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青村东方华景园:神童是如何练成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4:05:37

10岁张炘炀就要上大学
 
  张炘炀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安静地听着大人说话。今年高考以来,他就被众多媒体跟踪采访。

  尽管还没有接到录取通知书,但张炘炀从理论上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今年高考,张炘炀考了505分,超过辽宁省二本分数线47分。

  10岁的孩子,能考505分,将成为迄今为止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其实我还能得5分以上。”张炘炀对别人的夸奖从来不谦虚。从考场出来,他就认定说“考个二本没问题”。不过,他的语文还不到80分,有一些非选择题没做。

  “他觉得没有标准答案的东西没劲”。父亲张会祥说,“不过,这个成绩我们基本满意了”。

  22个月才会说话是神童?

  “我这种苗就是长得快”

  按正常的学习进度,张炘炀现在应该上小学四年级。但他用不到5年的时间,却走过了普通学生12年的读书历程。

  1995年7月8日,张炘炀出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张会祥对儿子的印象是“说话比较晚,22个月的时候才会说话。别的孩子说话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的出来,但他不是。”

  不过,在儿子两岁时,父母开始发现他有良好的记忆力。父母开始教他认字,3个月以后就会了1000多个字。上学前,张炘炀已经认识了2000多个字。

  2000年秋,5岁的张炘炀进入长征小学读一年级,一个月后,转学至魏家小学。随后,直接升入二年级;又一个月之后,又升入三年级;4个月之后,直接上了五年级;五年级读了两个月,升入六年级。一年之后,张炘炀小学毕业,升入初中,用两年读完初中三年的课程,还掌握了高中的全部知识。2004年9月,张炘炀直接到盘山县高中读高三,而他也只读了一个月,便在家中复习准备考试。

  像很多父母一样,张会祥夫妇也帮着儿子写家庭作业,可很快他们发现自己被儿子落下了。

  “拿到小学毕业试卷,张炘炀一做就得了90多分。后来基本上学校留的家庭作业,他都会,没有必要再写那么多遍,也就是用草稿纸画一画。”

  张炘炀六年级上了一个完整年,之后就初中考试了。580多名学生,他考了160多名,不到半年他就考到了71名。初二上半学期的课程在家里就都学完了,初三已经学了许多高中的课程。接着是上高中。就3个月的时间,把数理化都看了一遍,之后考试竟然得了90多分。

  高中的课程,正常学生学得也不轻松,但张炘炀经常说:“难吗?枯燥吗?”

  在父亲的记忆中,张炘炀从不死记硬背,放学之后,回家自学也是学一会儿,玩一会儿。每天晚上9点半准时睡觉,早晨6点半起床,有时还爱睡懒觉。张炘炀自己从来不“谦虚”,说:“我这种苗就是长得快”。

  什么是挫折

  “学习好的同学被人超过”

  张炘炀的求知欲特别强。上初中时,学校组织高中化学竞赛,他自己跑到学校的教务处要求报名。还有一次物理竞赛,他也参加了。虽然没取上名次,但促使他学习高中知识。

  张炘炀还自己总结出几个“张炘炀定律”。他编的一个化学的“定律”被当化学教师的亲戚推翻了。张炘炀若有所思,跟爸爸说,“总结定律挺难的,看来还得多学才行”。

  张炘炀从来不参加学习班或补习班,全凭自己的爱好学。父亲教英语时,找1000个词汇让他每天记一些,他玩,父亲就给他念,他用耳朵学。张炘炀没正规学过英语的语法,进行时说不全,但会用,靠文章理解记忆。高考时,英语考了100多分。

  “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会用不就行了?”张炘炀不理解别的小朋友一遍一遍地做题。

  “不求最好,但求博闻。”这是张会祥对儿子惟一的要求。“我们不给他定目标,非要考到哪里,非要考多少名次,考试只是检验学习成果的一种形式,跟别人比是中上水平就可以了”。

  大学毕业的张会祥经常和儿子一起。儿子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张会祥有意让他学一点初中的知识,初中毕业再让他学一点高中的知识。中考一结束,就有意让他学一点高中的知识。这样就总是往前赶,以不累为原则。

  张炘炀非常喜欢考试,把解难题当作一种快乐。“他没有对手,考多少算多少,没考好就跟他说是题难,你难别人也难,咱们再学,让题不难。这种环境让他能非常主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完成任务似地接受知识。”

  一路跳级,张炘炀似乎非常顺利。但在他看来偶尔也会遭遇挫折,“挫折,就是一个学习好的同学被另一个同学超过。”

  张会祥承认,自己并没有系统的教育思想,只是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因为他自信最了解孩子,也自信这种方法对孩子适合。

