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的工匠精神作文:哲学讨论录 108—12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7:49:37
哲学讨论录 108--122
讨论录:108
(2010-12-31 18:07:50)
生命体的意识不是先验即有和永恒不变的。生命体的意识方式和意识性状是在漫长的主客互为关系经验历史中生成和发展出来的。
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了,地球上的多种多样的生命形态都是在遗传变异、积累和适者生存的主客互为关系中生成、变化和发展出来的。这样的进化过程同样地贯彻于生命意识方式。
地球上的生命意识大体发展出了三种方式。一是反应意识方式,二是知性意识方式,三是概念意识方式。
动物也有意识,动物的意识是反应意识和知性意识的综合,当然,在低级动物和高级动物之间,它们的知性意识的发展程度是有很大差异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有的动物比较聪明,有的动物比较笨。
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不仅具有反应意识和知性意识,人更具有动物所没有的概念意识。当然,不同的人群之间,由于主客关系的种种不同,亦有着不同的概念意识发展程度。此外,人类在科技时代的概念意识发展程度、工业时代的概念意识发展程度,农耕时代的概念意识发展程度,是有很大差别的。
讨论录:109
(2010-12-31 18:25:45)
我在概念意识方式的思考和探讨中,提出一种新的看法或主体清理,即生命体的意识方式是一个生成、变化和发展的进化过程。生命意识大致发展出了三个进化形态:
第一是反应意识。这是一切生命体都有的,这种意识是生命体单一触觉择取行为的显现和发展。这种我称之为反应意识的意识方式,既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又是最为基础的意识方式,它是意识的起源,或意识的最为初级的形态。
第二是知性意识。这种意识高于反应意识,它是由单一触觉进化为多元触觉,是多元触觉合成择取行为的显现和发展,这种意识方式为动物所有。
第三是概念意识。这种意识源自于人类的符号文化制作。人类的意识活动以符号为中介,通过符号的记号和指代、符号的抽象和概括,符号的组合和定义,使得反应的和知性的感知样式和判断样式转化为概念样式,并由此生成和发展出了人类的观念、思想和知识,概念方式的自我意识、自由意志和文化物质。概念意识至今为人类所独有。
讨论录:110
(2011-01-03 11:33:13)
反应意识与知性意识。
反应意识是建立在单一触觉的刺激 —— 反应的择取行为基础上的,而知性意识则是建立在多元触觉合成的刺激 —— 判断的择取行为基础上的。
出现这两种不同差别在于生命体触觉的进化。
一般而言,原始的生命体是以单一触觉行为择取它的生存所需,正是这种单一触觉的择取确立了反应意识的生理基础、经验基础和行为基础。
随着生命体触觉从单一到多元的进化,特别是从单一的机体触觉衍化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体觉、性觉等多元触觉,生命体的感知和择取就逐渐生成了它的多元触觉的合成判断,这种多元触觉的合成判断为生命体的意识方式从反应意识走向知性意识提供了基础,同时,多元触觉的合成判断亦在其漫长的主客共制的经验活动中,促进了脑这个多元触觉合成的中枢器官的生成和进化。
多元触觉的合成判断,使生命的触觉从单一的触觉走向合成的触觉,并由合成的触觉生成了对象的判断,如以食物、安危、繁殖为主体内容的目标判断、利害判断、形体判断、异同判断、性别判断、生殖判断、力量判断、行为判断,位置判断,环境判断、距离判断、速度判断、方向判断等等,并由这些判断的综合,作出生命体的行为择取。我把这种以多元触觉合成为基础的判断、行为和择取的意识活动称之为知性意识。
反应意识与知性意识既有共性又相区别。其共性在于,这两种意识方式都是建立在生命体触觉感知和择取行为基础上的。两者区别是,反应意识是建立在单一触觉基础上的,而知性意识是建立在多元触觉合成基础上的。一般来说,低级的生命体是单一触觉的,而高级的生命体是多元触觉合成的。
当然,由于进化程度的不同,低级生命体的反应意识会有不同发展程度的差别;高级生命体的知性意识也会有不同发展程度的差别。例如,以狗和猫相比,狗的知性意识程度相对比猫高,而在狗的不同种群中,有些种类的狗的知性意识发展程度要比其它狗高,使我们感到狗的聪明程度有所不一。
