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神起日本舞台总监:两场战争与中国二炮的“核常兼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11:22
两场战争与中国二炮的“核常兼备”!
(阿二)中国二炮部队,既可以实施核打击,也可以使用常规导弹单独或协同其他兵种进行常规作战,这就是 “核常兼备”。
中国二炮何时注重并发展常规打击能力?以前没有详细资料,初步的印象是在海湾战争之后。近期,有文章披露了二炮常规打击能力的发展情况。在获得这个确切的消息之后,我感觉中国军队对于世界军事发展的新动向,还是有极强的捕捉和把握能力的。
1988年,中央军委作出了建设常规导弹部队的重大决策。做出这样决策,原因之一是当时二炮部队核打击能力逐步完善,已经具有了发展常规打击能力的余力;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受到了两伊战争中“导弹袭城战”的影响。
1988年2月28日到4月21日,伊朗和伊拉克进行了为时50多天的导弹袭城战。伊拉克共向伊朗发射了189枚导弹,炸死伊朗居民近200人,炸伤近万人,并摧毁了大量建筑物,造成近40万人被迫迁移,数万人无家可归;与此同时,伊朗也向伊拉克发射了77枚导弹,袭击了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3座主要大城市,炸死伊拉克居民数百人,炸伤近千人,并使伊拉克的大量建筑物受损。因为这次“导弹袭城战”是以城市和平民为目标,所以遭到了国际社会的谴责,但是,伊拉克达到了“以炸逼和”的战略目的。
抛开道义上的因素,常规弹道导弹在这一战显示了在常规战中的威力。中国做出建设常规导弹部队的重大决策,要么就是英雄所见略同,要么就是有所启发、借鉴。
接下来就是海湾战争,再次印证了常规弹道导弹、常规巡航导弹的战术价值。
在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陆、海、空军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只有“飞毛腿”导弹的还击还算有威慑。“飞毛腿”的还击不仅仅具有政治上的象征意义,还是实在的战术价值。
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飞行部队的总出动架次中,有25%-30%是用来搜寻、攻击伊拉克“飞毛腿”部队,并摧毁了大量的固定发射装置。遭此打击,伊拉克只发射了88枚“飞毛腿”,并遭到了“爱国者”的抗击。
尽管如此,“飞毛腿”却取得了海湾战争中伊军最大的一次战术胜利。1991年2月25日夜,一枚“飞毛腿”击中了位于沙特宰赫兰的一座美军兵营。据美国资料介绍,这只被“飞毛腿”重创的部队是美军第14后勤部队(14th Quartermasters Unit)第475军需团(475th Quartermaster Group),美军28死(内有4名女兵),110人受伤住院,150人受到无须住院治疗的轻伤、或因精神伤害而需要心理治疗。这成为这次战争中美军最大的一次集体伤亡战例。
除了上述战例,还有一次导弹攻击更具有研究价值。
1991年2月16日凌晨两点零七分,一枚飞毛腿导弹落入港口的防波堤内,距离码头仅150米,离一艘波兰医院船船首125米,距离“塔拉瓦”号不足1000米。。。。。当时,“塔拉瓦”号上有美军2793人,在港内停泊的还有多国部队其他舰只,在码头上的露天场所和库房里储存有大批种类繁多的补给和装备(码头上存放的弹药就有155毫米高爆榴弹炮弹、陆军导弹、空军使用的集束炸弹和500磅重炸弹)。幸运的是,导弹并没有爆炸,只有一些碎片溅落到2艘航空支援舰、波兰医院船和码头上。
下图为这次导弹攻击的示意图,设想中遭到多枚导弹攻击时的后果图,以及美国打捞出水的未爆导弹的部件。
 

显然,如果伊拉克的导弹能够多击中几座美军兵营、多覆盖几个美军码头,美国打赢海湾战争的代价将大多得多,如果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促成质变。
中国发展二炮的常规打击能力,决策是在海湾战争之前,海湾战争则对这一决策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自海湾战争之后,二炮常规打击能力突飞猛进,不仅仅是常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也是重点发展方向。海湾战争中导弹战,既有弹道导弹也有巡航导弹,几百枚美国巡航导弹呼啸着飞过城市的上空,对这一幕中国当然不会视而不见。
',1)">
一直到现在,二炮的常规导弹仍然是对抗美军最有力的武器,因此,二炮的风头很有点压倒三军的味道。这次60周年大阅兵,最具杀气的还是二炮的导弹,尤其是那款号称能打航空母舰的型号,极具有颠覆性。
中国二炮虽然发展很快,但也不能沾沾自喜而放松了前进的脚步。从海湾战争算起,我们在不停的练剑,美国也在不停的铸盾!正因为陆基远程常规导弹是我们极为倚重的杀手锏,所以,维持这柄利器的锐利显得更加重要。在提高精度、射程、机动等性能,降低造价、维护难度的同时,提高突防、抗干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有某位大人物说,“炮兵是战争之神”。咱们的二炮部队也挂着“炮兵”之名,虽然行二,照样是战争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