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九州通在哪:通货膨胀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9:41:04

1、什么是通货膨胀

所谓通货膨胀,就是"货币总量"相对"物品总量"不断增大的现象,粗略地说,就是货币"过多"的现象。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通货膨胀一般产生两大重要后果:一是货币购买力下降,二是财富重新分配。通货膨胀是经济增长最为危险的恶魔,这一公认的经济增长的"恶魔",既可能使中国经济增长遭受重创,也可能促成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层次改变。

通货膨胀给老百姓带来的影响最主要的是百姓手上的钱的购买力在下降。以前100元能买的东西,现在要花100多块钱才能买到。此言极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将要付出更多的金钱,才能维持和原来一样的生活水准。

通货膨胀给百姓带来的影响正在显现,比如粮食,肉类的价格在上涨给普通百姓生活已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另外,通货膨胀导致银行利率上升,其中贷款利率的提高,给百姓购买房子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房价将可能继续保持上涨的趋势。

作为普通人,生活在通货膨胀这种处境之下,则必须学会生存的智慧了;为避免因通货膨胀而受到损害,就要求每个普通人都得努力把自己锻造成斤斤相争的理财好手。

应对通胀的最好办法是进行投资,如果投资收益超过了通胀,资产就能保值增值,避免缩水。郭剑认为,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投资实物资产的资产保值作用比较明显;而投资于一些固定收益类的产品,随着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贬值的,比如债券。

通货膨胀会唤醒了百姓的投资理财意识,使得百姓的投资理财的意识越来越普及;目前存在的"负利率"使得大多数人不再愿意把钱放银行,人们更愿意把自己的"闲钱"投向投资收益率较高的证券市场,如股票,基金。

2、通货膨胀对股市的影响

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已成为一种顽疾,不论是工业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通货膨胀,当然其程度可能有显著差异。有的国家通货膨胀率较低,表现为温和的膨胀;有的国家通货膨胀率较高,表现为恶性的或剧烈的膨胀。有同一个国家,不同的时期上,通货膨胀的程度也是有区别的。通货膨胀的成因在许多经济学家间有多种不同的看法,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根源。但是,只要存在通货膨胀,那么它对经济的影响就是相同的,物价上涨,居民实际收入下降,造成经济和政治的不安定。那么通货膨胀对股市有什么影响呢?

在通膨胀情况下,政府一般会采取诸如控制和减少财政支出,实行紧缩货币政策,这就会提高市场利率水平,从而使股票价格下降。另外,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企业经理和投资者不能明确地知道眼前盈利究竟是多少,更难预料将来盈利水平。他们无法判断与物价有关的设备、原材料、工资等各项成本的上涨情况。而且,企业利润也会因为通货膨胀下按名义收入征税的制度而极大减少甚至消失殆尽。因此,通货膨胀引起的企业利润的不稳定,会使新投资裹足不前。

需要指出的是,分析通货膨胀对股票行市的影响,应该区分不同的通货膨胀水平。

一般认为,通货膨胀率很低(如5%以内)时,危害并不大且对股票价格还有推动作用。因为,通货膨胀主要是因为货币供应量增多造成的。货币供应量增多,开始时一般能刺激生产,增加公司利润,从而增加可分派股息。股息的增加会使股票更具吸引力,于是股票价格将上涨。当通货膨胀率较高且持续到一定阶段时,经济发展和物价的前景就不可捉摸,整个经济形势会变得很不稳定。这时,一方面企业的发展会变得飘忽不定,企业利润前景不明,影响新投资注入。另一方面,政府会提高利率水平,从而使股价下降。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股价水平将显著下降。

3、通货膨胀时期各种投资方式之比较

■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的主要特点是风险小、收益低、流动性好。但是在通货膨胀时,通胀和利率调整之间一般会有"时滞",利率调高往往比通胀慢一拍。在这个时间段里,储户存款会出现负利率的现象,因此在通胀时应尽量减少资产中银行存款的占比。

■购买债券

国债的特点是收益比银行存款高、风险较小、流动性一般,很多投资者把购买国债当作一种高利率的投资行为。事实上,随着宏观紧缩预期的加强,债市往往呈现出弱势整理格局,且有不断下行的可能。在通胀下,投资国债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不过,经过充分调整后,有部分分离交易可转债走势逐渐企稳,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银行理财产品

