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牌子的腮红好用:尹建莉教育资料集(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7:58:22
“强权家长”坑孩子一辈子

尹老师:

    您好!我姓何,今天终于下决心给您写封信。不是为了向您请教问题,只是想倾诉一下。

    我又把您推荐的小巫和杨杰的书买了,谢谢您!

    我想把我家的故事告诉您,这是我的心结,我今年40岁,这是我解也解不开的心结。

    我父母今年都是75岁了,我有一个46岁的姐姐,36岁的妹妹。父亲是大学退休教师,母亲是同所大学的会计,父亲性格弱,母亲很强悍,姐姐是82年读大学,86年毕业分配在某局,妹妹也是大学生,在一家国企当会计,我在大学当老师,我们几个姐妹都有工资,有2套房子。

    听起来很好吧?妈妈经常这样在亲戚朋友面前这样炫耀,但是,但是,我们家除了我妈妈,我们都觉得特别特别不幸福,我们四个,当然是包括我爸爸,经常在背地里议论我妈妈暴虐的性格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伤害。我们的婚姻都不幸福,记得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晚上起来上厕所,深更半夜地,我爸爸经常一个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抽烟,闷声不响地,后来我读大学了,问我爸爸怎么了,爸爸说想离婚,但是为了我妹妹,想等我妹妹读大学再离婚,可是后来我妹妹读大学了,我和姐姐也工作了,他们倒是提过离婚的事情,有一次还把我们三姊妹都叫回家商量离婚的事情,我们三姊妹都同意他们离婚,我妈妈又不同意了,反正我父母现在也是凑合着在过。他们经常吵架,我妈妈经常无理取闹,非常野蛮,我读高中的时候也打我,我从小到大,她都经常拿话伤害我,但是她自己不觉得,她跟我姐姐的关系也非常糟糕。我妈妈是38岁生的我妹妹,所以对我妹妹还是可以的。

    总之,我妈妈对我们三姊妹的成长教育法则就是代替我们成长、妨碍我们成长、控制我们成长,唯一不帮助我们成长。

    我们家的事情如果拍成电视或者写成小说,是非常有警示意义的,我妈妈集结了所有家长的缺点,却到现在都自以为是,她仍然觉得自己很会教育,因为我妈妈是50年代读的中专,学的是师范教育。很滑稽吧?

    问题的重点是,现在,我们三姊妹都非常非常不幸福,我们家的教育是非常失败的。我姐姐1991年结婚,1992年生孩子,1993年老公有外遇离婚了,1994年结婚,然后一直很不幸福,被丈夫殴打,离婚也离不了,直到2011年1月又被狠狠地打一顿,又提出离婚,经过一些挫折,终于于4月份离婚了;我妹夫跟我父母的关系很僵,从来不叫他们,去年7月我妹妹才生孩子,因为某些事情吧,我妹夫打电话给我妈妈,说如果不怎么不怎么就杀掉我们全家;我呢,我丈夫是个赌棍,挪用公款,已经输了公款20万,他陆陆续续地挪用的,从2007年开始,我是2010年5月才知道的,替他还了一部分,我一直在犹豫是否要离婚,我应该怎么办?

    我越来越意识到我们家的教育有多么失败,父母完全不像父母的样子,我父亲是61年的正规大学生啊,母亲是50年代的中专生,所以我妈妈非常自信她的教育是多么成功,只有我们三个孩子凑在一起的时候,都在说他们的教育有多么差劲!

    现在,我妹妹也在闹离婚,我也在闹离婚,我爸爸在2003年的时候也提出跟我妈妈离婚,或者去住养老院。反正我们家挺乱的,我都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思。

    回忆我这40年,真的是没有什么快乐,唯一的一点快乐都是来自于我的儿子。所以,我唯一的不舍就是我的儿子。

    哎,我的人生啊,真惨!您知道吗?我的性格很温柔,但是又有刚强的一面,20多岁的时候,追求我的人真多啊,那么多条件好的男生,我妈妈要干涉,这个不行那个不行,非让我找农村的,穷的,学校的老师,她觉得这样的一定不会离婚,因为那会我姐姐离婚了,她觉得丢尽了她的脸,都不想认我姐姐做女儿了,所以她不希望我离婚,觉得找个差的一定不会离婚,她的人生就是过给别人看的,女儿是否幸福不重要,别人看起来幸福才重要。我姐姐找的第二个老公很矮,才155厘米,我妈妈就烦得不得了,我妈妈一定要我们找样子还过得去的。我妹妹的那个老公样子还可以,人品就差得很,她也能忍受。

     还有好多我父母的教育的可笑的事例,都一下子说不清楚了,总之,父母的水平太重要了,我是被毁了。

     祝您一切都好!

           何女士

我的回复

何女士,你好。

    虽然每天信箱中有很多信,你的来信还是让我感叹嘘唏。谢谢你信任我,给我讲了这些。

    你的来信让我想起我认识的一个人,她家中的情况与你的很类似。一个强势得说一不二的妈妈,一个懦弱的父亲,三个孩子(两男一女,都非常聪明,都考上了大学)。结局是,父亲四十多岁得肝癌去世;大儿子是恢复高考后第二届大学生,当时是黄金般的人才,可大学未毕业时得精神分裂症,此后终身精神残疾,扫楼道多年,现病退家中吃低保。二儿子从小学会讨好母亲,形成自私的两面派性格,成年后弃母亲于不顾,对兄弟妹妹亦无真情,基本不和家人来往;女儿比较正常,爱读书,当教师,性格非常内向,非常敏感,承担了照顾大哥的负担,且常和虽已年迈却不停闹事的母亲发生冲突,不到四十岁即更年期到来,头发花白,一身病痛。

    我想说的是,其实,现在,像你妈妈一样的家长仍大有人在,这和年代没有关系。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有这样的家长,只是由于文化环境,比例有所不同而已。强权家长,真是害人不浅啊。有的家长能终于醒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孩子已长大,想要修改错误,需要花费难以想象的力气和好久的时间;而有的人则即使酿成悲剧,葬送了孩子一生,仍然热迷不悟,自以为是,如药家鑫的家长。

    你的信写得很好,我能感觉到你良好的文化修养。你给我写信可能只是想找个人倾诉一下,而我确实也对你目前的情况无能为力。但我想把你这封信发到我博客中,我相信很多家长看到了,会有一个自我反思的。这对于很多年轻的家长应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谢谢你,祝你快乐!

                                                                                                                              尹建莉


   :今天偶然在一个图书网站看到一个读者对《虎妈战歌》给了五颗星的好评,标题是“疯妈?我也想变成这样!”评价说:“看过之后,对宝宝突然严厉起来,她哭着要把这本书扔掉,呵呵。她说我看了这本书后,变得太厉害,她不喜欢。不过,我感觉,有时候,大人是要比孩子更坚强才好。包括,狠下心来,严格要求她,哪怕自己的心里也很不好受。”这位家长的话让我突然想起一件事。以前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相貌很英俊的小伙子,但四肢残缺,导致他残疾的事件是:有一次他在路上看到一个很漂亮的玻璃棒似的小玩艺,觉得好玩,就捡起来拴到钥匙上。后来莫名其妙发病,多方求医未果。费尽很多周折,才查清楚元凶就是身上那个漂亮的小玩艺。那原来是一只核辐射棒,不知何故被弃在外面。致病原因虽然找到了,但小伙子已是终身残疾,两条腿没有了,双手也没有了。尽管小伙子后来收获了一份不错的爱情,但他的不幸还是让人无限惋惜和痛心。

    有时,一件小事会改变我们很多。所谓命运,经常就是我们遇到了什么,接受了什么。这背后是每个人的悟性和造化吧。

孩子爱阅读了不看电视了,只是还喜欢玩电脑,怎么办?

敬爱的尹老师:

      您好!

      一直就想写封信,表达一下自己此时的感激之情,但是又害怕尹老师笑话我的表达不够流畅,所以未敢付之于行动。今天终于鼓足勇气,开始了我对您的心灵表白。

      我是一名教师,今年2月份,放假在家,闲着无事,因为和孩子发生了冲突,所以教育孩子成为我最头疼的一件事,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所以无意当中在百度中搜索“好妈妈”,就这简单的一次点击,改变了我从那一刻起今后的道路。如您所料,我看到了您的书,和其他家长一样,我如获至宝的在网上看了又看,似乎还是不解渴,因为网上看书不够方便,而且还有部分文章看不到。我进出于各家书店,寻找您用了16年的心血写成的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买到了这本书,并且每天像宝贝一样的读着、琢磨着、学习着、尝试着。经过半年的时间,我的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

背古诗方面

      我和孩子一直在坚持背古诗,只是在上学时,功课忙,就有时背有时不背,如您所说,我不想使孩子把背古诗当成一个任务,而苛刻的要求她必须每天都完成。尽管孩子每次一定要和我一起才会背,尽管孩子还是把它当成了一个小任务,我们每次背的过程现在却已成为一种享受的过程,在电脑里设一个文件夹,每张幻灯片中复制一张孩子喜欢的与古诗内容接近的图片,再打印上古诗,通过自定义动画的形式,放映幻灯片背景,我们就能想到古诗,并辅以动作的流畅的背诵每首古诗。每次的背诵都是我和孩子享受中华文化的过程,也是孩子体验成功感的过程,(因为每首诗都是孩子先说每句的头一两个字,我才能接上,我惊叹于孩子的记忆力。)每首诗我们只需要读上2、3遍,孩子就能带着动作背下来,而且动作还是千变万化。我知道,我和孩子一直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所以我认为,这是我教育孩子的成功点之一。

