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石漆自己:大画幅相机综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5:07:19

大画幅相机综合  

2010-05-26 22:02:12|  分类: 【丁】好色 |  标签:摄影器材  摄影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什么是大画幅相机?

        大画幅相机大画幅相机结构非常简单,但操作又颇--为复杂,尤其是相机的俯摆、偏移及曝光技巧更是不易掌握。 

        大画幅相机的镜头与120、135等中、小画幅的相机镜头基本上是不一样的,中、小画幅相机的镜头需要具有较高的明亮度,具有极高的解像力和相当的反差能力,从而保证相机在弱光的环境中,尽可能用较快的速度来避免震动,以保证快速拍摄时的影像质量。然而对可位移、倾斜和摇摆的大画幅相机来说,这个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镜头的视角才是关键。因为它决定摄影师能否有效地发挥大画幅相机提供的移轴功能。镜头视角越大,影像圈越大,大画幅相机移轴的特性也就越能发挥。 

        镜头视角较大的为100。~105。,主要使用于建筑和上业摄影主题。常见的有仙娜龙W(65mm--155ram)、尼-柯尔SW(65mm--150mm)、富士SW(65nun-125ram)等镜-头;镜头标准视角为70。80。,镜头适用于中、长距离的拍摄主题。常见的有仙娜龙-S(135mm-480mm)、仙-娜龙WS(150mm-300mm)、尼柯尔-W镜头(105mm一240mmX视角较小的镜头为50。左右,镜头的优点在近距离拍摄时,有高清晰度的解像力。例如Marco— Sinaron和Apo-Sinaron镜头经过特别的校正,在微距-摄影中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对于大画幅相机,衡量一个镜头优秀与否,除去应有的解像力、明锐度等基本指标外,重要的标准是视角,如仙娜龙SW镜头是一个增加视角到72。的标准镜头,所以比一般所使用视角仅53。的标准镜头有更大的位移距离。 

        各种大画幅相机的镜头特色各有不同,有时则不完全仅限于视场的优势,如Macro-Sinaron镜头及其他品牌的同类微距镜头的主要特点是近距摄影的效果十分突出,场曲校正优秀,对于这种专业镜头就没有必要一定以视场角去衡量优劣,除非另有特殊要求。 

        在使用大画幅相机时,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解决光线干扰的问题。例如由亮部所产生的散光(例如逆光)、拍摄物上的亮光等,使用皮腔遮光罩可以消除大量的散光,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有的相机生产,一家生产一种遮光罩遮光框,它具有4个可调褴的遮光帘幕,它们能够精确地控制调整遮光框的位置,只要摄影师通过埘焦屏仔细观察镜头前的遮光罩化置,就能保lJF遮光框,fi会切断对焦屏的边角。另外镜头同有的眩光也是光线干扰,也是影响成像质量的因素。观代高质量的镜头设计中对每片透镜进行镀膜,从而大大降低了眩光,提高了光线透射牢。现在大多数镜头的眩光系数只有2%-3%之间,而有些老式镜头却高达5%-10%。还要注意的是镜头镜片表面,不干净或保护膜有划痕的话,也会增加散光现象,我们常常会低竹这些破坏画面素质的细节,但它们都是严重危害画面质量的因素。 

        在大画幅相机中,长焦距镜头很少使用,不仅是因为它们价格昂贵,不是每一个专业摄影师能拥有,更因为它们相对丁135相机来讲即使算是超长焦距,但也井不太长,如安装在8×lO英寸大型相机上的600mm的镜头,只相当于135相机上的90mm镜头范围。通常大型相机摄影距离较近,用稳固的三脚架或其他专门器材支撑着,可以从容地取景构图,不像35毫米相机耶样经常靠长镜头将拍摄主体托近,尽可能地使画面充满,充分保证利用胶片使用而积。大型相机可以使用短焦距镜头将画面从容地充满镜头范围,这样做还能保证得到更大的镜头像场,有助十相机的位移和摆动。我想这可能就是人们会分别制造出大、中、小等多种相机的理由所任。小相机牺牲的是大相机的“高”素质;大相机则没有了小相机快速拍摄的“灵活性”。 

