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电视外接音响:诗情词影读黎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34:35

xjjk雅儒

诗情词影读黎明

类别:随笔小札  作者:关山月明 [个人散文集] 日期:2011-12-14 19:47:59 编者按:黎明,无论现今还是古时都有不同的寓意,而在古时的人们则是有着另一番的韵味,有惆怅的相思,有豪情满怀,有离愁别绪,有充满期待,有沐浴血火,有意犹未尽,然而无论何种的感触,黎明时分对于人们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问好作者!  闲暇读书,不少千古名句穿越时空和历史的尘埃,滑落心间,触动思情。寻章摘句,仔细品读,竟然在字里行间,品味出别样的一番风情,那遥远的黎明的光影,投射在灵魂深处,带给人几多的思索和感触。
  《诗经●蒹葭》有“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的句子。你看,茂盛的芦苇起伏,上面的露水珠,还闪烁着银色光芒。心爱的人儿,在水边高高的山崖上。此情此景,令人神往。也许,此时的太阳还没有升起来呢。东方欲晓之时,诗中的主人公就开始时思念意中人了。在这黎明时刻,充满的是求之不得的惆怅。
  李商隐的《无题》诗中有“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句子。在黎明的光影中,女主人公早起照镜子,愁思难遣,如云鬓发也变了颜色。在这样的黎明时刻,心中满是相思之苦。
  看来,牵扯到男女个人情感的事情,不分时间段。这称得上是“惆怅相思的黎明。”
  曹操在《观沧海》中,大胆想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中运行,是何等壮观!作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诗人、军事家,曹操借景抒情,其开阔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尽显无余。我想此时,诗人心中的太阳早已经驱散黎明前的黑暗,一定是光芒四射的。
  王安石《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在立志社会变革的王安石看来,黎明时分,升起的太阳光芒四射,充满朝气。他那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辛的政治抱负,在黎明的光影中洋溢。
  曹操和王安石的黎明,称得上是“豪情满怀的黎明。”
  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经典名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这样的黎明,应该是静谧的,悠远的。如此“宁静致远的黎明”更让人神往。
  唐代王湾《次北固山下》有千古名句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据史料载:唐朝宰相张说对此诗句倍加赞赏,曾经亲自手书之,悬挂于政事堂上,奉为楷式。联系全诗,是描写江南残冬之景色,“日升残夜”
  既有时间交替的意思,又饱含诗人淡淡的乡愁。在这样的黎明时分,最多的是远在他乡的思乡之情了。这应该是“离愁别绪的黎明”了。
  李白在《行路难》中也曾感叹“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历史上,伊尹受到商汤重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日月旁边。诗人用此典故,暗喻自我能得到重用。太阳的形象,如同黎明一样,遥不可及却又让人满怀期待。李白心中是“充满期待的黎明。”
  唐代李贺《雁门太守行》起句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战局如同乌云(暗喻敌军)要把城墙摧垮,向日的盔甲闪烁像鱼鳞一样的光芒,色彩对比鲜明。据说,“诗鬼”李贺作此诗年仅17岁。作为唐代中期浪漫诗人杰出代表的李贺,他想象奇特,心中的黎明奇峭冷艳。此种黎明应该是“沐浴血火的黎明。”
  而苏轼的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前小序为“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欢畅饮酒直至天亮,东坡居士的黎明时分,应该是昨夜残梦今犹在,今晨酒意酿思情的。这是“意犹未尽的黎明。”
  文人,情感是细腻敏感的,眼光和视野是独特的。他们用自己的才思,既书写了流光溢彩的诗句,也孕育了一个个不同反响的黎明,带给我们温暖而幸福的感觉,普照我们渴求光明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