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7专业版变成sp1:当代世界杂志:中国凭啥为美国应承担的国际责任埋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6:57:38

张燕生(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2012年02月17日10:34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全球经济失衡的起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全球经济失衡

  全球经济失衡的起因主要源于经济全球化的内生矛盾和困境。一方面,全球经济市场化和开放推进了“地球村”的形成和发展,运输和通讯科技革命加速了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融合,大大增进了世界经济福利和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国际贸易、金融、货币、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世界新秩序,没有建立起与全球化相匹配的有效治理结构,从而使全球经济失衡的内在矛盾缺少内部调整机制,导致风险不断累积直至发生危机。如果国际社会不能从全球治理层面上解决好失衡根源及调整责任,迟早会导致一场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性大危机。

  二、本轮全球经济失衡经历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90—2000年,世界经历了一场以IT泡沫形成和破灭带动的全球实体经济失衡。第二阶段是从2001—2008年,世界经历了一场以金融和楼市泡沫形成和破灭引发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日益脱节的全球失衡。第三阶段是从2009年至今,正在进入危机使全球失衡状况有所收敛而救市推动新一轮泡沫兴起的进程中。

  三、美国在全球经济失衡中的损益

  美国主导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赢得最大的全球化红利,其优势是建立了全球性军事、政治、金融、货币霸权,具有全球最强的人才、技术、规则、资讯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首先,全球霸权地位保证了美国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的最大受益者。其次,全球金融货币特权保证了美国成为全球经济失衡的最大受益者。再次,技术创新成为美国虚拟经济过度发展的最大受害领域之一。最后,制定全球规则并奉行规则是保证美国全球主导力的基石。

  全球经济失衡的衡量

  当前,衡量全球经济失衡常用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全球经常项目差额;另一个是外汇储备余额。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主要不在经常项目端和贸易失衡,而在资本和金融项目端,主要是全球金融货币失衡。

  一、全球经常项目差额之谜

  在经济全球化阶段,全球经常项目差额出现了新兴经济体持有顺差,发达经济体持有逆差的系统性偏差。尤其在2004至2008年,发达经济体的逆差出现了倍增,新兴经济体的顺差也出现倍增。全球经常项目差额的系统性偏差恰恰反映了失衡的性质,即经济全球化过度强调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过于忽视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从而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南北失衡”。究其根源,是全球治理缺失导致美国等国过度消费、过度借贷、过度进口、过度福利、过度享受全球化红利,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全球自由化与发展、效率与公平之间的严重失衡。

  二、全球经济失衡责任之谜

  全球经济失衡的责任主要在逆差方还是顺差方?美国学者认为,美国为全球承担了最终消费者的义务,如果美国不再愿意承担这种义务,其他国家就应承担更多创造最终需求的责任。事实上,美国承担的全球最终消费者和贷款者的责任是与其享有的全球金融货币特权和贸易投资地位相一致的。当美国承担的全球权利和义务出现严重失衡,尤其是金融货币特权被滥用导致过度消费和进口,导致全球失衡越来越严重时,就应当承担调整责任而不是推卸责任和转嫁负担。

  三、中美经常项目差额变化的比较

  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大幅增长始于20世纪90年代。全球经济失衡分为两个阶段:1990年至2000年是IT泡沫带动的实体经济失衡;2001年至2008年是金融泡沫带动的虚拟经济失衡,由此带动了1990年以来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持续增长。

  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显著增加始于2004年。有两个因素推高了中国顺差的大幅上涨。一是中国加入WTO后全球投资者大举投资中国,尤其出口导向型外资的大量涌入,迅速拉高了中国经常项目顺差。二是美国金融泡沫带动的全球非理性繁荣,拉动了中国出口增长。美国泡沫经济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经济内外部失衡,而不是相反。

  中美在全球经济再平衡中各自应承担的调整责任

  一、美国试推卸而不是担当失衡的调整责任

  为了推卸造成这场危机的道义责任,对外转移国内失业增加所带来的政治压力和调整代价,为泡沫经济所造成的竞争力持续下降赢得调整的宝贵时间,美国把中国作为替罪羊来转嫁危机责任和失衡调整代价,以转移国内政治压力,就成为了美国政治家们的一项有效策略。其理由是中国持有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余额和1800亿美元的经常项目顺差,为什么不让人民币大幅升值,为什么不扩大国内消费,为什么不采取大幅增加进口的措施?