银行推出的各种理财产品,为战胜通胀提供了可能,它的主要特点是收益较高、风险适中、流动性一般。如果你是低风险产品的爱好者,不妨去参加银行的理财计划。在通常情况下,银行较好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高于通胀率。目前很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最低年收益率都超过了5%,最高年收益率可能超过15%。不过,随着最近美国市场的次级债风波在全球市场的蔓延,投资者应尽量避免选择挂钩海外资本市场的理财产品。

■购买基金、投资股市

购买基金实际上是委托专家为你理财。基金的火爆往往与股市的财富效应是分不开的。一般说,基金的收益较高,风险也不小。目前市场上有50多家基金公司300多只基金,再加上层出不穷的新产品,让人眼花缭乱。投资股市对有一定承受能力的人也许是个很好的选择,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币继续升值、上市公司业绩不断增长,股市将长期走牛。通胀有利于股市,因为通胀首先表现在实体经济上,然后会传导到资本市场,其表现就是股价的上涨。投资者完全可以通过投资绩优成长股来弥补通胀带来的资产贬值。

■投资房产、黄金

在通胀时投资房地产和黄金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随着物价的上涨资产价格必然也随之上涨,投资房产、黄金至少能使资产保值甚至增值。但投资房产资金要求高,同时需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对大多数人而言,并非是合适的投资渠道,且变现能力差。

4、申万4季度策略:重点买入通胀受益股

530以来沪深300指数上涨38%,业绩预期上调贡献了19%涨幅,而市盈率上升贡献了另外一半涨幅。机构资金推动行情迹象明显,公募基金规模7、8两月新增约3000亿元(包括新发、拆分和再申购等),而同期IPO规模不足600亿。

我们认为A股将在4季度面临较大调整压力。其一,资金-股票平衡被打破,根据公告,估计未来6个月“海归”股票融资额超过3570亿元,“小非”解冻约6000亿元。而QDII基金和个人直投香港估计推动约6400亿元境内资金流入香港。其二,政策风险加大。自530以来已经陆续出台资金分流、提高准备金率和利率、风险控制的各项政策。股指期货预期年内出台,增加市场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一旦3季度经济增速继续上升,可能引发严厉调控。其三,业绩同比增速下降,由于基数提高,金融、化工、钢铁放缓增速,下半年A股公司业绩增速明显下降。

我们对调整后的A股仍不悲观。未来盈利仍然可能超出预期,预期外的推动力量来自:投资收益继续大幅上升;全面通胀进一步改善毛利率和资产回报率;资产注入、股权激励和高盈利的公司“海归”改变A股利润结构等等。盈利的市场一致预期趋势依然向上,预计07年全部净利润同比增长54%,08年同比增长35%。

通货膨胀投资主题包括两个子主题:购买力膨胀和通胀套利。资产和资本市场,特别是土地和股票价格上涨,导致虚拟购买力膨胀,这些“类货币”的增加额远远大于各银行新增信贷所投放的M2,成为推动通胀的最重要动力。不仅如此,这些购买力的投向,决定了价格传导机制和投资机遇。我们注意到,来自资本资产市场的庞大新增购买力主要投向土地、股权和奢侈的“住”与“行”,我们持续看好土地(地产)、股权(证券/保险)和轿车。另一个新增购买力来自农产品涨价,农产品价格上涨不仅增加农民收入,还将推动上游的饲料和化肥价格上涨。我们看好饲料和化肥。

通胀套利是另一个子主题。有些行业收入端处于通胀环境,价格上涨带来名义收入增加;而成本端却处于非通胀环境,比如境外(航空煤油和外币贷款),比如历史(过去购买的土地),比如固定(自有物业的历史折旧)。

我们看好这些在通胀中毛利率上升,盈利增长超预期的行业,比如航空、地产、零售。

1.不一样的通胀

7月CPI数据公布后,通胀预期已经成为现实,也成为经济界和投资者热烈讨论的话题。在这里,我们希望通过比较07年和04年的通胀的异同,深入分析07年通胀的实质意义和影响。

07年通胀和04年具有类似的货币背景,信贷和货币投放都有显著的大幅上升。同时,出口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外贸顺差持续进入国内,外部经济仍然向中国境内提供丰沛流动性。

