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两晋南北朝 陈寅恪:中國古橋(三)【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1 01:57:21
中國古橋(三) ★★★還舊樓主2010年11月13日轉自《zh5000.com》★★★

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广东
一、潮州广济桥

广济桥又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安县潮州镇东,横跨韩江。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潮州知军州事曾汪主持建西桥墩,于宝庆二年(1226)完成。绍兴元年(1194),知军州事沈崇禹主持东桥墩,到开禧二年(1206)完成。全桥历时57年建成,全长515米,分东西两段18墩,中间一段宽约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桥,只用小船摆渡,当时称济州桥。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并增建五墩,称广济桥。正德年间,又增建一墩,总共24墩。桥墩用花岗石块砌成,中段用18艘梭船联成浮桥,能开能合,当大船、木排通过时,可以将浮桥中的浮船解开,让船只、木排通过。然后再将浮船归回原处。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广济桥上有望楼,为我国桥梁史上所仅见。广济桥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桥,属于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中国桥梁建筑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湖南
一、湖南湘乡万福桥

万福桥位于湖南省湘乡市西南五公里处的洙津渡,横跨涟水,衔接湘潭与邵阳,是湖南省颇有名气的大型石拱桥。清代以前,有湖南民谣说:“走尽天下路,难过洙津渡”。《南中纪闻》载:“洙津渡渡夫最刁,客担经涉,受其逼诈者无不切齿。”对此,邵阳人徐公明非常气愤,决心变卖家产,广募资金,在渡口修一座桥。该桥动工于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秋,竣工于四年夏。以后大桥经多次维修,特别是黄文玉、黄笃伦、黄景云祖孙三代三修大桥,传为佳说。现在的桥长166.8米,宽6.7米,高10.8米的9拱10墩公路桥。桥东建楚南大观牌坊一座,牌坊下立“万福桥”石碑一块。
二、湖南醴陵绿江桥

贵州
一、贵州黎平地坪花桥

地坪花桥位于贵州省黎平城南54公里,始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桥墩以青石砌成,桥为木质结构。桥廊连在梁的上面,桥廊长 56 米,桥面宽4.5米。桥廊上建有桥楼3座。中楼高 5米,5层重檐,4角攒尖顶,顶部置葫芦宝顶,宝顶下饰以如意头装饰,形似鼓楼;两头小楼高3米,3层重檐,悬山顶屋面。全桥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全系穿榫衔接。桥拱脊上,泥塑双龙抢宝,鸳鸯鸾凰。桥楼翼角,分别泥塑各种珍禽异兽。桥廊两侧,有一米高的梳齿栏杆。栏杆外面又有一层外挑 1.4 米的挑檐。桥廊内两侧设置连通板凳供人歇憩。上部的花板绘有各种侗族风情人物故事及山水、花木、动物等彩画。此外,“桥中楼”四柱,绘有4条青龙抱柱,顶层花板又绘龙凤鹤中齐欢。桥之两头柱壁有三幅楹联。全桥的构造和装饰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地坪花桥还是当地侗族人民欢歌娱乐之场所。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 贵州大七孔桥

