭遇《教育学》

《教育的目的》、《教育人类学》这两本书是伴随着班主任生活读下来的。我是抓紧了一切时间阅读和批注,学校里琐事太多,根本没有时间静思,所以就利用上下班坐车时看一些。如果没有座位,只能在车里站着摇晃思考。相对来说,《教育人来学》要比《教育的目的》容易理解些。前一本书主要攻克的概念是浪漫精确综合的时段划分,后一本书主要的障碍在于存在主义我没有接触过。但是经过预习和魏老师循循善诱的引导,我还是比较清晰的理解了这些概念,以及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但是如今你让我回忆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我的眼前还是一片白花花的苍茫。而对于如何对待危机和遭遇,脆弱而感性的我倒是先被这本书深刻地教育了一番。这样也好,因为我得先成为我自己,再去教育我的学生。前些天读了《草房子》,喜欢作者的叙事风格和语言的同时,倒是找到了这两门课程作业出口。《草房子》里的所有人物都在危机和遭遇中正视了自己的存在,从而使心灵升华到更高的层次。所以就决定写写《草房子》的人物成长。

作为语文教研组长给同事指导《老王》这一公开课。把《干校六记》、《丙午丁未年纪事——乌云与金边》统统看完,杨绛这个人在我的心里才有了一个较清晰的轮廓,才发觉自己以前是多么浅陋。先前研课和自己授课中都没有深刻的理解这一课的主题和有些语句的含义。我终于知道自己不过如此。

(五)、开口说话

这一年自己还有一个值得纪念的事,那就是被银杏拉到了网师课程课间休息区群,到里一看才发现网师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在里面。才发现那里总会有来自罕台的搞笑调侃,他们把一种艰苦变作了这样幽默的表达,给别人的不是假模假式、忸怩作态,而是自然而然的疏放,就连干老师晕厥倒地额头撞出大包,也是以轻松调侃的方式和大家说出来的。不刻意隐藏,不故作夸张。别人跟着笑笑,虽也为其悬心,忐忑不安,但是心理上却没有焦灼感。倒是使大家很珍惜这样的组织,这样的时光,这样的精神圣地的最后坚守。因为这样的氛围,我开始由默不作声也变得能够说点什么了。对别人来说这是无足挂齿的,而对我而言能够张口说话也是一个飞跃。

二、耕种

(一)、批注

开学伊始到区教研室帮助一年级的教师们批阅摸底试卷。竟然有试卷一片空白,竟然在作文处无语可落;作文取材单一,都是我病了,妈妈陪我打针吃药之类的,见不得真情实感。基础知识自不必说,课外积累简直是一片空白。读书之少可见一斑啊!试问我们的孩子是怎么经过老师们的神手,五年的小学生活之后遂变成如今这个模样的?我反思自己,反观自己的教学。下意识的把网师所学应用于课堂。

新学期伊始就训练学生批注并初见成效。期末语文课最后一篇课文是《湖心亭看雪》,已有半数以上的孩子能够在字里行间感受作者行文的智慧,以及其中蕴藏的感情了。在学习课文《登上地球之巅》的时候,一向被视为班级差生的刘佳也很认真的批注。在回答“登山难,难在-------”这个问题时,既流畅又准确。我竖着大拇指说:刘佳真棒!他的大眼睛里放射着光芒,竟然羞涩的低头笑了。我的心也因此而陶醉。身为人师,没有比看到孩子因为自己的引领而进步更高兴的事了吧?有时上着课,孩子们认真的进行着批注,把自己稚嫩的思想融进文字里去,我都是很陶醉的看着,这时,马森这个羞怯的小家伙会突然抬起头来望着窗外,自言自语地说:诶,下雨了......然后原文奇闻声把头扭向窗外:真的下雨了......于是整个班级都会发出各种不同声调的“下雨了,下雨啦,下雨了吗?真的下雨了吗?”,我不发火,就看着他们折腾,一会儿,就望望我,伸了一下舌头,回到书本里去......他们很快乐,我也很快乐。

突然发现学生经过细读批注,在课堂上更需要老师高屋建瓴的引导,而不是重复他们的思维过程。这其实一种很好的读书方式的培养。但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还要修炼。无论如何要坚持不懈,把批注进行到底。

