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古诗词英文翻译:人间晚情:秋实犹恋夕阳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2:59:00

人间晚情:秋实犹恋夕阳红

佚名 

一年多前,我夫妇回到阔别十余年的潮汕,体验“夕阳红”生活,享受着“迟到的爱”。

物以类聚,我在教师圈里转,环顾四周,发现已放下教鞭的老同事们,“晚开的花”竟是如此多姿多彩,他们活得各有滋味。在我眼中,他们有四种“乐”法。

 

玩乐型

他们多是儿女经济宽裕生活无忧,且孙辈已长大入学,仍与儿孙同住或分居在附近的。无照管儿孙之劳,却有儿孙绕膝之乐。这些人,或固定某一场所,或轮流作庄,终日围坐麻将台,混战于四方城内。有时下个小注,三元两元,图个兴头。现时政策宽松,有关方面也就睁一眼闭一眼,让老人们娱其晚年。有的能准时“上下班”,作息有度,儿孙呼叫,即准时归家用餐,似此,倒也可收愉悦身心之效;但有些人缺乏自制力,竟日竟夜,无早无暗,放纵性情,混战不已,胜则喜极而狂,输则捶胸顿足,难免伤身损体,甚或危及性命。

从校长位上退下来的老曾,夫妇均沉迷四方城内,往往两餐也不休战,为不误连续“作战”而常以快餐面填肚,甚至挑灯夜战,最后,老曾终因高血压发作脑溢血而魂销四方城,其老伴痛悔不已。

但,警钟虽已响起,有长者牌友却不以为然,他们谓:教书一辈子,严肃数十年,现在时日无多,也当及时行乐,何必惶惶岌岌?所谓“教师真性情,半在讲台外”,于此也可见一斑。

 

悠闲安居型

他们多为谦谦君子,既喜欢清静,又极重天伦之乐。有的平时看看书,读读报,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有的喜邀朋友棋枰手谈,在较量棋艺高低中感受那种夕阳余晖的从容;有的嗜好品茗清谈,三五旧雨新知,一泡龙井乌龙,“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有如凤凰台的“锵锵三人行”,日日有新话题,即兴而谈,无拘无束,偶有争论,绝无脸红脖子粗,说过即忘。

有时谈兴浓时,竟忘三餐时间。但这类人老人最重天伦之乐,只要儿孙一声“开饭”,无不立即罢谈,各归其家,与儿孙共进团圆饭。晚上绝不外出,或课孙或看电视,享受儿孙绕膝之情趣。

 

事业弥补型

他们大都有所爱好,或挟一技之长,但未退休时为职业限制,不能发挥。退下来了,有了充裕时间可续旧梦,以趁夙愿。有爱好书画者,有喜欢舞文弄墨、吟诗作赋者,退休后或结社或单干,各显身手,大逞其技。不少人在职时工作平平默默无闻,倒是退休后无了职业的束缚,其才华竟光芒四射,硕果累累,名声鹊起,令人钦佩惊叹。

当地诗刊主编老王,是我的莫逆之交。曾当过20多年“右派”,平反后到师范教书法,退休后除了吟咏诗词又苦练书法,大有成就,诗词、书法作品多次在省、市获奖。其子女均已独立生活分居各地,夫妇无牵无挂,便于双休日设馆授徒,教授书法。所教学生,也多有作品在国内外获奖。有一个11岁小学生,经他把手教习多年,迁居香港后,竟被视为书法神童。是故,海外华人也多有闻名携子孙前来向老王求教的。

 

社会活动家型

他们大都是儿孙无须其牵挂或虽爱牵挂也不能,比较有威望且富有热心肠者。退休后,仍热心参与学校活动,在离退老师之间起沟通作用,张罗老同事的红白喜事。同时,热心社会公益不甘后人。

老同事艾德良老师,曾因历史上多次蒙冤而变得沉默寡言,明哲保身。他治学严谨,深受学生受戴,但他绝不过问社会事。是10年前他那在沪工作的独子带上海儿媳回来过春节发生的事,才使他一改常态。

那次儿媳回家,艾老夫妇欣喜若狂,呵护有加。只因儿媳每天都睡至午饭时才起床,在他们将回沪前夕,艾老在谈家常时跟儿媳提了意见,说你妈身体不好,今后回来最好早起点帮帮厨,没想到儿媳会火冒三丈:“难怪大家都说潮汕人封建,我总共才放几天假,能来看你们就不错了,谁规定当儿媳的就得做饭?我是来度假,不是来做饭的!”从此竟一去不回头。至今孙儿已经9岁,儿媳也死活不让儿子带回来见爷爷奶奶。艾老夫妇几次想去上海看孙儿也遭到儿媳以“住不下”为由拒绝。

艾老受此刺激病了一场,学校“老退会服务组”来慰问,互相交流,才知不少老人都有类似遭遇。大家互相宽慰,相劝不要太沉缅于儿孙情。从此,艾老主动加入长者活动圈子,热心公益,且专司众人避之不及的红白喜事。听说老家的海外华人发起编写族谱村史,他也主动请缨……渐渐,把儿媳引起的伤心忘却了。

 

夕阳无限好,余晖也精彩,实难概而尽可之。喜看长者们都在以各自最快乐欢愉的方式,欢渡人生最后的岁月,无衣食之忧,无我们的父辈那时的兵慌马乱之苦,这正是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真实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