        大画幅相机的镜头成像质量与120、135相机镜头比较,到底孰优孰劣?相信大多数初学者都会有所误解,认为大型相机成像素质最高,因为满街的巨幅路牌广告画面已向人们展示出大型相机的特殊魅力。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如果以所呈影像的单位面积评价镜头,大画幅相机的镜头质素是最低的,但它拍摄出来的画面比较一般相机又“高”出许多,主要原因就是成像大,最后的图片放大比例小的缘故。单就解像力而言,大画幅相机镜头素质不如中画幅相机的镜头,120相机的镜头不如135相机的镜头。把120相机的镜头加用接圈套在135相机上使用,虽然只用了镜头中心的一小部分,获得了较好的均匀性,但理论上画面中心的解像力一股不应比同一级别的135镜头更好。


风光摄影家选择大画幅相机的3个理由 

        1.大画幅相机的4×5散页胶片面积是135胶片面积13.5倍;是120胶片(6 x 6)面积的3.7倍。对于放制大幅或巨幅照片来说,只有大底片才能获得颗粒细腻、质地真实的效果。 

        2.大画幅相机镜头架和镜头沿单轨轨道或折叠基板滑动调节伸缩皮腔,可达到聚集效果,可以调整校正透视,清晰平面分配,表现出横平竖直的特点。 

        3.在表现雄伟的山峰、大面积的草原、湖泊、色彩斑斓的森林等场面宏大的拍摄时,表现主题的远近清晰自然,符合自然透视,优于眼睛透视效果。

        大画幅相机与35mm相机、120相机的主要拍摄内容和使用范围有所不同,但大画幅相机使用的广泛性,有许多甚至大大超出我们的想像范围。大画幅相机真的有如此大的应用性吗?我们有时会怀疑眼前的图片出自“粗大笨重”的大画幅相机,但那却实实在在是真的。许多中国读者一定对仙娜的“红椅子”系列照片记忆深刻,从湖滨到山巅,从登机坪到救火场的场景,大画幅相机展现了一个完美的图像世界。一个包含了动与静的创作天地。今天中国的大画幅相机的使用普及率还相当低,这与中国的经济、文化、摄影的综合实力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但我们坚信这类相机带给西方摄影家的,也一定会带给中国,一定会被中国的摄影家们广泛接受,并更好地应用。

  那么,大画幅相机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欧洲著名摄影家Maurice Schobinger和Willi P.Burkhardt作出最好的回答。他们曾经把仙娜相机背上了阿尔卑斯山顶,拍摄了许多优秀的照片。他们说:“令人着迷的照片就是我们最好的回报。相机的优点不仅能得到8×10英寸的大底片面积,更能正确地描绘出正确透视的山峦世界,如同拍摄建筑一样,这类相机的位移功能是最佳地表现在两度平面照片上各种不同高度变化的山峰和山谷关系的手段,从而达到传达摄影师真正视觉感受的效果”,不知这种理解是否给中国的风光摄影师有所启迪?

  其实现今的大画幅相机带来的远不止这些,它更多地带来的是专业的操作方法,这是其他类型相机所不容易实现的。例如使用大的光圈时,它可以将清晰度从脚前一直调整延伸到无限远;可以使图片中间景物清晰而左右模糊;可以使中间景物清晰而上下模糊,甚止还可以保证狭窄的一条斜面清晰而周围都处于虚幻的状态。它的精确的调焦功能和控制变形能力,还可以保证摄影师轻而易举地将清晰度调整到只有一片纸那样薄的程度,这些独到的功能在商业摄影中已经得到充分地运用,这些功能同样也可以运用到各种类型的摄影项目里。大画幅相机带给热爱摄影艺术者的乐趣将是一个全新的感受,一个异常美妙的影像奇迹。

  实现这个奇迹其实并不困难,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大画幅相机是影室创作的“专利”,对于户外摄影来说极不方便,因此就很少有人敢于使用它们。但是在交通条件已有明显改的在交通条件已有明显改善今天携带大画幅相机似乎就不那么困难了。许多摄影师自行驾车,远足拍摄,完全有能力克服运输的困难。另一方面,大画幅相机生产厂家也设计出一些实用的便携式的大画幅相机,方便摄影师外拍时使用。如仙娜f1型相机、林好夫、骑士、星座、申豪等各种形式的便携型大画幅照相机,折叠起来都可以放入不太大的摄影包中。近些年来,很多外国摄影家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创作,都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其灵活性比使用小型相机的人也不差许多,相反从他们的作品质量和表现力度来说似乎更胜一筹。使用大画幅相机牺牲的是数量,保证的是质量;增添的是麻烦,得到的是优秀品质。