1.1资本资产价格膨胀带来的购买力

1.1.1投资投下第一桶水,拉动04年通胀

通胀是一种价格变动与传导系统,我们可以把全部产业价格想象成为一个大水池,现有价格体系是一个平静水面。随着有人把一大桶水倒入水池,于是产生涟漪,水面上涨,通胀出现。判断分析通胀的影响,其中的价格传导影响,我们必须了解是谁拿了第一桶水,向什么地方倒入了这桶水。

2004年通胀的价格传导是这样的:地方政府(通过营运土地赚钱)和出口企业(04年出口大幅增长),再获得新增资金后,向整个产业价格池投下了第一桶水。而他们资金主要投向投资,结果推动投资品价格上涨,接着,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最后上游能源要素价格上涨。

简单总结04年通胀逻辑:投资需求膨胀,投资品价格上涨,能源要素价格上涨,PPI全面膨胀,然后生活类用品价格受到影响,CPI上扬。PPI在时间和涨幅上早于或超过CPI。

1.1.2资本资产膨胀推动07年价格水位上升

但是谁推动了07年通胀呢?

不论是投资、出口还是消费,07年都没有出现明显跳跃,没有出现明显的需求膨胀。投资方面,尽管26.4%的增速较高,但与过去5年平均相比,并没有出现明显过热迹象;出口,保持了25-27%的增速,顺差保持增长,但在出口退税率下调背景下没有出现异常;消费,逐步复苏,但是增速也只是上升2个百分点。所以,从实体经济发展来看,没有哪个方面出现突然的需求膨胀。

仔细观察,07年投向第一桶水的,也许是资本资产市场,特别是土地和股票市场。从货币角度观察,通货膨胀的实质是太多的钱追逐太少的商品。但这还不够确切,应该是过多的“购买力”追逐太少的商品。在许多情况下,购买力的膨胀不需要现金支撑。资产价格膨胀就是一个典型例子。07年以来,A股市场每个月新增市值大约4万亿,这相当于当月央行和所有商业银行直接或者间接投放的货币(M2)的8-10%。新增市值带来快速膨胀的购买力。

在新增购买力方面,地产市场的威力远远大于股票市场。有两个鲜明例子,一个是苏宁环球以每平米6.9万元的价格购买上海南京东路地块。一夜之间,南京东路的商户将重新审视目前的地产价格,甚至是租金。尽管只有苏宁环球投入34亿元,但南京东路全场1500多米的40多万平米的商铺土地价格全部得到重估,新增的土地价值远远超过34亿元,而这些新增地产价值大部分都可以转变为新增购买力。第二个例子,我们仔细估计了深圳市的土地价值。深圳关内土地面积大约0.6万平方公里,如果其中一半可以成为商业物业或者居民住宅,即3000平方公里。按照每平方米2万元的保守价格重估这些土地,那么整个深圳市(关内)差不多值60万亿元。深圳地价(房价)每平米上涨100元,那么新增的资产价值(购买力)大约1500亿元。如果考虑全国大中城市土地价格上涨,那么整体地产价格膨胀带来的购买力膨胀则非常惊人。我们初步估计,每年中国地产价格膨胀导致的新增购买力至少在100万亿以上。

所以,新增购买力主要集中于土地、股票市场,资本资产市场是07年集聚第一桶水的地方。

1.1.3资本资产价格膨胀带动的购买力继续投向土地和股票

那么这个第一桶水投向哪里呢?

有趣的是(某种程度上也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来自资本资产市场的新增购买力大部分继续投向土地和股票市场。这些购买力投向资本资产市场为了是获得更大更多的购买力。比如,土地。地产开发目前恰恰存在明显的正向循环,土地开发商高价收购土地,建设房产,然后高价出售,然后以更高的价格获取土地。我们惊奇地发现,地产开发企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对资金最为渴求的行业,一线地产企业比如万科、金地、保利等等,一年内多次融资,大量二、三线地产企业则大量借壳,直接表达对资金的渴求。这些地产企业的巨额融资最终仍将投向土地,其造成的结果是全国土地交易价格急速反弹;而房地产投资增速从06年3月开始持续攀升。

做个简单总结,07年新增的购买力从土地股票市场中来,也把“第一桶水”投向资本资产市场。造成整个产业价格水池泛起阵阵涟漪,“水位”上升。从通胀的价格传导角度出发,我们战略性看好土地和股权。反应在行业层面,我们继续看好地产、商业地产、有物业的零售企业、证券、保险。不仅如此,新增的购买力还投向了奢侈的“住”和“行”,于是我们看好轿车。

