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电影大全:[转载]浅谈慢走的锻炼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7:08:35
编者按:人之有足,如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足先衰。中医认为脚为精气之根,是精气的集合点。那么我们锻炼为何切入点不能从脚入手。“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抬脚(腿)即可锻炼的方法,为何不去做?大道至简……
       [淘股吧]
           在人脚掌与大地(非本身)接触,此时就有了摩擦力,它就有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站立或走动时支撑人的是骨骼(试想一下:双腿骨断时人还能站立否?),人的骨骼是节节相扣的。如图所示。
           就走路说,从脚落地起始由脚掌将大地的力通过骨骼开始向上传递(即骨节与骨节之间通过摩擦力进行传递);蛇是无脊动物它是如何运动的?
           梢节动,中节随,根节催。脚催踝、踝催膝、膝催胯、胯催腰、腰催脊;①脊催脖、脖催头;②脊催肩、肩催肘、肘催腕、腕催手。二条线路走向(收力时为反方向运动)。周身关节合成一家,节节相连。
           骨架贯通在《苌氏武技书》中就提到过关节的重要性,指出“骨节者,两骨间之空隙也,……此处精神填实,筋肉相互牵挂拉扯、骨骼互相支撑、关节旋拧撑拔、内脏摩擦充实、各条经络里有水银灌注的膨胀感,这是身体上的收益。
       练习动作说明:
           在一脚踩实时,即人体全部重心由此脚(腿)完全支撑,此时您去抬另一腿时会很容易提起(提腿要放松);另一脚(腿)抬起用着力部位(五种)先落地,接着再把整个脚面轻轻放在地面(是轻轻的放,似踩在草地上),落实后再把人体重心移到此脚(腿),踏实后在抬另一脚(腿)。
           速度快慢自己掌握,越慢越可体会到身体内部的内动,注意力会越集中。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放松全身(包括未梢关节),贵在感悟“节节贯通”、“柔若无骨”、“举动轻灵”……
           即通过慢走领会到人体的正确运动规律,去掌握正确的用力方法(待此力上身了,个人理解是内力)。
          〔注事事项〕:将全身的力和意,汇集到两腿上及脚掌上。气息要平稳。同时要把脚的五指放松,胳膊也可以任意动作配合(只有你感觉舒服没有使用僵劲就行)。
           道法自然,道在身中。拳经讲的“用意不用力”,可能就可自解了。
           合周身全局之力守练之,用之久久自知其妙也;如您抬脚便有,用此力去走路会如何?只有自知了……
           一旦做到着法熟练,也就渐渐懂得了劲的变化规律。
           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注1〕五种落法
       1、脚掌落:整个脚面落地;
       2、脚尖落:脚尖先着地,后慢慢把整个脚落实;
       3、脚跟落:脚跟先着地,后慢慢把整个脚落实;
       4、脚内侧落:脚内侧先着地,后慢慢把整个脚落实;
       5、脚外侧落:脚外侧先着地,后慢慢把整个脚落实;
       五种方式可随意练习。
       〔注2〕方向
           在用脚跟、脚尖落地,着地点为支点,调整方向后(此时很方便就可调整方向,不要待脚落实后),再落实整脚。脚的方向决定了人体运动方向。
       〔注3〕顶劲
           顶劲非用力上顶,要空虚,要头容正直,精神上提。顾留馨《太极拳术》说:“虚领顶劲意为头顶要轻轻向上顶着,便于中枢神经安静地的提起精神来指挥动作”。[注]形象的说,身体放松后力都是向下的,那要有个纲去提一下(要前降后提,把脊骨一节一节提起,下巴同时微勾,动作到位由不得你神不到顶啊)。
       
       〔注4〕换力
           练习过程中,会有换力现象出现,即新力产生了要去替换旧力,这个过程可能会不舒服或别的表象(如:人老不运动,偶有运动量过大后肌肉是会酸痛),此为正常表象。待此过程渡过后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附录:《五字诀》 李亦畬
          一曰心静。心不静则不专,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故要心静。起初举动未能由己,要悉心体认,随人所动,随屈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彼有力我亦有力,我意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于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久之则人为我所制,我不为人制亦。
          二曰身灵。身滞则进退不能自如,故要身灵。举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碍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穿。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便不得力,其病于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后身能从心,由己仍是从人。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发无差。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功弥久而技弥精亦。
          三曰气敛。气势散漫,便无含蓄,身易散乱。勿使气敛入脊骨。呼吸通灵,周身罔间。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也。
          四曰劲整。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发劲要有根源。劲起脚跟,主宰于腰,行于手指,发于脊背。又要提起全副精神,于彼劲将出未发之际,我劲已接入彼好不后不先,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前进后退,无丝毫散乱,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方能随手奏效。此谓“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也。
          五曰神聚。上四者具备,总归神聚。神聚则一气故铸,练气归神,气势腾挪。精神贯注,开合有致,虚实清楚。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虚非全然无力,气势要有腾挪;实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贵贯注。紧要全在胸中腰间运化,不在外面。力从人借,气由脊发。胡能气由脊发:气向下沉,由两肩收于脊骨,注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味之合;由腰行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味之开。合便是收,开即是放。能懂得开合,便知阴阳。至此地位,工用一日,技精一日,渐至从心所欲,赠罔不如意矣。