  摄影进入21世纪,小型相机的电子化全自动的浪潮已经把摄影家的个人影响大大减弱,程序设计把光圈速度控制得相当准确,全自动化相机这个先进的武器可以保证绝大多数人都能拍到成像较好的照片。因而大众化的图像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虽然全自动相机使用极为方便,但在某些方面仍无法实现摄影师和创意者的许多特殊要求,无法替代手动操作的大画幅相机的特殊作用。在此情况下,始终保持手动传统操作方式的那些结构简单但操作复杂的大画幅相机,就可得天独厚地适应人们的要求,从测光到曝光,从取景构图到色彩控制,都需要摄影师运用经验和智慧,都需要摄影师对影像作出适当的调整,为达到创意和技术上的完美,为实现独特的尽善尽美的拍摄要求而调动各种创新思想的技术表现手段。

  今天,我们谈论高素质的影像似乎时机已经成熟,经过近20多年的发展,中国摄影已非昔比,专业摄影工作者、摄影爱好者已都能拥有佳能、尼康、美能达等相机,几乎世界上所有的高级相机都能在中国见到,影楼曾经在90年代中火爆一时,商品摄影近年来也逐渐兴盛起来,摄影工作室比比皆是。人们谈论摄影,已不再满足单纯拍出照片,更追求完美影像的体现,必须在世界摄坛上赢得自己的地位。许多中国摄影师拍摄的作品,不仅构图精美、色彩饱和、层次丰富,而且器材的熟练使用程度上也不逊于外国摄影师。现在我国的许多商品摄影师不但拍摄国内企业的产品,而且大量地承接国外著名品牌产品的拍摄工作,如IBM电脑、摩托罗拉和爱立信手机、佳能复印机等,说明了中国与国际摄影水平接轨进程正大大地加快。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能够适应高超的拍摄技术要求,能够充分表现摄影师创意的大画幅相机,也一定会被更多的摄影工作者、摄影爱好者所使用!

  大画幅相机属于所有摄影者,从来就没有特别偏爱,它更多地被职业摄影师宠爱,因为他们深深体会到大画幅相机的特殊性能;它没有被很快地广泛接受,因为它们使用起来的确有相当的难度。对于那些希望得到高品质大幅照片,亦或必须使影像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的摄影工作者、摄影爱好者在选择照相机时必须要作出诀择:是逃避“麻烦”,牺牲质量;还是克服操作上的难度,创造不同凡响的影像。

                        ◆常见的大画幅相机品牌及产地:

为什么要用大画幅
  
  画幅之争是个古老的话题,争论多在专业人员之间进行。但本文是写给业余摄影爱好者而不是专业摄影师的。“专业”受摄影类别的限制,业余则比较自由。拍野生动物的人不可能用大画幅,而广告摄影师因为顾客付不起太高的费用而把应该用大画幅的工作换成了中画幅这也是很常见的。所以专业人员的行为会影响也会误导业余爱好者。
  
  使用大画幅的理由有很多。首先我们常见的中小画幅照相机,它们的镜头平面与胶片平面是完全平行的,也不能运动,而大画幅的这两个平面是可以相互运动的,这种相互运动包括了移轴、仰俯、摇摆等技术动作。这些运动包含了很多科学知识,做为业余爱好者当然应该明白这些知识,否则哪里称得上“爱好者”。本人认为业余爱好者“业余”是一个时间上的概念,也是一个是否与金钱直接挂钩的概念,而“摄影爱好者”才是正题。
  
  正因为是爱好,是喜欢,我们才有必要弄明白前景深、后景深、影像圈、视角、清晰平面等等这些词。这些词离开大画幅是难以真正描述其意义的。为什么移动照相机的前组会改变清晰平面,而移动后组才改变透视关系?为什么施耐得XL 47mm与XL 72mm 镜头焦距不同视角却都是98°?……这都需要大画幅的知识来解释。
  
  从掌握知识这层意义上讲,玩大画幅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从技术角度上说大画幅相机才真正综合了诸多的摄影知识于一身。玩大画幅可以让你更加深刻理解摄影原理和常识,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让你明白“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
  
