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彤演员孩子:彭鸣琢良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02:27

  彭鸣琢良方

  1、痈疮痈疖

  2、皮肤溃疡

  3、带状疱疹

  4、崩漏失血

  5、烧烫伤感染

  6、小儿腹泻

  7、腹泻

  8、心律不齐

  9、阿米巴痢疾

  10、褥疮

  11、刀口不愈合

  12、瘊子

  13、口中生疮

  14、小儿口中生疮流涎

  15、手足关节痛

  16、雨点癣

  17、慢性肾炎

  18、尿床

  19、脚垫子

  20、感冒

  21、疙瘩痄鳃

  22、脚跟损伤疼痛

  23、跌打损伤

  24、烫烧伤

  25、脱骨疽

  26、鼻出血

  27、头痛

  28、腹泻不止

  29、呕吐不止

  30、肝硬化腹水

  31、肿瘤

  32、水豆样脓疱

  33、干恶心

  34、破头蝼蛄疮

  35、脱肛、子宫下垂

  36、打勾斗

  37、痔疮

  38、蛀牙破碎痛疼

  39、子宫糜烂

  40、黄疸型肝炎

  41、心跳过速

  42、蛲虫

  43、老年浮肿

  单方

  第一方: 柘 ( zhè ) 树根治痈、 疽 ( jū ) 、疮、无名肿毒等一切化脓性症,如腮腺炎、妇女挤奶等。

  柘树根性能及用法:此药黄色,暴皮出白汁、无毒、能凉血散淤、除疔之外,皆有奇效,已形成脓者也可消散之。其用法,药用根,春秋采挖去净泥土切碎晒干备用,也可挖鲜根用。干品100克(或鲜品200克),鲜鸡蛋三个水煮,日分三次吃鸡蛋喝汤,连服七至十天可痊愈。腮腺炎三天可愈。

  第二方:柞木炭治皮肤溃疡

  现烧之柞木炭,待冷研成细末,湿者干散炭末于患处,出水时,香油调炭末覆之,七至十天可愈,可谓神效。功能吸湿杀菌。

  第三方:藤萝枝治带状疱疹

  藤萝也叫紫藤,俗称巴豆树,早春开花,结一大扁豆,公园机关多有栽植。带状疱疹俗称缠腰蛇、蛇盘疮,是一种病毒性内发病,从皮肤上出现透明带状水泡,发病多半在腰,有的在腿,无一定部位,起泡前一两天就有疼痛不适的感觉,患者从十几岁的小孩到七八十岁的老人,是一种常见病,若治疗方法不当,可能留下后遗症。

  取藤萝枝一把切碎煮水,微火煮好,先取出一大碗,内服,每次一茶碗,日服三次。余之水温洗患处,日洗数次。一般七天左右即愈,不留后遗症。

  第四方:地榆炭治崩漏、月经过多、男女突然吐泻鲜血。是坏血有腥臭味者须到医院检验。

  用法与用量:30克至120克,水煎加醋适量,空腹一次服。必须对症用量,失血少者30克,水煎加醋,露打一宿,早晨加温一次服,失血过多者需急救,100克左右水煎加醋马上一次服。每天只能一次,三五天即愈。

  第五方:苦参炭治烫烧伤感染

  苦参炒炭研细末,香油调敷患处,一般七至十天即愈。

  第六方:地锦草治小儿腹泻

  别名蓑衣领、铺地红,茎叶细小淡红色,折断出白汁,多生于庭院、路旁,药用全草,夏秋采收,晒干备用,无毒。用法用量:小儿腹泻20至30克,水煎服其母内服,日三次,小儿吃奶等于吃药。不吃奶者,每日10克,加白糖少许,日分三次,小儿服之,几天即愈。此药用于止血、增奶,效果也良好。

  第七方:之泻肚

  用无花果叶,切碎油炒加鸡蛋,熟后食之,大人每天九片,小孩三片,几天即愈。

  第八方:治心律不齐

  昙花或令箭花,每晚一支加白糖30克,煮烂食之,10支左右即愈。多吃几支亦有益无害。

  第九方:治阿米巴痢疾

  白头翁30克水煎服。又方:紫参30克、甘草12克水煎服。效果都良好,一般10付左右即愈。

  第十方:治褥疮

  挖鲜狗奶子根(地谷皮)先去掉粗皮,再将嫩皮刮下晒干,焙成金黄色,研成细末,香油调敷患处,按时换药,一般10天左右可愈。(地谷皮忌铁)