(二)、作文

那个下雨天上的作文课,我打着伞给他们每个人花五元钱买了一个大本子,却不告诉他们大塑料袋里装的是什么。就是让他们写写自己想知道答案的心情,由于是些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心理描写训练很成功。当我最后把这些写着我的祝福和希望的本子发到孩子们的手上时,他们都是很郑重的接过去,还给我一声:谢谢老师。他们以后就遵照我的嘱托,在上面写满了他们的心事,自由的拿给我看,我给他们一一写回复,回复有长有短,有的竟然写了好几页。每天看见孩子一些细微的变化,看到这些孩子能够在书里自己找到令自己感到快乐和触动心扉的地方,看到他们能够流畅的表达心里话,看见他们把我当成一个可信赖的知己,我的心也会洋溢着喜悦。这也是受《街头日记》的启发,心的交流应该是最可抵达心灵深处的方式。你会发现孩子们对于你精心设计过的作文题目很不感冒,而且言不由衷,但那是这本子上的文字却是那样动人与流畅。一个平时话不成句小男生竟然会有这样的句子:“这个世界上好像没有人能够理解我,我的眼泪和我的文字一起落下......” 我抬头看见小区里的一角蓝天下竟然盛开着灿烂的太阳花。心微微颤动:每个生命都有自己怒放的方式,即使百花凋零,这太阳花也不失一份执着和锐气,明晃晃的黄色,引得蜂儿蝶儿几近痴狂。。。世间一切都是风景,不能入诗的,也可入画,不能入画的,也可入心.......

(三)、共读

给学生们网购了中国神话故事,每人一本,55折,一人六元五角。拿着也许是平生第一本要认认真真地读而且是属于自己的书的时候,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和珍爱之情让我倍感甜蜜。他们小心翼翼的翻着,唯恐弄脏了折损了......给他们买神话的初衷是想跟着网师在课堂上见证自己也见证孩子的成长。以我的学生来说,阅读兴趣的培养应该是第一步。想来想去,又结合征询到的学生的意见,觉得只有故事能够吸引孩子们,而人类童年时期的梦想应该对孩子更有引力。但是我还是没能如愿的找到一本汇集《山海经》和《淮南子》中有意义的神话故事的文言版本,因为这两本书中涉及的神话故事篇幅都很短小,既能让学生看到古人对自然和人本身的探索,也能在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应该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可惜没有成功,只好买了现代文版的。但是我自己买了文言版绘图的《山海经》和《淮南子》,以对孩子们的书进行必要的补充。孩子们读起来很容易,但是我要引发他们的思考。神话的产生不是凭空捏造,一定是基于现实的感官刺激引发的思考写成的,我要叫孩子绘声绘色的讲述,还要发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古人的思索。”我把他们分成了四个小组,每小组选择一个负责人,组织交流,课前五至十分钟全班展示小组内的发现,评比一下哪个小组的发现多而有价值。刘佳是班里的后进生,他在其他课上一直很沉默,唯独语文课很快乐,因为这本神话书,他像个士兵一样立下铮铮誓言,肯定能读懂!而且还成为组长。事实证明他确实很投入地在读。在读《盘古开天辟地》时,他问:盘古开天辟地之后,为什么害怕天地还会合拢呢?然后自问自答:我觉得那时人们已经意识到地心引力的问题了。我真是欣慰呢!谁说这个孩子不行?谁说他不会安静地写字就不是好孩子?

经过一个假期的读书与过去一年在网师的学习以及目前三节《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研讨,自己对“课程”这个概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回想上学期的神话共读,好像并没有找到“魂”之所在。只是一篇挨一篇地散读,没有线索也没有目标。但是作为第一本与学生共读的书目,那时我想我不能半途而废,一定要坚持把这本书读完,而且要读出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反思,一起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有灵魂的课程。由此进行了改进,虽然也是一篇一篇地读,但是每一篇都只做了课件,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设计问题,扩展内容,适时训练等等。