  使用大画幅的第二个着眼点是影像质量。摄影是以技术为基础的艺术,离开影像质量的摄影只能算是马虎的记录。普通摄影爱好者手中可能并没有4×5或8×10,想像不出影像质量上和中小画幅照相机有什么区别,不过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验体会一下。
  
  准备一个135相机和一只大变焦比的镜头,在10米远的地方用200mm焦距拍一个人,然后变焦至100mm处再拍一张,再变焦至50mm还拍这个人,最后用24mm焦距端拍同样内容。将第一张底片满幅放大至5英寸,第二张只放对角线的50%也放大至5英寸,第三张放对角线的25%,第四张放对角线的15%,这四张5英寸照片几乎是同样的内容,用同一支镜头拍摄,只是放大倍率不同。
  
   你能清楚地看到区别,它们分别代表了8×10"、4×5"、6×7cm和24×36mm的画幅。这个实验只是一种比喻,但区别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可以借此清晰地认识放大倍率这个概念。放大同样的照片,底片大,放大率就小,影像就好。在传统放大机上是这样,数码放大机上也是这样,而且更明显。我们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能对不同的影像做出“喜”与“恶”的判断,遗憾的是我们脑子里却总是忽略了这一点。
  
  在今天,135相机的数量恐怕是大画幅相机的1000倍以上,但最初徕卡发明135原型机的时候并没有讨人喜欢,因为当时是大画幅的天下。小型相机普及的强有力支持是胶片质量与镜头质量的提高,但时至今日,如果放大一张24英寸照片,最好的135相机也比不上最便宜的4×5,前题是二者要放到一起比较。人的口味(淡或咸)是可培养出来的,同样人的眼睛也是如此,小画幅我们看多了以至于形成了一些顽固的概念。其实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只一个老摄影师有过这样的感慨:在当年拍片子时,没有条件使用好的器材,以至于好照片因解像力差而成了遗憾。
  
   使用大画幅的第三个理由是“细节”。这个细节有两层意思,其一是对人眼而言的,我们的眼睛对非常微小的东西观看比较困难,这就造成了我们使用小相机在取景时忽视了许多东西,当时我们看不到它的存在,但洗成照片后我们才发现。而大画幅的影像大到我们可以关注细节,我们还可以借助放大镜看到许多更细微的东西。
  
   细节的第二层意思是照片对微小之处的再现能力。无论是胶片还是CCD,对很小的东西记录是困难的,而摄影恰恰是把大东西缩小在底片上或CCD上(微距摄影除外),缩小的倍率可能是100倍以上。135相机如果按100倍计算,一个100毫米见方的石头在135胶片上只是一毫米见方,虽然我们的镜头解像力很高,虽然我们的胶片分辨能力达到每毫米100线对,但谁都能想像无论是放大镜头还是扫描仪,对一毫米物体的再现能力都不会太高,而如果使用8×10相机,这个100毫米见方的石头在胶片上的大小是7毫米见方,当然这就要清晰很多。
  
   其实起根本作用的还是放大倍率。笔者认为放大倍率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镜头、胶片。市面上销售的镜头好与劣的差别可能只是10%,充其量是50%,但放大倍率是5倍还是15倍,这个差别可不是10%的问题,而是500%。影像质量也好,细节也好,其实是相互联系的,影响这一切的就是放大倍率。我们关注芝麻的同时可别丢了西瓜。
  
   选择大画幅的第四个理由是严谨、优雅的工作方式。许多业余爱好者总是羡慕那些专业的摄影记者身上跨着三台带马达的照相机、长枪短炮、用不尽的胶卷……慢慢也养成一种习惯,无论拍什么总要谋杀大量胶片,快门马达响成一片,而且特别爱好扎堆,爱好参加各种摄影旅游团。笔者也喜欢小相机,但如果要拍出好片子,工作方式要严谨才是,三脚架比马达更能帮助出好照片,能走近一点就别用长焦距镜头,预升反光镜,使用快门线都是有好处的。
  
   大画幅的工作方式与小相机不同,它需要摄影师有一种严谨的工作方式。你想不严谨都不行,那会根本得不到照片。用大画幅的人都明白,大画幅会使人去几分浮躁多几分思索。也许是我们太受布勒松的影响,过分看重摄影是瞬间艺术而忽视摄影也是凝结时空的艺术。
  