  二、 中国贸易顺差主要是来华投资形成的全球化顺差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形成了各占半壁江山的两元贸易生产体系。一元是以国际产品内工序分工为基础、以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为主体的加工贸易生产体系。2009年,中国加工贸易体系中,外资企业进出口占比约84%,内资企业占比约16%。另一元是以国际比较优势和差异化分工为基础,以内资企业为主体的一般贸易生产体系。其中,内资企业进出口占总进出口贸易额的68%,外资企业进出口占比约32%。

  中国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积极参与全球化,解决长期困扰中国发展的外汇短缺和资本短缺缺口,引入外来竞争压力和市场经济因素,促进体制转型和经济发展。而国外跨国公司落户中国的目的,前期主要是为了获得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和资源,后期转向扩大在华销售的市场份额。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所带来贸易顺差是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而不是全球经济失衡产生的根源。

  三、中国应承担的全球再平衡调整责任

  首先,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可承受能力之内应担当起促进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责任和义务。其次,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十二五”开始积极鼓励消费,建立国内最终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第三,2011年中国加快实施了“走出去”战略,鼓励资本输出和外汇资产多元化管理和运用。未来五年,中国将转向出口和进口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新阶段。

  美国应承担的全球再平衡调整责任

  首先,美国应调整其需求结构。从过度依赖消费转向鼓励本国储蓄和投资上来,而不是通过创造更多流动性的方式来创造需求。其次,美国应调整其高技术出口限制政策。第三,美国应调整其供给结构。目前,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的再工业化战略都存在走向保护主义的政策取向。

  中美之间的竞合关系及改善双方合作的建议

  一、中美之间的潜在冲突点

  首先,中美作为经济总量名列世界前两位的大国,战略竞争的态势在显著加剧。其次,全球化的未来发展路向选择是中美之间存在潜在冲突的另一个基本面。中美之间在全球化发展路向、权利再分配与国际秩序调整等方面存在着尖锐对立和利益冲突。第三,全球化损益是中美两国各自核心利益存在着潜在冲突的另一个关键点。一些人认为,美国成为全球化红利的受损者,中国则成为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应为美国承担的国际责任埋单。这是中美之间存在潜在冲突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二、中美之间的潜在合作点

  首先,中美在经济方面是战略互补关系。美国有进一步改善对华战略合作关系,增强两国经济贸易合作关系的需求。这是中美之间潜在合作的经济基本面。其次,中美之间是“一霸多极”的合作,符合美国的战略核心利益。第三,中美在全球能源、区域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

  三、应对措施的建议

  一是中美之间的潜在冲突点与合作点都是战略层面上的,其中谁占据了世界道义高地,谁就占据了竞合的主动权。中国要主动提出中美之间战略合作的全球议题和双边议题,并建立与金砖国家间的定期或不定期沟通机制,维护发展的共同利益。二是建立一种与中美之间战略紧密合作和战略竞争都保持等距离的合作新策略,保证独立自主的发展空间和反制的自主选择权。三是应对美国对华长期准备、先发制人、以牙还牙的遏制战略,要有统筹全局、一致对外、针锋相对的破解战略。四是建立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五是积极推动全球治理改革,探索建立全球治理合作的新模式。对于这些选项,中国应坚定不移地推进全球治理结构的多极化、有区别的共同责任和有规则约束的全球化。

    (本文摘编自《当代世界》2012年2月版) (责任编辑: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