  张会祥在街道办事处工作,对孩子很投入,在盘山县高中做地理教师的妻子吴慧娟只能当配角。“两个人教就会乱套,因为步调不一致,孩子会无所适从”。

  矿泉水为什么贵

  “它占用了人类的劳动”

  像很多10岁的男孩儿一样,张炘炀喜欢看卡通片、摆积木、玩变形金刚,跟小朋友做游戏,踢足球、打篮球。遇到感兴趣的话题,他会滔滔不绝地给你讲有趣的故事,不高兴的时候也会叫父母“闭嘴”。

  可张炘炀确实跟很多10岁的孩子不一样。

  他会说:“矿泉水为什么贵?因为它占用了人类的劳动。”

  “吃肉是另一种杀生,是不仁慈。”

  对爸爸的解答不满意,他会说“能不能换个解释方法”。判定一个城市的发展程度,他会看垃圾处理得如何。

  “儿子像个小大人,他甚至反驳大人的观点,也可以和成年人坐在一起聊孩子们很少关心的严肃话题,从伊拉克战争到市容环境。”在张会祥看来,现在很多的孩子,在学校里面也就有课间十分钟玩儿,回到家就是学习和上辅导班,都成了书呆子。儿子的学习时间和玩儿的时间结合得比较好。

  张炘炀对很多事好奇,不停地问这问那。他已经看过几个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感觉“自己都能写几十万个为什么了”。

  张炘炀正在完成他进入大学前的最后一项作业———在他的卡通书桌上,他正画一张图,一张城市规划图,上面标着机场、立交桥和居民区。看记者感兴趣,他就滔滔不绝地给记者上了一堂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大课。

  记者采访时,他时而走来走去,时而靠在父母怀里“旁听”,也不时地插嘴回答问题。每当这时,张会祥都会用慈爱的目光注视着他,让孩子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

  “即使父子俩观点不同,父亲也不会拿出家长的威严去教训他。”妈妈说,更多的时候,他们就像两个同龄人在探讨问题。

  张会祥觉得,孩子从这种交流中能悟出道理,现在儿子已经自己体会到“生存是本能,生活就是活着要有精神”。

  “其实还是要让孩子快乐,能快乐才能学习好。”张会祥说。

  完美还是摧残

  10岁上大学是严峻的挑战

  如果不出意外,今年9月,张炘炀将成为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生。为了照顾儿子今后的学习生活,母亲已经把工作调到河北廊坊,而父亲也将到天津全程陪同小炘炀开始大学生活。

  但很多人都认为,这个结局对“神童”来说不太完美。“再学几年,考清华、北大这样的重点大学,不是更好吗?”

  张会祥不这样认为。“这样反而是给孩子增加了压力,他对旧知识不感兴趣,对他自己的身心发展也没有什么好处。我是希望等孩子上大学以后再发展,如果还可以的话,将来再往上考。”

  张会祥的设想是:不让孩子过早就业,考硕士、博士时再考名校,20岁的博士生还是有优势的,即使当不了科学家,竞争力也强。“完美不完美不是一个标准来衡量的,如果现在就到了名校,压力、竞争会让孩子枯萎的”。

  张炘炀爱学数学,父亲想让他学些经济、金融知识,多掌握一些本领。“现在看来,他不能再跳级,必须扎实学,学得广,我会用最适合孩子的办法帮助他学”。

  但张会祥对儿子的大学生活还是担心。“他还小,虽然像个小大人,求知欲强,但独立生活处理事情还不行,理解能力弱”。

  担心的不只是张炘炀的家人。辽宁大学一位教授认为,大学的课程设置与中学有明显差别,需要学习者有比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就现在张炘炀的状况分析,他的思维有一定的片面性,具体思维也不太完善,情感、意志力、看法还是10岁儿童的层次,在某些方面一定会出现不适应。虽然家长已经准备去陪读,生活上不会有什么问题。但父母代替不了小张与同龄人的交流,到了大学在年龄相差太大的同学中,他一定会感觉孤独,这种心理和情感上的断层,对于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按理说他应该再等一二年,学得更扎实,身心成熟一点,可现在只能上了大学后再看了。”盘山县高中校长王朝武认为。

  王朝武有30多年教龄,当了7年副校长、7年校长。他认为,应该把可以学习大学知识和能上大学分开看。能参加高考,得505分,说明这孩子高中的知识掌握得差不多,但让他在大学课堂按部就班地上课,记笔记,到图书馆,参加军训,肯定坐不住,对他是个摧残。他接受能力强,应该告诉他怎么学,学什么,还得用特殊方法照顾他。

  张炘炀创造了一个奇迹,未来会怎样,人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