  许多人不用大画幅的理由之一是经济上的,但这些人可能没有认真算过账。用大画幅不用配太多镜头,往往两三只足够勒,就是最好的4×5相机也不过三万多元,配几只头总体价格比全套哈苏贵不了多少。拍大画幅张数是有限的,也用不了太多的胶片。
  
  使用大画幅还有更多理由,不用大画幅也有充分理由。笔者刚刚从驾校学车回来,驾校学的是大货车,但实际上我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开大货车,但老教练总是希望学员学车最好先从大货车开始,从大货车起步你会养成非常正规的习惯。大画幅不也是这样吗?
  
  大画幅有4×5、5×7、8×10英寸以至于更大,对于爱好者,4×5其实就够了。原因在于放大24英寸以内的照片,放大倍率在4-5倍很合理,而且能使用更广泛的镜头,此外4×5的技术调整功能也最方便,体积相对也小,选择余地也大——林好夫、仙娜、申豪等等都是不错的机器。8×10的适用性相对就差多啦,只适用于特定领域,这有其道理。
  

另,收集的网络图文:

大画幅相机综述

        大画幅相机也称为座机、大型座机、单轨座机、双轨座机、移轴相机、外拍机等。
        大画幅相机的显著特点是它们使用的感光介质“胶片”是页片形式的,目前主流的页片尺寸有:8x10英寸、4x5英寸。除此以外,大画幅相机还都使用固定焦距镜头,它们的光轴和焦平面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调整。

        大画幅相机最适合建筑、静物摄影、风光摄影,不太适宜动态抓拍。

  • 镜头
  • 快门
  • ion=edit&redlink=1" target=_blank<前座:用于固定镜头和快门、调整光轴。
  • ion=edit&redlink=1" target=_blank<皮腔:它是相机暗室的重要组成部分。
  • ion=edit&redlink=1" target=_blank<后座:用于固定取景屏、调整焦平面和对准焦点。
  • ion=edit&redlink=1" target=_blank<取景屏:用于取景及确认对准焦点。
  • 轨:用于联系及固定前后座。


大画幅相机什么样?

  答:所谓大画幅照相机指的是相对于135、120等中小尺寸底片照相机而言的,所拍摄底片尺寸比较大一些的照相机。通常对使用4×5英寸以上底片尺寸的照相机称做大画幅照相机。

  大画幅照相机的外观形象似乎与一百多年前的照相机没什么不同,可是就是这样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复杂、体态笨拙的照相机,直到现在还在制造。利用现代工艺技术制造的这类大画幅照相机,可不是为了向人们展示古典照相机的发展历程,而是为了利用这种照相机拍摄现代生活所需要的高质量影像作品。

  大画幅照相机的结构要是比起现代的小型自动照相机来,可谓简而又简。一般的结构形式均为上面的图片所示。相机的前面是一个可以拆卸的镜头接板,把镜头安装在上面,再装在相机上;镜头的后面是一个可以伸缩的皮腔,一般用不透光的皮革或其他柔性的合成材料制成,伸缩的目的是用于调焦和调整影像;相机的最后面是一块用于观察影像的磨砂玻璃,影像调节完毕之后,在这块磨砂玻璃的位置上换上感光胶片就可以拍照了。

 


4×5英寸底片
单轨大画幅相机
木制的双轨相机 

大画幅相机有什么特点?

    答:大画幅照相机之所以直到现在还在使用,而且大多是为了拍摄更加完美的高品质照片,就是因为这种照相机有着其他小型照相机所没有的独特功能。

  第一,既然它叫做是大画幅照相机,那么它所拍摄的底片也就特别的大,一般来说4×5英寸是这一类相机的最小尺寸,再大的还有5×7英寸、8×10英寸、10×12英寸,甚至可以拍摄更大底片的机型。我们平常所拍摄的135底片只有大约1.3平方英寸的面积,而一张4×5英寸的底片面积则是20平方英寸,如果用这两种底片放大同一尺寸的照片,大底片的照片当然就要细腻很多,细节再现也会更好。