班级的电视坏掉之后,我亲自向校长申请,校长命令一般人给调换了新的,比原来的小很多,但是好在学生少,上课时让他们坐得紧凑些,效果还是可以的。

《精卫填海》,和其他神话故事一样,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版本,所以把《山海经》上的原文拿来给学生读,很好懂。学生自己就掌握了故事精要。  《山海经》上的原文并没有对女娃何以去东海游弋又何以溺水不返作任何解说,这也是后世想象发挥出多种故事版本的原因所在。基于上面的原因,让学生对比原文和书中的故事,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说说合不合理。然后引导学生自己也发挥想象,为女娃到东海游玩和溺水而亡找个理由。这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刘佳马上站起来说:女娃去上洗手间,发现没有冲洗马桶的神水了,这神水只有东海的中央有,父亲炎帝一直很忙,女娃觉得自己长大了,也该替父亲分担一些,所以自己就到东海去了,结果风浪滔天,就溺水而死了。(学生们大笑,纷纷说你这故事不合理,那时哪有抽水马桶这一说?)原文奇说女娃在大海的这一边总能听见对面高山上有个年轻人在唱山歌,那山歌优美动听,女娃觉得能唱出这样的山歌的人一定很英俊很忠厚,渐渐的就爱上了他。她终于忍不住想到海对岸去看看那个年轻人,所以就制造木舟前往,结果在海中央遭遇风暴,女娃死去了,她的魂魄化作精卫鸟,要把东海填平,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女同学们双眼放光,于是打算下一节共读《孔雀公主》要说说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还有孩子纷纷举手,因为时间关系,我要求他们把故事深思熟虑写出来给我看。接着给学生放了一个另一个版本的故事录音,学生听得很认真,之后我要求学生把自己所编写的故事也这样绘声绘色的讲出来。进而引导学生联系现实,发现神话故事产生的基础都是现实生活。生产力的落后蒙蔽了人们的双眼,但是也催生了丰富的想象力。这想象力又蕴涵着人们征服自然,获得幸福的渴望与无穷力量。另外填平东海其实也反映了沧海桑田的地壳变迁问题。这个故事和《愚公移山》所反映的精神是基本一致的,只不过文体不同,但是都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雄心。而在精卫身上还有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精神在里面,自己被洪水淹没,却不让让别人也遭此厄运,所以决心把东海填平。

《孔雀公主》原本是英雄神话,只不过在流传过程中,逐渐流变转化,由召树屯这个男性英雄为主人公的“英雄传奇”转化为以孔雀公主为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在读《精卫填海》的时候,让学生展开联想为故事编写起因,有好几个孩子写到了爱情。我想这也是青春时期正常心理反应。只是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关注美好的东西,在他们心里注入美好的情感,才能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审美倾向。所以我充分利用了这个神话故事的爱情教育素材。在网上找了很多孔雀的图片,但是关于孔雀公主这个故事的图片却很少,倒是杨丽萍的孔雀舞图片很多也很美。所以就把她引来给学生看。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目光里看到美的吸引力,也可以看到孩子的联想中也许孔雀公主就是这样美丽圣洁。。。问学生孔雀在我国的主要产地,引导他们关注故事所产生的民族地域特点。因为孔雀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美丽吉祥的化身,所以才会创造出这样一位善良智慧的公主形象。根据在网上查找的资料,进行了编辑重组,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起源发展及流变过程,也感受到少数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共读神话,提出以上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答出这个故事写爱情了,而且开始描写部族战争,说明私有观念开始增强了。

但是对于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先是羞涩不好意思表达,后来在我的鼓舞下开始信马由缰。但是不难发现孩子这时候对爱关注,甚至有朦胧的情愫产生,但是审美能力还是很感性化,而且趋于幼稚的。回避爱的话题等于欲盖弥彰,掩耳盗铃,如何引导才能使学生感受爱之美好,爱之责任,爱之审慎呢?我只有给学生讲故事,林黛玉与贾宝玉的故事,爱情无关身世与财富,只是心灵相通。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爱情可以超越生死。。。《孔雀公主》中的爱情也是执着与坚贞换来的。但是在古代社会要谈爱情似乎很难。那时是没有婚姻爱情自由的,而且女人一直处于被支配地位。红楼梦中的那些个美丽的女子虽出身豪门,但是最后也是花自飘零水自流,命运各异但是殊途同归,就是很悲剧的。。。就连战争的失败也归结为女人的过错。。。我说了这许多,孩子们都瞪着眼睛看着我,不知道会想些什么。。。

