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教授博客:余映潮《教例评析》25篇之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55:51

余映潮《教例评析》25篇之二

   6、引进一点参读材料
   ——《皇帝的新装》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这是卢传福老师的一个教例(见《中学语文教学》1988年第7期)。
   对《皇帝的新装》的讲析已近尾声。教师印发给学生一个古代故事:
   狂人之细布
   昔狂人,令绩师绩锦,极令细好。绩师加意,细若微尘,狂人犹恨其粗。
   绩师大怒,及指控示曰:“此是细缕。”狂人曰:“何以不见?”师曰:“此缕极细,我工之良匠,犹且不见,况他人耶?”
   狂人大喜,以付绩师。
  
   (南朝《高僧传 (初集)》)
   (注释:绩师:纺织师 加意:特别用心地织 恨:不满意,嫌)
   参照注释疏通句义后,要求学生与《皇帝的新装》进行比较。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篇文章在题材和主题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皇帝的新装》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挥霍无度、卑劣愚蠢;《狂人之细布》表现了封建社会剥削者爱慕虚荣、贪婪愚蠢的丑态,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病状。
   师:接下来我们比较两篇文章的结构。
   生:情节曲折,故事完整,结构紧凑。
   生:两篇文章都是以物为线索展开故事,安排结构。
   生:两篇恼碌那榻诮峁瓜嗨疲痘实鄣男伦啊分械墓适拢云迹云崾骸犊袢酥覆肌分械墓适拢补岽┮桓觥捌弊帧?BR>   师:南朝梁《高僧传》比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早一千多年。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类似的故事?
   生:两个类似的故事,都是从真实生活中产生出来的,都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的、政治的现实。
   师:这恰恰说明了“生活是与作的源泉”。
  
   [评析]
   这个教例美点在于引进了一篇参读资料,从教学手法讲,这叫“插入式比较阅读”,比较的角度是“求同”,比较的重点是题材、主题和结构。
   比较阅读实际上是一种“小单元教学”,对于本课教学来讲,它起码有三个优点:
   第一,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他们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有如此相似的内容觉得十分奇妙,觉得有元限的趣味,增强了学习课文的兴趣。
   第二,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两篇文章放在一起,使学习的内容具有立体感,学生思考的联系面扩大,思索的层次增加,有助于对课文的进一步的理解。
   第三,使学生有较为持久的心理亢奋,在反复的比较之中不断延伸着自己的注意力,保持着自己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效益增加。
   从教学改革的角度来讲,比较阅读教学也具有它独特的意义:
   比如,比较阅读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技能之一;
   比如,比较阅读所形成的对比度、新异点,是对学生“注意”的积极强化;
   比如,比较阅读教学的普遍的实施,将大面积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操作技能。
   ……
   所以,语文的课文阅读教学之中,要多引进一些参读资料。
  
   7、赛读赛讲,分层互促
   ——《狼》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预习要求:孰读课文,看注释
   教读这一节课,共分四个环节。
   一、学生提问比赛。(10分钟)
   鼓励成绩差的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进行质疑问难。鼓励成绩好的学生踊跃解答问题。解答欠周全的,由教师补充。
   若学生已提不出问题,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如“意暇甚”与“意将隧人”的两个“意”的词义是否相同等等。
   二、学生分析比赛。(15分钟)
   学生中有好、中、差三个层次。设计三个问题供分析:
   1、《狼》故事情节 (差等生)
   2、狼之黠 (中等生)
   3、《狼》的主人公是狼还是人,为什么 ? (优等生)
   同学们自由选择,先笔写五分钟发言提纲,再讨论、发言、教师小结。要鼓励、表扬勇于向难度大的问题“进攻”的差学生。
   三、学生背诵比赛。(10分钟)
   要求最多10分钟背完全文。成绩差而背诵快的,得表扬。
   四、学生做练习比赛。(10分钟)
   练习形式:油印或者投影。
   第一层次练习。
   解释词义:
   ①一狼得骨止 止有剩骨
   ②狼不敢前 恐前后受其敌
   ③一狼洞其中 以攻其后
   第二层次练习。
   ①解释词义:
   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人
   ②指出加点词的含义: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顷刻两毙
   第三层次练习
   ①写出含加点词的成语。
   积薪其中( )
   并驱如故( )
   前狼假寐( )
   弛担持刀( )
   ②找出表现狼阴险狡诈的句子,并把它们译成现代汉语。
   缀行甚远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两狼之并驱如故
   要求:
   第一、二层次练习为必做题,第三层次练习为选做题,选得多而做得正确的,发小奖品。
  