  第二,大画幅照相机可以对所拍摄的影像进行多方位的调节。这种相机的镜头板可以上下移动,在低角度拍摄高大建筑物的时候就不再会出现下大上小的金字塔现象;平行横向移动镜头板,可以“绕开”挡在正面的障碍物并且把后面的景物拍摄得规规整整;俯仰调节镜头板,并且与相机的后组角度调节幅度相配合,使镜头板平面的延长线与胶片平面的延长线、被被摄景物平面的延长线在空间上相交于一点,即使是使用最大的一挡光圈,您也会得到最大的景深效果。除此之外,大画幅相机的任何一个“关节”都可以动,相互配合调节,就可以让被摄的景物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有了上述的这两大特点,大画幅照相机在用于许多高品质商业摄影工作或其他需要制作大幅面照片的摄影活动时就有了一般中小型照相机无法替代的独特功用。但是大画幅照相机的操作使用决非简易之事,相应的知识以及熟练的操控技巧是使用这种相机之必需。摄影进入到了数码时代,大画幅照相机仍然会依靠它的独特优势,配合使用方便的数码机背去继续完成它的使命。

大画幅相机有哪些种类?

  答:从材质上分,大画幅照相机有木质机与金属机之分。使用木材制造的大画幅照相机重量轻,便于携带,制造的成本也比较低;而用金属材料制造的大画幅照相机则较为坚固,但重量大、价格高。

  若从相机的结构上分,大画幅照相机又有双轨与单轨之别。双轨机由两条平行的轨道支撑相机的前组调节拍摄,特点是体积小巧且便于携带,但相机调节的幅度相对比较小,适合于调节幅度不大的外景拍摄;单轨机的前组以及后组都在一条粗大的轨道上滑动调节,它的特点是调节灵活,一般又可以通过更换配件而升级成更大的画幅机型,但这种相机的体积和重量都会比双轨机要大一些,携带、操作比起双轨机来也都会更加不便,所以这种单轨形式的大画幅照相机大多用于室内的拍摄工作。

  

大画幅相机技术之沙姆定律

         所谓沙姆定律就是当被摄体平面、影像平面、镜头平面这三个面的延长面相交于一直线时,即可得到全面清晰的影像。

大画幅相机选购,考虑4×5到8×10   
   
大画幅相机购买要考虑什么注意事项呢?

        要用到外拍最好是买双轨机,也就是折叠机,携带方便。但折叠机有个很大的弊病,就是轨道不能接长,结果是不能近摄。但可以用近摄镜来弥补一下。当然,如果静物拍得多当然就是买单轨机了,可以考虑买比较轻便的,比如sinar F1、toyo vx125。

      在国内买机器主要看预算和附件,一般有几千元的只能买国产的像申豪、国仕。国产的现在做的还是可以的,虽然组件材料的耐磨损性能和精确度不及进口的,但小心使用的话性价比还是很诱人的。

现在进口机的基础型机的标配价格也不贵,像sinar F1带150/5.6仙娜龙头也只有一万出头一点点,toyo的45A、G都在万元以内。

      另外,SINAR在国内的附件比较多,而且可以和HORSEMAN通用,都是140X140的尺寸。TOYO就相对少一点。但TOYO可以用申豪的附件(皮腔、镜头板、遮光罩、对角屏等),因为申豪是仿TOYO的。

     记住一点,进口机基本套机便宜,但原厂的附件就很贵,像SINAR的一根6寸的延长管就要买到900多!其他得更不谈了。所以用TOYO的就很划算,能用国产的附件。

       67的大背是3000多,实际上买69的好构图,和135同比。

      你其中有一个要求是很麻烦的,就是拍建筑:一般拍风光用标头还行,而拍建筑很多用到广角,而且用广角调平行线平移时除了TOYO VX125这机器外都得用到广角皮腔。广角镜的价格就厉害了,一般新的就算是最便宜的富士龙小广角也要7000左右,再加上一个广角皮腔又是1000多。开销大了!