接着引导学生发现,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神话所记载的内容反映了社会的性质发生了一些改变。已经不是原始社会的大同,而是产生了私有观念和阶级观念。神话毕竟是人类生活的折射。共读结束后,我向学生推荐了《孔雀东南飞》这首长篇叙事诗改编的故事。初衷是因为这同样是个爱情悲剧,同样反映了封建制度对爱情的摧残。而且也是以神话色彩结尾的爱情故事。刘兰芝和焦仲卿化作孔雀翩翩飞,也说明孔雀在汉族人心目中同样是美的化身。

因为细心准备《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作业,对课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因此终于打破原来散读的模式又重新对这本神话书进行了重新组合。

根据神话的内容分成三大块:创世神话,英雄神话,爱情神话,每部分按着所涉猎的思想和知识多少和深浅酌情分成若干课时,主要是利用每周三周五早读和午自习时间进行。每周共用100分钟。

1.在《山海经》和《淮南子》中有涉及到的本书中的神话故事的,要给学生找出来,用课件的形式把插图和文字投射给学生,使学生在熟悉故事雏形的同时,也会无形中锻炼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文中涉及到的常用的典故以及用到这个典故的诗歌,戏曲片段以及动画片等要适时加入给学生欣赏,以辅助理解神话的特点和蕴含思想。

3.适时在学习过程中加入写作和口语表达训练

为了准备这个课程我做了如下准备:

1、学生利用一周时间读完《中国神话故事》,然后按着老师所给定的专题题目,对整本书的故事进行分类,重新编排。

    2、为了准备这个课程,我阅读了《山海经》、《淮南子》、闻一多《神话与诗?伏羲考》以及各种版本的《中国神话故事》、网上有关论述中国神话的特点的资料,还有相关神话故事的评述文章。

3、相关电影视频若干和长篇神话小说《昆仑之歌》

4、建立了自己的共读专帖http://bbs.eduol.cn/post_112_706062_1.html

自己在准备的时候,渐悟到课程的含义: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通向美好的路程。但是日常生活把我的时间和精力都充成一块一块的,以分计算,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让自己潜心思考,这份作业磨了很长时间才初具框架。作业好写,计划好定,最难的是实践,是坚持。我能经得住考验吗?我是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守护最初的纯真?

2010年11月17日,我的神话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终于开课了。没想到的是,适逢学校开放周,有两个家长来听课,正好赶上我的早读,听到了我的课程,反馈很好,家长也期待继续进行下去。

我事先做好了课件,并加上了音乐的渲染。为了使学生所阅读的书目尽可能地发挥它的引领作用,我已经布置给学生归类的作业,并作了一定的可操作性的指导。

在备课过程中,没有任何可借鉴的东西,都是自己找寻资料,进行整合设计规划。虽然辛苦,但是却获得了很多自己以前所没有的知识,对神话故事也是前所未有的深入的研究和理解,真是和学生一起成长呢。通过这节课(一个小时),学生的眼界也拓宽了很多,并且激发了对神话故事的兴趣,和对人自身的一种体察和认识,可以说很让人欣慰。但是关于神话故事所涵盖的内容,我还是知之甚少,所能给学生的也不能驾轻就熟,往往用课件打出来才能呈现,而自己却不能给学生绘声绘色的讲述。另外对神话的内涵也是略知皮毛,历史知识还要补足,这个过程中也暴漏了自己的哲学知识的匮乏。课件制作技术还不够娴熟卓越,有时自己所设想的无法实现。但是值得庆祝的是我终于学会了把幻灯片直接存成图片形式了。

第二次共读让我充分意识到知识的匮乏。真是举步维艰。在忙碌的教学生活中,挤时间做课件,因为不了解星座知识,竟然把巨蟹座和天蝎座图片张冠李戴了,学生发现告诉我的时候,我的脸红了。还有对于中国的星座划分,事先并没有娴熟的掌握,所以在讲授的时候就不能够做到倾听孩子的反应。而且对于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星象知识我几乎一无所知,所以上着上着就变成了西方神话。这充分验证了佐藤学和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一个老师要尽可能多的了解相关的知识,才能在课堂上带给学生更多的愉悦。

