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111 北方稀土:郑树森的书房(名人书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56:38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10月28日   第 11 版)

树立杭州国际标,森荣桃李尽妖娆。
手持利刃移肝胆,术令垂危命不夭。
在世界医学界,尤其外科界,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郑树森名闻海内外。他带领下的浙医一院肝移植中心5年前提出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肝癌肝移植受体入选标准——“杭州标准”,并建立了肝移植技术创新体系,让更多原本无法进行手术的肝癌病人有了生存的机会,挽救了一大批终末期肝病患者。目前,“杭州标准”已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
10月17日上午,浙医一院举行肝移植千例庆典暨肝移植国际研讨会。20名肝移植受者和10名捐肝勇士从专家手中接过纪念牌和鲜花。7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周廉健步走上讲台,讲述了自己接受肝移植5年3个月来的健康生活。至今他仍承担着国家“973计划”项目。
下午,记者目睹了郑院长和他的助手们在手术室为两个肝癌病人实施切除手术后,随郑院长来到他的办公室。东面靠墙的书柜里装满了学术类中外书籍,写字台上摆放着书刊、文件和工作计划。书柜与门口之间的地上和写字台旁的地上也摞满了书。写字台背后的墙上挂着郑院长2002年出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时的合影照片。和往常一样,郑院长已脱下手术服,换上白大褂,他的助手和一些科室的负责人在门口等待着请示和汇报工作。
“刚才我和美国的Busuttil教授一起做的两例肝癌切除手术很成功。我院肝移植中心已成功实施肝脏移植1031例,良性终末期肝病术后1年生存率为95.2%,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胰肾联合移植和肝肾联合移植受者,均保持着亚洲和中国最长存活纪录。今天的硕果凝聚着所有医护人员的智慧和汗水,我们倍感欢欣鼓舞,也更感重任在肩。”郑院长的话语透着诚恳,带着凝重。
看到桌旁一盆盎然的兰花,记者问:“是李兰娟院士送的么?”李兰娟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郑院长的爱妻,也在本院工作,是传染病学专家。因院士伉俪都爱花且爱互相送花,又因李院士名中带“兰”,故有此一问。郑院长爽朗一笑:“是我自己选的。兰花高洁、清雅,古今都被喻为花中君子,我们都喜欢。当然我更喜欢了。”
郑树森  1950年1月生于浙江龙游。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外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器官移植及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开拓者和国家重点学科外科学(普外)学术带头人,著名的肝胆胰外科专家。
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临床医学(Ⅱ)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连续两次担任器官移植领域2项“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等;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主编教育部规划《外科学》五年制、八年制及专升本教材,主编《肝脏移植》、《胰腺移植》、《肝脏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等专著;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及2003年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先后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院长”等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潘衍习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