  第十一方:治刀口不愈合

  天花粉即瓜蒌跟,微火焙成金黄色,研成细末,香油调敷患处,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数天可愈,特效。

  第十二方:治瘊子

  猫儿眼草也叫马虎眼,用鲜草加点白矾,捣成糊状,敷在母瘊根上,用胶布固定,一日换药一次,数天后母瘊脱落,小瘊自然干枯不在复发。

  第十三方:治小儿口中生疮

  鸡蛋清调白矾末,涂在两足心,干了再涂,连续多涂几次,一般涂两个鸡蛋清即可痊愈。

  第十四方:治小儿口中生疮流涎过多

  吴茱萸研末,醋调涂两足心,数次即愈。

  第十五方:治手足关节痛

  山椒子又名百里香,全草一把煎水温洗患处,洗数天即愈,特效。

  第十六方:子雨点癣

  此病突然很快发展到全身,无大片,很象雨点,一般不在手脸,用鲜野菠菜鲜品600克或干品200克,白矾、盐各一把煮水,洗七八天,换药再洗七八天一般可痊愈。

  第十七方:只慢性肾炎

  葎草土名拉牛舌,沟坡路旁到处都有生长,药用全草,每日干品30至40克或鲜品100克,煮水代茶饮,连喝数月可愈。

  第十八方:治尿床

  破故纸研细末,水冲服,每次3克,日服三次,连服十余天即愈。

  第十九方:治脚垫子

  用农历七月的鲜核桃皮水抹,日抹多次,连抹多日可愈,不再复发。

  第二十方:治感冒

  生芝麻一小把捣碎,生凉水冲服,不需特为出汗,有汗自出即愈。

  第二十一方:治小孩痄腮、疙瘩发烧

  用鲜地丁根一把,香油炸吃,两三天即愈,特效。

  第二十二方:治脚跟损伤疼痛

  找几块有红筋或带红色的火石头,放炉内烧红,置凉水内,把水烧热,用此水泡洗,连洗数日,特效。

  第二十三方:治跌打损伤

  跌打损伤红肿,但骨未伤,马上用鲜尿加温洗患处,连洗数次肿消青出即愈,特效。

  第二十四方:治烫烧伤

  马上用鲜尿洗之,或将尿尿在毛巾上敷之,越快越好,让起泡的不起泡,并能止疼,很快就好,特效。

  第二十五方:治脱骨疽

  用苦菜子(败酱草)生吃,用豆面做菜蛋,做小豆腐吃,连吃半年或一年,用量适当,痊愈为止。如疼痛难忍,可用发馒头用的引子为末,醋调糊状涂患处,干了再换,以解热痛,愈后不留病根。

