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近义词:8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0:45:26

延津县-地图

延津县位于河南省北部,西距新乡37公里,南望郑州93公里,东南至开封50公里,北距安阳130公里。区域南北宽45.5公里,东西长42.5公里,总面积947.5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45万人,辖4个镇,l4个乡,375个行政村。

目录

·                                 • 城市概况

·                                 • 历史沿革

·                                 • 农田水利

·                                 • 城建交通

·                                 • 工业发展

[显示全部]

延津县-城市概况

 

延津县明代石牌坊

延津县位于河南省北部,西距新乡37公里,南望郑州93公里,东南至开封50公里,北距安阳130公里。区域南北宽45.5公里,东西长42.5公里,总面积947.5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45万人,辖3个镇,l2个乡,341个行政村。

延津县历史悠久。夏分九州,延津属豫州。春秋置廪延邑,以境内有虚廪堆延绵不断而得名。秦嬴政 (前242年) 以境内多棘,置酸枣县。南北朝后魏并入小黄县,北齐并入南燕。隋开皇六年(580年)复置酸枣县。宋政和七年 (1117年) 以黄河渡口改称延津县。金贞祐三年(1215年)升为延州,辖延津、阳武、原武三县,蒙古至元七年(1227年)州废。雍正二年(l724年)以河限故,由开封改属卫辉府。雍正五年(1727年)胙城县并入延津县。民国初废府设道,延津属豫北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撤道级建制,延津直属河南省。1932年省下分行政区,延津属第四行政区。1949年后延津属新乡专区。1985年撤地设市,延津属新乡市。

延津县现有耕地62.5万亩,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农作物,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花生、棉花为全国百强县。花生量大质好,素有“花生之乡”之称,花生常年种植面积40万亩左右,年产花生1亿公斤以上。

延津县境内有一望无际的万亩刺槐林,95年被定为省级“森林公园”。在黄河故道有万亩浅水滩,每逢冬季有白天鹅等数十种珍禽在此越冬,历时数月之久,95年被定为“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国家自然保护区”。有唐朝大将尉迟敬德挂鞭处—酸枣阁、太平天国名将英王陈玉成就义处—陈玉成墓、省级文物万寿塔,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延津县-历史沿革

 

延津县人大

秦置酸枣县,宋改为延津县。以县北原有黄河渡口延津,故名。

2000年,延津县辖4个镇、14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57771人。

2005年,延津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塔铺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石婆固乡管辖,石婆固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新安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小潭乡管辖,小潭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班枣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马庄乡管辖,马庄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高寨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司寨乡管辖,司寨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朱寨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魏邱乡管辖,魏邱乡人民政府驻地不变;将东屯镇的北张兴庄、贾堤,榆林乡的夏庄、冯堤、位堤5个村划归小店镇管辖。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延津县辖4个镇、9个乡:城关镇、丰庄镇、东屯镇、小店镇;僧固乡、石婆固乡、魏邱乡、司寨乡、王楼乡、马庄乡、胙城乡、榆林乡、小潭乡。

2006年8月13日,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红旗区延津县新乡县原阳县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新政文[2006]104号):根据《河南省民政厅关于调整新乡县原阳县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豫民行批[2006]13号)和《河南省民政厅关于调整新乡市红旗区延津县新乡县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豫民行批[2006]14号),红旗区、延津县、新乡县、原阳县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其中:将延津县的小店镇整建制划归红旗区管辖。调整后,延津县辖12个乡(镇)红旗区与延津县、新乡县的边界线:红旗区北部边界以卫河—兴隆街—东二环—平原路—小店镇的北部边界为界,西部边界以胜利路—化工路—和平路为界,南部边界以关堤乡的南边界、小店镇的南边界为界,东部边界以小店镇的东边界为界;延津县西边界以调整后的红旗区东边界为界。

延津县-农田水利

 

延津县

农业方面,延津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优质小麦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县、全国放心农资下乡试点县、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和河南省食品工业强县。粮食常年播种面积90多万亩,总产38万吨。

水利方面,延津县境内河流分灌河和排河,地表径流河渠较大的有东孟姜女河、大沙河(柳青河)、文岩渠、人民胜利渠、东三干和南分干六条。延津县坚持防汛抗旱并举,兴利除弊,每年汛期前,认真组织开展汛前排查,及时消除隐患。连年对重点河道开展机械清淤疏浚治理,有效提高了防洪抗灾能力。

延津县-城建交通

 

