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上水幼儿园排名:“竹荫西狑”46年的故宫生活[图] -故宫-东北网东北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11:45

东北网6月13日电 据华商晨报报道,6月10日,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原定此日举行的“郎世宁暨清宫画师绘画作品展”因为参观人数超过画展承受能力而被迫延期。

  市民突如其来的热情是否与央视正在热播的《宫廷画师郎世宁》有关我们无法得知,但郎世宁3幅传世画作的影响力从一排排的人流中得到了证明,尤其那幅一举创下2000万美元神话的“竹荫西狑”背后,究竟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它们与沈阳故宫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生命关联……本报记者寻访当年的亲历者并查阅大量档案后,向您素描一幅充满魔幻而又命途多舛的“竹荫西狑”。

  褐红色的门、带锈的锁链,推门而入时,锁链会发出啪嗒啪嗒的声响……

  在这个古老的宅院———沈阳故宫里,声声的锁链声敲打着游人的神经,诉说着历史上的曾经。

  红门里便是原定在6月10日举行的“郎世宁暨清宫画师绘画作品展”场地,郎世宁的传世代表作《设色竹荫西狑图轴》位于正中央。

  《宫廷画师郎世宁》剧照-资料图片

  《设色竹荫西狑图轴》 -沈阳故宫博物院供图

  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条有名的西洋犬。青灰色的皮毛、白茸茸的脖颈,狗儿静默地站在那里。冰冷的防护玻璃隔开了它与外面的世界,对于工作人员的观望和评说,它一如数百年地淡然。

  其实,那仅是一层薄薄的、透明的玻璃。贴近玻璃,一切都显得那么近,近得可以清晰地看到它身上的肌肉和纹理,可一切又是那么远,远得我们只能大概了解到它是清宫画师郎世宁的代表作,16年前就已价值2000万美元。

  回忆起那段历史,亲历者之一的袁桂兰只觉得恍若隔世……

  “竹荫西狑”———在沈阳故宫揭开面纱的那一刻,连带着那段它与沈阳故宫的记忆也一并被触摸。

  其实,沈阳故宫现藏的郎世宁三幅名画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落户”故宫的。据沈阳故宫博物院保管部的资料记载,那是1960年,由当时负责藏品征集的工作人员购自北京。

  当时经手征集的工作人员如今大部分已经去世,惟一仍然健在并且对那段历史还有印象的是他们的同事———如今已经74岁高龄的袁桂兰老人。

  回忆起那段历史,袁桂兰只觉得恍若隔世,“那是1959年,正赶上建国十周年大庆,沈阳市政府给故宫拨了30万元专项资金用来征集文物。”根据袁桂兰老人的回忆,当时沈阳故宫博物院负责藏品征集工作的人员兵分两路,分别去了北京和上海。当时,那两个地方藏品聚集,因为东西太多,所以当地的博物馆把价压得很低,而沈阳的工作人员稍稍动些脑筋就可以征到东西,袁桂兰笑着说:“到后来,当地的博物馆、文物局都盯上我们了。”要走的时候,那边的博物馆人员说已经跟踪了一个多月,“特别紧张我们弄走了什么宝贝。”

  画作重见天日是因为北京故宫的展出

  关于郎世宁那三幅画,老人回忆说:“那是购自一个民主人士之手。”画作保存得相当不错,一直到“文革”,都没有重新再装裱过。

  画作买回后,经过一系列的登记入账手续,最终被藏到了库里,这一藏就是十多年。这十多年里,有风雨、有威胁,在那段岁月中,整个库房更是曾被“红卫兵”贴上封条。所幸的是,库房的钥匙始终由专人负责保管,藏品因而没有受到破坏。

  至于画作的价值则是自发现的那天起就已被证明了的。“从北京买回来后,负责鉴定的专家当时就给定为一级文物。”而沈阳故宫博物院保管部的资料也记载着:1988年,谢稚柳等著名鉴定家称其:“好,太好了!”

  郎世宁的画作再次被取出是因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展出。那时,北京故宫要办展览,向沈阳故宫借了一批文物,其中就包括郎世宁的《设色竹荫西狑图轴》、《设色松石羚羊图轴》以及《设色松鹤图轴》三幅画。不过,历史上的当事人关于这段记忆似乎不愿多谈,袁桂兰老人只是和记者反复说着一句话,“怎么能让人家拿走?那是咱们的一级文物!”