       最好的建议就是买台二手的,因为这类机器都是全机械的,新旧拆开一看便知。如果有两万的话,应该可以配到一台单轨机身、一个标头、一个小广角、一个广角皮腔、一根6寸延长管、一个69后背以及几个45页片片夹。这样用就很舒服了。但要能配齐这些东西又控制在这个价格,就要看运气了

      从质量上有一点,买45不用看牌子,进口的这几个品牌都是旗鼓相当的专业厂家,只存在操作方式上是否用得惯的问题。镜头上面从技术指标上看是德国的施奈德、罗敦斯德之类的比日本的尼科尔、富士龙好一些,但实际上用起来没有比较是看不出的,不用吹毛求疵地买德国头,手头不宽的话富士龙士最佳选择。

经典4*5相机——林哈夫

  1887年华联丁。林哈夫在慕尼黑创立了自己的精密机械厂,开始致力发展性能可靠的镜间快门,并开始筹备研制新式相机。但实际上经过了将近四十年之后,才真正的制造出Technika系列相机。后来,这种折合式观景相机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机型。

  第一部林哈夫折合式相机于1899年制成,它的支撑架设计的有趣及节省地方,只是有点儿欠缺灵活性,当时这部相机的外壳是以木板制成的。即使如此,当年人所共知的林哈夫叶片式快门却已大批量生产并装配在林哈夫相机上,及供应德国与其它国家。大约到上世纪初林哈夫才开始发展全金属制造的精密相机,一直到三十年代初当有关摇摆的技术困难解决后,这种金属制造的相机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929年当华联丁。林哈夫这位创始人在慕尼黑逝世时,他所留下的是一家仅有七个技工的小工厂和他所建立的名誉。1934年尼古劳斯。卡帕夫在加入了这家公司后收购了它。他发明的相机架框摇摆功能在同年取得了德国的专利权(No.639520)。这架在1934年生产的相机是接下来60000台林哈夫相机的始祖。“技术相机(Technika)” 这个相机型号也变成了这类相机的代名词。


林哈夫

  


        林哈夫(Linhof ),又译作林可夫或林好夫。
  1887年一位名叫华联丁·林哈夫的人在慕尼黑创立了自己的精密机械厂,开始致力于发展性能可靠的镜间快门,并开始筹备研制新式相机。但实际上经过了将近四十年之后,才真正地制造出Technika系列相机。后来,这种折合式观景相机竟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机型。

