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红豆粥能加白糖吗:读书——为农村教育补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0:56:40

读书——为农村教育补钙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四川省安岳县自治乡九义校   罗永贵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根。”记得我与这句名言相识的时候,我还在上初中,时光已经流逝了二十几年了,可是我伤感地发现,这句话依然是对农村教育现状的真实写照。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了,应试教育却涛声依旧。大多数教师的家里除了教参和课本,几乎没有自己的藏书。大多数学生除了阅读课本和购买习题集,很少有人购买和阅读课外书籍,师生的文化底蕴捉襟见肘。大多数课堂气氛沉闷,毫无生气。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很累。

如何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来取代那被老师奉若神灵的考试法宝?如何彻底地把学生从应试的苦海中解救出来?如何让素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我仔细研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之后,这些疑问的答案逐渐清晰了起来,并聚焦到两个字——读书,是的,只有读书才是打开素质教育大门的宝贵钥匙,读书,就是补钙,就是治疗当前日趋严重的“农村教育软骨症”的一剂有效良药。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的素质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观念如何才能转变,或者说,和时代相通的先进教育理念、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念从哪里来? 我认为,读书是最好的办法。阅读教育专著名著是一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最便捷的方式,是帮助教师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的成功之路由书籍铺就。

教师很可能一辈子平庸,但你若能努力追求,就能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或教学专家甚至是出色的教育家。李镇西,一个颇为有成就的教师,当别人问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成就时,他回答,可能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读了一些书。而且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认真学习和实践了苏霍姆林斯基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我们不妨看一看苏霍姆林斯基自己的叙述:“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图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苏氏认为,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他说:“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难能可贵的是,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广泛阅读,拓宽了知识视野,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充实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成就了自己的伟大事业。他一生共完成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公民的诞生》《帕夫雷什中学》和《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怎样培育真正的人》等40多本理论著作。此外,还发表了600多篇论文和1200多篇儿童读物。1977年苏联有关部门把他的教育著作汇编成《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文集》出版。目前全世界已用30多种文字翻译出版了他的教育著作。他的教育著作既有理论,又有实际,被人们誉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有人说,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是沧海之一粟。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使之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它们请教。那么,“每过一年,你的科学知识都变得更丰富”。工作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给教师的建议》P.96)。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读书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意义是,不读书的教师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而一个简单的劳动力想要得到人们的尊重则是很难的。那些取得事业成功深受爱戴的名师们,他们无一不是学识渊博、功力深厚的学者专家型教师。他们是真正的“人师”,不是工艺娴熟的教书匠。 作为教师,请扪心自问,我有没有沦为一个“简单劳动力”?

    读书可以提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爱玩具一样,教师的第一至爱应该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本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校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我们固然要学大师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但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人格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学习内容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才能提升自己,提升事业的境界。

走上讲台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来,我从微薄的工资挤出经费,购买和订阅了大量的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我养成了热爱读书的好习惯。认真阅读了许多教育名著:《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爱心与教育》(李镇西),《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语感论》(王尚文),《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言语教学论》(李海林)……读书使我受益非浅,我上的语文课总是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情趣横生。因此我深受学生爱戴;厚积而薄发,我的论文先后在《教育导报》《班主任之友》《四川教育》等省级刊物发表,论文先后有3篇获省级奖励、2篇获国家级奖励。科研成果1项获市二等奖,2项获县级奖励。自己也成长为资阳市骨干教师。 读书使我永保青春活力;读书使我紧跟时代的步伐;读书让我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确,教师的成功之路必须而且只能是由书籍铺垫而成。

二、学生不爱阅读的教育是缺钙甚至失败的教育

在如今的校园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是,当代中学生不读书。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而其中最重要的习惯应该是读书的习惯。学会读书,爱好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最主要内容。不难想象,一个学生在离开学校后如果厌恶读书的话,那实在是可悲的。可以这样说,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爱读书,那么,不管学生的考分有多好,学校的升学率有多高,这样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甚至是失败的教育。而要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习惯和精神需要,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领和熏陶。