   [评析]
   这个教例很具创造性。
   教者把关切的目光投向语文差生,用分层次互相促进的方式让差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用激励、鼓动、表扬的手段让差生感受到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的地位。
   教者也同样重视成绩好的学生,让他们当小老师,对他们提高要求,鼓励他们参与竞争,好学生也因教学标高不同而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在学习中始终有一种动力。
   赛问、赛讲、赛背、赛练,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竞争性、激励性,课堂教学流程加快,流量增加,流速提高,紧凑的教学结构,有助于从根本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广阔的空间。他们积极的心理机制被成功地诱发,集中思维能量,运足个人才思,一次次地向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发起“进攻”,意志、自信等心理品质受到良好的培养。
   赛读赛讲,分层互促,这样的设计思想适用于语文教材中很多精美的短篇。
  
   8、一个全新的教学设计
   ——《狼》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这是余映潮老师的一个教例。
   主要教学环节如下:
   读——读懂词意。(6分钟左右)
   1、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
   2、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
   读——读顺句子。(6分钟左右)
   1、同学们杂然地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
   2、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读——读评故事。(14分钟左右)
   1、全班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编者已写好的评点。同学们从屠户的角度、从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2、全班同学再分段朗读课文,每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自己写的课文评点,同学们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3、同学们继续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老师自说对课文的评点。引导同学们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
   如此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
   读——吕读意味。(8分钟左右)
   1、全班同学分组朗读课文,2、每个同学都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
   3、教师就最为重要,最为精彩的内容小结,学生记录:
   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如开头20字,写出了故事的时、地、人、环境,渲染出了紧张的气氛;又如结尾20字,点出主题,寓意深刻:中间100多字,写出了一个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凡写人、狼的动作神情之处,无不表现人、狼的性格特点。文章正是通过一连串简练生动的描写,把狼的“变诈”、屠夫的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
   读—演读情境。(3分钟左右)
   1、师生用读故事的语调朗读课文,读出情景,读出高潮。
   2、课堂小结,完成板书:狼 黠——增笑
   [评析]
   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全新的设计。
   新意之一:
   没有串讲,没有翻译,有的只是:朗读。
   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是指出的诵读。“读懂词意——读顺句子——读评故事——品读意味”的教程既表现了教者思路的科学严密,更表现了教者是真正地用朗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
   新意之二:
   没有分解,没有切割,有的只是:评点。
   “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是本教例最有特色最有创意的闪光点。师与生融为一体,用“多角度反复”的方法评点课文,阅读视点的变化引来了课文的三维的立体的动感。这既是优美的教法,也暗含着学法的熏陶。
   新意之三:
   没有大段的讲解,没有滔滔的分析,有的只是:品味。
   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这个有力的教学问题引发出学生对课文每一个细节的咀嚼品析,学生在此时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在些时也酝酿了教学的的高潮。
   这个全新的教学设计,表现出教者对所教学的内容有着多么丰富的感受。
  
   9、联系 归纳 比较 辨析
   ——《桃花源记》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这是《桃花源记》的第一节课,任务是介绍课文作者、写作背景、疏通字词,明白课文内容。
   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高声诵读课文,并以四人学习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试讲课文(每个学生讲一段),然后教师简介作者和课文写作背景。这个环节约15分钟。
   接着教师交代这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通过联系、归纳、比较、辨析的方式弄通本课中的词义。
   先请同学们从一词多义的角度进行归纳:
   ①便舍般 屋舍俨然 ②忘路之远近 便扶向路 ③捕鱼为业 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⑤往来种作 设酒杀鸡作食 ⑥阡陌交通 才通人 ⑦寻向所志 寻病终 ⑧忘路之远近闻之 ⑨屋舍俨然 欣然规往 ⑩既出 皆出酒食 11随其往 延至其家 12遂与外人间隔 遂迷
   请同学们再从同义词、近义词的角度探寻:
   ① 具 咸 皆 悉 并
   ② 问 答 言 语 云 道 说
   ③ 要 延 ④ 穷 尽
   ⑤ 若 如 ⑥ 未 无
   ⑦ 欣 怡 ⑧ 及 诣
   再请同学们从古今词义的区别上进行辨析:
   课文中古今词义区别大的:
   ①阡陌 ②交通 ③妻子 ④绝境 ⑤无论 ⑥从来 ⑦间隔
   课文中古今词义区别不大的:
   ①远近 ②鲜美 ③缤纷 ④土地 ⑤良田 ⑥往来 ⑦男女 ⑧衣着⑨ 水源 ⑩魏晋 11高尚 12捕鱼 13处处 14南阳
   还请同学们做两个练习:
   1、找出文中的美词: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良田美池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2、找出含下列字的成语:
   ①穷(山穷水尽) ②怡(心旷神怡) ③乐(乐此不疲) ④尽(无穷无尽) ⑤津(无人问津) ⑥复(无以复加) ⑦病(无病呻吟) ⑧云(人云亦云) ⑨迷(迷途知返) ⑩若(门庭若市)
  