讨论录:111
(2011-01-03 11:42:28)
在一般的情况下,面向对象是面向客体。但有时候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当思维或主体以自身为对象时,这样的“面向对象”用“面向客体”来划归就有问题了。因此,“面向对象”和“面向客体”是有区别的。“面向对象”比“面向客体”有更大的包容性。即它既以外部客体为对象,又以自身主体为对象。
在科学研究上,狭隘于应用而不搞基础理论研究是不行的。在我国由于以学以致用为主导的实用理念,基础理论的研究很少被社会看重、舆论推崇和各级政府支持,这是出不了重大的开创性的研究成果的原因所在,也就是我国哲学和科学,包括政治学和经济学,以及数学走不到世界前沿的症结所在。
基础理论的缺乏是不能够使一个民族有深刻的思想创造力的。
综观西方科学史的发展,许多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无不建立在基础理论的研究和确立中的。正是力学理论、电磁理论、数学理论、光学理论、化学理论、量子力学、生物进化、心理学等等基础理论的深厚造就,给现代科学技术带来了开创性的发展,并使西方世界主导了当代世界的文明发展。
中国的国家意识承认西方的物质文明,但不承认西方的精神文明。然而中国的国家意识哲学,即马克思辩证唯物论则认为物质是决定精神的。这就出现了一种中国式的悖论,即承认物质决定精神,但不承认西方先进物质背后的先进精神。许多体制内的学者热衷于追求西方的物质成果的享受,如电脑、网络、移动电话,电视机、影视机、现代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等等,却始终以为物是物,精神是精神,先进的物质文明是同先进的精神文明是无关的。这真是中国思想界的悲哀所在。
早些年我看了《基督教哲学1500年》。说老实话,刚看这本书时觉得都是玄论,但是仔细读完才深感,正是许多概念和逻辑的深入的和长久的细致的讨论,为西方知识界留下了严密的逻辑思维,这种严密的逻辑思维对西方的思维,精神,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为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讨论录:112
(2011-01-03 11:47:40)
关于形式和内容,有人以为形式是由内容所决定的,但亦有人认为形式具有它的建构性,内容是由形式来建构的。例如,一块大理石,当赋予它一定的雕塑形式时,它就建构了这块大理石的艺术内容。
语言的约定性是渐进形成的,是各种不同的语境、各自的符号系统、不同的历史文本和传承、信息传递的方式、不同语言的交汇影响、以及种种偶然因素的综合促成,并不是那么简单和绝对的。
英国的分析哲学在其早期认为可以用某种先验绝对的规则来规范语词,达到语言的正确使用,但到了后期就深深感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感到对语言的理解必须进入到它们的语境和历史文本。
讨论录:113
(2011-01-14 14:38:08)
意识以感知为基础。无论是反应意识、知性意识还是概念意识,都是以感知为基础的。
本能只是当下的天赋,但本能的历史文本在于,它是生命体长期经验历史活动的积累、养成和遗传。这样积累、养成和传承在我看来就是主客互为的经验历史制作。在总体的历史本质上,本能并不是先验的而是经验。
以前,我仅以为意识分为感性、知性、理性三个层次。但通过多年的思考,我则有了新的见解,即认为意识有着反应意识、知性意识和概念意识三个形态。而人类的意识结构包含了反应意识、知性意识和概念意识。
对于意识,我们可以深入地探讨。精神学者弗洛伊德则把意识分为无意识、潜意识、意识三个层面,当然他是从精神结构这个视域上提出他的见解的。此外,在荣格那里,我们又有了“集体无意识”的见解。
知性意识具有判断能力,这是一种多元触觉合成的判断能力。动物、人类的大脑、神经系统的生成是和这种意识方式的生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的。
我们须注意,要把知性方式的判断能力和概念方式的判断能力严格区分。我以为,有两种不同的判断方式,一种是知性方式的判断,一种是概念方式的判断。在康德的《纯粹理性的批判》中,判断只属于理性范畴而不属于知性范畴,对此,我是有不同看法的。