1.2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购买力

1.2.1 04年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大宗商品的滞后影响

07年通胀与04年类似的方面还有食品价格和CPI的关系。07年和04年一样,食品价格大幅上升是造成CPI攀高的主要原因。07年的大豆、玉米都重复了04年的涨幅,农副产品涨幅更是远远超过04年。

1.2.2 07年农产品价格是突然的跳跃

但是,07年农产品价格上涨却没有大宗原材料价格膨胀的背景。农产品和CPI上涨的同时,PPI和上游能源价格却在不断下跌。所以,07年农产品价格攀升具有突然性(也许具有一些“蝴蝶效应”),这是一种突然的跳跃。

不仅如此,07年农产品价格跳跃幅度还要高于04年。一方面,农副产品价格还可能继续上升。农副产品饲料价格还在快速上涨,养猪饲料、蛋鸡饲料和进口鱼粉的价格过去6个月涨了50%。另一方面,国际农产品期货价格加速上升。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小麦0709主力合约从07年5月来上涨30%,如果国内小麦受此影响开始上涨,那么它对CPI的推动幅度要远远大于玉米和大豆。因为国内小麦价格没有明显上升,而它在粮食中的权重远远大于玉米和大豆。于是,我们估计07年食品价格推动的CPI涨幅要远远大于04年。

1.2.3农产品价格膨胀导致的购买力投向饲料、化肥

自然而然的问题是,农产品价格上升导致的新增购买力主要投向哪里?一方面,农产品价格上涨会带动化肥、饲料价格上升。历史证明,尿素价格与主要粮食产品(小麦、玉米)价格高度相关。过去5年这两类产品价格正向相关性超过0.75。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上涨显著提高了农民收入,相应提高了全社会最低工资,推动全社会劳动力成本上升。

2.通胀套利

2.1通胀套利机制

第三个投资主题是通胀套利。所谓通胀套利,就是那些能够在通胀背景下扩大毛利率,提高盈利水平,利润可能加速增长的行业。盈利水平上升带动的估值水平提高,以及利润加速增长,将在两个方面同时推高股价。

这些通胀套利行业,其收入端暴露在价格膨胀环境中,而成本端则隐藏在价格稳定甚至下跌的环境中。所谓中性于通胀的行业,是指他们的收入和成本同时处于通胀环境,或者同时处于价格稳定的环境;在通胀中受损的行业,则是收入价格被有关政策环境限制住,而成本暴露在价格膨胀环境中,毛利率不断受到挤压。

2.2收入暴露在价格膨胀环境

收入端暴露在价格膨胀环境中的行业包括:

消费品。

受到食品价格快速上升和居民收入加速增长的影响,消费品价格也会出现一定涨幅。不仅如此,一些产能巨大,供应略大于需求的耐用消费品行业也会受到一些正面影响,比如轿车。自06年3月以来,乘用车终端销售价格基本持平,没有出现03、04年那样的巨大跌幅。

服务业。

其典型代表是航空服务业。居民收入上升带动服务量不断增长,民航今年前两个季度客座率同比和环比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2季度客座率环比上升1.8%,同比上升1.5%。物价的全面上涨也导致票价不断上升,07年国际票单价明显高于06和05年。而申银万国机票价格指数(根据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全年出差机票折扣加权计算)也显示,06年研究所普遍能够获得7折左右机票,今年机票折扣率上升到8折。最热门的京沪航线夏季以来全部是全价票。

非贸易品要素和国内定价要素。

这类要素价格的攀升,一方面受益于国内物价的全面上扬,另一方面也是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的典型案例。(关于人民币实际汇率上升,请参照我们中期A股策略报告《另一种人民币升值》)。所以,我们观察到,土地(最典型的非贸易品)价格不断上升,全国土地交易价格指数迅速反弹。而煤炭(最典型的中国定价资源),其国内价格一直高于国际价格,是少数大宗商品中国内价高于国际价的。

部分大宗商品。比如,钢铁。

观察海外钢铁价格指数,我们发现欧洲和亚洲钢铁一直强劲。亚洲钢铁价格指数甚至在07年的5月还创下了历史新高,但中国钢铁目前价格距离历史高点还有20%的差异。

而中国与德国钢铁价格差异已经达到22%,中美之间的钢铁价差也达到15%。即使考虑出口退税率不断下调直至取消,这种价格差异也暗示国内钢价可能继续上升。

2.3成本隐藏在非通胀环境

成本端隐藏在非通胀环境的包括:

把成本设定于境外,比如航空和造纸。

这些行业把动力成本和部分原料成本固定在海外,与国内通胀环境无关,甚至受到国内政策的保护,比如航空煤油受到政府管制,国内价格一直低于国际价格。航空企业的财务成本也放在境外,大量的外汇贷款利率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利好影响。

把成本固定在历史,比如地产和零售。

比如地产企业,由于土地是过去获取的,其成本已经固定在历史,不再发生变化。拥有自己物业的零售企业也是如此。这些零售企业的成本主要是物业折旧。同时,还有一些行业的固定成本比重较大,比如水电(65%);公路(60%);景点酒店(50%);通信运营(50%)。他们的成本受通胀影响较小。

成本端暴露在价格上涨风险的行业包括:煤炭(各类资源税占30%,人工占20%);化工(上游原料占40%);钢铁(铁矿石与运费占其成本30%左右);食品饮料(大多数是食品加工企业,食品价格上涨带来较大成本压力)。

所以,能够开展通胀套利的行业包括:航空、零售、地产和景点酒店。这也是我们第三个投资主题所看好的行业。

3.市场四季度调整压力增大

3.1 530以来A股市场上涨动力

自“530”到8月31日,沪深300指数上涨38%。据我们测算,38%的涨幅中,上调盈利预期贡献了19%,市盈率上升贡献了19%。

基金申购-建仓热潮,催生了部分蓝筹“泡沫”。沪深300指数07年市盈率接近38倍,与全部A股一致。

但是我们认为,A股市场4季度调整压力加大。因为其一,资金方面。股票供给增加、资金分流可能打破正循环;其二,政策方面,市场降温、经济调控预期上升;其三,盈利方面,增速下降,但仍存在超预期可能。

因此,我们判断A股四季度震荡调整,沪深300指数在4400-5800之间震荡。

3.2资金热浪消退

3.2.1股票供给增加

根据测算,四季度可流通小非市值创历史之最,达到5992亿元。远超过今年上半年非流通股减持量。另一方面,根据公司公告,未来6个月回归可能海归的市值达到3570亿。

3.2.2资金分流明显

QDII和个人投资港股“自由行”已经打开国内资金分流渠道。比A股便宜50%以上的股票将极大吸引内地投资者。

3.3降温政策不断出台

自530以来,降温政策也不断出台,与530之前的差别只在于其条款项目还不够多而已。

3.4盈利相对增速放缓

由于全部A股公司06年下半年净利润环比上半年大幅增长40%,基数提高后,导致07年下半年业绩增速将不断下降。

综上判断,我们认为A股市场4季度将先扬后抑,震荡调整,沪深300指数震荡区间:4400-5800,对应07PE震荡区间32-42倍,对应08PE区间25-32倍。

一、我国温和通胀趋势确立

1、我国已经进入温和通货膨胀时代

我们认为我国已经进入温和通货膨胀时代,并且属于混合型的通货膨胀。对于投资品和资源类商品而言,其价格上涨可以归结为需求推动型,一般居民消费用品以及服务价格的上涨则属于成本推进型,我们的判断来源于以下理由:

第一,世界经济强劲增长以及由此带来国际市场上以原油、有色金属等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会对国内价格体系产生深远影响。美国经济在第二季度已经重拾增势;日本经济复苏形势良好;欧元区经济上半年明显好于预期,尤其是德国发展势头较好;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其中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经济增速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2007年上半年OECD国家总体消费价格指数小幅上升,从2006年12月的116.7上升至2007年5月的119.5。其中美国消费物价指数一路飞涨,2007年1-6月份已经上涨4.9%,远高于去年全年的3.4%。

以石油和有色金属等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还将攀升。2007年1-6月,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继续高企,有色金属、钢材、钢坯价格上涨较为迅速,原油、成品油、橡胶价格维持高位运行,玉米、大豆、塑料原料等均有一定幅度上升。

第二,受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国内很多商品价格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国内食品价格上涨压力不小,并且前期粮食和肉禽蛋价格上涨已经开始向相关行业传递。受国际粮食库存下降、国际价格传导、粮食用于替代能源生产、国内自然灾害频繁、农资成本上升、实行最低收购价等因素影响,近期粮食价格难以回落,有可能继续保持小幅上涨趋势。粮食是基础性产品,粮价上涨必然带动食品价格上升。