为此向种子计划的喜喜求助:

“我在哈尔滨一所二类学校工作。学生阅读意识匮乏,所以在逐步引导孩子阅读。目前在和学生进行神话课程共读。但是我们一起网购的《中国神话故事》不是很好,而且我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也很少。不知道喜喜能不能够给我们推荐一些好一些的中国神话故事——一定是神话故事而不是民间传说。我这里的学生对比麦子那里的学生来说,经济条件要好些,不需要财力上的资助,但是在阅读资源方面,如果喜喜有时间——你一定没时间,因为你很忙,但是看到种子计划还是想到求助你——能不能推荐一下。

辛苦了,你在我心里就是一个天使啊!

如果没时间或者这不是你们种子计划所涵盖的内容,就不要回复了!“

喜喜的回复:

亲爱的灰菜:

书目方面的咨询,的确不在本计划中——因为这个计划刚启动,是我一个人做,我不懂啊哈哈哈哈~~比如你说一定是神话故事而不是民间传说,我就不懂哎!但从私人而言,对于你这样努力开发课程的优秀新教育姑娘,我怎么能不回复呢?我专门帮你去问了干老师,发现你的这个课程难度灰常之大呢!

干老师和我自己的感觉是一样的,中国神话都是半调子,根本不成体系,很多都是民间传说。可以说我自己作了个茧开始自缚。但是既然这样做了,就不应半途而废,应该坚持下去,这样也为后来共读希腊神话和埃及神话打好基础。所进行了第三次第四次共读,虽然在期末复习备考阶段停下了共读,但是下学期一定要坚持。。。实践证明我真的在准备每一课的过程中获得很珍贵的知识,在零碎的时间里磨练自己的注意力和韧性,渐渐学会怎么样坚守自己的教室,不让世俗的颓废磨损我的热情。。。这是我的心灵和肉体相依相携共同见证岁月留痕的事情,所以我相信自己能行。。。当初担心《第56号教师的奇迹》恐怕会因为没有实践的课程而成为绣花枕头,现在却满怀信心了。

班主任

十月一放假四处游逛,留下好心情,开学不久十月十八日就当了班主任,因为力不从心,心理学课程又勇敢地放弃了。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我永远是个狷者,永远都是消极抵抗,不是狂者的积极进取吧!我烦我自己!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取辱。我不善道,我厌我的笨。像子路一样勇而无谋,只见热情,没有智慧。曾经借着麦子参加年会的光和魏老师交流了一会儿 ——这在先前是不可能的,我的胆小和虚弱拽着我的脚步封着我的嘴——虽然阻碍不了心的跳动——却从不敢和老师说话。如今可以在帮麦子剔除遮蔽的同时,向老师问些含含糊糊的问题。结果虽然是片刻的时间,竟然会打破了我十二年的梦幻和朦胧的隐忧。原来自己也是潜意识里想通过学习来躲避自己的孱弱,来掩盖现实的残酷,来逃避我于其中的无力。虽然早已意识到一切必然要回归于课堂,但是时至今日我在课堂上到底都倾尽了什么呢?扪心自问而惭愧。如果我们所学都只是为了一种不可实现的理想愿景,把课堂抛至一边,我们是不是就是一群虚无主义者?

慎重地接过原来所职教班的办主任一职,从此融进教室,也终于懂得“守住教室”到底是怎么回事。学校监控器里看到的都是我每日在电子备课室和教师之间穿梭的身影。我一直羞于和别人说起自己的学生人数,也许除了贫困山区就是我的学生数最为少了,20人。有人会说20人的班级还不好管理吗?我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总结出一句话:对于人的工作,如果你认真起来,都是不容易的。这20 个孩子有近十人来自农民工家庭,剩下的都是被择校淘汰下来的孩子。基础和学习习惯都不好,而且根本没有读书习惯。虽然一直在进行神话共读课程,但是对学生读书兴趣的引导力度还是很苍白。而且最棘手的是没有榜样。这些孩子中几乎没有我们所说的有优秀潜质的,有两个孩子学习态度比较好,但是自我约束能力很差。也就是寻找一个领头羊都是无觅处。