在阅读方面

       我以前是一个特别不称职的家长,我是一名教师,明明知道读书对孩子学习的好处,但因为孩子不喜欢读,就错误的认为“孩子天生不是成才的料”,就顺其自然的想:不读就不读吧,将来学到什么程度,尽到力就行了。转眼孩子已经五年级了,学习中等,各方面也不突出,自己也从来没有想过,通过引导使孩子有所改变,就这样荒废了10多年的时光。现在我常常自责于自己的无知,把一块纯洁无暇的宝玉,用手中的锄头雕刻成了越来越小的石头,还自以为是的认为是老师,自己没做错什么,自己尽力了,孩子现在这样不是我的错,真是悔之晚矣。回想起从小为孩子贴的枯燥无味的生字卡片;回想起孩子不会做题时,自己暴跳如雷的大喊大叫的训斥;回想起自己只知道享受工作之余的看电视,却不顾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太多太多的日子已经过去,不堪回首,无法挽救。我知道,我别无选择,应该更好的珍惜现在的每一天、每一秒。

      我的行动开始了,孩子特别爱看电视,只要电视打开,不管什么节目,都能很快看进去,并且会目不转睛的看着。我知道我使孩子养成了一个大麻烦习惯,庆幸的是当时我家的电脑上网了,孩子迷上了电脑,而忘记了电视,所以我通过调控孩子玩电脑的时间,通过累计玩电脑的时间挣得一只小狗,(孩子一直想要一只小狗)一个小时一次,玩80次就完成任务,并且每次间隔一小时。说完之后,孩子欣然同意了,每次间隔时我就看书,我就从给孩子买喜欢的书开始,不强迫她看,但是我一定看。有很多时候,我专注的看着,孩子一会儿玩点东西,一会儿吃点水果,就是不看书,都要把我和老公气死了,没办法,忍吧。慢慢的,从孩子看一会儿到孩子一直陪我看,其中的进步我都用日记的形式给记下来,成为孩子成长的一笔宝贵财富。现在孩子每天都会看书,甚至自己要求自己每天一定看完一本书,有时竟看到半夜12点左右。虽然孩子现在还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读那么多的书,但是至少和她自己比,有了很大的变化。从一个最不喜欢读字的孩子半年的时间能读完杨红樱的《非常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还有一些,共计大约40本左右,我已经满足了。虽然孩子还没有开始读尹老师推荐的郑渊洁的书,金庸的书,太多经典名著,但是我知道,我有绝对的耐心诱惑她去读,引导她去读。因为尹老师说过,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每一本书只有有趣才能有用,我会尊重孩子的选择,从她所喜欢的书开始,慢慢培养她读更多书的习惯,直至将来她能读到经典名著。这个过程虽然漫长,结果又未能所知,但是我明白,只要孩子的书读的足够多,达到了量的积淀,孩子的智慧就会充分的发挥出来。我永远都不会放弃!

不管才是最好的“管”

      我也和太多家长一样,曾经整天眼盯着孩子的缺点,深怕稍微有一点没指出来,而导致孩子的坏习惯越来越多。但是正如尹老师所说,孩子的缺点是越提醒越严重,越唠叨孩子越烦,从而造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各种问题接连发生。看了尹老师的书以后,我尝试着平时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里尽情生活。有时明知道孩子不管一定会犯错,我也不去说任何指责的话,而是听之任之,让她在生活体验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从而更加完善的调整好自己的生活,安排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这就是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尽管孩子现在还会把事情做的很糟,但是我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我明白其中的不管要比管强十倍、强百倍。

      除了以上所叙述的以外,我还为孩子设了记功薄,也给孩子增长了自信,有了更多享受成就感的机会。孩子也进步很快,几乎每天都有让我惊喜的言行发生。同时孩子的看电视的坏习惯也已戒除,现在由于电脑的吸引,我们家好像已经一个月没开电视了。还有现在我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少了,从原来的天天争吵,到现在的也许一个月能争辩一次,我们的感情也微妙的亲密了、融洽了。

       尽管有太多的让我欣慰的地方,其中也存在着使我迷茫地细节需要尹老师的帮忙。比如孩子的网瘾,从2月份到现在,半年时间,从管制孩子玩一个小时,休息一个小时,变成上学时中午可以玩,晚上写完作业玩到8:30,放假后又变成为了下一年的入网费而玩,有时玩不到全天规定的时间,也会惩罚她一连玩10个小时。孩子自然会接受惩罚,3次惩罚以后,也非常反感惩罚,但是我自己也真的不忍心放下太多的时间让她去荒废在电脑的游戏中,因为总感觉孩子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已经五年级了,读的书还那么少,如果她的网瘾一直不减,她就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读书上,而是总想着玩电脑。我的想法是把网线掐掉,就不让孩子玩了,全家谁都不上网了;而老公却认为应该给孩子留一点时间去玩,不能竟让孩子学习、读书。也许老公认为读书是一件累事,但我觉得读书是使孩子学习累了以后的一种放松形式,所以我不想有任何事情阻碍孩子进步,但孩子是一定不会同意的,我又非常想给孩子一种快乐的生活,所以我很矛盾,想了很久,一直没有一个令我满意的教育方法,所以只好向百忙中的尹老师求救了。我曾经一次又一次的读您的书,想从书中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一直没有结果。乞盼尹老师指点。

       我不知道我脚下的路会走到哪里,但是我会一如既往的伴随着您的书一直走下去。不求今生有多精彩,只求今后无怨无悔。

 

我的回复:
你好,不知如何称呼。
       今天早上开机看到的第一封信是你的信,感觉非常愉快,一天的工作有个愉快的开始,谢谢你。
      关于孩子网瘾的问题,你首先改变一下心态,网瘾不是“网瘾”,也就是说如果家长把孩子的一个爱好看成和毒瘾一样的成瘾症,那么你的心态就有问题,就会在和孩子交流中有不当言行,不断刺激孩子玩耍的欲望。

       请记住:没有玩耍就没有成长。孩子必须要有投入地玩耍的经历,否则心理也会有问题。而现在,网络能让他们完全进入游戏的状态。不让玩电脑,他们该玩什么呢?
       只要家长信任,孩子能协调好这些关系。我女儿一直玩网游戏,到现在整个假期大部分时间在玩,但这并不影响她的学习。当然她上大学后,成绩在班里不是最好的,中等,但我们干吗要孩子做到最好呢?
       所以我的建议是表面不管,暗中进行良性刺激,就是想办法让孩子感觉到阅读的愉快,觉得游戏过度的无聊。你再看一下我书中关于网瘾那篇文章,你会发现核心不就是两个字:不管。你再好好理解一下这一点。其实你已经在看电视这件事上践行了这一点。效果也看到了。
       阅读不用太急,慢慢来吧。你做得非常好,和孩子一起读。相信孩子的天性是喜欢阅读的。
下面我推荐的一些书不错,你可买来给孩子一看。
    祝好!
                           尹建莉

我看到了凤凰 [图片]

如果我说看到了凤凰,听到的人第一个反应肯定是“开玩笑吧”;如果我说不是开玩笑,真看到了凤凰,人们的第二个反应应该是“你受骗了”;如果我还认真地说我真的看到凤凰了,人们会惊诧地摸摸我的脑门,“受什么刺激了吗?”;如果我还坚持说我确实看到凤凰了,那么人们可能只能叹气了,“这年头,人人都变成了骗子!”

       呵呵,我不开玩笑,智商还正常,神经没受刺激,也不是骗子——是不是真看到了凤凰,听我慢慢道来。

       事情是这样的。前些天不是去了台湾吗,去之前,邀请方给我发来日程安排,我看看,有工作有游览,有购物有美食,内容丰富,松紧有致,很满意。只是其中看到一项是“宜兰看凤凰”,觉得有些怪异。不过当时没多想,也没太在意,以为是去看一个叫“凤凰”的景点或一个叫凤凰的建筑或雕塑什么的。

       到了台湾之后,在和邀请人桂先生及他的太太、部下等人吃饭时,他们兴致勃勃地把“看凤凰”作为此行的重要事件谈论起来,我才认真地打听了一下这事,而他们告诉我的居然是,我们要去看的凤凰,不是雕塑,也不是化石或标本,是活凤凰!

       我当然不信,怎么可能有活凤凰嘛,那是神话,是传说。但是,桂先生和桂太太说得那样肯定,因为他们都已亲眼看到过。听他们说,作为土生土长的台湾人,这么多年都没听说过宜兰有凤凰,只是近两年一位很“神”的朋友告诉他们这事,才知道。在台湾也只是很少的人知道这事,很少人看到过,即使桂先生手下的员工,现在还没有一人看到过;而讫今为止看过这凤凰的大陆人,不会超过十个。

       虽然我相信桂先生夫妇的诚意,还是觉得这事不靠谱,忍不住觉得他们可能被骗了。但是,想想又觉得不可能,桂先生夫妇是何等精明的人,走江湖多年,生意场上游刃有余,怎么可能在这些小事上被骗呢——但是,我实在无法相信啊。所以在去看“凤凰”的前一天,我和助理私下说到这事,我们共同想到的是,现在整容技术太发达了,人的好多东西都可以再造,假头发假鼻子假乳房……那么动物的也可以人造,比如把孔雀改造一下,变成凤凰——由此,我们想象这“凤凰”肯定和孔雀长得差不多,这种想法直到我看到“它”。

       那天,我们乘车约两个小时,进入宜兰县山中。从高速路下到山中小路上,七拐八弯,终于来到这个藏在山中的禽园:碧涵轩帝雉生态馆。在大门口时,每个人发一个口罩戴上,被告知关闭所有电子设备,相机、摄相机、手机,绝不允许拍摄。我很期待,但仍将信将疑。

       我们先看其它珍禽异鸟,虽然感觉这些鸟很漂亮,有的听介绍也很名贵,但一直期待着凤凰,就没心思看别的鸟。

       终于,来到一个笼子前,看到一只在笼前踱步的形体庞大的鸟,被告知这就是凤凰。第一个感觉是与想象的出入非常大,第二个感觉是震撼。各位看官,您一定已看到了下面的照片,对,就它!