  第二十六方:治鼻出血

  血余炭研细末,吹鼻孔内即止,效果良好。

  第二十七方:治头痛

  黄花蒿,又名驴耳朵蒿,摘花一把加红糖煮水,服后出汗即愈。此蒿开花黄色,很像小菊花,夏秋开花,沟旁路边多有生长。

  第二十八方:治腹泻不止,小便不通或很少

  诸方都无效者,急用车前子或车前草30至50克水煎内服,使大小便各行其道自愈也(此方李丛惠老先生所传)。

  第二十九方:治呕吐不止

  生土7斤,放盆内加凉水搅成泥浆,沉淀之水加温内服,神效。

  第三十方:治肝硬化腹水

  鸡蛋一个油炸成饼,三个指头一大捏芥末面散饼上,包起加醋少许吃之,每天三个,痊愈为止。

  第三十一方:治肿瘤

  核桃枝7寸,切碎煮鸡蛋三个,吃蛋喝汤。开始少喝点汤,喝后无不适的感觉,可逐渐的增加,加到适当数量为止。

  第三十二方:治小孩全身起水痘(原文为“豆”)样脓泡,冬好夏发。

  用韭菜一把,煮水洗之,几天即愈。

  第三十三方:治干呕,也叫干恶心

  用灶心土一小把,煮水饮之,特效。

  第三十四方:治破头的蝼蛄疮

  做饭盖锅用的高粱盖垫,水刷沉淀之灰,晒干,香油调敷患处,连涂几天即愈。

  第三十五方:治脱肛或妇女子宫下垂

  用蓖麻子一小把,捣烂敷头心上,提升后即将蓖麻子去掉,不要停的太久。

  第三十六方:治打勾斗

  柿蒂30克水煎服,或公丁香30克水煎服,效果良好。

  第三十七方:治痔疮

  每天吃指头顶大白矾三块,效果良好。同时配合外洗(见小成方第六方)效果更佳。

  第三十八方:治蛀牙破碎有洞神经痛

  到药店买干蟾酥,每次取麦粒大小一块,药棉包好放患处咬住,待化之有苦味痛即止,连咬数块不再复发。如能抓到活蛤蟆,用药棉取鲜蟾酥,放患处咬住,效果更佳。

  第三十九方:治子宫糜烂

  萹蓄草鲜品500克或干品300克煮水,去渣温水坐浴,数天即愈。

  第四十方:治黄疸型肝炎

  甜瓜蒂(学名苦丁香)烘焦为末,吹鼻内,连吹数次,黄水尽即愈。

  第四十一方:治心跳过速两方

  (一)大麦米炖猪心吃,五至七个,不用盐。

  (二)卷柏一味,适量水煎服。

  第四十二方:治蛲虫

  香油炸粉条吃之即愈。

  第四十三方:治老年浮肿两方

  (一)绿豆、大蒜炖饭吃,痊愈为止。

  (二)狗尾巴花炖猪肉吃。(此方对肝硬化腹水效果亦佳。)    千家妙方解疼痛——彭坚痛证医案理法方药思路评述 彭坚  

 《名医教你读医案》系列丛书

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9

肢 体 疼 痛

四肢关节肌肉疼痛和身体疼痛,多见于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古代通称为痹证。《素问· 至真要大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按《素问》的风、寒、湿、热分为四种痹证,在临床上一直具有指导意义,后世又将迁延经年、难以治愈的痹证称为顽痹,大致上,痹证分为这五种。

我在临床上采用更加简略的思路,即所谓“三三制”。首先将疼痛部位分作三种:上肢痛,下肢痛,全身关节肌肉疼痛;再将疼痛的性质分作三种:寒痛,热痛,顽痛。

验案举隅

案例一,类风湿性关节炎

杨某,女34岁,已婚,工程师, 2005年8月8日初诊。

患者产后关节炎已8年余,到处求医,越治越严重,尤其年前根据媒体的报道,到青海找当地著名的风湿病专家治疗半年后,情况更加糟糕。双膝关节僵硬疼痛,行走困难,肿大如脱,感觉发烧,小腿肌肉开始萎缩,手腕关节有骨质疏松,肘关节僵直。每到下午4时左右开始发低烧,大约摄氏37.8度,到晚上9时左右退热,热退无汗。面色白里透红,略微浮肿,脉细滑数,舌胖淡,口干,喜温水。此为湿热痹,处方:

黄芪100克,石斛、金银花藤各60克,远志、川牛膝、土茯苓各50克,苡米30克,防己20克,苍术、黄柏、猪苓各10克,3剂,每剂药以10碗水煎成3碗,早、中、晚各服1碗,服药后,避风,盖薄被取微汗。

8月15日二诊:服完3剂药后,膝关节肿大消退一半,顿时感到轻松、灵活,走路比原来进步,但仍然膝盖内发烧,低热、疼痛依旧。舌红,有薄白苔,脉细滑。处方:

地骨皮、苡米、远志、银花藤、黄芪各30克,川牛膝20克,石斛、防己各15克,秦艽、鳖甲、丹皮、苍术、黄柏、蚕砂(布袋包)各10克,10剂。

另外,全蝎30克,蜈蚣10条,乳香、没药各10克,炙马钱子5克,研末,分10天服,每日3次,饭后开水送服。

9月1日三诊:服上方后,膝盖内发热已除,疼痛未减轻,胃中觉得不适,低热也未去,脉细数,舌淡红有薄白苔。处方:

 木瓜、黄柏、苡米、石斛、黄芪、忍冬藤、海风藤、络石藤、鸡血藤各30克,白芍25克,远志20克,防己、怀牛膝、清风藤各15克,苍术、秦艽各10克,10剂。

9月8日四诊:服上方药后,止痛效果很好,胃中不适消失,但仍然有低热,色微红,苔薄黄,脉弦细。处方:

滑石20克,地骨皮、茵陈、牛膝、络石藤、青风藤、海风藤、苡米各15克,秦艽12克,青蒿、防己、苍术、萆薢、黄柏各10克,通草、穿山甲各5克,7剂。

9月15日五诊:低热退,仍然疼痛,但不剧烈,脉弦细,舌淡。处方:

木瓜、黄柏、苡米、石斛、黄芪、忍冬藤、海风藤、络石藤、鸡血藤各30克,白芍25克,远志20克,防己、怀牛膝各15克,苍术10克,10剂。

9月22日六诊:上方止疼效果好,基本不痛。因为患者就诊不方便,嘱咐原方两天1剂,连服30剂。

12月1日七诊:因为天气骤然变冷,关节又出现疼痛,痛处发冷,关节僵硬,屈伸不利,每天用热水烫脚,身上微微出汗,则稍微舒服,脉沉细,舌淡。处方:

茯苓、白术、黄芪各30克,忍冬藤15克,麻黄、附子、地龙、防己、远志、石斛各10克,细辛5克,5剂。

丸药:蕲蛇50克,土鳖、地龙、鹿筋、紫河车、鹿角胶、龟板胶各30克,穿山甲20克,乳香、没药各15克,炙马钱子9克,鹿茸5克,海马1对。      

研末,装胶囊,分30天服,每日3次,饭后服。

1月19日八诊:服汤药5剂后,症状缓解,继续服丸药,病情稳定,关节基本不痛,只是活动欠灵活,上下楼不方便。处方:

  黄芪、远志、石斛、鸡血藤、忍冬藤各30克,巴戟天20克,附片、地龙、石贝穿、茯苓各15克,麻黄、神曲、鹿角霜、白芥子各10克,15剂。

3月13日九诊:病情稳定,可以行走,做家务,今春期间虽然劳累、天气较冷也没有反复。处方:

 石斛、刺五加、忍冬藤、怀膝、黄芪各30克,威灵仙25克,附片15克,防己12克,合欢皮、苍术、黄柏各10克,15剂,胶囊照服。

从3月13日至今,一直服用此方,情况稳定,可行走,并可做早饭,汗出通畅,晚上睡觉好,因就诊不方便,继续服原处方。2007年2月随访,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原按 在我的要求下,2006年4月12日,患者家属提供了一份简单的书面材料,以供进一步治疗时参考:“患者得病八年,求医八年,病情越治越重,在彭医生处共服19个处方的药,其中大部分是由人代诉。找彭医生看病之前,主要症状有八方面:一,双膝肿疼,患处发热。二,右肘关节、右髋关节时时发痛。三,左肘僵硬,手指关节疼痛,左脚背痛。四,睡觉时腿不易伸直,伸直后不易弯曲,下床困难。五,背部时有胀痛畏寒,抽筋。六,每下午七时发低烧,37.3左右,第二天早上烧退,只有左半身出汗。七,对季节变更、气候变化、月经周期变化特别敏感,每逢这时,疼痛加重。八,行走困难,不能维持日常生活。治疗后的情况:一,两膝水肿消退,已不发热,但膝部形如缕节,大小腿消瘦。二,原来出汗只有左半边,现在全身可出汗。三,不再发低烧,但易感冒,感冒时,全身发软、发痛,但痛感较轻。四,左腿较易屈伸,右腿难屈伸,可行走。五,右肘大筋僵硬,右膝一直微痛,右髋关节时有痛感,左脚痛,但疼痛程度比以前好了许多。六,可以行走几百米,做些家务,基本能够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本案情况较为复杂。患者青少年时从事过体育运动,体质素好,病起于产后未禁生冷,以冷水洗浴,酿成产后关节炎。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又过用生乌头、生附子之类温寒燥湿之品,以至于戕伤阴血,导致阳气未复而湿热内蕴,骨质疏松与阳气受损有关,肌肉萎缩、痿软无力则直接起因于湿热不攘,即《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驰张,软短为拘,驰张为痿。”一诊因其双膝肿大如脱,类似鹤膝风,又有发低烧等湿热内蕴之象,故以四神煎合二妙散为治,并悉遵四神煎的煎服法,盖被取汗,三剂而膝盖肿消。此后,从二诊到六诊,针对湿热内蕴所致的低热、疼痛等,用秦艽鳖甲汤、二妙散加减等,历时近三个月,方告临床治愈。古人形容治疗湿热如“抽丝剥茧”,的确如此。进入冬季,因为受寒而病情反复,阳气虚的一面又凸现出来,故七诊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因为有过用温药伤阴助热的先例,乃加忍冬藤、石斛、地龙等解热、滋阴、柔润之品以监制之。