知性意识中不具有概念建构。我在概念论的探讨中,在概念由来中认为,概念起源于符号指称的文化活动,它是人类意识所独一无二的。正是符号的制作、符号的记号和指代、符号的抽象和概括,符号的组合和定义,以及由此生成的符号的概念性,使人类拥有了语言的能力、文字的能力和概念的能力,产生了一种概念方式的世界看法,使事物的样式由生物的反应样式、动物的知性样式提升为人类的概念样式,从而使人类的意识走向了概念方式,我把它称之为概念意识。
反应意识相对于低等的生物世界,知性意识相对于高等的动物世界。当然人类起源于生物世界和动物世界,是从动物世界中进化发展出来的,亦具有生物世界和动物世界的反应意识和知性意识。人高于生物和动物在于在人类以符号为源头的文化活动进化发展出了概念意识。人和动物之间可以进行反应意识和知性意识的交流,但不能进行概念意识的交流,其原因就在于,人和动物都有反应意识和知性意识,但人有概念意识而动物没有概念意识。
如果说知性意识中已经有概念的存在和运用,那么,动物世界中的老虎、狮子,我们家里养的狗和猫等也就可以用概念的语言方式和文字方式和我们人类进行对话和交流了,并进行概念的实践活动和概念之物的创造了。这就是为何我要把概念和知性严格界分,提出概念意识的缘由。
讨论录:114
(2011-01-14 14:59:59)
中庸不是原点,也不具有自身的绝对。孔子说的中庸其意是凡做事不取其极端,而取其两端的中和,因此中庸和古希腊辩证法所强调的正题和反题的合题的一样。中庸是以两端为参照系的一种更高层面的综合建构。
因果关系只具有域然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以前曾讨论过这样一个问题:某甲到南方某地,按照与往的经验路线出发,或按照地图上的指示路程出发,他将“必然”地到达这个地方。可是如果地壳发生了移位,如美国《2012世纪大灾难》所描述的那样地壳发生了大规模的南北或东西移动,那么你再按与往经验路线到南方某地,你就会发现这种“必然”性没有了。
在农村不少家庭养着家畜,每天到时给家畜喂养,那些家畜也习惯了,到时看到主人过来就能够得到食物,以为这种到时过来和得到食物是一种绝对的因果关系,具有它的绝对性、必然性和普遍性。然而会有那么一天,家畜看到主人又到时过来了,以为又可以绝对地、必然地、普遍地得到它所要的食物了,可是这一次主人的手中并没有给它带来食物,而是一把斩杀的刀,因为要过年了。于是家畜就糊里糊涂地就被斩杀了,原有的绝对性、必然性和普遍性也跟着糊里糊涂地消逝了。
其实,任何经验质料的铸就都有它的域定性。这就是康德为何在普遍性的问题上,要从经验的方式转向心灵的方式。康德认为只有先验的、能够阳光普照地整列一切经验质料的心灵方式才是普遍必然的范式。黑格尔亦认为,只有思想才具有普遍的本性。
在古希腊,辩证法就是通过正题和反题达到合题。在这里,正题并不代表正确和思考能力足,反题也不意味错误和思考能力不足。合题则是汲取正题和反题的合理成分,形成高于正题和反题的综合建构。合题不是绝对真理,但它高于正题和反题。
在近代美国的历史上,美国的开国精英们在讨论和制定宪法时,各州代表的争论十分激烈,各不相让,最后则在这种“合题不是绝对真理,但它高于正题和反题”的睿智中,达成了人类社会史上可以称得上最好的一部宪法。如众议院采用民主式建构,参议院采用共和式建构等等。
讨论录:115
(2011-01-26 08:39:51)
《圣经》中的耶和华对摩西所说,“我是我所是”。摩西要上帝显现他的真身,但,这无论如何是不行的。上帝创造万物,他是万物之全体,是不能有一种具体形状的。如果上帝有一种具体形状,那么他就不再是上帝了。
在旧约中上帝始终没有显露他的真身真容,他总是以云柱、火光、神迹等等的借身来显示自己和掩盖自己。《圣经》是宗教学者编撰的,这些编撰者们深知,上帝创造一切而存在于一切之中,是绝对不能有具体形状或具体规定的。
尽管在出埃及记中,上帝仅有一次地让摩西看了看他在石缝中的一线背影,但这是一个什么背影呢?《圣经》中没有说,其实也不能深究,如武林高手点到为止。一旦深究出了上帝是一个怎样的具体背影,麻烦也就大了,就会出现把上帝归属为某种具体之物,于是上帝也就给毁掉了。这是编撰者和信奉者所共通的不言而喻。
讨论录:116
(2011-01-26 08:48:27)
“动物的声音变成音节分明的语言,一定是人类发展中最重要的步骤”。我完全赞成这样的见解。
动物的声音是怎样和怎么能够变成音节分明的语言的呢?这个问题确实非常关键。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是不能通过头盖骨和颚骨构造的变化而得到充分性的解释的。
我以为这个重要步骤导源于人类早期的符号制作。是符号制作使人类通过声音和符号的结合,不同音节和不同符号的对应结合,逐步地产生了音节分明的声符,并由此造就了人类的语言,由最初一些简单的语言,在漫长的岁月积累中逐步地积累,特别是随着文字的出现,发展为了日益增多的复杂语言。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大脑,人类的头盖骨和颚骨相应发生了与此相适应的文化性进化。