      第一眼的感觉我们肯定一样,它的色彩不是想象的五彩斑斓,似乎有些令人失望,棕灰色。

      但它看起来确实非同凡响。全身约两到三米长,尾巴就占到约四分之三,几根大尾羽轻灵飘逸,随着它的走动,轻轻摇摆,如波浪左右起伏,那色泽和感觉如丝绸般滑顺轻盈,太漂亮了!可以完全肯定,它不是人造的,没经过“整容”,确是一只真实的、罕见的大鸟!

      但上面这张图片没把这鸟的神韵风采拍出来,停留在树上的鸟太安静,尾巴不动,看不出飘逸,却有肉乎乎的感觉。下面一张虽然是人工画出来的,其实更接近我看到的感觉。不过,真实的尾羽比画上的还漂亮,只有用摄像机才能把那种动态的美真实记录下来。


       说明一下,因为园中不允许拍照片,这里发的两张图是我从园中买的照片和画册上翻拍下来的。我在园中见到的“凤凰”不一定是上面照片中的这只,但确实就是这个样子。

       那么,它是凤凰吗?下面几张图是我从百度图片上搜“凤凰”搜到的,请大家自己对比。

 



            一般我们看到画出来的凤凰的尾巴都是有钜齿的,我翻拍的那张“凤凰”工笔画上面也有些钜齿。但我看到的活的大鸟的尾羽如同照片中一样,极为整洁光滑,没有钜齿。后到园中的展览室中看才知道,如果没有遭遇任何破坏,尾羽边缘就非常整洁;只有遇到外力破坏,比如被树挂坏了,在地上不小心蹭坏了,或故意揪扯,才会出现画上钜齿状的样子。碧涵轩展室中有一个约两米五高的相框,里面镶嵌着一根两米左右的巨大的羽毛, 非常完整,毫无瑕疵;这背后有一段故事,留待一会儿再说。

        到这里,似乎该讲一下这些问题了:这种鸟怎么会在台湾,别的国家或地区还有吗?它真是凤凰吗?

       以下是碧涵轩帝雉生态馆馆长,“凤凰”的发现者和保护者张汉钦先生的讲述。在转述张先生的讲述前,先简单介绍一下张先生吧。

        张汉钦先生,鸟类学家,钻研鸟类知识长达三十年。世界上第一个、目前也是唯一一个人工培育出台湾帝雉的人。帝雉是一种极珍贵的鸟,由于它们非常敏感,又容易互斗,常有死伤,所以数量极少,人工培养更少。张汉钦先生在这上面取得的成就,让人瞩目。他曾发表《帝雉的型态学之研究》论文,未获台湾学界重视,日本长岛大学的一位生物教授将他的论文翻译成日文和英文,在日本与美国发表,引发国际间对台湾帝雉的研究热潮,他的这篇文章成为现在学界研究帝雉的必读篇目。台湾帝雉作为台湾独有的珍禽,被印到新台币千元新钞上。这是一种殊荣,但张先生说,钞票上的帝雉其实不是台湾帝雉,是属于日本的一种,制版人搞错了。

       我们第一眼看到张先生时,他正从远处一个鸟笼里钻出来,穿着一个白色的圆领汗衫,戴眼镜,60岁左右,清瘦。张先生看起来就是那种工作在农业或畜牧业一线专家,袁隆平那种气质,既像学者又像农民。我想他在珍禽养育方面的地位,其实堪比袁隆平。他的禽园中,有许多被列为世界一、二级保育类的珍禽,特别是在人工培育帝雉和“凤凰”方面,可以说全世界绝无仅有。那天参观他的鸟园的人只有我们几个,没有旁人,桂先生和他已认识,跟他说这是大陆来的“作家”,希望他能给讲一下有关凤凰的事情。他就带我们来到他简陋的展览室中,给我们讲了下面的故事。

       三十多年前,他听说越南有“凤凰”,就托到那里的朋友打听。朋友带回消息令他震惊。确有一种从未见过的巨大鸟,被当地人捕来,关在笼子里,卖给开饭馆的,有客人来了就杀一只炖了吃。杀鸟的人说以前也未见过这些鸟,这些鸟原本是不为人所知的。它们虽然身形巨大,却有一种极强的隐蔽能力,藏在森林中,不被别的生物发现。而且它们有一种不同于其它鸟的特性:凡掉落的羽翎,一定要全部吃到肚子里,吃不下的就要弄断了,且就地掩埋,绝不留下踪迹——想想真不可思议,它的一根羽翎长度可达两米,宽大约20-40公分,要吃掉不是件易事。

       这些鸟被人发现,是因为战争。美越战争期间(1959-1975),北越军队躲在密林中,美军防不胜防,于是动用空军喷洒落叶剂,梧桐树大量枯死,无枝可栖,多数死亡;少数在夜间躲进草丛,就被民众捕捉饲养食用,自此才得以被世人窥到庐山真面目。可惜的是捕捉到它们的人只是把这些大鸟当成了盘中餐。

       张先生赶到越南,找到这些鸟时,看到那些笼中鸟大多尾巴被剪去,断翅折腿,伤痕累累,奄奄一息。他当时就想把这些鸟全部买下来。越南店家本来把这些鸟当鸡肉卖时并不贵,但当他表示都想买下来时,店家就开高价,而张先生当时还是个穷小伙,买不起,就只好离去。张先生说他离去前最后一次回头看那些笼中禽时,心猛地被那些大鸟的眼神击中了。它们是那样地哀怨而绝望,似乎在说,明明你能救我们,为什么你会放弃而离开呢?

        他赶快回到台湾筹集到一笔钱,然后费尽周折,终于把十几只大鸟和一些蛋运到台湾。他从喜玛拉雅山抢救出帝雉,也大约经历了这样一个从震惊到费尽周折的过程。从此,他的人生被鸟改变了。此后三十年,一直为这些“凤凰”和其它珍禽们“打工”——说打工一点不夸张,尽管碧涵轩中的珍禽价值连城,但张先生一看就是清贫之人。张先生没有用这些鸟来为自己赚钱,所以他的碧涵轩经常在经济上捉襟见肘,连维持都困难。他说最困难时,一天只吃一块旺旺仙贝。尽管这样,他也并不打算以鸟来赚钱,现在他的碧涵轩只是半开放,门票价格很低,但严格限制参观者的数量,而且不对外宣传,担心游人太多影响鸟儿们的生活。

       他的鸟园非常大,据说如果想都看,整整一天也看不完。想想这确实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他们自己的收入,除了很少的门票收入,还卖一些纪念品,如图册和羽毛。可能还是主要借助一些爱心人士的捐助。另外他请不起工人,就请一些义工帮忙,他自己既是技术专家也是勤杂工人。园子可以说现在还是在困难中维持着。

       如果他想发财,其实是不太难的。前面提到他展室中有一根约两米长的无瑕疵的镶嵌在画框中的 “凤凰”羽翎,有人曾出价五十多万要买,他不卖。他给我们讲了这一根羽翎的故事。

       前面不是说了,“凤凰”不愿别人发现它的踪迹,就要把掉落的羽翎吃掉或毁坏并埋起来。张先生虽是养鸟人,也不能轻易得到一根完整的,每每发现有尾羽掉下来,不是被折断,就是被吃得不完整了。

      有一天他因经费紧张,外加一点不痛快的事情,心情很烦躁,来到一只“凤凰”前,忍不住责骂起来。大意是我为了你们失去了多少,青春、财富,甚至家庭的完整,而我得到了什么呢。结果那只凤凰直直地看着他,突然,低头从自己身上叼下一根长长的翎,啪地扔到他脚下。他惊异地看去,发现凤凰眼中一片鄙视。他被惊呆了。

       这根尾翎到底在张先生和他的凤凰之间建立怎样的一种默契和沟通,可能只有他们俩知道。张先生说这根尾翎他视如珍宝,无论别人出多少钱他都不会卖的,尽管园子的生存和维持很艰难。张先生不卖这是件好事,哪位朋友不管在什么时间去参加碧涵轩,应该都能看到这根大羽毛。

       又想到这个问题:碧涵轩中的“凤凰”到底是不是凤凰?

       我是这样想的:古代的许多图腾都是参照了现实中的某种动物形象的。凤凰这个传说中的动物,人们在当初设计它时,肯定也参考了某种形象——想象一下古人,当他们想要创造一个飞翔的鸟类图腾时,是否会首先想到那些有气势、有神秘感的鸟?当他们偶然看到这样一种常人难以一窥真容的罕见的大鸟时,内心会升起怎样的神秘感和敬畏感?是否会很自然地把它神话,认为它是轻易不肯下凡的神鸟?尽管它的颜色不是图腾上的五彩缤纷,但我们知道,绘画往往是对原型的美化,我们现在画卡通人或动物,不也是在参考真实情态的基础上进行美化吗?