大七孔桥又名双溪桥,位于贵州省王蒙乡孟塘村附近的孟塘河(又名打狗河)上,有七个桥孔,高7米、宽4.5米、长35米,横跨东西。修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7年),落成于三十年(公元1850)年,后因桥被洪水冲毁一孔,交通中断。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重修复改名双溪桥。是解放前荔波县境内第一大石拱桥,现今通向小七孔的公路经过桥上,是大七孔旅游区的重要桥梁和景物之一。
三、贵州镇远祝圣桥
祝圣桥位于贵州省镇远县城东中河山,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说到这座桥,还和张三丰有关。据说,修这座桥的时候,给桥墩下脚就碰到了难题:河底淤泥太厚,挖不到底。众石匠苦苦思索,无有良策,工程停下多日。张三丰见了,却哈哈大笑,说;“基脚挖成这样,已经行了,只是差一样东西垫在下面。”张三丰找了个竹篮,去到街上买了一篮豆腐,晚上来到桥基地方,往每个基脚坑里撒了一些豆腐,口中还念念有词。第二天,众人出工来到工地,往基坑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采基坑底是整块的大青石,稳稳当当。就在青石上砌上了桥墩,所以镇远人都说祝圣桥是张三丰用豆腐垫的底。
山西
一、山西晋城景德桥
景德桥俗称西大桥,横跨在山西晋城市西门外的沁水河上,我国著名古桥之一。连贯两岸公路,因通沁水、阳城一带,一度称沁阳桥。创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至明昌二年(1191年)完成。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改今名。桥用二十五道立券石并排砌成,桥面长30米,券高3.7米,跨度16米,券宽6米,两端各负一券,以分剪洪水冲击面,减轻大桥的荷重力。桥面两侧石雕兽面、海成、行龙、海水等纹图案,券门上雕离首,均精巧。
二、山西原平普济桥

普济桥俗称南桥,横跨在原平市城北20公里的崞阳镇南门外河流上。创建于金泰和三年(公元1203年),以后历代曾予补修。至今仍保持了宋、金时期的石桥雄姿和瑰丽艺术。桥为石砌拱桥,用行錾石和雕刻石砌成,主桥全长30米,跨度8米,券高7米。两端各有一引桥,二小券,以分洪水。大小券口均为石料横旋,券口之边均有造型精美的石刻浮雕。大券口的券楣有石刻浮雕,内容为避水兽头及人物故事,共16幅。小券位于大券之肩部,券口亦有浮雕, 内容为蛟龙出水及九针图案。浮雕均典雅古朴,寓意深远,造型优美,精巧别致。
三、山西晋祠鱼沼飞

鱼沼飞梁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区西南的晋祠圣母殿前,是一座精致的古桥建筑。北宋时与圣母殿同建,为我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四周有勾栏围护可凭依。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因沼中原为晋水第二大源头,流量甚或大,游鱼甚多,所以取名鱼沼。沼内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枕梁,承托着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东西桥面长15.5米,宽5米,高出地面1.3米,东西向连接圣母殿与献殿;南北桥面长18.8米,宽3.3米,两端下斜至岸边,与地面平。整个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飞梁北魏时已存在。飞梁南北桥面的东西两侧,原来也有师质卧狮一对,但现在只留下东北和东南端的两个。造型生动,均作与幼狮嬉戏状。似与飞梁为同时遗物。
河南
一、河南临颍小商桥

小商桥位于河南省临颍县黄帝庙乡的小商河(颍河故道)上。为敞肩单孔石拱桥,始建于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但现桥主体结构属北宋建筑风格,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最大的一次修筑是元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长20.87米,宽6.67米。大拱竞夸11.6米,矢高2.13米,小拱净跨2.13米,矢高1.2米,两岸小拱脚间距20.2米,主拱和小拱均由20道拱石并列砌筑而成,主孔每块拱石间均由咬铁连接。券面石浮雕有天马,狮子,莲花和几何图案,拱之上端置有兽,伸出桥身。桥墩下部四角有高浮雕金刚力士像,双肩扛拱,双手上托,大小一尺左右。小商桥是一座时代较早的古石桥,是研究建筑和交通史的重要资料。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河南弘济桥

弘济桥位于河南省汝南县城北,跨汝河,明代称宏济桥、博爱桥,清代称迎恩桥,因靠近天中山又称天中桥。原为木桥,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改建成石桥。该桥全部用石块砌成,与赵州桥结构相似。在大券两边附两个小券,美丽大方,雄伟壮观。桥面全长44.6米,宽6.5米,大券跨度为24.8米。 两边两个小券跨度约2.73米,高4米,尽端两个小券跨度1.75米,高1.02米,全桥由18道单券组成,券与券之间用0.37-0.43米宽的铁束腰相连,桥面两边各有18根方形望柱,17块栏板,刻有狮子,桃,猴,石榴,鹿,麒麟和武松打虎等图案。大券和小券两面中间刻有龙头,大券两边对刻的二龙戏珠,飞凤,飞龙及两边尽端小券刻的缠枝花,精工细雕,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弘济桥建于何时无可考,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重修。
三、河南云溪桥