国内要素价格面临恢复上涨压力。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导致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断加大,形成需求推动型的通货膨胀。而且我国生产要素,如资金(利率)、土地、资源、环境等被严重低估,本身就面临较大的价格上涨压力。

第三,流动性充裕,货币信贷投放过多,进一步提高通货膨胀压力。相对过多的货币供给必然产生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终究可以归结于货币现象。从历史的M1增速和CPI数值对比知道,CPI数值的增长一般比M1增速提升滞后半年,由此可以推断,目前较高的M1投放必然会导致CPI数值进一步提升。

第四,通胀预期增强,对价格形成进一步的上涨压力。人民银行2007年第二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达到40.2%,是1999年调查以来的次高水平。此外,公众对通胀的感受主要基于经常购买商品价格,当前价格上涨最快的肉禽蛋是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商品,因此居民感受到的通胀可能高于实际通胀水平。

2、2007-2009年我国出现严重通胀的可能性较小

尽管我国通胀压力在增大,但我们认为2007-2009年我国出现严重通胀的可能性比较小。我们的理由是:

第一,供大于求格局依然没有改变。从当前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状况看,不存在商品价格总体持续上涨条件。现在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许多产品都面临着产能过剩问题。据抽样调查,1997年底613种样本中供过于求的还只占31.8%,供求基本平衡的占66.6%,供小于求的占1.6%。到2006年12月底,供给大于需要的比例为71.3%,供求基本平衡的占28.7%。

第二,政府对部分价格具有较强的调控能力。种种迹象表明政府正在加强对部分价格的监管,如对方便面相关企业串通涨价行为的处理。

初步预计,2007年、2008年、2009年中国居民消费物价涨幅分别为4%、4.5%、4.8%。

二、温和通胀受益板块将成为重要投资主题

1、A股已不便宜

无论从PE还是PB角度考察,A股市场都已经不便宜,是全球最贵的市场之一。

截至8月29日,上证综合指数市盈率水平达到47.53倍,比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15.78倍要高出201.20%,比以高科技企业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的35.66倍都要高出33.28%。深圳综合指数的市盈率更是高达74.99倍,比上证综合指数还要高出57.77%。

如果用PB指标来对A股市场和其它主要市场的估值进行比较,A股依然是全球最贵的市场。截至年8月29日,上证综合指数的PB值为6.56倍,比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PB值3.73倍要高出75.87%。深圳综合指数的PB值为7.21倍,比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要高出93.30%。而且需要指出的是,A股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只有道·琼斯指数成份股净资产收益率的54%。

即使考虑到A股公司业绩高速增长性,我们用2008年动态PE和PEG来考察A股目前的估值状况,A股估值依然不便宜。根据WIND系统提供的数据,截至8月31日,有券商研究员重点跟踪的公司2007年动态市盈率为39.22倍,2008年动态市盈率为30.12倍,仍然大大高出海外主要市场的估值水平。因为考虑到公司业绩成长性,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2007年、2008年动态市盈率肯定比2006年静态市盈率要低,但是A股2007年、2008年动态市盈率水平已经大大高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2006年静态市盈率水平。

因此,A股公司需要不断超出市场预期的业绩增长点,以降低和支撑目前高企的估值水平。

2、温和通胀将使相关行业上市公司受益

不便宜的市场需要不断的业绩“惊喜”,我们认为2007年下半年最重要的三个业绩“惊喜”因素是:资产重组(包括行业并购和资产注入)、行业景气度的逆转和进一步提升以及温和通胀推动下的产品提价。

实质性的资产重组将给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带来不小的推动作用,我们认为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两类资产重组是行业内的资产并购以及实力大股东的资产注入,尤其是实力大股东的资产注入这一类资产重组更值得期待。对于此类投资机会,我们建议投资者可以从三条线索来跟踪和把握:第一是重点关注股改时有资产注入承诺的公司;第二是紧密跟踪可能成为央企资产整合平台的上市公司;第三类是诸如天津、成渝、上海、东北等政府对国资整合力度较大地区的大企业集团下面的上市公司。

行业景气度的逆转和继续提升对行业内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强势公司业绩提升的作用不言而喻。这类机会中,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造纸、消费品、铁路等。