       其实,它是不是凤凰是绝不会有答案的。但这种鸟依其稀有、珍贵、美丽和神秘,确实值得一说。从我的情感上来说,希望它就是传说中的“凤凰”,所以,我相信我看到了凤凰。到这里,我要把前面提到这种鸟时,在“凤凰”两个字上所加的引号去掉,我愿意像张先生一样,称它为凤凰。

       张先生如数家珍地给我们介绍他园的凤凰、帝雉等珍禽,你会感觉他不仅是个鸟类专家,更是个鸟痴。他在介绍他的鸟和他园子的生存现状时,会感到他对当局很不满。台湾当局为什么不重视这个园子以及这种鸟,从张先生口中略听到一些抱怨,不过其中真相,我们也无从知道。原因可能不止一种吧,不去考证它了。另外,依他的成就,他应该是名扬天下的,但他似乎太默默无闻了,连台湾都很少有人知道他。他一直在孤军奋战着。从他的话语中你会感觉他既渴望又躲避,既淡泊又愤青,既天真又有想法。其实,他是非常需要得到外界经济上的支持的,那么多鸟,天天张着嘴等着吃饭呢,仅仅是饲料,想必就需要好大一笔开销。听桂太太说桂先生每次去都会给张先生捐一些钱,张先生也很感谢地笑纳了。我那天也亲眼看到桂太太把一个大信封送给张先生,张先生为此很感谢,送我们每人一本图册。

       张汉钦的碧涵轩中现在有多少只“凤凰”,也没得到确切数字,似乎听到是几十只,我没听清也没好意思追着问。我那天只看到两只,如同画册上翻拍出来的那两只,一大一小。还有一个没搞清楚的问题是,这一大一小不知是一男一女,还是一老一少。据张先生说,“凤凰”最早生活在我国中原地带,现在马来西亚和越南的森林中可能还有零星的生存,全世界存活的凤凰估计不到100只,而他的园子是全世界仅有的能看到凤凰的园子。

 

       最后再发一点关于凤凰的资料,资料来自碧涵轩资料图册及张汉钦先生的介绍:冠青鸾,又名凤凰,善飞行,有超灵敏嗅觉,善隐藏,年产蛋2枚。雌鸟照顾幼鸟,如遇幼鸟遇险,雌鸟可一只翅膀抱着幼鸟,以单翅飞行。或双翅各抱一只幼鸟腾空跃起,跳到2、3米的树干上避险。寿命在55岁左右,是鸟中最长寿者之一。    

        好,关于凤凰,就写这么多吧。下面是碧涵轩的路线图及联系方式,有机会去台湾且有兴趣参观张先生珍禽园的朋友可以联系。不过如果不是参观或捐款,最好不要打扰张先生,他很忙。

            很高兴和朋友们分享“凤凰传奇”,哪位朋友有相关知识愿意补充,或有疑惑、问题,请发于下面评论中。谢谢!

真心想理解孩子,就一定能理解

尹老师:

您好,想到今天要给您写这封信昨晚竟然失眠了。从有了孩子一来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是一直不是很如意,自从同事推荐了您的书,又上了你的博客后看到你推荐的书,真是感觉自己又重新成长了一遍。

前几天看了您推荐的李跃儿的《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其中讲述了3-4岁的孩子在与小朋友交往中的一些心理反应。这一阶段的孩子会越来越重视与朋友的交往,也会在交往中产生一些冲突,冲突之后会让孩子觉得不知所措,孩子会出现许多倒退现象,比如吃手。这使我突然想起了前一段时间我的孩子翔翔的状态,不停地吃手,没事就抓起衣角吃,晚上经常和我说谁谁谁不好,我不去幼儿园了,他们烦人。当时只是觉得孩子可能在耍赖,并不知道他的这些心理变化,现在真有些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翔翔是在经历一些他必须经历的事情,正是在成长啊!我也庆幸自己没对孩子吼,批评孩子,也没强行制止他的那些行为,只是用别的事情来转移他的注意力。昨晚又领孩子在楼下玩,他看到其他大孩子在玩游戏,试了几次无法加入其他孩子的游戏,有些无奈,站在一边看着,又开始吃手,我没有再制止他,一直等他吃完以后跟我说“妈妈咱们走吧”我才领他走。如果没有接触您的书,接触您推荐的书,我真的会指责孩子“怎么那么不讲卫生,把手放到嘴里”。现在想想真是感到欣慰。

您的书我看了五六遍了,每遍都有不同感受,昨天又发生了几件事情,让我更加体会了书中的那几句话“儿童的意识发育和语言表达能力常常不同步,很多东西想到了,但说不出,或者说出来的和他们的本意有很大的距离。他们用的最多的表达方式是听话或不听话,顺从或反抗,欢笑或哭泣。”下班回家,走到楼下,看到了翔翔和奶奶也走到楼下,孩子在大哭,奶奶说“又要去人家顺顺家,人家都走了,怎么去啊!”我先把翔翔抱在怀里,找了个地方坐下,什么也没说,只是让翔翔趴在我的怀里哭了个够,慢慢的孩子平静下来了,跟我说“顺顺走了”,我问“今天幼儿园放学你们没一起玩呀?”,“玩了,他妈妈领他走了,去买东西了,我要吃冰激凌”。我突然明白了,一定是顺顺妈领着顺顺买冰棍去了,他也想吃冰棍,所以便想跟着顺顺走。我说“你是想吃冰棍了吗?”“是”“那妈妈领你买冰棍去”“好”。这个问题暂时告一段落了,孩子也不哭闹了。可是在买冰棍的路上翔翔又向我提出了新的问题“妈妈,顺顺怎么今天不等我就走了呢?我要去他家玩呀。”这两个小家伙基本每天都是在幼儿园放学后玩够了才分别回家,有时经常串门。于是我跟翔翔解释“他今天有事所以不能邀请你去他家了,如果他不去办事我想他会邀请你的。“翔翔大概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明明是好朋友走的时候却不等着他,大概是担心他的朋友是不是不跟他好了,比较在意这份友谊。接下来我又想了一个办法,我说:“妈妈小时候也有好朋友,放学了我就问我的朋友,我可以到你家玩吗?朋友有时候会告诉我不行,今天我有事,那妈妈就不能到朋友家玩了;有时候朋友就会说,好呀,来我家玩吧,那妈妈就可以到朋友家玩了”我这么说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知道,遭到拒绝和受到邀请都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遇到这种事情(这个灵感来自于书中您对圆圆在青春期对异性的看法),孩子听完之后明显安静多了,我能感觉到他心里的平静。接下来的一件事情就更有意思了。吃着冰棍往回走的路上碰到了小朋友浩浩,由于晚上翔翔姥爷要请客,所以我们要赶紧往酒店走。浩浩看到了翔翔跟翔翔说“翔翔,咱俩玩吧?”翔翔非常肯定的说:“不行,我今晚有事,要到酒店去吃饭,不能和你玩了。"那股认真劲逗乐了浩浩妈,浩浩妈妈说:“你有什么事,这么隆重?”翔翔还是很一本正经的说:“我有事,不能和浩浩玩了。”这回轮到浩浩在一边哇哇哭了,我要和翔翔玩,我要和翔翔玩....看着这么短的时间发生的一幕一幕,我心里真是感动,我趁机和翔翔说“你看,你也是今天有事才不能和朋友玩对吧,你虽然不能和浩浩玩但是你们还是好朋友是吧?顺顺也是这样呀,他今天只是有事不能和你玩,但你们还是好朋友呀”我不敢肯定翔翔能不能听明白我的话,完全理解我的意思,但是这时的翔翔已经非常高兴,面带微笑的跟着我走了。

我真是说不出的激动,如果不问青红皂白的阻止孩子去找顺顺,指责孩子怎么能不跟你的好朋友浩浩玩呢,,这会对孩子有多大的伤害呀!想想以前孩子因为对水感到好奇,不停地玩水,把衣服全部都弄湿了,把我气的不给孩子换衣服,真是脸红呀,现在想起里真感到后悔,觉得自己不可理喻。

尹老师,我真心实意的谢谢您,是您的书把我彻底改造了,改掉了自己的坏脾气,不管对孩子还是对家人,我都不再像以前那样随意发火。也明白了自己的一些性格的缺陷是怎么形成的,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有了更大的勇气来处理,以前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明明知道是对的,都会想,算了吧,人家会怎么看我,现在如果这件事情是对的,我一定回去做,别人看不顺眼那是他们的思想有问题,不是我有问题。

不多说了,祝您身体健康,最好能来烟台开个什么推广会,好让我们亲眼见见您!

翔翔妈妈   2011.5.28

逃离“抽动症”

老师:

您好!虽然知道您很忙,但还是忍不住给您写信,今天我特别想跟您聊一下关于孩子“抽动症”的问题,这件事情是我亲身经历的。是您的书救了我的孩子,我们全家人都非常感谢您,所以不吐不快。

我儿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请允许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给您听,希望您能看下去,可能内容有点多。

我孩子在三月份的时候感冒发烧了一次,给他服药后就好了,但是有一天放学回来感觉孩子有点不正常,肩膀总是抖动,而且眨眼睛,抽鼻子,当时看着他这个样子我很害怕,就问孩子能不能控制住自己不动,孩子说控制不住,第二天去儿童医院检查,面对孩子这种症状,我先生挂号时不知道挂什么科,就在导医台咨询医生,医生看孩子这样就说看行为心理科,医生就简单地问孩子是否发烧感冒,我说才感冒发烧过,医生也没有正眼仔细看,就那样草率地下了定论是“抽动症”,让我们去抽血化验微量元素和一个什么病毒,开了一瓶什么维B2的药,当天化验结果还没出来。我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在想“抽动症”是什么样的病,我当时脑子里突然想到您的书中最后一篇文章写得是《“多动症”是个谎言》,我一回家就迫不急待地打开书仔细认真地看了五六遍,先生就上网查有关“抽动症”的形成原因,一看那些致病原因吧,我们孩子不太符合,从您的书中我当时就很确定我儿子得的不是抽动症,当时就把药给扔到垃圾桶了,后来去拿化验结果,一切都很正常。去儿童医院拿化验结果的时候,还遇到一个“抽动症”的“医托儿”,那个医托儿告诉我什么医院有个老中医对“抽动症”研究特别深,还告诉我说百分之一百能给你孩子治好,而且医药费还不贵,我当时内心就在嘲笑她。