延津县温州商业街正式奠基

截止2009年,延津县坚持实施了一批能够改善人居环境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每年投资都在5000万元以上,拉动外商投资和社会融资3亿元以上。通过财政投资、招商引资和社会融资,先后实施了城市主次干道建设、旧城改造、休闲公园建设、排供水、房地产开发、市场建设、集中供气、绿化亮化等八项重点工程。

县城区已基本形成以“六纵六横”骨干道路和一环路为主体的城市路网结构,以环城绿化带、道路绿化带和平面绿化点为主体的城市生态结构,以5个公园、22处健身场所为主体的居民休闲网点,以城南、城北、城东三个提排站和沿路排水设施为主体的排水网络,同时以城南教育区、城西工业区、城中商业区和城北新区为主的城市格局正在形成。交通方面,已形成了一条高速和六条省道为基础的“六纵六横”二级公路网,全县二级以上公路达到300多公里,实现了乡乡通二级公路,成为全省二级公路密度最大的县(市)之一。

延津县-工业发展

 

工业方面,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培育壮大了粮油食品、纺织印染、化工、机械制造四个支柱产业,全县小麦年加工能力已突破70万吨,油脂日浸出能力1000多吨,白酒年生产规模已达1万多吨,纺织规模达30万锭。积极培育特色产业,抓住国家在建筑业推广节能环保墙体保温材料的机遇,大力发展EPS新型墙体保温材料产业,在县城东部设立园区,建成了全省最大的EPS新型墙体保温材料生产基地。

延津县-农村建设

 

延津县第一高级中学

延津县是河南省惟一一个省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县,石婆固乡集南村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35个、河南省唯一一个省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石婆固乡集北村、榆林乡老任庄村、僧固乡李僧固村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60个、河南省仅有的3个省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联系村。

结合全县“十一五”规划和新乡都市区延津卫星城规划,制定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规划和新农村98个中心村布局规划,研究出台了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标准体系,建立了资源整合、结对帮建和村企联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全县深入开展了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全县97个(除城关镇5个居委会)生态文明村全部完成了围村林建设、村内绿化和入村道路绿化,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延津县-乡镇建设

 

延津县

延津县县委坚持和完善理论学习制度,严格学习要求,创新学习办法,提高领导和驾驭全局工作的能力,着力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延津县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2005年,全县科级干部和一般干部受训率达到98%以上,共举办政治理论培训班200多期,培训党员10万余人次,宣讲团巡回辅导180余场,有效地提高了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 联系实际学,提高加快发展的能力。突出科学发展观,统筹安排学习内容,认真利用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广泛开展理论宣传,并借助政府网定期向社会传输理论学习新知识,开辟理论宣传新渠道。

紧扣中心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全县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县委中心组从理论的高度,对经济、文化及事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做出科学的阐释,提出解决办法。2008年共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47个,总投资33.2亿元。2005年财政收入达到1.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65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6%和15.7%,为构建和谐延津,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延津县-生态建设

 

生态建设方面,针对延津县地处黄河故道、沙荒面积大、风沙危害严重的实际,连续五年开展植树造林年活动,每年植树量都在600万株以上。全县有林地面积30万亩,其中速生丰产林面积达到23万亩,林木蓄积量150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25.1%,延津县风沙大、生态环境差的状况得到初步改观,先后被评为全市造林绿化先进县、全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县、全省林业生态县、全省国土绿化模范县。研究制定了延

津县林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力争到2010年林木保有量达到5000万株,着力建设3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柳编生产加工基地、木材深加工基地、经济林生产经营加工销售集群基地、生态旅游基地、优质苗木基地六大基地,实现林业产业化发展。

延津县-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方面,依托丰富的林木资源,开发建设了占地6.4万亩的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观光农业于一体的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内有万亩人工槐林、千亩桃园、鸟岛等景观,每年春季举办大型槐花文化节,已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延津县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颇多。现存的有始建于唐代天宝年间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觉寺万寿塔、广唐寺白马塔、文庙牌坊、沙门遗址、明代千佛碑、唐代酸枣阁、唐代卢怀慎墓、明代李戴墓和清末太平天国青年将领陈玉成墓等古迹。

延津县-历史名人

 

陈玉成,原名丕成,1837年出生在广西藤县西旺村一个贫农家庭。幼年时父母双亡,靠其叔父陈承容抚养成人。14岁时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被编入童子兵,随军作战机智勇敢。18岁领兵督战,屡立战功,被提拔为殿右三十检点、冬丞相等职。为弘扬烈士业绩,延津县人民政府于1958年4月5日在陈玉成就义处坚起墓碑以作纪念。现为省级文件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