首先,教师的读书风气能影响和带动学生的爱好和社会的风尚。“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苏霍姆林斯基)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读书爱好,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校风。

其次,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伟大著作中还精辟地揭示出一个读书的真理: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阅读能力。“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给教师的建议》P.10)“如果阅读对于学生成为通往知识世界的一个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没有必要花费许多时间给学生补课了。”(《给教师的建议》P.11)他认为,学习发生困难和形成差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天到晚死啃教科书,“拼命使用他的记忆机器”。正因为“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教科书也读不好”。(《给教师的建议》P.149)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要“让他们走到学校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给教师的建议》P.150)

再次,阅读优秀书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这是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提供的又一重要教诲。他说:“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自己对自己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从人类的道德财富中给自己找到榜样的人,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能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了教育目的。”(《给教师的建议》P.392)“书籍对少年来说,并不是真理的仓库,而是内心体验的源泉。”(《给教师的建议》P.359)在他看来,一个人在少年时代和青少年时期读过哪些书,会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

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见解深刻的话:“请看看我们身边的学生,我敢断言,那些学习落后,讨厌上学,那些不思进取、不肯用功,那些品性不好、行为不良的,尽管生活背景各不相同,个性、缺点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没有阅读的爱好和习惯。”是的,你看见过热爱读书的后进生吗?没有对书籍的爱好或许正是学生落后的重要原因。

三、教师读书并带动学生阅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深刻又富于诗意地指出,一个不读书的社会就是一个牢狱,一个不读书的人就如生活在这种牢狱之中。“如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不想求知,那就是最可怕的不幸,——也是家庭的不幸,学校的不幸,社会的不幸!一个人不想求知,他就好比用一道无形的铁栅栏把自己跟广阔的天地隔离开来,然而谁知后来这道无形的铁栅栏也许会变成真正的牢狱呢!”(《给教师的建议》P.355)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能帮助人实现终生学习。“但学校毕业后的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只有当一个人在上学年代里就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时候,他在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如果在学校年代里没有打下这个自我教育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在走出校门后不知阅读为何物,或者只局限于看那些侦探小说,那么他的精神世界就是粗鲁的,他就会到那种毫无人性的地方去寻找刺激性的享受。”(《给教师的建议》P.396)

有这样一段非常精辟的话;“纵观全世界,凡喜欢读书的民族,往往都是十分优秀的民族。在犹太民族,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孩子去吻,让孩子在心灵上知道书本是甜蜜的。在那种书香社会里,我们知道,他至少诞生了像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这样一些人类的天才。俄罗斯每20人拥有一套《普希金全集》;韩国以书柜代替酒柜,着力建设书香社会;美国的大学入学人数在中国的十五期间可以达到占总人口数的80%的比例……”

是的,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用自己的良知去思考,为了培养完整的人,培养终身可持续发展的人,为了我们民族的兴盛不衰,我组织学生读书了吗?

四、读书须要清除障碍

有人会说,农村学校条件很差,无书可读;教师工作繁忙,身心疲倦,哪有时间读书。

近几年中央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只要各级领导转变观念,相信建立农村学校图书馆的困难是可以得到解决的。还有我们可以因地制宜,教师自己可以筹建简易班级图书馆。

我所在的学校没有图书馆,学生无书可读,于是我采取了自己筹建的办法,要求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一人捐一两本有益的课外书,加上自己订阅和购买的100本左右的书籍,这样就建立了共有200本左右书籍的班级图书馆,自己当他们的图书管理员。要求学生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借阅。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还设立了专门的阅读课,开展了课前演讲、写读书笔记和办手抄小报等活动,既培养了学生读书的习惯,又增长了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至于说没有时间读书的困难,其实关键是想不想读。教师的假期是比较多的。关键是要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要学会坐冷板凳。只身一人,孤灯一盏,寒窗苦读,这是要有一点精神和追求的。相信,只要有了魏书生一般的对教育有着宗教般的虔诚和痴迷,那么一切的困难将会迎刃而解。

愿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热爱读书,愿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之风吹遍校园。愿素质教育的春天早日到来吧!

(此文获县读书活动一等奖、 市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