     我的孩子为什么突然之间出现身体抽动的症状,以前从来没有过,我从他的英语老师以及学校的教学活动中找到答案。是这样的:
     第一个原因是:学校在三月份时对每个年级设置了所谓的“提优班”,二年级有六个班,学校把每个班上前5名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提优,我儿子成绩一直不错,被选上了。每周的星期一、二和四多加一节课,补语文、数学和英语。当时老师跟孩子谈的时候,我儿子就有点不想上这种课,后来老师打电话给我,我当时呢出于面子就答应了。孩子当天放学后就跟我生气说为什么不经过他的同意就答应老师,孩子就这样上了三四次课吧,他回家就跟我说没有玩的时间了,觉得那课上得枯燥无味,老师就是让学生做题目讲题目。后来3月底的时候孩子生病后我就答应他不再上了,他非常开心。当时为什么答应老师上这个提优班呢,也不是为了他学多少东西,我也知道这种多做题目对孩子没什么好处,才二年级,以前一放学就在外面玩一个小时才回家。学校3点50分就放学了,考虑到没人接他,心想正好加一节课,我5点钟下班后直接去接他比较方便(我的单位、孩子的学校还有我们家都离得比较近)。这期间孩子有几次跟我说感觉好累,我当时没放在心上,他说好累的时候我就抱抱他,陪他玩一会,现在想想真后悔,我这个当妈的心太粗了。当时答应老师也没考虑到孩子的利益,只想着自己的方便和面子。因为学校这种提优班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去上课,当时就怕老师说我不懂人情,人家孩子想上课就上不了,让你家孩子去上课你还不愿意,就这样答应了老师。

第二个原因是:儿子班上这学期换了一个英语老师,他是英语课代表。后来才得知这位老师在学校以“严格和认真”而出名。从今年2月底开学到四月份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儿子被这位英语老师体罚过四次。前两次是用尺子打孩子的手和头,第三次是让孩子在教室外面罚站一节课的时间,第四次是用巴掌打到孩子的额头上了。我从来没打过孩子,所以我儿子对老师的这种行为他反应很强烈。第一次被老师用尺子打手心的时候,他回来就告诉我说“老师凭什么打学生啊,大人不是经常教育小孩子不能打人吗,为什么老师还打学生呢。”我当时就问孩子,老师用尺子敲着吓吓你呢,还是真打,孩子说他分得清楚是“敲”还是“打”,他说打得痛。后来我有时间接他的时候,我就在同学中暗暗地进行调查,我就想知道这位老师就是打我家孩子一个人,还是就习惯对孩子进行体罚,问了七八个同学,基本上都是我认识的,这些同学都说被打过,老师用尺子打手或者头。但我儿子在班上是体罚最多的也是最严重的,我当时就分析是他是英语课代表,这位老师就是想从他身上树立权威,杀鸡给猴看。这个原因后来跟这位老师沟通交流时得到应证。孩子每次被惩罚后,回家跟我说的时候,我就问他是什么事情让老师发这么大的火,孩子说出原因后,感觉根本不是多大的事情。当时这位老师给我的感觉就是经常会把情绪带到课堂上。还有就是经常给孩子安排一些额外的任务,比如利用下课时间让孩子去找学生背诵英语课文和单词,孩子回家说下课也没时间玩,曾一度不想当英语课代表了。这些惩罚和任务给孩子带来多么大的心理伤害和压力啊。

在同学中调查后,我知道这位老师已经习惯性地对孩子经常进行体罚,我当时也非常生气。想着她的这种脾性我没有多大信心跟她去进行沟通,我就直接打电话给校长反映这一情况。校长也处理了这件事情,校长又亲自给我打电话,说她也承认了自己教育方式方法不对,以后改正。可是过了一周,孩子回家告诉我说英语老师又打他了,用手打他的额头,说很痛,而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了他。当时我真是愤怒到极点,一边抚慰孩子,一边在想办法怎么来处理这件事情。第二天早晨起床时儿子的一番话让我决定再一次去找校长,儿子一起床就问我:“妈妈,你说我怎么样做才让miss王不打我呢?”我想想说:在她的课堂上你要格外地守纪律。儿子说:“是什么事情都顺着她吗?”听完孩子的话,我当时眼泪就快出来了,我能想像出来孩子在英语课堂上是带着怎样的恐惧心情上课的,所以我决定直接去学校找校长。

老师,我就不耽误您的时间了,就简单地说一下这位老师当时跟我交谈的内容,她说:她教了十几年的英语,她的这一方法还从未受到过质疑和挑战,尤其是优秀学生家长的投诉是第一次,她说对她触动很大。后来我才知道她也是一位妈妈。她说她内心其实还是特别喜欢我家孩子,说她很优秀,心里还挺佩服这个小家伙,说每次安排他的任务,他都记得很清楚,很好地完成。我说是否喜欢孩子,这个孩子说了算,如果我们的爱或者喜欢让孩子觉得不是爱不是喜欢,那说明我们成人爱得方式或者方法不正确,从开学以来到现在,我从孩子口中得到的信息是他不喜欢上英语课,不喜欢英语老师。她说她的初衷就是想从我孩子身上树立权威,她说是我的课代表就要做到最好,就要起到表率作用。我说孩子才七岁多,今年9月份才满8周岁,以他的心智发展程度他不能理解你的初衷和目的,你用尺子打他,罚他在教室外面站一节课,用手打他的头等等,这些行为给他内心的声音就是你不喜欢他,你不爱他。我告诉她这种惩罚我不敢说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心理伤害,但至少孩子这段时间是不快乐的。尤其是让孩子在教室外面站一节课还有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打脸对孩子的自尊心是何等地伤害!

我去跟老师沟通这件事情我告诉了孩子,沟通后我就跟孩子谈,我说老师也是普通人,也会犯错误,老师已经向妈妈承认了错误,我们就原谅他好吗,给老师一个改正的机会,儿子想了想,点点头,说好的。我就拍拍他的脑袋说:真是个好儿子,能宽容别人。后来我又告诉他,对这个老师还跟以前一样地尊敬,他说他知道。跟孩子谈完后,孩子说了一句话让我悲喜交加,儿子说:“妈妈,我终于从miss王那个恶魔手中逃出来了。”我真不知道这几次体罚下来,孩子心理会不会有阴影。

儿子在这一两个月内出现了许多从未有过的行为,我也看过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知道孩子内心有压力。他有一段时间经常会喊“杀人啦”,有事没事地就会喊,听着心里很害怕,但我从不禁止他。那一段时间还经常吸手指,晚上做梦经常会哭,就是不哭也会有抽泣的声音。跟老师沟通完后我就告诉孩子,老师以后不会再打你了。自从这件事情处理完后,孩子也不抽动了,也不喊杀人啦,也不吸手指了,晚上睡觉也不做噩梦了,这些症状就这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从我儿子这些事情上看,所谓的“抽动症”真是天大的谎言!我带着儿子在诊室外面排队时,我不敢数有多少孩子被贴上“抽动症”或者“多动症”的标签!


  尹老师,跟您说了这么多,真是非常感谢您,每天都会打开您的博客看是否更新,您的书看了很多遍,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理解。我真的非常幸运,在孩子快要上小学的时候看到您的书,从您的书中知道家庭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性,后来我又在中华家庭教育网上专门上课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看了很多教育方面的书籍。如果不是您的书,我孩子这个所谓的”抽动症”不知道现在是什么结果,我真的不敢往下想
......
    好了,不打扰您了!知道您在做造福子孙万代的伟大工作,非常敬佩您!非常期待您的第二本书早点问世!


  祝您全家幸福安康!

                                 都都妈妈

都都妈:

看了你的信我也非常欣慰. 由于你的学习和反思,为孩子避免了一场人生“事故”,否则一个健康正常的孩子真可能从此被送上"残疾"的路子。想到有多少家长糊涂地成为那些不择手段赚钱的人的帮凶,残害自己的孩子,真是心痛啊!

如果所有的家长都有这样保护孩子的意识,不允老师打孩子,就不会有那么多孩子受到伤害了;老师之所以肆无忌惮,就是因为家长的沉默甚至纵容。同时,如果所有的家长都能有明辩真伪的基本判断,不要轻易地把自己教育孩子的过失推给“疾病”,就会有很多孩子从“残疾”的阴影中逃离。我知道,有一些家长,当他们面对一个“失败的孩子”时,他们潜意识中是希望孩子有“病”的,那样他们自己就没有了过错,内心免于自责,并且有了一个新的“战斗目标”——那些善于制造“多动症”和“抽动症”孩子的家长,往往好斗,他们喜欢在斗争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遇到几个这样的家长,屡次三番地给我写信,要我承认确有“多动症”这个病,诉说他(或她)如何领着孩子迎战“多动症”,口气满是悲壮和正义,似乎我不承认,就对他和他孩子多么不公平似的。

常常地,我真是无奈,也有无力感。

好,就写这些吧。

祝福你们,你的孩子一定会成长为非常优秀的孩子的!