   [评析]
   这个教例在落实字词上很有几招。
   一、教师把自己钻研教材的思路变成学生学习的思路。针对课文内字词运用的特定情况,采用综合归纳、比较辨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教材中游戈逡巡,从一词多义、同义词、古今双音词词义的区别等角度切入,整理出一组又一组、一群又一群的字词词义理解的“组合”,从而:①告诉了学生一种研读文言文、理解字词的方法;②训练了一种基本的探索研究的能力;③积累了一批文言文的字词卡片;④以学生自读、发现、讨论的活动为主,改变了教师串讲、学生记录的教学结构;⑤在比较辨析中加深了对词义的理解;⑥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密度,使学生始终处于忙碌的探求之中。
   二、教师安排的两组练习,从教学艺术看,也是相当精彩。每一个练习意在培养学生品读鉴赏的能力。第二个练习则更意味深长一些;①考察了对字词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印证能力;②激发了学生的联想、迁移与表达的欲望,课堂教学气氛热烈;③扩大了学生知识面;④巧妙地告诉学生一种加深词义理解的学习方法。
   这样的字词课很有优势,它既在传统课型上有所改革,又在应试应考上卓有成效。
   10、高效背诵
   ——《口技》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这是《口技》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此时课文讲析的任务已经完成。教学时间还有30分钟。
   教师:《口技》一文,不到370字,根据教学要求,应当全文背诵。现在大家聚集会神、齐心合力,在老师带领下反复朗读、背诵。
   下面用两分钟快速诵读,诵读之中要默想:开头——画面——画面二——画面三——结尾。
   (学生诵读)
   教师:下面再用两分钟快速诵读。诵读之中默想,哪儿是正面写声,哪儿是人侧面写声。
   (学生诵读)
   教师:现在咱们用“抢记法”背第一段,注意,抢记中也有规律,大家可扣住几个动词和几个“一”,加快背诵速度。
   (全班同学两分钟内背完)
   教师:下面咱们用“竞争法”背第二段,谁先背完谁举手。竞争要讲究技巧,背诵本段可以用“画面浮现法“可以用分层消化法”,可以用“情节线索法”,可以用“紧扣字词法”等。下面竞赛开始。
   (全玫同学争先恐后,三分钟背完)
   教师:第三段三个句子,很简单,一分钟背下来。
   (学生背诵)
   教师:背第三段咱们用了“限时法”。下面背高潮段第四段。此段自由背诵,以快为原则,不但要很快背下来,还要介绍你背诵的技巧和方法。
   (全班四分钟背完)
   (学生介绍背诵方法:①分层消化法:按绘声——评论——侧面烘托三个层次背;②电影镜头法:火起——人犬声、风火声,抢救声——听众表情;③记忆线索法:声音的先后顺序;④表情诵读法;⑤说书法……)
   (介绍背诵方法四分钟)
   教师:第五段与第一段遥相呼应,词句基本相同,我想同学们已经能够背了。
   下面咱们利用下课前的几分钟进行“答背,即我点什么,你们就背什么,开始:
   ①背开关和结尾
   ②背第二段中写“醒”的场面描写
   ③背第四段中“失火”的场面描写
   ④背出四处侧面描写的句子。
  
   [评析]
   《口技》一文,共363字,平时教学中,一般用两节课讲析,有少数教师用三节课讲析,在松散的教学结构中浪费好不少宝贵的时间。
   此教例是用两节课讲完全文并让全班同学能背诵全文。背诵花去30分钟,“工作”效率很高,故称为“高效背诵”。
   背诵效率高,有如下原因:
   第一,教学程序合理。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整,要求大家“聚精会神”然后进行三遍铺垫性全文诵读,其后才带领学生进入紧张的背诵阶级,最后还进行了巩固性检查。
   第二,教学方法巧妙。教师主要的技巧在于设置了一个背诵的“激励机制”,采用“抢记法”、“限时法”、“竞争法”、“自悟法”、“检查法”等种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他们不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学习情绪饱满。
   第三,穿插的内容丰富。在铺垫性诵读阶段,教师巧妙穿插对课文写作艺术的复习、回味;在指导背诵阶段,穿插了背诵方法的指导、点拨,还特别穿插了学生背诵技巧的介绍。
   知识训练和技能训练结合进行,教学频率高、密度大、效果当然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