云溪桥又名廉川桥,在河南省浚县云溪门外。明武宗正德3年(公元1508年)初建木桥,嘉靖45年(公元1566年)改石桥。20世纪50年代进行修整,改为公路桥梁,拆除了残缺的石栏杆。云溪桥始建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坍塌,船渡11年。嘉靖44年(1565年)浚县知县魏廉川重修。云溪桥为五孔桥,式样美观,坚固耐久。长60米,高10米,宽12米。中孔高大,便于舟通行,券额上雕一“虎头”,两侧饰以花卉图案。桥两端墩基四角各置卧姿态水兽,形象凶猛逼真,艺术价值较高,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北
一、湖北武当山天津桥

天津桥又名剑河桥,位于湖北省武当山十八盘下2公里,横贯九渡涧,海拔355.8米。一端接上十八盘一端连下十八盘,是武当山古神道上重要通道。这座三孔石桥,始建于元代,方石砌筑,饰望柱石栏。1984年维修,新装望柱石栏19套,增建石阶,补添桥墁石。桥长52.1米,宽9.42米,高8.85米,中孔跨度9.6米,边孔跨度6.7米。数百年来,历经无数次山洪冲击,仍安然无恙。剑河桥虽位于深山旷野,但这里古树参天,河水清幽,加上龙泉观和照壁两处建筑,让人有身在庭院的感觉。
二、湖北接龙桥

接龙桥位于湖北省来凤县翔凤镇拦河上,只有80余米长,5米多宽,因为它的历史传奇闻名于鄂湘渝边区,是来凤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龙桥的修建有—个传说:拦河两岸两座山,南叫“玉龙”,北称“翔凤”,是龙与凤的化身,只是被拦河“拦”断龙脉,因此土家苗族人屡遭劫难。据说只要修一座石桥跨越拦河,接通“龙脉”,就会迎来“龙凤呈祥”的好日子。为了谋求幸福,嘉庆13年(1809年),土家苗族人纷纷捐钱捐粮,请来能工巧匠,修起大小两个石拱,并在石桥上精雕一条石龙,凿上三个大字—接龙桥。1934年4月,贺龙率领红三军从湖南甘壁寨进入来凤境内,拦河两岸人民欣喜若狂,纷纷走上接龙桥,盼红军接贺龙,从此接龙桥便被赋予崭新含义,成了人民心向革命的象征。
西藏
一、西藏拉萨积木桥

二、西藏拉萨瑜顶桥

甘肃
一、甘肃甘南土木结合拱架

二、甘肃文县阴平桥

现存清代重修的甘肃文县阴平桥为单孔木伸臂桥,桥跨达60余m,桥上建有桥屋。 福建漳州江东桥的石梁最为巨大。该桥于宋·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由木梁桥改为石梁桥,计有15孔,每孔三片石梁。石桥现存5孔,其中最大的石梁长23.7m,宽1.7m,高1.9m,重量达2000kN(200t)。这样巨大的石梁,在没有重型起重设备的古时,其采、运、安装等工作都是十分艰巨的。
三、甘肃甘南撑拱伸臂木桥

四、兰州握桥


兰州握桥又名卧桥,在兰州城西,始建于明永乐间(1403~1424),清代两次重建,但现已不存。此桥由两岸向内斜上伸出重叠的悬臂梁各五层,中接平梁,形成中高边低穹窿状的桥身,全长27米,宽4.6米。桥上建廊屋,正中三间,左右斜下各四间。木桥的重量较轻,廊屋可以起到镇压桥体的作用,使不易冲毁;木材易朽,廊屋可以遮风避雨,使桥梁得到保护。握桥不仅以其穹窿特起的造型气势,也以其结构需要与造型的有机配合而成杰作。桥两端各建门楼,既强调了入口,同时起到了压住悬臂梁后尾的作用。
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