                              尹建莉

"留守"之痛---一位大学生给我的信

尹老师   
       您好!
       这是我写的第四封类似的信了,前俩次的都已经石沉大海,而第三封信在我思量再三后被我撕了。
       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就读于一所师范院校,老师在课堂上常常会引用您的观点来为我们举例说明。我很佩服您“有教无痕”的教育观点。在这里,想对您谈谈我自己的经历。
      我的幼儿园一年,小学六年,是在姥家上的,离父母的家有30多公里远,在这七年里,父母少则一个星期,多则一两个月来一次,或者是把我接走(寒暑假是在父母那儿过)。我算不上“留守儿童”,但实际的生活状态却是“留守儿童”。在姥家,我就是一个物件,只要我吃饱穿暖,别有病就行了,7年里,我的沉默占了90%的时间。这与我的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姥家,感觉自己是个机器,机械地上学,下学,吃饭,睡觉,和姥姥姥爷根本没有什么情感交流,自己小心翼翼地活着,害怕万一做错了事,说错了话,会被脾气暴躁的姥姥骂,但是,挨骂已经是我的家常便饭了,在学校,和同学相处,我也会小心翼翼。相反,在父母那儿(一年大约有3个月在那儿),心里很放松,会和3.4个男孩疯玩。在7月份,快放暑假的那段很热的日子里,我会穿至少两层的长袖衣,觉得这样心里踏实,到了父母那儿,会立马脱掉,换上露胳膊露腿的夏装。
       七年,就是这样过来的,渴望母爱父爱,却不敢说,因为觉得自己是个累赘,是个麻烦物,就像在给父亲单位打电话时,姥姥总是嘱咐必须说的话一样:麻烦你找一下我爸,行吗?在我心里就觉得自己是多余的,父母家要是没有我也一样(虽说我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可当时就是这么想的),姥家要是没我也一样,两个家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父母还要来回的接送我。
       现在想想,当时自己是真可怜,渴求母爱,却得不到,我就把来姥家的年轻女性同化为母亲。记得有一次,姥姥的一个侄女来了,住了几天,她走后,我对她摸过的一块橡皮“情有独钟”,随时带在身上,那种感觉像是妈妈一样,心里特别舒服,三天后橡皮丢了,心里特别难受。
        七年里心里头最大的愿望就是父母能把我接走,到他们身边上学,然而却没有发生。
        初中上了寄宿学校,过集体生活,父母又不在身边。因为自己的怯懦,常常会被欺负,我不敢还嘴,都压在心底,熄灯后,用无声的恸哭来排泄。这三年可以用压抑来形容。临近中考,我突患急病,被迫休学,休学后有四年的时间在父母身边,一直到我考上大学。四年与父母相处的日子,怎么说呢,根本就不是我在七年的时间里所想的一样,也就是那么回事(这里我有点表达不清楚)。
       现在对于父母,心里有深深的恨,他们享受着他们的“天伦之乐”,而我却要独自面对成长的烦恼和痛苦,所有的事情要自己解决;对于姥姥姥爷,那种恨,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减轻了,那些是迫于生活的压力,所作出的反应。
        这些就是我的大概经历,现在的我,不合群,抑郁,在心里特别难受(是一种躁狂,那一刻想把所有的东西给碎尸万段)时,会自虐。但是外在的,维持着一种正态的现象,因为我怕我的不正常心理一旦暴露,会带来更多的不正常。在维持现状的基础上,在努力寻找一种自己能接受的方式来解决。现在一切都已经定型了,什么都改变不了了,但是我还抱有一丝希望。
       现在除了心理上的问题,现实中最大的障碍,就是自己的人际关系,这方面几乎没有,对同学我敬而远之,一是因为自己没有交往的方法,不足以维持这种关系,二是因为害怕他人离去后内心难受的感觉,三是因为害怕被欺负,四是因为害怕自己会负了对方,而受到良心的谴责,五是因为一旦遇到纠纷,自己根本解决不了,选择逃避。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和同学朋友,痛痛快快地“疯”一把,但是,我不会有的,我害怕有太多的事情会发生,自己根本解决不了。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我希望您能帮帮我,行吗?
                                                                           小乐

我的回复:

小乐你好,
       谢谢你的信任,给我写这封信。你说写了四封信,但我没看到你的前两封,只看到这一封啊。
       你的成长经历非常典型,有多少孩子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这样的成长。唉,如果你的家长知道他们当年犯下了多么严重的错误,心里也不知会有多难受昵。
       我不是第一次收到像你一样年轻的孩子写来的信,你们的经历大同小异,都是经历了一个不快乐的童年,以至于这种不快乐都影响到成年后的心态和生活。我想对你说的是,几乎每个人都是带着某种童年时代的心理创伤长大的,区别只是轻重不同而已。
       首先我很欣赏你,我知道一个年轻人能给我写这样的信不容易,你的信写得那么好,真诚而流畅,从你的信中我其实可以感觉到,你的内心是健康的而不是病态的,你现在的忧郁和困惑其实也是很多年轻人的忧郁和困惑。
       我理解你内心的怨恨,我想起一句话,你可能也见过这句话:我为自己没有鞋子而哭泣,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个没有脚的人。
       正好今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了一个节目,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一个叫陈州的小伙子,他的童年经历几乎和你一样,并且他更不幸,还失去了双腿,但他现在生活得非常阳光。你上网搜一下他的信息,你可以给他写信,跟他交流做朋友。
       另外我给你的建议就是多看书,阅读是自我疗伤的非常有效的办法。
       就写这些吧,不知是否对你有用。另外我想问一句,方便说一下你是哪所大学的吗,我对于你的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提到我的作品很有兴趣。
       如果你还有什么心思,想给我写信,尽管写,我不一定有时间每封都回复,但一定会看到,必要时一定会给你回复的。
       希望你快乐,孩子。

                                                                   尹建莉   2011年5月16号

尹老师,您好!
        很抱歉,过了这么久才给您写这封信。这个星期,我在幼儿园见习一周,那里很缺老师,每天要做很多事情,一天下来,很累。到了晚上,脑袋里全是孩子们的吵闹声,踏不下心来,所以过了这么久才给您回信。
       星期一的中午,当我从手机上看到您的回信时,心里很亢奋,因为在幼儿园的整个上午,我都处于兴奋的状态。第一次被小孩子称作老师,感觉很不一样。一周下来,我深深地感觉到这一声“老师”承载着太多的的东西,需要付出很多才对得起这一声“老师”。同时,对于我的老师的一些做法,我曾经认为这些做法深深地伤害了自己的心灵,现在,有了些许的理解,那些只是出于某种无奈,所做出的行为。
       在这里,我很乐意告诉您我的学校,这没什么不方便的,我就读于唐山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
       我是带着泪水看完这封信的,这里面,有感动,有屈服,感动于您能给我回信,我知道您每天会收到很多的留言,信件,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去做,而您却在第一时间给我回信;而这种屈服是,您的信使我更加坚定了这个观点:自己的性格,个性已经定型了,那些曾经经历的,已经印刻在心上,想要改变的一些东西,已经改变不了了。在这里,我还是有些说不清自己心里的想法。
       给您的那封信的开头,我没有说清楚,那三封信不是给您的。对于您,我是在上大学后,从教我们专业课老师那里知道的。第一封是在上高二时,写给一家报社的,在那段日子里,心里很难受,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就会引爆自己敏感的神经,心里翻江倒海般的难受,往事就如同放电影一样在头脑中显现,其实,这种感觉时常缠着我,那些日子太过强烈,我就写了那封信,现在想想,当时有点像“病急乱投医”。第二封信是在上高三时,看了《读者》上的一篇名叫《中国农村的留守孩子》的文章后,写给《读者》杂志社的,希望他们能转交给作者,觉得这篇文章写出了我的心声。那个时候,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她(作者)更理解我了。无数次的看,无数次的流泪。这两次的求助,权当是发泄了,就像是记日记一样,是自己跟自己说。第三封信,是我刚上大学时写的。当时我想去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做咨询,怕自己说不清楚,就写了下来,当我要真正面对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的时候,感觉很别扭,不自在。这不是我想要的解决方法,就被我撕了。
       还是说这次见习,在孩子面前,我明显的感觉自己不够自信,在旁边看着老师给他们上课,心想:如果是我,我行吗?在平时,我很少说话,觉得有东西压着一样,表达能力极差。
       老师,我就先说这些吧!结束的有些突然,心里有些许的难受,有些乱,有些东西我不知道该怎么去说,先静下来想一想再和您说吧!
                                                                             小乐

 

小乐你好,

       谢谢你。你的回信写得很好,我准备把我们的通信发到我的博客中,你不介意吧。

       会有很多家长看到,这会提醒他们不要人为地制造一个留守儿童;也会有一些年轻人看到,他们会知道,和自己一样有童年心理创伤的人还有很多,自己没必要花太多的时间舔伤,重要的是开始自己的独立的新生活。

       另外,刚开始实习总是感觉很紧张,不知怎样做才是好的。我还记得我上大学时到一所中学实习,也是像你一样紧张得要命,很不自信。第一次讲课,备了一节课的内容,结果不到二十分钟讲完了,然后就不知下面的时间如何打发了,当时非常尴尬,呵呵。不要急,慢慢来,只要用心,只要热爱这份工作,总会成为一个好老师的。
       祝你工作愉快!

