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塔公园的作文:为何唐朝“官二代”结局大不相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45:44

江山待有名爹出,豪门炫富在眼前。从我爸是李刚的李启明开始,依次出场的是:我爸是王军的郭美美,我爸是卢俊卿的卢美美到我爸是李双江的李天一,四大名爹的名号一个比一个响亮。自然,这些非富即贵或者富贵兼有的二代们炫富的调子一个比一个高,甚至达到仅15岁的李天一,“谁敢打110”“谁报警就跟谁没完”的狂傲之举。“官二代”是相对于“富二代”和“贫二代”的又一个网络新词。事实上,“官二代”现象并非今天才有,封建时代有所谓门荫和任子制度,就是功臣和高官的子弟凭借祖上的功绩、地位,得以遁例担任官职。他们中既有横行霸道,纵情声色、欺男霸女,不可一世之徒,也有卓荦不凡之士。

大唐王朝三百年的时间,曾经出现过几百位将相(指宰相、三师、三公以及两唐书所列的地位崇高、品级在六部尚书以上的武将),他们叱咤一时,一度成为左右唐朝命运的关键因素,称得上世代簪缨的贵族之家,处庙堂之上,左右朝政。值得注意的是,在唐朝那种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的价值取向影响下,这些贵族的后代们也都先后步入仕途,取得大小不同的各种官职,成为惹人注目的政坛现象。同样是“官二代”,那么他们的结局为何在不相同?

李德裕:唐朝“官二代”中优秀的代表。李德裕(787849),字文饶,赵州(今河北赵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卒。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7个月,两次为相共计73个月。

李德裕(资料图)

   房遗爱:谋反之徒。房遗爱的父房玄龄,贞观年间长期担任宰相,是唐太宗集团的核心人物和贞观之治的重要推手。“房遗爱谋反”事件指房遗爱(房玄龄次子)和妻子高阳公主(太宗第十八女)阴谋发动的宫廷政变。高阳公主骄傲专横,曾与著名僧人辩机(玄奘高徒)私通,事发后,辩机被腰斩而死,高阳公主也受到太宗的责骂,并不许再进宫,高阳公主一直心中不平。高宗即位以后,高阳公主、房遗爱便联络与高宗不和的薛万彻(娶高祖第十五女丹阳公主)、柴令武(柴绍子,娶太宗第七女巴陵公主),打算发动政变,废掉高宗,拥立荆王李元景(高祖第七子)为帝,但是事不机密,计划被泄露,一干人都被逮捕。高宗派长孙无忌审理此案,长孙无忌借此机会将吴王李恪也牵连进来,李元景、李恪、房遗爱、高阳公主、薛万彻、柴令武、巴陵公主等全部被杀。

房遗爱与高阳公主(影视资料图)

 

宋璟有子六人个个混蛋:宋璟少年博学多才,擅长文学。弱冠中进士,官历上党尉、凤阁舍人、御史台中丞、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书右丞相。授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开国公,经武、中宗、睿宗、殇帝、玄宗五帝,在任52年。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终于与姚崇同心协力,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唐朝,改变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唐帝国,史称“开元盛世”。他的六个儿子宋昇、宋尚、宋浑、宋恕、宋华、宋衡,这六个人凭借父辈的荫庇,都曾获得过一定官位,什么太守、御史中丞、采访使等等,大都属于今天省部级的高官。然而,考察一下他们的行迹就会发现,宋璟的这六个儿子真堪称不肖之子,几乎人人不乏浮名,个个都是混蛋!天宝年间,宋浑、宋恕、宋尚都因为贪赃枉法而流放,宋华、宋衡也因此而获罪。除长子宋昇外,宋璟诸子没有一个不是为害一方的贪渎之徒,难怪《新唐书》感叹“广平之风衰焉”。

张均、张垍见利忘义之辈:其父张说为开元年间著名宰相,是唐玄宗最信赖的大臣之一,“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张均、张垍是张说的长子和次子,虽然能力上与其父略有仿佛,但政治眼光则根本无法相比,在关键问题上更是见利忘义,是非不分。