  而时任保管工作的王笑如老人对此也不愿多提,“北京故宫借展后还给重新装裱了一番。当时三幅画都借展了,‘松鹤’和‘羚羊’两幅画轴是我亲手拿回来的。”至于那幅“竹荫西狑”,老人则说,“我记不清了。”

  就在历史的纷繁不清中,时间来到了1990年,《设色竹荫西狑图轴》随着一大批清宫廷文物“衣锦还乡”,并在意大利举行了展览。

  打破常规,发明“99件套”名词

  现任“九一八”纪念馆书记的武振凯是当时为数不多的随行人员之一,回忆起那时的情形,他用难忘来形容。“当时,国门初开,对意大利根本就不了解。临行的前一天,看报纸还发现意大利黑社会抢劫了银行,去的时候就有些害怕。刚到意大利,还虚惊一场,走出火车站后,我们的一个工作人员让人把护照复印件给偷走了,要偷的是文物,你说……”

  武振凯更为展出的成功感到自豪,“连续展出3个月,每天都有许多人来看,开展第一天,科西嘉总统的到来更是谁也没料到的。”据他回忆,展出地是在与拿破仑渊源颇深的夏宫,在开幕式的当天才通知总统要来。工作人员还没反应过来,就看见门口黑压压的一片,又是武装,又是戒备,“总统和上下议院议长都来了,和每个工作人员都握了手,感觉到气氛紧张,科西嘉总统看到《设色竹荫西狑图轴》后,就说:‘2000万美元,把这幅画留给意大利吧。’”而实际上,当时郎世宁参展画作的保险额就已经不是个小数目。

  中意两国都是比较重视这次展览的。“当时的规定是不能超过100件,我们就发明了‘99件套’这个词,这一个套字可就有学问了。”武振凯意味深长地笑着,“文房四宝可以算作一件套,桌椅橱柜也可算作一件套。这一套一套的加起来可就远远不止100件了。”沈阳故宫博物院保管部的资料上也清晰地记载着:那是99件套。

  这之后,“竹荫西狑”重新归到了沈阳故宫的库房里。重重的房门徐徐关上,再面世已是16年后。

  红门里,满屋子的通透寂静,红门外,白色的丁香花开得正盛,风袭来,点点花瓣洒落了一地,香飘满园……【人在大清】

  郎世宁三朝西洋画师

  1688年,郎世宁生于意大利米兰市,1715年7月来到中国,11月获康熙皇帝召见。当时康熙61岁,酷爱艺术与科学,虽然不赞成郎世宁所信仰的宗教,却把他当作一位艺术家看待,甚为礼遇。

  康熙不喜欢油画,因为年代久了就会变得黑乎乎的,模糊不清。于是郎世宁开始学习使用胶质颜料在绢上作画的艰难技巧。一笔下去就不能再加第二笔,也不容修改润饰。

  1722年康熙驾崩,雍正继位,传教士皆逢厄运,惟有在宫廷服务的教士受到特殊礼遇。而郎世宁这时正当盛年,画工日趋精湛,他的代表作《设色竹荫西狑图轴》就是在雍正年间完成的。

  雍正死后,乾隆继承大统。乾隆登基时刚刚24岁,每日必去画室看郎世宁作画。当时,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话说某日乾隆见妃嫔环绕左右时郎世宁颇感局促不安,就问他:“卿看她们之中谁最美?”郎世宁答道:“天子的妃嫔个个都美。”乾隆又追问:“昨天那几个妃嫔中,卿最欣赏谁?”“微臣没看她们,当时正在数宫殿上的瓷瓦。”“瓷瓦有多少块?”郎世宁回答:“30块。”皇上命太监去数,果然不错。

  郎世宁于1766年去世,年78岁。乾隆皇帝特下达谕旨,追赐郎世宁侍郎衔,并赏银三百两为其料理后事。郎世宁的遗体被安葬在北京阜成门外的外国传教士墓地内(现北京行政学院校园内)。乾隆还亲撰墓志铭,以示对这位高年教士永远怀念。综合

  专家考证

  画于雍正年间

  “竹荫西狑”是一只细犬,遍体青灰,头颈和尾尖为白色,虽然今天它躺在沈阳故宫里,但它的身世曾颇多猜测,在康熙与雍正这一父一子间,这条狗到底属于谁?

  有人认为,“竹荫西狑”曾经救驾有功,是康熙皇帝最欣赏的狗。经过考证,这完全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故宫博物院研究宫廷西洋绘画的专家聂崇正指出,“竹荫西狑图”作于雍正年间,竹荫西狑并不是康熙的猎犬,“从竹荫西狑这个名字看,画中一定是一条西洋犬,可能是传教士带到中国来献给皇帝的。”

  聂崇正考证,从现在的收藏看,可以确认的郎世宁最早绘画作于雍正元年,而他一生中的主要作品大多在乾隆年间。

  “雍正年间,郎世宁尚年轻,精力充沛,他的画无论是主体还是背景都是他一人所为。到了乾隆年间,一方面是他年纪增长精力可能不济,更主要的可能是乾隆皇帝对西洋画法过分追求表现细微的风格有自己不同的判断,因此郎世宁的许多画中,除了主体是他所绘,背景常由中国画师用传统画法完成,主体和背景风格差距明显。“竹荫西狑图”中,作为背景的竹子与作为主体的狗一样是西洋立体画法所作,因此我判断是雍正年间所作。竹荫西狑并不是康熙的猎犬。”聂崇正认为。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