温和通胀推动下的产品提价,也会对很多上市公司业绩带来巨大提升。当然,其对不同行业的具体公司业绩影响大小我们还需要综合分析。但是我们认为,在我国宏观经济已经进入温和通胀状态背景下,温和通胀已经成为影响公司业绩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将成为今年下半年甚至更长时间里的一个重要投资主题。

三、布局温和通胀下的受益产业:下游消费和上游资源

1、怎样确定温和通胀下的受益行业

历史经验表明,通胀环境下价格变化的路径往往是从PPI到CPI,又从CPI反推至PPI,这是一个温和的、立体的循环上涨过程,不是平面的和直线式的。在这个过程中,各个产业感知通胀价格变化的时间和程度是不同的。

我们的分析显示,当前显示出的温和通胀实际上起源于2002年,并已经在上中下游产业中依次了形成两轮上涨。第一轮价格上涨的高点,重工业、轻工业和CPI依次出现在2003年3月、2004年5月和2004年8月。

第二轮价格上涨同样是由重工业带动的。在第一轮上涨之后,经过半年回落重工业价格指数在2003年9月再次上涨,并在2004年11月创出新高。此时促使中央政府进行大规模的宏观调控,重工业指数随之回落。但重工业价格指数的上涨在轻工业中的连续反应,是从2006年3月后才逐步显现出来。

一轮价格上涨过程中,往往最先上涨的是上游重工业等行业,然后再传至中下游行业,最后才传递至终端的消费品业(CPI)。也就是说,从PPI传导至CPI的路径是从重工业到轻工业,再沿着轻工业尤其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上涨这一条线上传递过来的。这表明,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出现的持续上涨是导致CPI价格快速上升的直接因素。由此可以进一步判断目前价格上涨传递到什么产业环节。

我们的基本结论:第二轮价格上涨目前已经传递到了下游消费类行业,而且涨势还将延续一段时间,至少目前还不是最后高点,年内CPI指数和轻工业指数还将进一步创出新高。而上游价格在持续两年零八个月的回调后,也有可能开始反弹。因此,我们建议重点关注的行业次序:首先是下游消费类行业,其次是下游资源,最后才是中游行业。实际上,价格上涨点传递到产业链中的哪一个环节,哪个环节上的行业就受益。

根据WIND系统提供的数据显示,价格传递过程与行业上市公司利润变化是基本一致的。2003年净利润增长最快的两个行业是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行业;2004年是食品饮料和采掘业;2005年是餐饮旅游和纺织服装;2006年是农林牧渔、信息设备、有色金属和房地产。从行业毛利率变化上看,2003年、2004年重工业价格指数上涨时,采掘业等明显受益、钢铁类价格大涨,钢铁类上市公司毛利率大幅上升;2006年3月轻工业指数和CPI指数上涨时,消费类行业的毛利率在上涨。如饮料类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在2006年3月后出现两次大幅提升,而农产品类上市公司毛利率在2006年3月止跌回升;PPI指数中黑色金属行业指数自2006年3月率先止跌上涨时,钢铁类上市公司毛利率就快速大幅反弹,而对应的以钢铁为主要原材料的电气设备行业毛利率则一路下滑。

2、什么样的消费类行业与资源类行业值得重点关注

我们的总体思路是:选择产品溢价能力强、成本上涨压力不大或者可以转嫁的行业及其龙头公司。

温和通胀背景下,很多行业产品都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但是行业竞争格局不同,其涨价幅度和速度也不同。行业竞争格局稳定、供给短期难以大幅提升并且消费价格弹性相对较小的行业涨价能力最强,我们倾向于重点关注此类行业。

在考虑产品价格提升给公司带来收入增长的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上升。我们倾向于重点关注原材料上涨压力不大或者可以转嫁的行业,这类行业应该属于下面情况的一种:(1)原材料成本中可变成本占比相对较小;(2)原材料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涨价能力弱;(3)产品市场竞争格局稳定,产品提价能力强,成本压力可以转嫁。

3、重点关注的行业及公司

显然,符合产品涨价能力强、同时成本压力不大或者可以转嫁这两个条件的行业公司,在温和通胀期间公司盈利会得到比较明显的提升。因此我们也就按照产品价格涨价能力和成本结构和转嫁能力两条线索对A股公司从行业角度进行梳理,以求找到最佳的投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