评述 本案冠名类风湿性关节炎,但未示类风湿相关检查指标,故其内涵与西医“类风关”当各有所指,这符合中医病证名与西医病名“既互涵又相异”的命名原则,特指出供读者参考。案情复杂,目之患者家属提供的“8大症状”足以了然。作者遵《内经》之训,仲景之法,辨证精准,法随证转,方随法移,终获大效,尤其是对“血肉有情之品”的合理运用与精到论述,令人服膺。他认为,本案属于顽痹,不仅病史长,且经误治,又有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非得用“血肉有情之品”不能恢复。关于痹症如何使用动物药,朱良春、焦树德等先生都有成熟的经验。作者从本人的临床经验提出,“动物药可分为三大类,一类偏于扶正补虚,如紫河车、大海马、蛤蚧、鹿角胶、龟板胶等,一类偏于通络祛邪,如全蝎、蜈蚣、水蛭等,一类介乎两者之间,如蕲蛇、地龙、土鳖、九香虫等。当湿热内蕴时,不宜于用第一类补虚药,用之容易出现皮肤过敏、面色潮红、血压升高等反应,此时用蜈蚣、全蝎配炙马钱子通络止痛效果甚佳;而对于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退行性病变,不宜于用第二类祛邪药,用之容易出现精神不振、脚软无力等反应。本案在根据病情变化设计胶囊时,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所论实发前人所未发,补先贤所未逮,这是笔者从案中读出的一点体会。同时,文中提到“之 前根据媒体的报道,到青海找当地著名的风湿病专家治疗半年后,情况更加糟糕。”对此,笔者不禁思考有二,如果那位医者确系名符其实的风湿病专家,那只能说明他医术低劣,名不符实;倘若他本不是专家,而是媒体包装的“医骗”,那他就是罪不容恕,媒体则起到“助纣为虐”的作用,理应担责。而这两者实际上都是在为中医奏“催魂曲”,该大声棒喝!这是笔者读出的一种“话外话”或曰“题外题”吧。    彭坚教授桂枝茯苓丸验案三则 谭德鸿             桂枝茯苓丸出自仲景《金匮要略》,原文记载:“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之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获苓丸主之。”,该方由桂枝、茯苓、牡丹皮、芍药、桃仁五药组成,具有缓消癥块,化瘀止血之功,主妇人素有癥病,瘀阻胞宫,血不归经,漏下不止之证。历代医家多将本方运用于妇科疾病,如《妇人良方》将本方用于妇人小产,“治妇人小产下血至多,子死腹中,其人憎寒,手指唇口爪甲青白,面色黄黑,胎上强心,则闷绝欲死,冷汗自出,喘满不食或食毒物,或误服草药伤动胎气,下血不止.若胎未损,服之可安;已死,服之可下”。《济阴纲目》将本方改丸为汤,名“催生汤”,用于妇人临产见腹痛、腰痛而胞孕已下者。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认为本方适应于所有瘀血体质,临床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妇科疾病。近年来的临床资料报道也充分表明,该方除常用于妇科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炎、痛经综合征等疾病外,还广泛用于内科、外科、五官科、皮肤科等疾病,均获得满意疗效。

彭坚教授对桂枝茯苓丸的临床运用也有其独到见解,他认为:桂枝茯苓丸主逐人体内之瘀、痰、湿,无论疾患在何处,只要病因为瘀痰湿,皆可用之。当然还应考虑病人体质,对于形体偏胖之人,多痰多瘀者,若无其他病症可放心用之,形体偏瘦之人,多火多瘀者,无其他病症也亦可放心用之,是为“有是证用是方,有是症用是药”之意。

