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泯灭是什么意思:秋叶博客:关于目标的一点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7:06:33

 2011.10.26

我所有的工作都基于一个简单的方法论,“目标–策略–行动–能力–验证”,依据能力,找对目标,选好策略,立即行动,小心求证,做项目管理,玩网络推广,写PPT书籍等等,都是如此。

对普通人而言,了解一个方法论很容易,但变成自己的习惯就得不断训练,反复用上几十次,最好是不同的事情都用上几十次,才能成为自己的心法。只靠看书听课交流,始终不能成为自己的武功。

对刚刚入职的人而言,了解或证明自己的能力或潜能是第一位的,所以进了公司,或者有了事情,先不着急思考目标或者策略这些大问题,多参与行动,多动手折腾,先把自己的斤两验证明白了再说。

等有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就得琢磨下工作的方式方法,如何才能事半功倍,这就是所谓策略的问题,到了这一步,你就进了一步,可以建立管理者思维,成为一个部门经理或者项目经理。很简单的道理,工作中事半功倍的方法大都是团队合作,发挥专长,你必须带领一个小团队才能让自己更进一步。

团队遇到瓶颈的时候,我们就要反思目标.虽然在新手,熟手阶段我们也要讨论目标,但更多是执行目标,分解大目标到一个小目标给自己或自己的小团队,又或者为实现目标而在资源方面讨价还价,而不是自己定义一个可以为大多数人接受的目标而奋斗.到了可以定义目标这一步,你就成为一个领导,你必须让你的想法成为企业或者团队的意志,而不仅仅是执行别人的意志,或者分解的目标,不管那个目标看起来多么宏伟。

人在不同的阶段是不断在进化的,古人说读死书不如不读书,很多有道理的管理书籍,情商书籍,假如脱离了此时此地,到了你的彼时彼地,不是南辕北辙,就是淮橘为枳。

单说目标吧,不同的人不同的阶段苦恼也是不同的。不管是内在欲望驱动还是工作压力驱动,大部分人可能折磨于目标难以实现的痛苦,这是常见的一种苦恼,所以外面卖的大多数心灵鸡汤或者职场宝典,要么是教你放空,要么是教你腾挪。

但是目标还有其它的苦恼,比如在年轻人中最常见的,没有目标或者找不到觉得自己值得为之奋斗的目标。我们每个人都走过这个阶段,或快或慢而已。找不到目标也绝非年轻人的专利,我们成年人功成名就之时,也往往会自省,我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目标都得到了,那么我下一步该做什么呢?我这一辈子还能在什么方面更近一尺呢?

这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并非那么容易找到答案。越是气场强大的人越容易走火入魔,辛亥百年以来,就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政治人物,大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交出一份好答案,唯一让人敬重的是蒋经国先生。

作为个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一样东西,养成瘾,有了瘾就有事情折腾了,假如这瘾是龙门麻将,那是俗人,假如这瘾是吟诗作画,便成雅趣。

即使人找得到目标,并乐意为之奋斗,而且进展顺利,也未必就是美事。因为这也许是一个错误的目标,只不过是我们错以为这就是终极的真理或者是人生的真相,而甘愿为其努力而已。

比如我们从小学习的目标就是考一个好大学,将来找一份好工作,然后找个好伴侣过上好日子,这个目标听起来很对很有道理,我自己都至少为这个目标奋斗过不少于25年时间,但是它果然就是对的么?

假如你的人生规划都是既定路线,假如你的人生认识都来自别人灌输(不管这灌输的人和你多么亲近),那就不算是你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请问一个不能独立或者完整进行思考的人和一个动物或者一个智力有缺陷的人的根本区别在哪里?我们又为什么要学习(只是为了掌握一些技能以便被更好的管理和利用?),我们注定要灭亡的人类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只是为了像一头猪一样吃好喝好睡好玩好然后终老?)

也许我们思考后的结果,最终的选择和大家还是一样的,但想过和没有想过,深入想过和肤浅想一想的人我觉得还是不一样的。

我们没有必要一切都做形而上的思考,毕竟这需要智慧。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一点,很多我们内心坚信的目标,不过是某种灌输的信念,并非发端自我们内心的本性,假如有一天你发现了自我本性,它又成为折磨你现实目标的痛苦源头。所以有些人宁可将错就错,不要醒来,醒来也改不了,不如选择让自己相信自己从来应该必须就是这样的,没有错。

回到目标这个话题,假如我们能用动态的观点,进化的观点,反复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去看它,我们会发现,我们以为自己了解或者可以把握的概念里面还有很多很多的空白。

最早发起这个运动的媒体Adbuster就表示:“在运动成气候之前,提出具体目标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的目标就是占领本身──占领意味直着接民主,而直接民主有可能产生特定目标,也可能不。那些主流媒体不停地问什么是目标,错了。”

我们往往对自己的浅薄无知视而不见,这就是大部分宏伟目标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