在一些远离文明与世隔绝的部落考察的文献记载中,那里的成人在计数上只能从1数到5或6,再大的数就数不下去了。这和我们的视觉看外部对象,一眼望去一般最多只能记住5或6个对象是相吻合的。然而,现在在幼儿园里的儿童就可以借助于数学符号毫不费力地从1数到100以上。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正是符号的制作和使用,使我们获得了语言能力和数学能力。
我以为古代部落里的祭司可能是具有符号文化制作和使用能力的人。我在云南旅游接触纳西族文化了解到,在纳西族中智者有很高的权威,这些被称为智者的人能够书写、解释和通晓纳西族的东巴文字,而这是一般的纳西民众所难以做到的。
符号的制作和使用提供了记号和指代、抽象和概括、组合和定义,使人类的意识以符号为中介获得了一种新的概念方式的思维活动。
讨论录:117
(2011-01-26 09:08:00)
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辩证法亦是非常容易为形而上学所框架的。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就受到了“绝对理念”的形而上学框架;在许许多多的马克思主义者那里,辩证法亦受到了物的自身绝对方式,以及种种“预置论”、“决定论”的形而上学的框架。
哲学没有国界。我们需要深入系统地了解西方哲学的发展,了解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人文主义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学。对哲学的了解和耕耘不能停留在马哲教科本的狭隘的意识形态需要的学识水平上。
在中国许许多多的官员和学者的思想很怪,一方面从不拒绝引进和享用的西方的物质文明,例如,汽车、火车、飞机,电力照明、电视机、电话、电脑、互联网,空调、洗衣机、打印机、照相机、摄影机等等;另一方面却又盲目地认为中国的精神文明优秀于西方的精神文明,拒绝引入西方的精神文明。他们不懂得任何物质文明都是承载精神文明资源的加入和融合的,他们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依存关系撕裂开来,认为精神是精神,物质是物质,对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采取了双重标准。这种双重标准在中国的晚清时期,曾自谓高明地叫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然最终则误国误民。
讨论录:118
(2011-01-28 08:13:21)
关于因果关系。休谟认为,因果关系是建立在经验归纳的基础上的,因果关系是一种恒常关系而不是一种必然关系。
康德通过长期的反复思虑,认为既然经验不能使我们得到因果关系的普遍必然,那么,唯有的方法是把因果关系划归为心灵方式,从心灵方式的覆盖上找到因果关系的必然所在,即把因果关系视为心灵方式的所属。
康德的先验批判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当我们用我们的心灵的方式覆盖一切时,就把心灵方式的本身嬗变为了一种普遍必然的方式。这种普遍必然的方式在康德那里就是普遍必然的时空方式和普遍必然的范畴方式。人类的心灵进而将其先验的普遍必然的时空方式和范畴方式赋予自然,造就事物的种种普遍必然的规定。
在现代科学的观察中,蝴蝶效应、混沌学说、复杂系统计算模型(在这种复杂计算模型中,同一个数据的再次投入会得到完全不同的计算结果),以及更为重要的量子不确定性原理表明,因果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同一个因并不必然地造成同一个果,也就是说同一个因会造成不同的果。
对于“规律”,一种理解,它是客观自身方式的,和我们的意识方式和意识性状无关;另一种理解它不是纯客观的,是和我们的意识方式和意识性状相关的,是意识和对象的主客共制。
“规律”不是纯客观之物,它是一种概念建构,这种概念建构既同客观对象相关,又同我们的意识方式相关。
动物是没有“规律”这种概念事物样式的。对动物讲落体定律、和万有引力,谈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说自由和民主,它们的头脑是永远也不会有这些概念方式的事物规律样式的。而对于人类来说,因其具有动物所不具有的概念意识方式,因而就有了这种意识方式所造就的概念事物样式,以及概念的“规律”事物样式。