                                                                     尹建莉2011-5-21

忍不住打孩子,因为你心中充满恨

女士:
    您好!
    我是看了您的书,慕名向您求教的。
    我儿子今年11岁,五年级。应该说,我儿子是个聪明机灵的孩子,口才好,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比如恐龙、奥特曼、三国、柯南喜欢钻研,如数家珍,但一直以来学习成绩不理想,尤其是数学,主要是因为他没有养成认真严谨踏实自觉负责的好习惯。
    我为我的儿子付出了很多心血,算得上“辛苦”,我跟他讲道理,帮他复习功课,等等,但他的成绩却一直没什么起色,这使得我非常焦虑,而一焦虑有时就会发脾气,会忍不住打他,教育的效果又大打折扣。我也意识到这必定是我的教育方法出问题了,但又不知问题出在哪里,正当我感觉无能为力的时候,我看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仿佛就是为我而写,书中所说的错误教育方法在我身上都有体现,比如,陪孩子做作业、管得太多太细太严、给孩子太大压力以至于他去说谎,等等。这本书看得我恍然大悟、看得我痛彻心肺。
    正当我一心要悔改的时候,我儿子趁我和他爸爸出外不在家的这几天里,不好好做作业,甚至稍微要动一下脑筋的题目就空着不写,我刚回北京就接到了老师的电话。由于看了您的书,虽然非常着急,但我告诫自己要冷静、要讲究教育艺术。当晚回到家中,我询问了阿姨儿子这几天怎么度过的,阿姨说,我们走的第二天,我儿子早上6点多就爬起来了,糊弄下作业,然后就看电视、看书、上网,还说,这两天就是他的节日,他要尽情地享受。听了这话,我很生气,但更多的是内疚,我深知这一切都怪我,平时我管束他太多,让他太过压抑,让他没有自由,而“没有自由,就没有自觉”。于是,我跟我儿子冷静地进行了对话,并告诉我儿子,我将不再像以前那样“管”他了,他自己的事情(学习、弹琴等等)完全由他自己负责,他要学会“担当”,他答应了,并说,他也有这一想法,不能再让爸爸妈妈陪着做作业了。
    可是,我心里没有底,我儿子自控能力本来就很差,他能真正管好自己吗?会不会更加差劲?而且,我这样由着他不管,他会不会觉得是我们“服软”了、还会变本加厉呢?尽管我知道从长远来看,应该放手让他管好自己,但是仍然有些担心。另外,我知道“不管”其实比“管”更需懂得方式方法,而我这方面很欠缺,说实话,我从小是一个“听话刻苦”的学生,对我儿子这类的孩子好像并不能够真正理解,而且,长期以来,我都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我儿子,现在我虽然明白唯有我改变了我儿子才会改变,但却不知如何去改变。
    女士,我急需您的帮助和指导,能否与我和我儿子见个面,如能当面或通话指教,不胜感激!
    盼望您的答复,请随时与我联系!
    非常感谢!  

小苗

小苗:
  你的信让我看得心痛,为你也为你的孩子。请允许我坦率地说出我的感觉:从你的来信的口气中我就可以感到,你内心充满的是恨,而不是爱。你从根本上把孩子放到自己的对立面,当作对手来对待的,你没有把他当作一个孩子和一个亲人来对待——这就是问题的根本,是全部的症结。你如果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你就不可能改变,那么你孩子的问题就不可能解决。

  如果要探究你心中为什么有恨,可能是你的童年也非常不快乐吧。人们所说的脾气有遗传,其实是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心理伤害后,每一代人心中恨的投射和遗留,接力棒一样,一代代传递下去。我们的前辈没有这样的心理学知识,没有这样主动避免伤害的意识,那么从我们这一代做起好吗,让伤害止步吧,不要再把自己内心的恨意和焦虑传递给孩子了。

  以我的直觉,你没好好看我的书.请认真看三次吧.。另外请尽快买本《夏山学校》看一下,还有我邮箱自动回复中提到的几本书,都建议你看一看。

                                                              尹建莉

女士:
    您好!
    看了你的回信,我真的觉得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的根本问题所在。这两天,我也认识到,其实我并没有真正地“爱”儿子,“爱”里应该有宽容、忍耐、温柔和理解,但是,对我的儿子,我只是一味地“命令”他照我的“旨意”行事,并没有设身处地站着他的角度去感受,更谈不上去关怀他,实际上,是以“爱”的名义虐待他。正是因为我和我儿子之间没有建立起一种温暖和谐的母子关系,他才“不听话”的。
    谢谢您在百忙之中给我回信,谢谢您给我的“法宝”,我会认真反复地阅读您的书的。我想,只要我真正行动起来去改变自己,我的儿子一定会好起来的,我相信!

再次感谢您!

 

能活学活用的家长就是好家长

——家长交流的好方法


  经常收到一些家长的来信,说看了我的书,觉得我书中说的道理和方法对,但不适用于他的孩子。比如给小板凳揉痛,不陪孩子写作业等,他们做了,效果和我的不一样,孩子还打人,还不写作业。所以希望我针对他的孩子提供一套办法。遇到这种求助,真晕。如果你确实看了我的书,且我书中的方法真的对你都没用,说明我不具有指导你的能力,你得另请高明。因为我的办法都写书中了,肚里就那么些“干货”,没有隐藏,再挖也挖不出什么东西了。(被逼得说气话了,嘿嘿    

  有时看到一些“教育专家”一方面宣称“孩子和孩子不一样,天下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却又大谈应该如何教育孩子,那我要说他真是个神仙。既然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原理,他大概遇到一万个孩子就能编制出一万套各不相同的“教育原理”吧,这已接近上帝的力量。(真生气了  )

  公众就是这样被误导的,这种论调导致很多家长不愿意静下心来学习和思考,遇到问题时,要么想简单地依赖别人,找根不费力气就可点石成金的手指头;要么指责自己的孩子,说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不一样,怨自己命不好。

  教育孩子不是解数学题,没有可以原封不动套用的公式。我的孩子爱吃包子,我就多给他做几次包子,你的孩子爱吃米饭,你就多做几次米饭;你如果看我的孩子食欲好,长得高大,也回家天天给孩子做包子吃,效果当然可想而知——这是“孩子和孩子不一样,你的方法不适用于我”吗?你用的真的是我的“方法”吗?

  只有笨蛋和懒惰者才会生搬硬套。有责任心的家长、肯为孩子动些脑子的家长不会那样想也不会那样做。请看这位家长是如何做的——

(下面是几位家长的分享,谢谢她们!希望更多的家长分享你们的好方法好故事,可以把分享内容发到本文下面的"评论",也可以发到我的信箱中.)

 第一位家长的分享

  我儿子6岁了,近来围绕促进孩子数学学习方面,我想出了两个好办法,实施起来非常好,儿子兴趣很足,玩得不亦乐乎,我想得对孩子学习知识很有帮忙,所以说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给其他家长和孩子有宜处。

  一、开“拍卖会”

    受尹建莉老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中“开小卖部”的启发,我们家组织过几次“小卖部”卖东西的游戏,孩子玩了几次,兴趣减了,后来,我观察发现,小孩子(我儿子是这样的)都特别欢喜有竞赛的游戏,大家同场竞技,故意渲染竞争激烈程度,最后终有冠军产生,儿子特别喜欢,总是全身心投入,积极争取第一,过后还会持续这种获奖的快乐好长时间。针对孩子这一特点,一天晚上,我在看到床上有个乒乓球拍时,突发奇想,来一场拍卖会:球拍和小铁锤是拍卖道具,一箱玩具是拍卖品,妈妈我是拍卖师,儿子和爸爸是1号和2号买家,每次我随手拿出一个玩具报价,儿子和爸爸一人手里一堆钱(从银行换到的真的新的钱,各种面值都有),谁第一个拿给我对的钱,我现场核实对了,一锤定音,当场喊出“成交”,最后以谁买到的拍卖品多定为今年的赢家。中间,我还新想到一些点子增加进去,如卖了一半,突然想起应介绍一下拍卖品,在介绍每一样玩具中,我们最爱玩以前经常玩的一项游戏,就是让比赛两人同时观察一样东西几秒钟,如例说这次是车,不说问题,只观察,观察结束后,妈妈把东西藏到身后,再问他们这样是几开门的,车牌是多少,目的在锻炼孩子的事物观察力,孩子也特别喜欢,总有悬疑,不知问到什么。而且这次玩时,我还增加进了情景交流,因为是儿子和爸爸是买家,我就说是两个父亲来参加拍卖会给各自的孩子是选玩具,还别出心裁的问孩子“1号买家,你家孩子多大了?”孩子哈哈大笑说“我还没生呢”,引得大家又是一片哈哈大笑。最后儿子获胜了,我说“1号买家给孩子买了这么多玩具,他孩子肯定高兴坏了,而2号买家的孩子要哭鼻子了”,儿子一听更得意了,高兴得在床上又蹦又跳,(我们是在床上开拍卖会),这时我又说,“咳,2号买家输了的,家里孩子哭鼻子;而1号买家赢了的,却高兴的疯了”儿子一听,又狂跳不止,啊,真是一个快乐的夜晚。

  二、巧认钟表

  从尹建莉老师的博客知道了“三十七的温暖”博客,非常好,有一次去看时,看到一张美国小学生教室的图片,其中一个好看的钟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突然想到可以在家里手工制作这样一个表,进一步又出来更多的想法,大表盘,可以手转的时针、分针,这个表可以有两个作用,一是每晚指导儿子钟表拨到几点是上床睡觉的时间(8点30分),这样,孩子自己看,当家里墙上的表的时间和这个表时间一致时,要自觉准备睡觉了,更大的用处是周末时(我们家规定周末才能看电视,看电脑),孩子看电视时,对照时间,到点时上床睡觉,以前是大人说到几点了,不能看了要睡觉了,孩子虽然不舍,但都能做到,这样就更省去了大人提醒了。再一个作用,平时我们会和孩子一起拨弄这个表玩,告诉他哪个时间是爸爸起床时间,孩子起床时间,妈妈中午下班时间,下午下班时间等等,说过几次,又是一个“考试”游戏,“拨出妈妈下午下班时间”等,玩中考核了孩子,也让他认识了钟表,效果一直很不错。

  从看了尹建莉老师的书以来,一直在学习,在成长,儿子成长的不错,实实在在能看到努力的成效,但也告诫自己要保持心态平和,切记功利性,要尊重孩子、做到“真爱”孩子。

                          

第二位家长的分享  

   

宝宝爱喝水了 

  我家宝宝刚上了一个月幼儿园,就病了两次。大夫说是喝水少,嗓子发炎引起的发烧。这个月,我请了好几次假陪她去医院,即使上班也天天无精打采的。一方面,是在担心宝宝上幼儿园不能很好适应;重要的是担心她在幼儿园不好好喝水。每天早晨去幼儿园前,都要求孩子喝一杯水。说实在的,每次都费好大的劲儿。想想吧,老师要照顾那么多的孩子,怎么可能盯着她,看她有没有把水喝完呢?