  第一部林哈夫折合式相机于1899年制成,它的支撑架设计得有趣并且节省空间,只是有点儿欠缺灵活性,当时这部相机的外壳是以木板制成的,即便如此,当年人所共知的林哈夫叶片式快门却已大批量生产并装配在林哈夫相机上,并供应德国与其它国家。大约到上世纪初,林哈夫才开始发展全金属制造的精密相机,一直到三十年代初当有关摇摆的技术困难解决后,这种金属制造的相机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929年当华联丁·林哈夫这位林哈夫相机的始人在慕尼黑逝世时,他所留下的是一家仅有七个技工的小工厂和他所建立的声誉。1934年尼古劳斯·卡帕夫在加入了这家公司后收购了它。他发明的相机架框摇摆功能在同年取得了德国的的专利权。这架在1934年生产的相机是接下来60000台林哈夫相机的始祖。"技术相机(Technika) 这个相机型号也变成了这类相机的代名词。
  4×5林哈夫(技术型)
  型号:技术Ⅲ型
  生产年份:1946-1957
  功能:林哈夫第一架内置旁轴测距金属相机。此测距装置是在Ⅲ型之后才开始广泛应用的,因此我们可就其金属构造及测距仪大致分辨出之前的Ⅰ型与Ⅱ型。
  体积:110×170×180毫米
  重量:2.4公斤
  型号:技术Ⅳ型
  生产年份:1956-1964
  功能:更大及坚固的机身,光轴前后俯仰。可调无限远停止阀新型设计的镜头板成为其后型号的标准。改良的后背为国际通用型,重合式测距仪可令其使用75毫米至360毫米镜头。
  体积:110×185×218毫米
  重量:2.75公斤
  型号:技术V型
  生产年份:1963-1976
  功能:自打V型后测距插刀已经标准化,镜头已可互换于相机之间。当相机打开面对您时可看到升起前板的装置由左下方的小钮改为右下方的小横把。这使得在用90毫米或以下镜头时上升前板容易多了。
  体积:110×185×218毫米
  重量:2.75公斤
  型号:特艺型
  生产年份:1972-
  功能:皮腔可最长延伸为435毫米。机壳顶上的小翻盖使用广角镜头时可加大上升功能。连动对焦器可使用75至360毫米镜头。
  体积:110×185×218毫米
  重量:2.6公斤
  型号:2000型
  生产年份:1995-
  功能:有史以来最小巧的也是最好用的林哈夫技术相机。其后置对焦拨杆使用广角镜头进非常方便。另外可配置电子对焦器使镜头连动对焦。
  体积:180×180×110毫米
  重量:2.55公斤
  6×9林哈夫(技术型)
  提起林哈夫不得不提起它的6×9型号,它具备了技术相机的摇摆仰功能又不失小巧。我经常带着它上山下海而它的重量比起一套120单反相机还要轻。尤其是当我使用它照彩色反转片时,电分出来的结果与4×5或以上的大片差别甚微。此外,这种相机又因使用120胶卷,价格比起大片便宜和方便了很多。另外国外越来越多的专业摄影师使用此类相机与数码背结合拍摄商业作品,效果令人惊叹。
  型号:技术原型
  生产年份:1934-
  功能:第一台四方型技术相机配置旋转后背功能。
  体积:不详
  重量:约1.5公斤
  型号:技术Ⅲ型
  生产年份:1950-1954
  功能:测距与对焦在同一个视窗里。盒型折合设计。三段延长滑轨。前组可后俯仰15度。机身覆盖黑/绿皮。
  体积:90×135×182毫米
  重量:1.75公斤
  型号:技术Ⅳ型
  生产年份:1956-1964
  功能:观景器可配置挡板与对焦尺距。皮腔可延长至300毫米。可使用47至360毫米镜头。前组可俯仰15度及上升50毫米
  体积:90×135×182毫米
  重量:1.8公斤
  型号:技术Ⅴ型
  生产年份:1963-不祥
  功能:极为稀有的林哈夫6×9机种。后背锁钮经过改良。不多见的林哈夫机身镀漆加工。前组增加了横移功能。
  体积:145×165×90毫米
  重量:2.20公斤
  型号:技术70型
  生产年份:1962-1979
  功能:观景器与对焦在同一视窗内。观景器内线框取景并有自动视差补偿功能。内置测光表。
  体积:96×160×210毫米
  重量:2.58公斤
  型号:超级型
  生产年份:1972-
  功能:最新款式的林哈夫69相机,功能与V型相同,也是最好用的林哈夫技术相机。
  体积:145×165×90毫米
  重量:2.20公斤
  型号:研究Ⅳ型
  生产年份:1962-1979
  功能:最好用的林哈夫6×9技术相机。相机整体结构最为合理与坚固。
  体积:150×145×80毫米
  重量:1.25公斤
  型号:研究Ⅴ型
  生产年份:1964-1971
  功能:最小巧的林哈夫69技术相机。产量稀少并不多见。
  体积:145×140×90毫米
  重量:1.35公斤
  林哈夫(新闻型)
  林哈夫除了出产了不同型号的120技术机型外也生产了两款新闻相机。从今日的新闻拍摄角度来看,此两款相机既笨重又不具备自动对焦及测光系统,但在1956年它出厂时震惊世界并赢得了设计金奖。更为稀有的是它不但配置了闻名的德国蔡司Biogon(彪纲),Planar(普兰纳)及Sonnar(松纳)镜头,更具备了后背摇摆及俯仰功能。
  型号:新闻Ⅳ型
  生产年份:1956-1963
  功能:可换镜头设计,6×9片幅,蔡司53Biogon,100Planar,180Sonnar史耐德:53S-Augulon,105Xenotar镜头。
  体积:150×185×200毫米
  重量:2.8公斤(连标头)
  型号:新闻70型
  生产年份:1963-1979
  功能:可换镜头设计,6×7片幅,蔡司53Biongon,80Planar,180Sonnar以及史耐德53S-Augulon,80Xenotar,180T-Arton镜头。
  体积:140×180×210毫米
  重量:3.2公斤(连标头)
  林哈夫(卡丹型)
  林哈夫的单轨相机比起近日大名鼎鼎的仙娜失色了不少。但是有两款机型设计的确极为出色。那就蛇的单轨折合卡丹4×5与卡丹6×9,此两款机型体积轻巧折合起来与林哈夫的技术型差不多,但它具备了一切座机应有的功能。此设计使它既可用于影棚拍摄商业及广告,又可携带出外拍摄风光,整个装卸折合只需十几秒钟就可完成并不需把机身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