讨论录:119
(2011-01-28 08:27:27)
洛克宣称,所有知识都来源于经验。他认为我们的头脑只是一张白纸。
我觉得洛克说的不够,也不全面。我们的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来源于感官的获得,但还需要经过概念意识方式制作和建构。或者准确地说,来自于经验的事物样式需要经过概念意识方式的制作和建构才能成为我们的观念、思想和知识。我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没有性状和气息的白纸。
人类既有着生物世界和动物世界的反应意识和知性意识,更有着动物世界所没有的概念意识。反应意识和知性意识为我们提供经验对象,概念意识则对经验对象进行概念的制作和建构,并由此造就了人类的观念、人类的思想和人类的知识,以及人类的自我意识、自由意志和概念之物。
我从人类大脑所特有的生物性意识和文化性意识的双重构造上提出知识是一种经验的和概念的双重构造。正是在这点上,我认为洛克的所说不够也不全面,洛克关于知识的见解只是停留于经验的样式,而没有进一步上升到概念的样式,以及这两种样式的综合构造。
洛克的问题在于他没有区别两种不同的意识方式,即经验的(即反应的和知性的)意识方式和概念的意识方式。这种区分是需要极为深入地进行探讨和清理的。
康德提出了心灵的知性方式和理性方式。
但康德的区分的不足之点在于:
1、康德把判断划归为理性,而排除在知性之外,在我看来知性亦是具有判断能力的,不过这种判断是知性方式或经验方式的判断,这中知性的判断是建立在生物性的多元触觉合成基础上的。
2、康德的理性判断源自于先验的心灵方式,没有它主客共制的经验根基和逻辑造就。
3、康德划分了知性和理性,可是他的这种划分并没有深入到不同意识方式的廓清和基础清理。
在黑格尔那里,我们看到了概念是存在和本质的统一,抽象和经验的统一,普遍和具体的统一,为我们进行概念的探讨打开了思路。
黑格尔的不足则在于:
1、在黑格尔那里,概念是一种自我绝对,它是世界的全体所在,和根本所在,是高高坐落在穹宇之端的至上。如同上帝一样,概念是一切的由来,但没有它的自身由来。
黑格尔是一个有着极为深刻的思辨精神的学者,而统观他的逻辑学,我以为黑格尔的根本问题在于。他以概念建构一切,并由此以概念为世界的根本,但他始终未能精深地意识到概念是一种人类的意识活动和意识方式,这种意识活动和意识方式并不来自某个世界绝对的显现和赋予。人类的概念意识方式如同生物世界的反应意识和动物世界的知性意识,或者说经验意识一样,是从地球生命意识漫长发展的经验历史中生成和进化出来的,它是生命意识在文化性进化中的一种经验历史活动的获得。
2、在黑格尔那里,概念是自我先验的和包含一切规定的,因而在黑格尔那里,概念的运动只有从抽象到具体的进程,而没有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而在我看来,概念的运动是具体到抽象和抽象到具体的统一。只有在具体到抽象的根基上,概念的运动才能把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发展为抽象到具体的过程,造就概念的组合和定义,绽出人类的观念、思想和知识。
我以为,我们只有承续先哲们的思想成果,并从先哲们的不足中走出来,总计新的知识材料,才能达到更高的哲学综合。
讨论录:120
(2011-01-30 09:02:47)
传统物理学认为规律或定律无论在过去、当下和未来都是自我绝对的,并由此造就由这种自我绝对所生成的事物样式。在这样的见解中,时空就具有了它的可逆性。即,由规律或定律所绽出的时空,可以在不同的即刻,重复造就它的自我绝对的事物样式,从而显现时空的不断的、无限的可逆性。在时空的可逆性中,存在的一切都可以重新回归和一次又一次地获得永生。
对于西方哲学来说,始终有一种二元的苦恼,即一方面科学的观念认为自然的历史是可以被理解的,是由在时空可逆中显现的自我绝对规律或定律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人文的观念则认为人类的历史是自由意志创造的多元发展,是非自我绝对规律和定律所决定的。这种自然历史和人的历史的二元性是哲学所十分忌讳的,哲学要求的是一种终极所归的一元体系。
如何才能克服这种自然和人的二元性呢?如何把人和自然归于一种终极所归的一元基础呢?特别是如何使人文观念和科学观念建立在同一原理系统或同一概念建构中呢?