我按着网师所学习的指引,进行了电影课程,先后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音乐之声》《魔法师的徒弟》《南京大屠杀》,相继训练学生写影评,学会鉴赏电影。每日中午十分钟音乐熏陶,学生自己选择了《因为爱在心中》《我相信》这两首歌作为班歌,音乐真是有魔力,听着音乐吃饭,竟然会那样听话。吃了饭,就坐在座位上唱,我叫他们分好自己所唱的部分,尽量让全班都有领唱的机会,都锻炼一下自己的胆量。孩子们很默契地分好了角色,动情地唱着,是那样的投入和优美。我的眼里涌着泪水,说:你们真是太可爱了,老师想拥抱你们每一个人。孩子们听了有点兴奋,唱得更好。尤其是张喆和刘佳,虽然调皮,但是歌唱却是分外动听。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何不利用音乐的魅力征服他们呢?这次是因为参加学校的班歌比赛才练歌的,但是我发现这个活动真的能够把孩子心凝聚起来,让生命迸发出他的潜能来。就像跳绳比赛一样,整个学校的孩子都激动万分,抑制不住地为自己的班级同学和老师呐喊助威。我的学生竟然也表现得那样出色。先前因为自己不会跳绳哭鼻子的女生,跳得竟然出乎意料的恒久和灵巧...我把自己的书和整理架拿来建立了读书角,利用班会时间每次制定一到两条版规,逐渐的养成规矩。

接班不久的月考后是家长会。这是我第一次和家长正式见面,除了上课,就是做详细的质量分析、准备家长会的讲稿,回顾这些天来所观察到的一切,并做了一个幻灯片,把孩子们初一和现在的照片都放在一起,加上背景音乐,岁月回溯。幻灯片放映的时候家长脸上的笑容很亲切,孩子总是父母心头的温暖吧!看得出家长很愿意听我说话,效果也很好,但是家长会后和我单独谈的时候都是面对孩子的束手无策……这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有什么办法给他们?是不是也得进行个什么讲座之类的?所以建立了一个飞信群,及时的和家长进行沟通,并且在周末给家长群发短信知道如何教育和激励孩子,如何促进孩子主动学习,如何监督孩子完成作业,以及为孩子准备好有营养的水果,不要买零食等等,事无巨细。家长也及时和我沟通,一段时间后,班级的作业完成情况比以前好得多。学生的个人卫生和个人物品的整理也有很大改观。

转眼期末备考,我守在教室里,科任老师不上的课我都利用来给学生练习我精心准备的专项习题和阅读。这期间还进行电影课程舒缓孩子神经,中午还让大家自由阅读。经过半学期的努力,虽然语文成绩还是没有挣到第一,但是还是有大幅度的提高。(班级有个学生应该属于智障吧,几乎什么也不会呢,所以全学校唯一的差生当他莫属,平均分肯定比不过别人)而且其他学科也取得了好成绩。

期末家长会我又精心做了准备,给家长的一封信上细数孩子半学期以来的进步和成长,然后也诚恳的指出了问题,当然也给予了方法的指导,为每个人精心准备了不同寒假作业。整个家长会家长全体出席,黑板上学生自己设计的图案,标题。我把所要说明的做成了课件,伴着音乐与家长交流。自己感觉家长还是很欣慰于我这个半途接班的班主任的。放假之后,我学习罕台的老师们,及时的通过飞信与家长沟通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相信这个寒假将是下一学期的美好序曲。

三、风景

公开课

我设计的人物个性化写作系列得到教研员的认可,据说在送教下乡的过程中获得大家的争相借鉴,所以教研员让我在学校礼堂为全区老师做专场汇报。公开课因为区里的某些活动推迟了两周,这期间我因为从来没有做过区级公开课而惶惶然不可终日。