  张均在开元、天宝年间,曾任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刑部尚书、大理卿等官职。张均善作文,有能力,有一年考核竟被考为“上下”,这在当时是一种很高的评价。也正是因此,张均一直认为自己应该位居宰相,而现实则是他总是在侍郎、尚书、大理卿等“省部级”位置上徘徊,这令他非常郁闷,后来安史之乱爆发,他竟因为自己对朝廷的不满而投靠安禄山。安史之乱平定后,张均被判死刑,后来唐肃宗看在张说的面子上,才又将之改判流刑。

  张垍娶了唐玄宗的女儿宁亲公主,备受玄宗宠眷。据说有一次玄宗来到张垍内宅,问道:“(陈)希烈累辞机务,朕择其代者,孰可?”张垍听到玄宗的问话非常吃惊,还没来得及回答就听玄宗又说:“无逾吾爱婿矣。”尽管玄宗非常赏识张垍这个女婿,但由于种种原因,却始终未能让其高就相位,这令张垍大为不满,于是安史之乱发生后,他也与其兄长一样,投靠安禄山。

对张均、张垍兄弟的叛国投敌,在当时是出乎许多人的意料的。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出逃。当逃到咸阳时,玄宗问宦官高力士:“昨日仓皇离京,朝官不知所诣,今日谁当至者?”高力士回答说:“张垍兄弟世受国恩,又连戚属,必当先至。”然而,事实却是兄弟两人均叛国投敌!

儿子充当“驻京办主任”为老子铺路:唐朝王锷历任岭南、河中、河东节度使,后来登上宰相高位。他在地方任职时,交给儿子王稷一项任务:充当“驻京办主任”,用银子为自己铺路。

  当时节度使是统辖一个较大地区军、民、财政的官员,区内各州刺史均为其下属。王锷任岭南节度使时,坐镇广州,管辖着今天广东、广西大部,云南一部分,海南及越南北部广大地区。特别是广州,商业繁荣,国际贸易兴盛。王锷收的租税,除上交朝廷外,截留的部分数量巨大。作为边疆大吏,他还私自经营海外贸易,旗下有一支庞大的船队,每天都有十余艘装载犀角、象牙、珠贝等贵重货物的商船启航。连续经营8年,“家财富于公藏”,财富超过国库。“京师权门多富锷之财”,京城里的权贵们都眼红了,感到王锷比他们富多了。

  王锷在地方任节度使时,其子王稷长驻京城,根据朝廷官员地位高下及对其父升迁作用大小进行贿赂。身居要津,对其父升官能起关键作用的京官,送的特别多。他还大兴土木,扩大府第,砌夹墙,挖地道,将家中金银财宝藏匿其中。

  其父去世,背靠的大树倒了,他很快就惹上官司,家奴告发他侵占父亲原拟进献朝廷的钱物。皇帝派人到他家检点财产,若非大臣裴度为其转圜,他怕是难逃牢狱之灾。

后来朝廷任命王稷为德州刺史。上任时,这位花花公子带着一车车的金银珠宝,还有美妾和众多仆人,一路招摇过市。节度使李全略顿起贪念,怂恿军人杀死王稷。王稷的女儿被李全略掳去,收为小妾。人为财死。这位豪门子弟,落得了家破人亡的结局。

由此可见,虎父无犬子,豪门出败子的笼统说法都不确切,关键看豪门后代的自身修为。当然与家庭环境、社会影响、政治因素等不无关系。如果房遗爱没有高阳公主的同恶相济,如果张均、张垍兄弟能够适时得到朝廷的重用,如果宋璟之子在初犯法时就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制止,也许他们就不会在违法乱纪的道路上走得太远,说不定还会像李德裕一样取得骄人的成绩。那个为老子铺路的王稷就没有假如了,因为他的老爹王锷也是个大贪官,他的悲剧是遗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