这确实是一个极为艰难的问题。
量子力学、耗散结构、自组织系统、混沌学说等新的科学理论的出现似乎带来了一种新的希望和视野。在耗散结构和混沌学说中,一个初始给定的条件在复杂系统的投入中,其每一次的结果都会不同,是不可确定和预见的。一只亚马逊森林中的蝴蝶的翅膀煽动的小小气流经过不能确定的复杂系统的放大或消抵,将有可能或不可能地以一种自组织系统的展开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引发一场飓风。
这样,种种规律或定律并不能以其自我绝对的永驻和绽出,在任何不同的即刻重复地造就同一必然的事物样式。时空在这种不确定性中,呈现了它的不可逆性。
时空的不可逆性给予了科学新的观念和视野,即由于时空的不可逆性,任何规律和定律的绽出都不是自我绝对的。也就是说,任何规律和定律的绽出在时空之矢中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时空的不可逆使自然世界呈现为了一种不为任何规律或定律所终极规定的特质。这样的特质亦反过来证明,一切规律和定律并不是自我绝对的和永驻的,它们只是人类意识主客共制的概念建构。
这样自然世界和人的世界一样,亦是一种多样性和多元性的造化。科学思想和人文思想在时空不可逆中找到了它们的新的一元基础。
按照时空不可逆的见解,我们这个被认为是大爆炸所产生的宇宙是无数可能方式的一个,而不是一个唯一确定的方式。也就是说,这个来自大爆炸的宇宙,在时空之矢中并不能可逆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无限重复生成。
正是时空不可逆和不确定性,我们这个世界才是多元的世界,充满着它的无限多样的创造。我们今天所感知的宇宙,所生存的世界只是也仅仅是无限多样可能到现实的一个事件。因此,一切唯一、终极所归的绝对都是应当被时空不可逆和不确定的无限多样的生机和创新所改变的。
法国小说家,存在主义者阿尔贝 ? 加缪说得好,“一个没有主宰的宇宙,看来既不是无益的,也不是无用的。”
既然自然世界不是由某种力量所主宰和支配的,不管这种主宰支配被人们称之为“道”、“天命”、“太极”、“数”、“绝对理念”、“自然辩证法”、或者“上帝”等等以及其它别的什么,我们当认为,自然世界本身是一种自在自为的自由创造,我们不能去为它规定什么和决定什么。这样的自然观将会进一步普适于人类的世界,即人类的世界亦当是人的自由作为,我们不能为它设立任何终极的规定和唯一的决定。
讨论录:121
(2011-01-30 09:15:23)
由大爆炸所产生的宇宙只是无数可能中的一个,我们的庆幸在于,它已经由可能成为了现实,并将持续数百亿年的漫长时光。在时空之矢的不可逆中,我们不可能寄望时空在过去、当下和未来的同一地和可逆地,无数次地回到它的初始条件的给定,回到它的“奇点”,回到一次又一次大爆炸的宇宙永恒轮回。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宇宙所毁掉的一切,仍会以它的铁的必然性再次生成。然而,这样的观念是站不住的。在时空之矢的不可逆中,宇宙走向的将是它的不可预置的无限多样可能。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以预置地确定在无限多样可能中的宇宙未来。人类的智慧可以以自身的意识方式预见和建构宇宙的种种域定,然而人类的智慧永远也不可能超越自身的意识方式的界限而给定宇宙未来在无限多样可能中究竟选择那种可能为现实。
有一个古老的观念,一个人不能二次走进同一条河流,其实质就在于同一条河流在时空上是不可逆的。时空的不可逆所要表明的是,自然世界并不会被某种终极的所归和终极的永恒所决定,它的过去、当下和未来是一种无限多样的生成和创造。
讨论录:122
(2011-01-30 09:16:52)
达尔文的进化论以物种变异和自然选择为基石。达尔文以翔实的经验材料揭示了,自然条件总在变化,物种如果不具有变异能力,那么这个物种就会在自然条件的变化中走向绝灭。无性培植的产品,由于没有种子阶段的变异能力,它们很快就会走向退化和绝灭。
为何变异才能使物种获得活性和生存的能力呢?我以为,关键就在于自然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即自然条件的每一瞬间都在非同一地变化着的。物种或一切生命体都是主客共制的,是依赖自然条件而生存发展的,正是在这种依赖中,自然条件的每一瞬间的非同一的变化决定了物种的变异,或者说物种必须具有变异的能力才能在自然条件的非同一的变化中得到生存和发展。
从物种变异的普遍必然中,我们可以深入到自然世界所具有的那种非同一变化的时空不可逆性。
',1)">
您已欣赏本作品 分秒  感谢光临健君文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