6月2日完成了区里公开课。它来,我没有欢呼雀跃;它走,我也没有欣喜若狂。即使心怀忐忑,但是一走上讲台,那些听课的人,在我的眼前就都成了幻影。课没经过什么演练,原生态赤裸裸的行进。学生的发言略显幼稚的不配合,呵呵,我几近发笑,听课的老师也跟着笑。心里一定想从来没见过这样单纯的有点傻气的孩子吧!我这个老师也是那样的旁若无人,自有自己的节奏。课上完了,就给大家讲座。偌大个会场,静悄悄的,可以看到大家都在专注地听,我讲得也更放松。也许所讲的内容都来自于内心,所以会很从容。一切结束后,有很多老师来要我的授课和讲座资料......先前无数次的听过别人上课,也无数次以仰慕的心情,虔诚的态度跟人家要资料,今天竟也成为这样一个身份。台上台下,那些台阶用了十二年的时间来攀登。可是,这个结果也不是我想要的,只是一个证明而已。不想要什么喧嚣,不想要什么虚名,只想一如既往的沉浸在书里,沉浸在和学生朝夕与共的岁月......

学科带头人和市骨干评选

2010年一月份参加了区里的学科带头人培训,看了若干讲座,写了一系列作业,感受等等,成绩优异;这是我的一个转折,获得很多信心。八月末参加了市骨干考试。试题答起来很顺手,竟然有一题是论述你如何在课堂上实施倾听的技巧。上午刚交完《静悄悄的革命》作业,下午就考这个题目,当然会得心应手。还有一道提要求“说说自己参加的或主持的学习或教研活动,并说说这项活动对你的专业发展所起的作用”。俺就毫不犹豫的写了自己参加网师学习的经历,洋洋洒洒啊。呵呵!假期读的几本书都用上了,看来机会真是给有准备的人。但是回想起来觉得自己的认识水平还是有限,只是肤浅的翻录别人的思想成果,竟然会有些词不达意。上午提交的作业也是那样,很想面面俱到地把构织理想的润泽教室的条件都罗列出来,结果每一方面论述都不够充分。虽然是骨干考试已经是二进宫,但是接到通过通知的时候,心情竟出乎意料的平静。这些也就是我闲时抬头所见的风景,虽然美好炫目,但是真实的幸福在身边在教室里。我发现从两年前第一次参加是骨干考试名落孙山到第二次参加榜上有名,我的心境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对于名利看得淡之又淡。这得益于网师对我灵魂的锻造。

定级

几经周折,定高级的事成了泡影,想想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没有什么绝对的公正,到处都是人情,都是人为因素的魔爪。我们这些教师怎么就卷进这个漩涡?其实有时候并不是自己想这样,而是你无力挣脱的场。本来你觉得应该顺其自然,结果你发现别人都不会遵守规则,却把你这个遵守规则的当成了笑柄。。。一直在问自己:我的命运怎么掌握在别人手里?

纠结了一阵子心也平静了。想着自己的心被这世俗的东西侵染之后,好像虫蛇挣脱褪掉了一层皮。而里面还是老样子,只是新皮长出来之后,会愈加的厚,仿佛结了厚厚的一层茧。无论多大的打击,都应该有自己的信守吧。抱怨环境是无用的,因为不可能也不存在一个顺意的环境,所以还是像干干说的那样:首先要有职业认同,信守自己的职业,然后专业发展和专业实践,才能强大卓越起来。信仰+激情+践行+修正,一直坚持下去,就会收获自己所向往的。我信,我首先得有信,我相信自己吗?我相信天道酬勤,人心向善吗?问问自己,是不是不曾建立起强大的信的力量,所以总有挫败感,总是为自己找借口搪塞或掩盖自己的怯懦?那时孤独还是很深刻,仿佛瑟瑟秋风中站在无人的山崖,仗剑长啸却无回声的清寂。但是绝不能颓废,绝不能因为这场喧嚣就隐没了自己的正义和激情。我还是我,只不过更加从容,更加心明眼亮。。。还要在无助的时候,寂然饮泣,然后擦干泪水,于陌上看花微笑,看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眼睛里都是那些感动,那些炽情编织的岁月。

也许失去的同时总会有获得。《静悄悄的革命》作业结果发布了,118人上交作业,良好11人,及格62人。我是属于良好一列的。作业被展示在论坛上。看到结果那一刹那,举起双手欢呼:太好了!其实没有那么激动,也是想以此鼓舞自己吧!相对于那一纸虚名,这种学习并收获着的快乐才是弥足珍贵的。这种证明也是真实而贵重的。