作者跟随彭坚教授在长沙百草堂“专家门诊”收录桂枝茯苓丸验案3则如下:

一、痰瘀阻滞型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

验案1:王某,女,62岁,长沙市人。2010年11月1日初诊,病人自诉支气管炎多年,气喘咳嗽,胸闷,自觉吸气困难,精神状态低迷,舌苔白腻,脉沉细。中医辨证:痰瘀阻窍。治法:化痰逐瘀,行气消胀。主方:桂枝茯苓丸和大柴胡汤加减。药用:桂枝10克,茯苓3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柴胡18克,虎杖3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枳实15克,炙甘草10克,全蝎10克,厚朴10克。病人11月22日复诊,欣喜地告诉彭教授,服上药后气喘、咳嗽、胸闷诸症得到很大的改善,精神状态也转好,想再服药几剂以巩固疗效,现还有点口唇干,口苦,略胸闷。舌苔如前,脉仍沉细。方已对证,原方加石斛10克再进7剂告愈。

二、妇女瘀血阻滞型痛经

验案2:侯某,女,24岁。病人2010年8月7日初诊:两颊长黄褐斑,月经提前5—6天,月经来时腹胀,经量少,色暗,夹血块,经期4—5天,上次月经7月15日左右,寐差,舌质偏暗,苔薄黄稍腻,脉沉弦。中医辨证:瘀阻胞宫。治法:活血祛瘀止痛。主方: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加减。药用:桂枝15克,茯苓30克,牡丹皮10克,桃仁10克,赤芍15克,当归30克,川芎10克,白术15克,泽泻10克,炮甲5克,蜂房10克。病人10月16日复诊自诉痛经改善。本次月经刚结束。经色暗,血块减少。脸上长黄褐斑。方已对证,仍以原方加减做蜜丸巩固疗效。处方如下:桂枝15克,茯苓30克,牡丹皮30克,桃仁30克,赤芍30克,当归60克,川芎30克,白术30克,炮甲50克,土鳖30克,水蛭60克,蜂房30克,熟地30克,菟丝子60克,仙灵脾30克,凌霄花30克,泽泻30克。蜜丸,80粒/次(每次8克),2次/日。

三、血阻滞型2型糖尿病并瘙痒症

验案3:单某,男,35岁。病人2010年11月22日初诊,自诉有2型糖尿病,便秘,阴部瘙痒异常,舌质红有瘀斑,脉细弦。中医辨证:热结血瘀。治法:活血祛瘀,泻热通便。主方:桂枝茯苓丸合泻心汤加减。药用:桂枝10克,茯苓15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大黄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虎杖30克,苦参10克,生地60克,鬼箭羽30克。病人12月13日来复诊,自诉便结已愈,余症明显减轻。现全身还有散在红色皮疹,阴囊、附睾处仍瘙痒异常,手足冰冷,舌质暗,中间黄苔。方已对证,原方减大黄、苦参再进10剂。病人12月27日三诊,自诉药后瘙痒症状明显减轻,停药4天未大便(因饮食未注意),仍以原方加乌蛇丸30克,茜草30克,生地30克,苦参10克,白鲜皮30克。再进7剂而收便通痒止之功。

    体会:彭坚教授桂枝茯苓丸临床运用验案三则,体现了中医的异病同治、辨证施治规律。然同中存异,是因每个病人体质以及发病诱因不同,寒热痰湿兼夹有异,因此机体所表现的症状、病位也有所不同。为何同用该方治之获效,是因为病因病机相同,皆瘀血阻滞所致,故获良效。因此我们不管是学习《伤寒论》还是《金匮要略》,一定要在牢记原文、遵循辨证施治规律的基础上,学会在临床上灵活运用经方。桂枝茯苓丸中桂枝温阳通脉利祛瘀,茯苓健脾渗湿消痰,桃仁破血祛瘀,以通血络,痰湿瘀郁久易化热,方中牡丹皮、赤芍可清热凉血又散瘀,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消痰散结、通利血脉之效。虽主瘀血阻滞于下焦之妇科疾病,但瘀血阻滞之上、下焦病证同样有效。故有见日本著名医家汤本求真对桂枝茯苓丸“本方当治男女有瘀血而腹拘挛,上冲,心下悸者”之评价,理出一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