  焦急中的我,向周围的同事、朋友请教,讨得了一个偏方。用川贝加秋梨,再加冰糖,熬水;吃梨、喝水,润肺、止咳、降秋燥,宝宝也爱喝?。好嘞,我急匆匆跑到中药店,买回了川贝( 川贝最近涨价了,花了30元也就是 买了20多粒儿)  ,回家熬了起来。此方甚妙,光闻起来就香气四溢,勾起人的食欲。

  我把水晾凉了端到孩子嘴边,又把梨切成小块放到小碗里。柔声哄孩子喝水吃梨。谁知到了反抗期的孩子坚决地说不。要是平时,我肯定过一会儿再让她喝,可是当时?我急得不行,连哄带吓,硬要孩子去喝。孩子小眉头皱着,一声不吭,我感觉自己的忍耐到了极限!……唉,我叹了口气,拿起一块梨来,不喝水,总该吃块梨吧?宝宝平时最爱吃梨了。谁知她猛地把梨夺过去,摔到了地上!此时,我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愤怒,带着连日来的焦虑和疲惫引起的烦躁,我的巴掌扬了起来,就要打到孩子的屁股上了!!!

  唉!还是忍住了。我扑到在床上,把头埋在枕头里,低低地啜泣起来,感觉自己太委屈了。孩子这时也大哭了起来,也委屈的不行。呵呵,现在想起来,还真是有点好笑。

  晚上,?我打开了尹建莉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写得很棒,曾经解答了我的很多困惑。里面有一章是讲孩子不吃饭的。我想道理是一样的,就又细细地看了起来。

  嗯,教育专家就是不一样,娓娓道来的语言又重新给了我信心。小孩子虽然小,可是也需要被尊重,也有自己的主观愿望。这样逼她喝水,只能让她对喝水更加厌恶。

  我想出了主意。等孩子的爸爸回来了,和他商量,明天不再逼孩子喝水。我准备大中小三个杯子,里面倒上水,放在桌子上。明天起床后,我们一起喝,孩子不喝也什么都不说。只是很香甜地把自己杯里的水喝完就OK。

  第二天到了,我把三个水杯放在桌子上,说:喝水的时间到了,大家来喝水吧。爸爸和我端起杯子一饮而尽,孩子马上也不落人后地把自己小杯子里的水全部喝光了。我和爸爸相视而笑,今天早晨终于高高兴兴地出门了。

  这件小事,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浅薄,也给了我不小的信心。每个人不是天生都会当父母的,为人父母真是要用心去学习。还有,要尊重孩子,好好爱孩子。

                                             

第三位家长的分享

我如何成功引导儿子喜欢上阅读

尹老师,

  看您的书有两年了,也一直关注您的博客,几乎每一条留言我都看过了。也曾您向写过信和留言。

  我儿子十岁,四年级。非常感谢您的书关于阅读的观点。在他四五岁的时候,我也非常注意培养他的阅读,我经常给他念故事(因为我觉得我表达能力不好,所以我每次都是拿着书给他念故事,想不到这样歪打正着)但那时我的功利心非常强,总想着让他多认字,理解句子的意思。后来,看了您的书后,知道那样是非常错误的。会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于是我不再强制让他独立看书,而是陪他一起看,如果他自己不想看时,我就念给他听。他非常喜欢我念故事给他听,常常听完一个又一个,让我念得喉咙痛。上二年级后,他识字量大增,在我的引诱下,自己也慢慢地开始独立看书了(但还是经常要我陪看,我从不拒绝)。二年级时因为作业的缘故,我们经常闹冲突,浪费了很多读书时间。他真正的大量阅读主要是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我陆续买了20多本郑渊洁的的童话,还有其他一些书。他每一本都看完了,有的故事他反复看过许多遍。他看书都是在睡觉前(其他时间不太喜欢看),一个晚上可以看2、3万字的故事。如果是中篇的5、6万字也能一口气看完。总之,睡觉前的阅读是非常投入的。现在,二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他二三天内可以看完。看完后,他还会反复看一二遍。而且,他也养成了睡觉前必定看书的习惯。所以,我觉得我在他的阅读算得上引导成功(估计已读了300万字的书籍)。我经常看留言,发现有的家长苦恼孩子不肯阅读,所以,我想将我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一下:

  孩子不肯阅读时,千万不可强逼,你可以念给他听,没有孩子拒绝听故事的。另外,我觉得故事书的选取也很重要,一开始尽量选短篇的,童话形式的,动物的故事。一般孩子都喜欢动物,所以,对动物的故事也会比较喜欢。

  孩子不肯看你推荐的书时,也不可强迫。记得有一次我与同事借了两本沈石溪的书,<<再被狐狸骗一次>>、<<混血豺王>>,这两本书非常好看(沈石溪好多动物故事被选入小学、中学、高中的教材中),我非常希望儿子能够看看,也引诱了他,放在家里两个月,但他就是不看。后来,我就把书还给同事了。后来,有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说我们一家三口分别讲一个故事吧。他爸爸讲过之后,我就讲了<<混血豺王>>的内容。他听得如痴如醉。让我再把书借回来,他要看。我借回家后,他几乎是一口气就看完了。一本书大约十七万字,二本书就有三十多万字呀。因为<<混血豺王>>还有一部前篇<<双面猎犬>>,后来也借回来看了。他还跟我说要看这个作者其他的书。

  只要孩子没说不让念,你就念吧(特别适合年龄小的孩子)。也许他听的时候会玩这个,玩那个,样子好像没有专注听你念,其实你念的故事,他全部听进去了。如果你希望孩子神情专注地盯着你念故事,你可能会失望。如果你因此强迫他专注听你念,你们一定会发生冲突的。

  在孩子没有形式阅读习惯前,尽量和孩子一起阅读,和他一起回味书中的内容。我儿子看过的书大部份我都看过,只是为了能够满足他,与他一起回味一下书中的故事。

  这是我的一点个人心得,希望对有阅读烦恼的家长有帮助。

李双江教子的失误在哪 爱与管教平衡很重要

观察家

  美好的家庭教育,一定要把直指人心、建造灵魂的品格教育奉为其他教育之上。

  李双江是位有美誉的艺术家,但他的儿子作出了一个令社会吃惊、叫父母蒙羞的举动。颇有勇气的李双江痛苦地承认:没教育好儿子。公众则进而关心:李双江教子的失误在哪里?

  有规矩却没有成方圆,只因没有把握好爱与管教的平衡。当今物质丰富的少子时代,过度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已成社会通病;之相反相成的是没有激起子女对于仁爱的心悦诚服。李双江得子于年长、又是社会名流,未能免俗。

  自私、骄傲潜于人的天性深处,不加以严格要求就不能约束得住;爱人、服务在人性中也有宝贵的胚芽,但要悉心培育才可能成为人品格的主干。显然,李双江在为儿子提供知识、能力的提升上,充分利用了自己的资源,付出了心血;但是在对儿子负面行为的管教上,却是雷声大雨点稀。“我不打儿子,舍不得,有时真想打,劝说,我们吓唬一下,还没有打,自己的眼泪先掉下来了,”已经活化出来此番景象。他觉得只是在宠爱孩子,但爱与管教不能达到平衡,溺爱孩子成为即成事实,并结出非法驾驶、打人的恶果。

  富人、名人、官员子弟频频爆出丑闻,暴露出的家庭教育问题,是大多数家庭经常没有回答好的问题:我们教给孩子的价值观中,究竟什么是我们最看重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当在一个古人面前羞愧。

  以孔孟之道为人生最高价值的晚清官员曾国藩,他留给儿子们的永诀训诫中,把自己的人生体悟作为最宝贵的财产留给子孙,也留给了我们:“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他的子孙视之为珍宝,所以曾的后人多为正人君子、事业有成。

  我们的教育理念中,品德教育一直为先。但是,究竟多少人真的把仁爱、慎独、服务的人格价值看得比一己快乐高?人们总是抱怨时代浮躁、他人唯利是图、社会尔虞我诈。可是,风雨飘摇的晚清,社会环境难道比现在好吗?可见,在家庭教育上,我们不能以任何外在理由来代替身为父母的责任主体的担当,不管言传身教,还是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耐心训练。

  这行为习惯的耐心训练必须由内而外,内外兼顾,直至成为孩子的人格。以劳动、服务的习惯而言,不是“我当年多辛苦,你才有好生活,所以你要劳动”的一番教导就能奏效,不然“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就不会有效了。美国的福特家族,绵延百年而不衰,靠的并非只是汽车。此家族曾有此故事:小辈赚零花钱,要在家里擦家人的皮鞋或干此类苦活,所以孩子们以在暑假承揽了全家的擦皮鞋业务为光荣。那俯下身擦皮鞋的身影,给我们的中国富人树立了一个真正的育儿的高度。

  谈李双江教子的教训,不是为了厚今薄古、崇洋媚外,而是要正本清源:美好的家庭教育,一定要把直指人心、建造灵魂的品格教育奉为其他教育之上,并且通过学习经典与人类圣贤的灵魂相交通,通过家长或师长的身教感知,通过习惯训练而养成。舍此,并无良法。

  □鹿永建(“学习爱守护家”志愿行动发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