有一段时间每日中午在一起吃午饭时,同事都会不厌其烦的跟我说定级的事,口传心授一些公关技巧和心机。我默而不语,其实心里非常难过。我想我必须远离是非,远离别人似乎对我善意的提醒,不想把自己的日子都交给勾心斗角。不然这一年我的心真的就荒芜一片了。我真的要去做自己的事了,不管别人是怎样的质疑眼光,我都要试试,哪怕失败了,也要体验一下失败的滋味。所以午饭转到班级里吃,和学生在一起,舒心而充实。

最孤寂者

——尼采

现在,当白天厌倦了白天,

当一切欲望的河流

淙淙的鸣声带给你新的慰藉,

当金织就的天空

对一切疲倦的灵魂说:

“安息吧!”——

你为什么不安息呢,

阴郁的心呵,

什么刺激使你不顾双脚流血地奔逃呢……

你盼望着什么呢?

生活还是很琐碎。十月十七日正式成为区博雅作为沙龙的组长,带领一些来自重点中学的教师们研究议论文写作的有序指导,但是那些所谓的名师们心思似乎并不在此,也许这所谓的研究也只是为他们课外补课什么的赚点好处。加之各个学校都是琐事缠身,教学任务繁重,所以研究的效果并不好。深刻的感觉到,这个时代要是想干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或者研究点什么,真是很难找到能够安下心来的人了。我的学校虽然来了新校长,但是生源极度萎缩,不知道能走到何年何月,前途未卜的气氛笼罩着阴魂不散。我想相对于那些身处乡村物质穷困的教师来说,我的孤独来自于与那些虚无的精神的抗拒。仿佛有一个漩涡的撕扯着我,把我拖向更深的虚无,而我的主观意识是向前,向着明亮那方。因此我成了另类,成某些人眼中的不识时务者。所以我在现实中的孤独感一直如影随形。

教研员交给的任务,区里的作文研究小组事宜,学校语文组的活动。。。这些都是在我日常教学活动之外的事情,恨不得有什么分身术才能应付过来。事情一多,尤其是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事情,潜意识中就会抗拒,就会去拖沓,可是在拖沓的时候什么事都无法做下去,惶惶地无可适从,时光就这样流逝了,耗到不能再耗的时候,就加班加点的完成,完成了舒口气,并没有获得什么丰实的感觉,只剩下腰酸背疼。很多时候都要应付皇帝的新装一类的事情,你不得不做那个老大臣,不得不托起空气说陛下你的托裙真是美丽极了。。。

人生一世,有太多自己不愿意做而又必须去做的事,人这时就不是自己的,心灵和肉体是分离的,肉体在劳作而心灵却在使劲挣揣要逃离羁绊,可最终也是徒劳。而一旦心灵和肉体达到和谐一致,生命的潜能就像火山喷发一样强烈而不可阻挡。现实是更多的时候是心灵愿意去做的,肉体却在极度厌烦的事情上耗费时间和精力,直至筋疲力竭。自己很多时候是极不愿意组织一些运动又必须服从学校大局装作乐此不疲的样子,为领导的运动主义推波助澜,摇旗呐喊,实在体会到了近似娼妓出卖肉体的感觉!

但是庆幸的是我如今知道自己的坚守,自己的方向,虽然孤独,但是我身居网师这个优秀的群体,这个总让我彷徨无助的时候获得勇气和力量的群体,我会一直向前走去。

四、希望

我想我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其实也是回眸寻找着自己成长的痕迹。网师给我的熏陶润物无声,而我却渐渐的变化着,与我的学生一起。只是这变化比较迟缓,自己有时会消极懈怠犹疑不前。

“每个人心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梦,一棵芽一颗种子,就是我心里的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钟春风,开尽梨花春又来......那是我心里一亩田,是我心里不醒的梦。”38岁毕竟与以往不同了,起码能够把眼光超越于那些尘世繁华虚幻,停留于属于心灵深处的悲慨、欢欣;也执着于追求内心的丰盈,倾心在教育的旅途上找寻些许的真实的快乐。我总是固执的觉得虽然接近不惑之年,也要好好的活着。不能麻木不仁,不能苟且度日,总要在心田里辛勤的耕耘,期待着绽放出一个灿烂的春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